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30章 莫须有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30章 莫须有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18: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等到武清伯离开后,朱翊钧对着张宏说道:

“按照苏师傅的法子,派过去的护卫散播土豆金贵的消息,再故意玩忽职守,放纵周围的人来盗。”

这就是苏泽想出来的,在京师附近推广土豆的办法。

能在京郊有土地的,自然不会是普通百姓,起码都是武清伯这样的勋贵外戚。

如果是普通百姓,自然不敢偷堂堂贵妃父亲田庄里的东西,但是这些勋贵外戚可不一样,他们不仅敢,而是胆子很大。

反正现在都已经开海禁了,就许你武清伯搞到土豆,不许其他勋贵搞到?

自土木堡后,大明的勋贵也都和宗王一样沦为了米虫,有很多家都已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都靠着变卖祖产撑着了。

苏泽就是利用他们,来推广土豆的种植。

人性就是这样,你越是让他做什么,他越是觉得你要坑他。你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偏偏非要做。

当然,用这种方法推广土豆种植,也只是苏泽计划的一部分。

黄骥带着朱翊钧赏赐的食盒回到詹事府,等到同僚们看到皇家样式的食盒后,眼神中的嫉妒更厉害了!

御赐食盒!

黄骥在同僚们的注视中,得意的打开食盒。

咦?这几道菜怎么都没见过啊?

第一盘是条状的菜炒的肉丝,如果苏泽见到,只能感慨东宫的厨师果然厉害,竟然能根据自己的菜谱,还原出这道后世名菜。

下一层看样子应该是主食?

偏黄的糊糊带着一丝奶香,还有主粮诱人的香味。

而最后一层则是油炸的条状物,似乎和第一道菜里的东西一样,但是撒上了名贵的香料后,味道十分的诱人。

黄骥感受到了周围羡慕的眼神,干脆直接将三道菜从食盒中拿出来,直接放在桌子上吃了起来。

这三道菜的味道还真不错啊!

黄骥一边吃一边心中流泪,皇太子的恩情这么重,如何才能还的完啊!

——

就在苏泽忙着推广土豆的时候,都察院中。

在六科都察院制度设计之初,六科专门负责纠察六部,都察院则负责对应十三道,负责地方上的纠察事务。

但是地方上的纠察事务,很快就被逐渐常设的巡抚一职给取代,都察院的职能也开始和六科趋同,开始盯着在京的官员。

六科的给事中都是平级的,每一个给事中都拥有独立的办案权,而且办案权不受到干扰,而且六科还有最重要的审阅所有奏疏的权利,消息灵通,所以位卑权重。

都察院则有很多级,他们不像是六科给事中那样独立,相比六科每科两人总共十二人的编制,都察院的御史数量众多,所以在人数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都察院每次弹劾,都是采用人海战术,无论是联署还是集体上书,都能瞬间形成舆论压力。

而年关前的都察院,此时却十分的热闹。

明年是六年一次的京察,咨访是都察院的工作。

都察院的御史们,会根据自己平日里搜集到的线索,在访单上写上对于在京官员的记录,这些记录会作为来年京察的重要依据,决定一名在京官员的前途。

虽然还有后面的“堂审”环节,允许官员自辩,但是在京官员众多,咨访的结果也许就能决定一名京官的命运。

此时,都察院的一座偏厅中,几名御史正在讨论着什么。

这些御史品级不一,有从四品的副佥都御史,从七品的监察御史里行,但是正座却坐着一名中年的七品监察御史。

如果在别的衙门,自然是官位高者上座,但是都察院的言官作为清流,自然是看不上外界这套标准。

都察院内部的规矩,是以“年资”作为衡量地位高低的标准。

也就是说,谁在都察院的时间长,谁的影响力就大。

这也是为什么雒遵就是一个监察御史,却能向沈思孝保证他能留任的原因,雒遵就是都察院的资深御史。

而上座的这个监察御史名叫齐康,也是一名资深御史。

齐康是高拱的门生,他有多次外放的机会,但是都强行推辞掉了,这才熬成了都察院的资深御史。

在大明朝,言官也是个高危职业,能够在多次**中不倒的言官,自然会被人当做风向标。

齐康环视了一圈,在场的都是他这些年在都察院中结交的官员,合计十人,十名御史的联名上疏,已经能引起朝堂的震动了。

这些就是齐康这些年在都察院中积攒下来的人脉。

“诸位都收到了选郎发来的名册了吧?”

在场的御史,基本上都是高拱的党徒,齐康说的选郎,就是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张四维,而张四维发来的名册,正是前阵子代辽二王案件中,反对内阁的官员名册。

众御史纷纷点头。

张四维是派人口述名册的,用意也很清楚,就是要让御史们在访单上罗列这些官员的罪状,好在明年的京察中黜落这些官员。

在场的御史都有些疑惑的看着齐康,对付这些官员,也算是阁老们公议的结果了,不仅仅是高拱这一系,都察院其他阁老们的门生弟子们,也都接到了差不多的指示。

齐康压下了心中的不满。

齐康的不满,是针对高拱的。

作为高拱的门生,齐康留在都察院不升迁,在高拱罢官的日子里,顶住了高拱政敌的攻击,最终盼来了高拱回朝。

可高拱回朝时,却依然要求齐康留在都察院。

高拱作为内阁辅臣,自然需要在都察院有自己人,齐康资历深,自然是不二人选。

所以齐康看着高拱的门生故吏,在吏部的运作下纷纷高升,中进士比自己还晚的张四维,已经坐到了选郎这个关键位置上,而自己却还是小小的正七品监察御史。

而这些日子,高拱聚集门生,日夜商议实学,而齐康的科举名次不高,没有被高拱邀请去家中。

齐康对于高拱的怨恨,当然不能直接说出来。

所以齐康只能将目标放在了两人身上,一个是高拱最亲信的张四维,另一个是如今在高拱一系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苏泽。

这两人在齐康看来也都差不多,科举名次高,庶吉士出身,刚入官场就是人上人,走的也是入阁的快通道。

齐康咳嗽了一声说道:

“大家都知道了名单,接下来就是按照名单填写访单了,不过齐某有个建议,加上一个人的访单。”

众人纷纷投来疑问的目光,齐康说道:

“詹事府,苏泽。”

众人惊讶的看着齐康,只听到齐康说道:

“苏泽在都察院的风评不好,不少御史都准备在京察中找他的问题。”

“但是苏泽是师相保的人,这些访单送到吏部也不会有事。”

“如果我等不填苏泽的访单,会让人觉得我等结党营私,反而让人找到攻击师相的把柄。”

众人听完了齐康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等众人散去,齐康嘴角露出笑容。

联络众人在访单上攻击苏泽,就是齐康的计划之一。

他已经联络了六科,等到访单送上去后,张四维必定会宽纵苏泽。

到那时候,六科就会上书弹劾吏部“京察不公”,到时候齐康暗中在都察院呼应,就能将张四维这个选郎拉下马。

当然,拉下张四维,齐康也坐不到选郎这个位置上。

齐康这么做,除了个人恩怨之外,也有另外一份政治投机的意思。

——

史馆。

沈一贯走进史馆,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这些日子翰林院内可是热闹得很。”

热闹?

苏泽抬起头看向沈一贯,沈一贯接着说道:

“好几名老翰林上了访单,听说有位老翰林当场晕了过去。”

罗万化疑惑的问道:

“访单不是京察机密吗?他们怎么知道自己上了访单?”

沈一贯说道:

“访单要经手那么多人,怎么可能保密啊?六科都察院、通政司、吏部,那么多衙门那么多手,每次京察前夕,谁会被黜落的消息就满京城飞了。”

苏泽想起了前世报纸上常会出现的“某消息灵通人表示”,官僚体系就和筛子一样,想要保密就是天方夜谭。

众人都是刚入官场,都是第一次经历京察,王家屏和张位都好奇的看着沈一贯。

罗万化问道:“那这几个老翰林,是为什么上了访单的?”

沈一贯说道:

“还不是庸懒二字吗?”

“庸懒?”

苏泽疑惑的问道:

“都是翰林了,怎么会和庸懒二字扯上关系?这都察院定访单,也太草率了些?”

能通过殿试,再成为庶吉士,最后还要通过馆选才能成为正式翰林,这庸肯定是不沾边的。

而翰林本来就是清贵的官,本身也没有什么具体工作,又哪里谈得上懒?

沈一贯对着苏泽科普起来:

“子霖兄,这庸懒二字,就是如今京察黜落官员的常用理由。”

罗万化问道:“这又是为何?”

沈一贯说道:

“这庸懒二字扣上,是最难洗脱的,这可要比其他罪证还要难自证清白。”

脾气急躁的王家屏说道:

“这不就是‘莫须有’吗?”

沈一贯点头说道:

“正是如此。”

他接着低声说道:

“我听说那位姓孙的老翰林字写的不错,监察御史齐康曾经向他求字,这位老翰林不仅不给面子,还在加上提了一联。”

众人对这种八卦都很好奇,连忙问道:“什么?”

沈一贯不愧是小灵通,这种消息都能打听到,他说道:

“上联:御史求字,字字如金;下联:翰苑拒墨,墨墨似铁。”

好家伙,就连最不擅长交际的罗万化,也对这位翰林前辈有些无语,别人向你求字你不给也就算了,写这样的对联就是彻底得罪人了。

王家屏皱眉说道:

“可就算这样,那齐御史也不至于在京察中报复吧?”

沈一贯看向苏泽,接着说道:

“这齐御史,可是高阁老的门生。”

苏泽思考了一下,想起了这号人物。

苏泽又皱起眉,这齐康似乎是一号人物,在高拱罢相后,带头弹劾过徐阶“侵占民田”,虽然不了了之,但是也让时任首辅徐阶十分忌惮。

高拱复相之后,齐康就成了高拱安插在都察院中的领导者。

而历史上,在隆庆朝末期,齐康又突然背刺高拱。

六科都察院果然不养闲人。

这样看来,齐康是个气量狭窄的小人,这姓孙的老翰林得罪了齐康,也难怪要被整。

说完了八卦,罗万化也有些担忧的说道:

“肩吾兄,别说别人了,咱们明年也要京察吧?”

在场五人,王家屏和张位都还是庶吉士,没有正式授官,不用参加明年的京察。

苏泽、罗万化、沈一贯都是有官职在身的,都要参加明年的京察。

沈一贯轻松的说道:

“一甫兄不用担忧,都察院的访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堂审,最后还需要吏部公议,有苏兄在,你害怕京察不过关吗?”

罗万化微微松了一口气。

沈一贯感慨说道:

“只是那几位老翰林,如果没有掌院学士力保,怕是要被贬谪出京了。”

王家屏和张位还不知道官场的险恶,他们疑惑的问道:

“这么严重?不是还有堂审吗?”

沈一贯摇头说道:

“都察院都出了访单,上官和吏部如果推翻了都察院的访单,日后这些官员出了事情,言官定然不会放过相关的官员。”

“如果两位兄台在这个位置上,你们会怎么做?”

苏泽明白,这就是官场上的常态了。

如果随大流,顺从大部分人的意见,那事情办砸了,就是所有人都有责任,也就等于所有人都没责任。

而如果不肯随大流,坚持自己的意见,那只要出了事,就是无尽的反攻倒算。

这也是官僚体系内很多错误都难以纠偏的原因。

要推翻共同的决议,就需要承担全部的责任,而当官的最怕就是承担责任。

无论是掌院学士还是吏部官员,谁也不会为了几个老翰林去得罪都察院。

——

十二月十六日,京师大部分衙门都已经入到了放假的节奏,但是有关访单的消息在各大衙门疯传,京师官员都人心惶惶。

这把火不出意外的,烧到了苏泽的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