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07章 《请开登莱通商疏》!(加更!)

当夜,苏泽将《请开登莱通商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一天后,《请开登莱通商疏》送到内阁,内阁辅臣均不敢决,送入皇宫请求圣裁。

两天后,《请开登莱通商疏》被皇帝退回。

高拱召见你,因为你擅自上书训斥你,你和高阁老的关系降低了。

——【模拟结束】——

退回?

好家伙,这次甚至都不是留中了,直接退回了。

奏疏退回,也算是皇帝对自己的保护?

退回的奏疏,就不用发往六科都察院,那自己的奏疏言官就看不到了。

还有高拱训斥自己,也对,前几天高阁老对自己耳提面命,自己又搞突然袭击,确实不太好。

苏泽想着,要不要先去和高拱通个气?

【是否消耗300点威望值,确保《请开登莱通商疏》一定被执行?】

300点威望!

这是苏泽有史以来,所需要威望值最多的一次!

上次请办乐府新报,也就用了100点威望。

苏泽突然想起,其实重议和倭国通商,历史上万历年间也曾经发生过。

当时提议重新恢复在宁波通商,而那个时候自己的好兄弟沈一贯,正因为万历朝堂的激烈党争,称病在老家赖着,不肯去京师当首辅。

也是听到朝廷要在宁波重开贡市,沈一贯立刻入京,并且上书反对重新恢复对倭贸易。

由此可见,这一次执行上疏的阻力之大。

但是积攒的威望值,不就是现在用的吗!

苏泽迅速点了使用,300点威望值瞬间扣除。

【300点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36点。】

好家伙,威望值又一下子干到了两位数。

不过攒着的威望值不就是拿来用的吗?

苏泽又喊来徐渭,请他去巴蜀会馆将奏疏交给涂泽民附署,准备明天一大早就将奏疏递上去!

苏泽又想了想,决定还是先去高拱府上和高拱通气,又拿着奏疏的副本,连夜来到了高拱的府上。

一直到夜半,苏泽才从高拱的府上离开,但是他精神振奋,这次果然是来对了!——

十月二十二日。

中书舍人郭准,早早的就来到了内阁边上的两房。

身为前内阁辅臣之子,郭准却不敢有任何懈怠,每天都早早的来到两房。

这也是高拱一直都很器重他的原因。

两房舍人是协助阁老处理公务的,虽然位卑,但是很重要。

同房的舍人也向郭准打招呼,郭准一一见礼,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作为宰执的秘书,郭准的工作是很多的。

他需要协助高拱处理公务,有时候还要督办高拱交代的事情,往来于六部九卿衙门传达高拱的命令。

这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郭准一直都做的不错,高拱甚至还向他的父亲郭朴写信,夸赞过自己能干。

好不容易处理完了昨天堆积的公务,郭准又来到内阁,等待迎接高拱到衙。

果然,高拱在上衙前一刻钟,来到了内阁。

郭准是高拱的身边人,他见到高拱的脸色有些奇怪。

说不上高兴,但是也说不上发怒,但肯定是心里有事。

郭准有些奇怪,作为阁老,高拱的心理素质是相当强的,就是前几日传来大同变乱,高拱也没有慌张。

后来传来戚继光一日平叛的消息,高拱也只是微微露出笑容。

“赵阁老来了吗?”

郭准连忙说道:

“高阁老,赵阁老每日都是晚点来内阁。”

高拱微微点头,他又看向空着的内阁首辅位置,李春芳又请假了。

高拱是提前来,张居正是准时来,只有赵贞吉每天都迟到。

这时候郭准都有些羡慕赵贞吉身边的中书舍人潘泉,赵贞吉不像是高拱这么工作狂,潘泉可要比自己的工作轻松多了。

“通政司的奏疏什么时候到?”

“一般要巳时后,午时前才能送到内阁。”

高拱点点头说道:“通政司的奏疏送到后,你去把苏泽的奏疏找出来,先送给我看。”

原来是苏泽啊。

郭准连忙应下,事关苏泽,高阁老这么心神不宁,就不奇怪了。

不一会儿,张居正踩着点到了。

又过了半刻,赵贞吉才姗姗来迟。

这一次高拱走下座位,他来到赵贞吉面前说道:

“赵阁老,你托我办的事情已经办成了。”

赵贞吉眼睛一亮,他立刻明白了高拱说的事情,就是自己托他给自己侄孙女做媒的事情。

原本赵贞吉都准备放弃了,自己的侄孙女是名门望族,贤良淑德,长得又好看,上门说媒的踏破门楣。

没想到苏泽还是答应了,想到这里,赵贞吉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连忙说道:

“多谢高阁老了!等到喜宴的时候,高阁老也要不吝主座啊!”

赵贞吉想着给弟弟写信,赶紧将这个事情定下来,高拱又说道:

“今日苏子霖又要上书,赵阁老也请好好议一议。”

说到这里,高拱更头疼了。

昨日夜里苏泽求见,向他呈交了《请开登莱通商疏》,又和盘托出了他的蓝图。

高拱的反应其实也和涂泽民一样,他完全被这个宏伟蓝图给震惊到了。

从隆庆开关,到俺答封贡,高拱其实一直在努力解决大明的财政问题。

但是高拱更长于吏治,财政上不如张居正,所以他的财政政策也只是开源节流,东一榔头西一棒,并不成体系。

当他看到了苏泽的计划,确实认为这是可行的!

而且一旦实行,确实如同苏泽所说的那样,可以让国库充盈,减轻百姓实际的税赋!

这对于一直要“开隆庆之新政”,想要革除前朝之弊制的高拱来说,是无以伦比的吸引力!

但是如何说服皇帝和同僚?

高拱捏着太阳穴,苏泽这家伙,当真是一刻不消停,总要给自己找事情干!

但是好歹这次他先来和自己通气了。

于是昨晚高拱就当场开出条件,让苏泽回复赵贞吉的提亲。

最终苏泽还是答应了。

高拱其实也不愿意让苏泽和赵家联姻。

高拱心中有些不爽,大有一种自家好白菜被人拱了去的感觉。

但是赵贞吉的弟弟因为兄长高中而不参加殿试,这确实是让世人称赞的品行。

而且内江赵氏确实是名门望族,他家在宋代就出过宰相,赵贞吉的父亲也是翰林,家族中也出了很多进士,家风门风确实都是相当好的。

赵氏女确实是良配,高拱这么想也就舒心了一些,反正自己也没女儿。

而且苏泽和赵家联姻,也确实可以缓和自己和赵贞吉的关系,所以在这个时候,高拱提起了苏泽的奏疏。

赵贞吉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张居正微微抬了眼睛,他作为内阁辅臣,自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他当然明白高拱和赵贞吉说的是什么话题。

这是高赵要合流?

张居正心中摇头,高拱和赵贞吉两人,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学术上,两人的分歧都很大,只能说两人在苏泽这里达成了平衡,不代表两人就会联盟。

高拱提到了苏子霖的奏疏,苏泽又要上疏了?

这才消停几天?

而且苏泽这个月已经上疏,废掉了代王这个藩王。

苏一疏变成了苏二疏了?

高拱甚至用苏泽的婚姻当做政治交换,专门向赵贞吉提到了苏泽的上疏,也就是寻求赵贞吉的支持。

那这份上疏肯定非常重要。

可为什么高拱不和自己通气?

张居正更好奇了。

等到巳时,通政司送来了群臣的奏疏,内阁辅臣开始上工干活。

郭准迅速从一堆奏疏中,挑出了苏泽的奏疏,送到了高拱的案前。

高拱简单看完,拿起揭纸,提笔就写下了自己的票拟意见。

这一切自然也被张居正看在眼里。

这说明苏泽在上疏之前,已经和高拱通过气了,所以高拱才能这么快的票拟。

倒是什么什么内容?

张居正心痒痒的,就像是蚂蚁爬一样,可他又不好直接抢来奏疏。

紧接着,高拱就让中书舍人郭准,将苏泽的奏疏递给赵贞吉。

张居正再次观察赵贞吉,这一次赵贞吉的反应是震惊!

震惊?

赵贞吉慢慢的看完了奏疏,又过了良久,最后提笔写下了两字。

张居正暗暗盘算,应该是“附议”两字了。

这么说,赵贞吉自己不是很支持这份奏疏,但是因为高拱刚刚的工作,赵贞吉碍于情面只能赞同了苏泽的奏疏。

张居正这下子连自己手里的奏疏都看不下去了,苏泽到底写了什么?

好不容易赵贞吉票拟完,张居正终于可以命令自己身边的中书舍人,将苏泽的奏疏拿到了自己桌案上。

《请开登莱通商疏》!!

张居正瞳孔瞪大,终于理解了赵贞吉的震惊了!

登莱通商,那就是和倭国贸易,这对于经历过抗倭战争不久的群臣来说,这份奏疏确实很震撼。

赵贞吉曾经在南京为官,也是亲眼见过被倭寇摧残的东南的,那“附议”二字自然是不情不愿。

但是等到张居正看完了苏泽的奏疏,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苏泽在奏疏中,当然不仅仅说了通商一件事。

总体来说,这份奏疏分成了三个部分,“加征商税”,“请铸银元”以及“贡物专卖”!

加征商税就是取消船引制度,加征货物税,而且按照船只大小抽税,变成按照商品的总价款比例收税。

这一点张居正自然是支持的。

作为执掌户部的大员,张居正自然知道船引的问题。

船引的利润,都被中间的胥吏和大海商赚去了,朝廷收的不多,但是还承担骂名。

请铸银元,就是请朝廷在登莱的港口设置铸币局,专门铸造银元。

往来的商人,必须要用银元交易,如果是携带了白银没有银元的商人,就要先在铸币局将白银铸币,兑换成银元,然后再进行买卖。

当然,铸币局也不是白铸币的,此间还要抽取火耗,也就是白银铸币的损耗。

妙啊!

张居正早就想要疏通钱法,但是奈何朝廷手里的贵金属实在是太少了。

苏泽这个办法可以是说相当的巧妙了!

用外国商船的白银来铸币,而出口货物的大明商人得到银元,这些银元就会流入市场,可以有效的缓解钱法不通的问题,而这个火耗,又增加了铸币局的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但是最后一条。

张居正皱起眉头。

贡物专卖,这是苏泽的第三个提案了。

苏泽所讲的,是各地贡物的问题。

大明朝除了正税之外,还有很多特色的税收,也就是贡物。

比如苏松常嘉湖五府要负责皇室的用米,称之为“白粮”,每年要贡二十万石。

当然,皇帝和后妃也吃不了这么多的,这其中包含了整个皇宫的开销,皇帝还会用这些贡米赏赐大臣。

如果说贡米确实是消耗的,那还有很多贡物就纯属为贡而贡了。

比如云南贡紫米,这种米是朱棣要求入贡的,可历代皇帝就只有他一个人吃得惯,每年送到京师也就是烂在府库里。

还有武夷山贡茶,一年五百斤的贡茶,但是明代的皇帝更偏爱湖州的阳羡茶,嘉靖更喜欢六安芽茶,武夷山贡茶皇帝根本就不喝。

还有湖州贡丝绢等等,这些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所以苏泽提议,以后这些皇室确定不用的贡物,不如从大运河送到登莱,换成银元收归皇帝的内帑。

这个提议?

这个提议倒是也不是完全创新了,宋代蔡京就用这种方法,盘活皇室官府库存的商品出售,帮助宋徽宗丰盈了国库。

张居正微微叹气,苏泽还是有些嫩了,他不知道这些贡物虽然皇帝不用,但是宫内多少太监都指着这些东西过日子。

得分给司礼监一份才行。

张居正拿起揭纸,提议在登莱设立市舶司,请皇宫派遣太监专门负责这些多余贡物的买卖。

张居正又想了想,又派出自己身边的中书舍人,这件事还要是要和冯保通通气,减少司礼监内的阻力。

也写下了赞同的意见,张居正最后看向奏疏。

内阁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问题的关键还是皇帝。

内阁再齐心,就是再赞同苏泽的计划,决策权还是在皇帝手里。

皇帝能同意这份奏疏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