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528章 遍览山河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528章 遍览山河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赏赐环节结束,李治与群臣把酒言欢,畅谈趣事。

每个人都情绪高亢,话也比平日更多了一些,一直到申时三刻,饮宴才终于结束。

李治与群臣这一宴,颇耗心神,又因没有午休,回到甘露殿时,已有几分疲惫。

原本还想休息一会,不料刚进门,便看到太平公主那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

“耶耶终于回来了,月儿等好久了!”太平公主喜孜孜的拉着李治袖子,来到榻几前。

小几之上,已摆好了棋盘。

李治见太平公主如此期待,也不好让她失望,便陪她下了一局。

两人对坐在案几左右,你下一子,我下一子。

时间荏苒,虚空一阵荡漾,坐在案几旁边的两人,不知不觉间,竟已发生变化。

左边的太平公主长大了,变成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容貌秀丽,依稀之间,隐约能看到几分小时候的模样,再仔细看,似乎又与武媚娘有些相似。

右边的李治又苍老了一些,头顶已能看到几根白头发,脸上也多了些皱纹,不过神态气象,却与以前并无太大区别。

不一会,棋局便分出胜负,李治将手中棋子一扔,道:“朕认输了。”

太平公主大喜,扑到李治身上,挂在他脖子上,喜孜孜的道:“父亲,我现在让一子,你也下不过人家了。”

李治感慨道:“是啊,曾几何时,你还要让朕让两子呢,时间过的可真快啊!”

太平公主也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笑道:“对啊,这副棋子,还是十年前人家送给父亲的寿礼呢,一晃眼,父亲都要过五十大寿了。”

李治问:“你皇兄他们都回京了吗?”

太平公主道:“都回了呀,而且都给父亲准备了礼物呢。”

李治笑道:“那你今年给朕准备了什么礼物?”

太平公主眨了眨眼,道:“现在不能告诉父亲,等三日后父亲大寿时,人家再给您一个惊喜。”

就在这时,外面走进来一名华服美妇,瞧见殿内情景后,挑了挑眉,道:“月儿,你都多大的人了,还腻在父亲怀里,也不知害臊。”

来人正是武媚娘,与十年前相比,她容貌并无显著变化,仿佛根本不会老一样。

太平公主吐了吐舌头,从李治怀里坐起来了。

武媚娘这才朝李治道:“陛下,东西都装好了,等三日后千秋宴结束,我们就能启程了。”

太平公主耳朵动了一下,急问:“启程?你们又要出去玩?”

武媚娘瞥了她一眼,道:“我们不是去玩,而是巡狩地方,查看各地改革措施的效果。”

太平公主叫道:“那我也要去!”

武媚娘硬邦邦的道:“你已及笄,可以嫁人了,还是老老实实留在长安,物色一个满意的郎君,赶紧嫁了,别总是跟着我们。”

太平公主嘟囔道:“我才不嫁人,父亲又不是母亲你一个人的!”

武媚娘抬了抬眼皮,道:“笑话!我和你父亲是夫妻,你难道还想跟着我们一辈子不成?”

“为何不行?”

太平公主过去拉住李治的手,甜甜一笑,道:“父亲说了,只要我不嫁人,就让我在宫中待一辈子,对吧,父亲?”

“九郎,瞧瞧你都把她宠成什么样了?”武媚娘嗔怪道。

李治笑了笑,拍了拍太平公主的手,道:“月儿,你去把兄弟姊妹们都叫过来,朕有话跟你们说。”

太平公主乖乖应道:“是。”朝母亲吐了吐舌头,快步离开了寝殿。

她在宫中与高安公主关系最好,最先朝着公主院而去。

高安公主已经二十多岁了,按理来说早该嫁人,不过她不想太早离开父亲,故而一直未嫁。

比她大一岁的义阳公主,却已经很早就嫁人出宫,如今公主院只剩高安公主一人。

至于太平公主,虽平日里总跟武媚娘打擂台,却依然赖在立政殿不走,武媚娘倒也不赶她。

太平公主来到公主院大厅时,高安公主正在抚琴。

小时候活泼跳动的高安公主,在音乐熏陶下,如今也长成一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了。

太平公主站在一旁,并不打扰她,直等她一曲弹完,才拍着手掌,赞道:“二姊,你弹得真好,感觉都不比郑姨娘差了。”

高安公主微笑道:“就你嘴甜。说吧,找我何事?先说好,我可不跟你下棋了。”

太平公主道:“父亲说了,让几位兄长姊姊们都过去见他,有话要说。”

高安公主点了点头:“知道了,大姊那边,我去通知,你只需通知几位兄长就行了。”

太平公主应了一声,迈着轻快的步子,朝着东宫而行。

皇子们都已在宫外开府,又或离京就藩,皇宫中只剩太子李弘一人了。

近些年来,李治已将大部分朝政交给李弘负责,只有一些重大国事,才会过问。

所以李弘平日里都颇为忙碌。

太平公主来到丽正殿时,李弘正在批阅奏章。

她从角门进入殿内,轻手轻脚的来到李弘身后,用眼神威胁那些看到她的内侍们不准做声。

正当她准备从背后伸手挡住李弘眼睛时,李弘头也不抬的道:“三妹,找我何事?”

太平公主愣了一下,双手背在身后,笑道:“五兄,父亲让我来通知你过去一趟。”

李弘这才抬起头来,目光看向她。

李弘与李治年轻时很像,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又因李治一直督促他锻炼身体,体质比李治更强一些,眉宇之间,英气十足。

他知道这个妹妹古灵精怪,向来爱恶作剧,故而观察她的眼睛,确认她是否撒谎。

“只有父亲一人吗?”他问。

太平公主道:“母亲也在。”

李弘点点头:“我知道了,你去吧。”

太平公主却不肯走,问道:“五兄,你刚才怎么发现我的?”

李弘微微一笑,温和的说道:“周围突然变得过于安静,我自然感觉得到。我说太平,你以后也该收收性子了,不然将来怎么嫁得出去?”

太平公主撇嘴道:“兄长又来了,比母亲还要啰嗦,不和你说了。”急匆匆离开了东宫。

剩下的皇子,都需出宫通知。

太平公主坐着马车,从安乐门出了宫,最先去的是大皇子李忠的府邸。

太平公主与这位皇兄不太熟,来到大厅,与李忠说了此事,便匆匆离开了。

接下来,她又来到二皇子李孝府邸,径直来到大厅外,正要进去时,忽然听到三兄李勇的声音。

太平公主从小受李贤影响,养成偷听习惯,没有立刻进去,站在门外听他们说话。

“哼,那帮南蛮真不知死活,竟敢主动袭击我们,薛将军可不惯着他们,不用骑兵又如何?我大唐陌刀队,照样打得他们落花流水!”李勇声若洪钟的道。

“三兄,我不明白,父亲只是下令修路而已,六诏国为何如此激烈?”李廉的声音跟着响起。

“他们做贼心虚,以为我们修路是为了打他们,真是蠢也蠢死了。”

“可我记得父亲是十年前,就下令修路了吧,他们为何现在才动手?”

此话一出,半天没有听到李勇的声音,看来他也不知道。

这时,李孝的声音响起。

“我听人说,南蛮地理特殊,路特别难修,以前没有修到昆明池(洱海),对他们影响不大,所以他们不敢动手,如今修出一条从交州直通昆明池的官道,他们就忍不住了。”

太平公主听了半天,都是些无聊的战争话题,顿时不愿再听,迈步走进大厅,将李治召见他们的事说了。

十年过去,李勇已经长成一名身材魁梧的青年,李孝是一个高高瘦瘦的文士模样,李廉则长成一名极为英俊的青年。

当初三人被李治罚在甘露殿外面壁而跪时,年幼的太平公主给他们送过食物。

因为此事,三人都很疼爱这位妹妹,与她说了一阵闲话,又送了她一些小玩意。

太平公主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又朝着六皇子李贤的府邸而去。

来到雍王府时,李贤却不在府中,朝府中下人一问,才知李贤去了李显的府邸。

这样正好,可以一并通知两人。

太平公主很快坐着马车来到李显府邸,径直入府。

来到大厅时,却看不到李贤和李显人影,找一名婢女询问,那婢女却支支吾吾,不肯回答。

“嗯?你连本公主的话,也敢不回?”太平公主模仿母亲的神态,凶霸霸的问道。

那婢女果然被吓住了,颤声道:“三位殿下……在……在后院棋楼。”

太平公主道:“他们在下棋吗?”

“不、不是……”

太平公主也懒得多问,快步来到棋楼,刚到门外,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鸡鸣声,隐隐还夹杂着李旦、李显的呼喊声。

“啄!快啄它!”

太平公主快步冲进屋中,抬眼一看。

棋楼内看不到围棋,却摆了一个木台,两只高冠大公鸡正在木台上激斗,鸡毛乱飞,李贤、李显和李旦三人则在一旁呼喊助威!

太平公主叉着腰,冷笑道:“好啊,你们三个好大胆子,竟敢偷偷斗鸡,忘了二兄当年斗鸡时,被父亲怎么惩罚的吗?”

三人见她突然闯进来,都大吃一惊。

李显最是胆小,脸色吓得苍白,急忙道:“小妹,我们只是躲着偷偷的玩,绝不会因斗鸡扰民,你能不能不告诉父亲?”

太平公主抱着手臂,笑道:“那可不行,除非……”

“除非什么?”李显急问。

太平公主伸出一只手,捏了捏,笑道:“要堵住人家的嘴,可得拿出点东西来。”

李显就知道她会趁机提条件,他已经被妹妹要挟习惯了,垂头丧气的道:“你要说什么,说吧。”

太平公主道:“去年父亲赐给你的那条玉带,我瞧着不错。”

李显嘟囔道:“知道了,明日我就派人给你送过去。”

太平公主又看向李旦,在他身上打量了一眼,伸出一只雪白的手。

“九兄,你手上那枚翡翠指环,拿过来吧?”

李旦如今也长成一名冷峻少年,一言不发,将手上指环取下,递了过去。

最后轮到李贤了。

太平公主想了想,道:“六兄,你那匹凉州黄马倒是挺稀罕,拿来送给小妹吧?”

李贤微笑道:“不给。”

太平公主大眼睛一瞪:“兄长不怕我告状吗?”

李贤道:“你不会。”

“为何不会?”

李贤笑道:“你已经收了老七、老九东西,若是再告状,就得把他们的东西还回。你这么聪明,不会做这种蠢事吧。”

太平公主怔了怔,李贤这是将李显和李旦的东西当做筹码了。

从小到大,太平公主很少在这位兄长面前讨到便宜,见此也只好跺了跺脚,哼道:

“父亲召你们入宫觐见,赶紧换衣服吧,母亲鼻子灵得很,可别让她闻到你们身上的鸡屎味!”

交代完毕,离开了李显的府邸。

最后要通知的两人分别是八皇子李仁和十皇子李宽。

太平公主先去通知的李宽,最后才和李仁一起前往甘露殿。

所有兄长里面,太平公主最亲近的是太子李弘,最喜欢欺负七兄李显,最佩服的则是八兄李仁。

李仁和她同岁,却极为聪明,不是李贤那种灵敏聪慧,而是学识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答得上来。

而且他很有耐心,无论太平公主问什么,他都会慢条斯理的跟妹妹解释,直到妹妹听懂为止。

入宫路上,太平公主便忍不住向他询问。

“八兄,父亲和母亲又要离京巡狩,我实在不明白,他们为何总要出去?”

李仁一本正经的道:“这些年来,父亲又颁布许多新政,比如在北边划定界碑,在漠北建城,发展纺织业,向江南迁移人口,增加稻田,扩展海贸,增加私学,等等等等。”

“这些政策是否得到实施,不亲眼看个清楚,父亲绝不会安心。”

“另外,父亲已将朝政交给太子,留在京中,也无事可做,不如出去瞧一瞧,遍览江山,这样对他的身体也更有好处。”

太平公主听他一解释,总算豁然开朗。

不一会,两人来到甘露殿外,还未入内,就听到里面传来欢喜雀跃的声音,尤其是李显,叫得最为大声。

太平公主笑道:“又出了何事,七兄竟如此欢喜?”

李仁道:“应该与父亲千秋宴有关吧。”

两人一起进入殿内,只见李治和武媚娘并坐上首,太子和一众皇子皇女们簇拥在两人左右,人人脸带笑容,陪他们说话。

太平公主来到李治膝前,蹲下身子:“父亲,月儿完成差事,特来向您复命。”

李治微笑道:“嗯,做的不错。”

太平公主又问他们刚才在说什么,竟如此热闹。

武媚娘道:“显儿,你刚才叫的最大声,你来和月儿、八郎说一下三日后的安排。”

李显点了点头,朝太平公主喜道:“小妹,八弟,父亲准备将这次的千秋宴,在温泉宫举办!”

太平公主这才明白,为何李显如此喜悦,因为一众兄弟姐妹中,李显最喜欢去温泉宫玩耍。

就这样,三日后,李治带着一众嫔妃和子女们,前往温泉宫过寿。

这次只有家人为他祝寿,并未邀请大臣。

在子女们的祝福下,李治过了一场热闹欢喜的寿宴。

到了次日,他也不回长安,直接带着武媚娘和天子仪仗队,朝潼关而去,开始又一次巡狩。

(全书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