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488章 天子一诺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88章 天子一诺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18: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正日长假之后,因大唐并未允诺各国任何承诺,让西方各国颇为失望,纷纷离开长安城。

与此同时,吐火罗地区,也不断传回消息。

消息有好有坏。

好消息是,大食人撤军后,吐火罗人不敢再跟大唐正面硬战。

薛仁贵和裴行俭率领唐军,成功将西西斯护送到了吐火罗都城,阿缓城。

坏消息是,吐火罗王哈维率领王族,已逃到深山之中。

吐火罗的国家结构,其实类似于突厥部落,区别是突厥人是游牧部落,他们是山地部落。

整个吐火罗由二十七个部落组成,吐火罗王族便是其中最大的部落。

据传言,真正的吐火罗王族,已于几百年前消失,如今的王族不过是凭着实力强,便自称王族,国王则被称为叶护。

由此可见,吐火罗地区同样遵循着强者为尊的规则。

按理来说,大唐击败大食,吐火罗人会支持西西斯为新的吐火罗王才对。

可实际情况是,吐火罗二十七个部落中,只有五个偏东的部落,愿意归附西西斯,其余部落依然支持旧王。

这五个支持的小部落,还是被薛仁贵领兵打了一顿,才乖乖就范。

吐火罗人如此拥戴旧王,是因大食教已在吐火罗地区生根发芽,大部分人都是大食教徒,自然听从大食人命令。

裴行俭和薛仁贵也尝试领兵去抓捕伪王哈维,却因吐火罗复杂独特的地形,数次都没能成功。

如此僵持一个多月后,唐军后勤压力越来越大,两人都担心无法取得战果,无法向长安交代。

这一日,薛仁贵找上裴行俭,与他商议退军之事。

裴行俭却摇了摇头。

“眼下退军,吐火罗狼兵必定反扑,西西斯根本不是对手。”

薛仁贵沉声道:“那就退兵一大部分,留一部分唐军驻守。眼下后勤压力有多大,你该知道,再待在此处,徒耗国家钱粮。”

裴行俭道:“不如这样,我们假装退兵,吸引吐火罗人攻打阿缓城,再聚而歼之?”

薛仁贵摇头道:“吐火罗背后有大食人在,只怕此计难以成功。”

裴行俭也沉默下来。

最近他几次用计引诱,想让吐火罗狼兵主力,从林中出来,一举消灭,却都没成功。

敌人显然是打定主意,要用当初对付大食人的消耗之法,逼得唐军撤走。

正当两人都陷入沉默时,门外传来敲门声,薛仁贵过去开了门,来人是卑路斯。

裴行俭问他来意,卑路斯道:“裴都护,薛将军,眼下局面陷入僵持,恐不利久战。”

裴行俭凝视着他,道:“你有什么办法吗?”

卑路斯目光灼灼道:“不如大军继续西进,只要能击溃大食主力,我就能号召波斯人复国,到时吐火罗人自会归降!”

裴行俭和薛仁贵对视一眼,两人都摇了摇头。

吐火罗还未打下,后勤就无法保障,此时前往大食作战太过冒险,若是战事不利,很可能葬送所有唐军。

卑路斯见两人都不说话,心中颇为焦急,又道:

“眼下大食正是虚弱之时,若不趁机进攻,等他们恢复元气,将来又会卷土重来!”

裴行俭扫了他一眼,道:“卑将军,军事之事,自有本都护和薛大将军商议,你还是好好辅佐西西斯,多争取几个小部落支持,才是正经。”

卑路斯叹了口气,只好告退离去。

薛仁贵和裴行俭又商议了两日,依然想不出好办法。

裴行俭只好接受薛仁贵的建议,撤军返回大唐,只留两万人,留守阿缓城,防止吐火罗狼兵反扑。

正当二人筹措着领兵撤退之事时,木鹿谷的崔知辩派人带来一道长安传来的旨意。

两人看完后,都吃了一惊。

原来大食人已经派使节团,前往长安谈判。

李治下令让他们驻军留守吐火罗,给大食施加压力,为谈判争取筹码。

等谈判结束后,再撤军返回安西。

皇帝既然选择让他们为谈判争取筹码,便代表有意与大食人达成停战协议。

圣旨下达,两人只好继续驻扎吐火罗。薛仁贵还亲自领兵,驻扎在吐火罗和大食边境线附近,给大食本土施加压力。

裴行俭则依然留守阿缓城。

这一日,卑路斯忽然找上裴行俭,询问大唐是否要跟大食谈判。

裴行俭道:“眼下情况陷入僵局,谈判是最好的选择。”

卑路斯双目通红,显得异常激动。

“陛下曾答应过帮我波斯复国,现在却为何要跟大食人谈判?”

裴行俭没有做声。

卑路斯大声道:“那我返回长安,亲自找陛下问个清楚!”

裴行俭缓缓道:“卑将军,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只有先让吐火罗稳定,将来才能图谋波斯复国之事,你且再等等!”

卑路斯咬牙道:“我已等了十多年了,再也等不下去了!”

次日一大清早,卑路斯便去告别西西斯,准备返回长安。

西西斯大惊,拉着他道:“卑将军,你不能走啊,你走了我怎么办?”

卑路斯道:“有薛将军和裴都护在,大王不必害怕。”

西西斯苦着脸道:“可我害怕他们,只有你和王后在我身边,我才能安心。”

卑路斯微微偏开头,没有做声。

雪娘拉了拉西西斯,道:“大王,您和我如今都复国成功,自然欢喜。可卑将军的波斯国,却依然被大食人占据。他有他的目标,你我就莫要强留了。”

西西斯愣了一下,伸手按在卑路斯肩膀上,道:“既如此,我就不拦卑将军了。等将来大唐帮卑将军复国时,我和王后一定鼎力相助!”

卑路斯抬头望着他,心中也没想到这个随便找来的吐火罗王室,除胆小外,竟也有仗义的一面。

他朝西西斯长身一躬,又朝雪娘点了点头,转身离开,点了几名内领卫,朝长安返回。

此时的长安城内,鸿胪寺官员正在跟大食人进行第三轮谈判。

第一轮谈判时,大食人伊本提出用天竺地区,换取唐军撤军。

结果却被鸿胪寺官员告知,天竺人已经归唐。

伊本一开始还不信,以为唐人在骗他。

结果没过几日,便有大食传来消息,说天竺人杀了驻守天竺的大食守军,已经叛食。

穆阿维叶的新指令是,用大勃律国,换大唐退兵。

第二轮谈判时,伊本便提出大食的条件,大唐自然不同意。

大唐打下吐火罗后,便割断了大小勃律与大食的联系,大唐随时能打服这两个小国,让他们臣服大唐,根本不必大食割让。

伊本见大唐强硬,一副非要吐火罗的态势,也不由暗暗发愁。

昨日,大食方面传来新的消息,穆阿维叶又告诉伊本,可以把小勃律国也割让给大唐,甚至可以对大唐赔钱。

总而言之,吐火罗是底线,必须让大唐退兵,不能割让给大唐。

故而才有了今天的第三次谈判。

负责主持谈判的鸿胪寺官员是张柬之,谈判结束后,他来到甘露殿,向李治通报谈判情况。

“陛下,依臣三次谈判的观察,无论如何施压,大食人也不会让我们占据吐火罗。”

李治道:“朕也看出来了,他们需要一个屏障才能安心,看来要获得吐火罗全境,是不可能的了。”

张柬之对前方战事很了解,知道唐军在吐火罗已陷入僵局。

唐军继续驻扎,虽能控制吐火罗地区,可唐军只要一撤退,吐火罗狼兵就会反扑。

眼下的问题是,十几万唐军不可能长期驻扎吐火罗,这样只会将大唐的财政掏空。

“陛下,既是如此,不如跟大食人达成协议,唐军和大食军都不准在吐火罗驻军。另外,大食人要承认西西斯国王身份。”

李治却摇头道:“不行,吐火罗都是大食教徒,咱们一撤走,西西斯只怕也会信仰大食教。”

张柬之道:“既是如此,只好把吐火罗让给大食了。我军已打败大食主力,他们绝不敢再东顾。作为补偿,可让他们赔偿一些金银。”

李治沉吟不答。

过了好半晌,他忽然道:“柬之,你说把吐火罗一分为二,西吐火罗归大食,东吐火罗归咱们,有操作空间吗?”

张柬之怔了怔,细细一思索,眼中闪过一道亮光。

“陛下,大食人想要的无非一个屏障罢了,吐火罗一分为二,便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臣想他们会答应。”

李治欣喜道:“那好,你再去跟大食人谈判一次。”

三日后,两国开展第四次谈判。

当张柬之提出李治的想法后,伊本果然没有立刻拒绝,只说自己没有决策权,要派人回大食汇报。

等候期间,天竺方面也传来一个消息。

原来信德王从王玄策处,听说大唐皇帝要将天竺分解成三十六邦、他可以担任一邦国主后,嘴里赞同,心中却已存反唐之心。

回到天竺后,他立刻召集各邦酋长,想要联合对抗大唐。

只可惜,没有大唐或者大食在背后支持他,天竺大部分酋长都不鸟他,竟无一人响应号召。

这帮酋长纷纷前往昆藏,面见王玄策,表示愿意归附大唐,其中还有吐蕃钦陵。

王玄策召开大会,当着众人之面,宣读李治旨意,将天竺分成三十六邦。

再从这些主动归附的酋长中,挑选出三十六人,向大唐天子表举他们担任国王。

这些酋长自然大喜,表示愿意服从大唐天子旨意。

回到天竺后,这些人按照大唐划分的土地,开始迁移,建立邦国。

这其中,吐蕃分了西南方向最肥沃的天竺河平原一块土地,刚好在信德国正南方。

当然,也有一些没有受到大唐册封的部落,对此表示不满。

这些人以信德王为首,相互抱团,对抗三十六邦的国王。

眼下天竺内部已经产生争斗,王玄策向李治请旨,希望朝廷尽快册封这三十六邦国王,让他们名正言顺。

只要有大唐册封,这些国王的影响力就会大增,自然能轻易击败天竺内部的反抗势力。

李治命人将奏章送到中书省,拟定册封诰书,自己最后批红就行了。

这日下午,李治正在熏风殿欣赏郑贵妃新作的曲子,王及善来报,说卑路斯回来了,想要面圣。

李治一愣,道:“他不是在西西斯旁边辅佐吗?怎么突然回来了?”

王及善沉声道:“此人与苏毗蓝雅、金燕不同,一心只想复国,从未有归属大唐的念头。他听说我们跟大食人谈判后,担心朝廷不再帮他复国,故而回京,想面见陛下。”

李治听了后,沉默下来。

萨珊王朝被吞并那么久,除非跟大食全面开战,不然不可能复国。

经过这次交锋,他也意识到大食军队虽不如唐军,战力却并不弱,又距离遥远。

如今大唐连吐火罗都无法拿下,更别提大食了,波斯复国之事,应该是很难了。

王及善见皇帝不语,便道:“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治抬手道:“你可以告诉他,波斯眼下难以复国,他若有什么其他要求,朕念在他多年功劳,可以满足他。”

王及善道:“是。”

如此过了几日,李治都快把此事给忘了,王及善又来面见李治,说卑路斯提出一个要求。

“他想要什么?”李治问。

王及善面色有些古怪,道:“他说想要一个邦国。”

李治愣道:“什么?”

王及善道:“他听说了陛下分封天竺三十六邦国的事,希望陛下将某一块土地封给他,再封他为波斯王,如此一来,他也算复国了。”

李治顿时哭笑不得,看来卑路斯复国的执念太深,宁愿选择要天竺一块土地,也要复国。

“他是波斯人,就算朕册封他为天竺邦国国王,他能管住手下天竺人吗?就怕到时会被人给推翻。”李治摇头道。

王及善却道:“陛下,臣倒觉得,此事并非不可行。”

“为何?”

王及善道:“陛下还记得信德王手下那名波斯国相吗?”

李治心中一动,道:“朕记得,那名波斯人很受信德王信任,还组建海盗,专门劫掠大食人的海上商队。”

王及善道:“正是,信德国因与萨珊王朝隔海相望,当初萨珊王朝灭亡时,很多波斯人逃到信德国,其中就包括那名信德国相。”

李治用手指敲了敲龙案,道:“不错,朕差点都忘了,如此说来,信德地区有很多波斯人,建立波斯国也并非没有可能。”

王及善道:“正是。”

李治转头朝王伏胜道:“天竺三十六国的册封诰书,中书省可拟定好了吗?”

王伏胜道:“回陛下,还未送到。”

李治道:“那就传朕旨意,让他们再多册封一个波斯国,就划分在信德国故土,由卑路斯担任国王。”

王伏胜道:“是。”

卑路斯听说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大喜过望,请求入宫谢恩。

李治却并未再见他,让他直接前往昆藏都护府。

等天竺反抗势力被消灭后,再让昆藏都护府协助他,在信德旧地建立波斯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