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459章 后宫训狗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59章 后宫训狗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二月中旬,武媚娘改好了一百二十个简体字,取名为“简舒体”。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治将武媚娘的字帖拿出来,给众大臣欣赏,并且赞赏有加。

经过此事,简舒体算是正式流传到了长安士林界,成为一种新的俗体字。

字体简化之事,需循序渐进。

李治的计划是让武媚娘一次改一部分,慢慢推行到民间,先让民间熟悉这种新字体,再通过引导方式,让这种字体成为主流。

当然,他这种做法也引起朝中不少大臣反对,尤其是国子监祭酒令狐德棻带头上谏。

这老儒上了一份奏章,认为不应如此随意创造出新字体,皇帝更不应该推波助流,这会影响大唐人文风气。

李治召见了令狐德棻,以给国子监增加预算为条件,贿赂这老儒。

其实打完高句丽后,李治就准备扩大国子监规模。

当初故意压着,就是知道简体字推行时,有一群老儒要跳出来反对,就把这张牌捏着不放。

大唐的这些老臣,其实一个比一个精贼,并非顽固不化的那种人。

别看令狐德棻是儒家大佬,其实颇能灵活变通,他见皇帝给足了自己面子,好处也拿到手了,就一声不吭的接受了。

李治与令狐德棻谈妥之后,便召见了户部尚书卢承庆,让他将国子监的预算增加一成。

卢承庆倒是没有讨价还价,只提到了另一件事。

“陛下,今年气候严寒,燕然都护府和瀚海都护府又无法上交税收,还需要朝廷赈济,长期以往,朝廷占据此处,似乎并无益处。”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依卿之意呢?”

卢承庆道:“不如恢复旧制,让他们自行治理,不用向朝廷上税,也不能再让朝廷赈济。如此一来,也不必在两地驻军,可节省大量开销。”

他见李治皱了皱眉,忙道:“漠北人烟稀少,情况特殊,故而特殊处理,其他地方,依然可以按照新的羁糜政策施行。”

李治道:“那如果突厥人和铁勒人又造反怎么办?”

卢承庆微笑道:“以我唐军之军力,平定叛乱易如反掌。况且臣以为,他们如今也不敢再反叛了。”

李治摇头道:“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多言。漠北地区必须驻军,也必须由朝廷直接管辖,这两点都不能变,花再多钱也值得!”

卢承庆见皇帝态度斩钉截铁,想了想,又提出一个折中的法子。

“陛下,既是如此,不如采取一个政策,慢慢将一部分漠北牧民,迁调到关中,让他们开垦荒地,如此应能弥补些收支。”

李治挥手道:“这个办法可行,你上一份具体施行的诰书,拿来朕看。”

卢承庆应诺一声,告退下去了。

李治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感觉肩膀有些酸痛了。

因为高有道和杜易简出使大食,导致东台少了两个得力干将。

李治虽调了骆宾王和杜复两人进入东台,替代两人。

但骆宾王和杜复毕竟业务不熟练,导致出现很多争议和问题,都拿到李治这里裁决。

这也让李治的工作量大幅增加。

再者,李治如今也快四十岁了,年纪越来越大,精力比不上刚来大唐那会了。

他迈着四方步离开正殿,准备去后宫找一个嫔妃给自己捏捏肩膀,舒展舒展。

手引技巧最好的是杨才人和郑才人,李治前几日去找过杨才人了,本着雨露均沾的原则,便朝着承香殿去了。

沿着宫道,来到承香殿,却发现门口站岗的内侍和宫人一个都看不到。

王伏胜眉毛一皱,便要进去收拾那些擅自离岗的人,被李治拦住了。

“无妨,先进去瞧瞧。”他一路进入东院,畅通无阻,没有遇到任何守值宫人。

迈步来到正堂时,才总算发现一群宫人、内侍们都站在走廊外,探头看向屋内,似乎在看什么有趣之事。

一阵阵笑声从屋中传来,隐隐还有狗吠之声。

李治大感好奇,迈步来到正堂外,朝屋内一看。

只见一只白色小狗正在屋内跑来跑去,旁边有一名女子拿着一根竹棒,棒上挂着铃铛,似乎正在指挥它。

那小狗随着竹棒挥动,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仿佛杂耍动物一样。

那女子李治也见过几面,是刘充嫒刚收的义女,名叫徐玲。

李治也没想到她竟有训狗的本事,而且技巧高超,不仅郑才人看得津津有味,刘充嫒也在屋中,笑声连连。

这时,王伏胜咳了一声,终于有内侍注意到李治来了,急忙跪下见礼。

“圣人万安。”眨眼间,便黑压压跪倒一大片。

屋中之人也都赶忙跑出来见礼,更有趣的是,那只小白狗竟然也跑了出来,蹲在地上,朝李治摇尾巴。

李治心情顿时舒畅,抬手道:“不必多礼。”迈步进入屋中,在上首榻上坐下。

刘充嫒和郑才人也跟了进来,徐玲跟在后头。

李治朝徐玲问道:“你训狗的本事不错,哪里学的?”

徐玲低头垂目,小声道:“回陛下,奴婢是在戏班里学的。”

李治诧异道:“戏班?”

郑才人赶忙解释道:“陛下,徐玲以前是飞羽班的训猴师,善于训练宠物。”

李治心中一动,道:“你说的飞羽班,莫不是孝儿遇到的那个飞羽班?”

郑才人道:“正是。”

李治看了徐玲一眼,心中隐隐明白了什么,也不再多问,让徐玲继续表演训狗。

徐玲在李治面前有些紧张,好几次指示出了错。

幸亏那小白狗很是机灵,在她下达错误指示时并不动,还会“汪汪”叫两声,仿佛在纠正主人。

李治看得兴趣盈然,在这深宫之中,待的久了,对每日单调的生活,会有几分厌倦。

他以前在电视上也看过更有趣的海豚、鲸鱼等表演,此时瞧见徐玲训狗,大感亲切。

表演结束后,他大手一挥,命王伏胜赏了徐玲二十匹蜀锦,便让她退下了。

刘充嫒知道李治是来找郑才人的,也知趣的告退离开。

很快,李治靠坐在铺着毯子的锦榻上,闭上眼睛,享受着郑才人给他手引按摩。

郑才人的手精心保养过,修长晶莹,柔软滑腻,按在身上十分舒服,而且她跪坐在李治身后,让李治的脑袋能枕在她绵软的酥胸上。

此时虽是寒冬,屋中却点上很多铜炉,暖融融一片。

不一会,李治便舒服的要睡着了。

郑才人不愿错过与李治交谈的机会,柔声道:“陛下,您觉得徐玲如何?”

李治闭着眼睛,也不多思考,只说了“不错”两个字。

郑才人笑道:“这孩子颇为乖巧温顺,又懂得体贴人,人也聪明,礼仪学的极快,若非出身低了些,倒是孝儿的良配。”

李治哼了一声,道:“出身低又怎么了,男女之间,贵在知心,门当户对那一套,朕不喜欢。”

郑才人目光一亮,道:“那如果将她嫁给孝儿,陛下以为如何?”

李治早就猜到徐玲出现在宫中,与李孝有关,笑道:“孝儿和徐玲若是都中意对方,朕看这门婚事也不错。”

郑才人大喜:“那妾身就向皇后殿下汇报此事了?”

李治“嗯”了一声。

郑才人解决了儿子的婚姻之事,心情畅快,话也比平时多了一些,笑道:“陛下,您可知道张公艺老先生吗?”

李治道:“没听过,他是谁?”

郑才人微笑道:“最近妾身的一个堂妹,嫁到了张府,真可算是大开眼界。”

李治睁开眼,奇道:“怎么?”

郑才人笑道:“那张府位于郓州,一家人竟有九百多口,九世同居,竟还能和睦相处,您说是不是不可思议?”

李治心中一动,只说张公艺的话,他脑海中并无太深印象。

但九世同居这个典故,他却是看到过,主人公好像就是张公艺。

所谓九世同居,指的是九世之内的亲族,共居一宅。

试想一下,婆媳之间相处,都经常闹出各种矛盾,更何况那么多亲戚住在一起,那还不闹翻天?

“真是九世同居吗?”李治怀疑道。

郑才人笑道:“从我堂妹的来信来看,应该不假,族谱有记载,光族人就有近千,而且那张公艺还在派人寻找族人,倘若生活艰难,就接他们来一起住。”

近千名同族人生活在一起,李治想想就头大,详细询问细节,也好学习一二。

根据郑才人所言,那张公艺立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戒子侄。

故而父慈子孝,兄友弟和,夫正妇顺,姑婉媳听,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

且张府建有食堂,裁缝房,全家人的衣服、鞋袜统一裁制,孩子统一看管上塾!”

李治笑道:“若真是如此,张公艺确有治家之能。”

郑才人笑道:“听说张府的家训,是一首百字歌,又叫百忍歌!”

李治道:“你记得内容吗?”

“妾身只记得前面几句。”

“无妨,说给朕听听。”

郑才人悠悠道:“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妾身就记得这些了。”

李治低声重复了一遍,感慨道:“百忍成金,这张公艺倒是一个奇人。”

郑才人道:“听说他们家的狗都有一百只,只要一只不到,其余九十九只都不吃食,等到齐了才开食。”

李治笑道:“这和军犬差不多了。”

在承香殿按了会摩,说了会话,李治疲惫尽消,精神抖擞。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