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438章 李治的建议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38章 李治的建议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18: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治听到此处,终于明白了钦陵的谋划。

他绕了这么大一圈子,其实就是想攻打天竺,又怕大食救援,故而让大唐帮他们牵制大食主力罢了。

他虽是为自己谋划,但如果吐蕃打下天竺,对大唐确实有利,毕竟大食才是大唐眼下最大敌人。

如果吐蕃首领是悉若,李治倒愿意答应他们的条件。

可对眼前的钦陵,李治心中则充满防备,因为他壮大之后,肯定会试图夺回西藏地区。

李治沉吟片刻,脑海中很快冒出另一个想法。

“钦外使,天竺眼下的驻军情况如何?”

钦陵道:“大食因内乱,将大量兵力调回本国,如今天竺的大食军只有三万,另有二十多万天竺军队。”

李治微微一愣:“天竺军队有二十多万?”

钦陵道:“是的,大食人将天竺各个部落,全部整合起来,积极扩充军备,故而天竺军队人数很多,不过战力却很低。”

李治点点头,又问:“天竺人对大食人臣服吗?”

钦陵道:“天竺人崇慕强者,只要大食人不被打败,就算只有一百驻军,他们也会继续臣服。”

“如果大食人被打败呢?”

“他们会立刻背叛。”

这也是钦陵只有三万兵力,就敢攻打天竺的原因,只要他打败那三万大食人,天竺二十多万大军,很可能立刻倒戈,投靠吐蕃。

李治笑道:“既是如此,朕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陛下有何办法?”钦陵心中一惊。

李治道:“你我两国,一起扶持天竺立国,你以为如何?”

钦陵脸色微变。

这个法子确实更容易实现,可这对吐蕃并无好处,一个强大的天竺,反而会对吐蕃造成威胁。

而且无法吞并天竺的话,吐蕃永远不能恢复强大,更无法夺回故地。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钦外使,只要天竺立国,你们就不会直面大食人的威胁,这对贵国也有好处。”

钦陵顿了一下,道:“陛下,就算我们扶持天竺立国,将来大食人打过来时,他们还是有可能投靠大食。”

李治道:“也不尽然,以前天竺轻易沦陷,是因各自为战,并无一个统一调度。”

“如今在大食人帮助下,他们糅合成一个国家,不会轻易被击败。况且你我两国,也可援助他们。”

钦陵又陷入了沉默。

王及善忽然道:“论外使,你这次来到底是想对付大食呢,还是想借着对付大食的名义,利用我大唐,吞并天竺呢?”

钦陵心中一凛,忙道:“外臣同意陛下的计划,不过不打败大食人,只怕天竺人没胆子自立。”

李治摆手道:“如何帮天竺自立,你可直接前往昆藏,跟苏定方、王玄策商议,朕会给他们下一道旨意。”

钦陵无奈,只好答应一声,告退离去。

李治目光看向王伏胜,道:“伏胜,是不是营州又传来消息?”

刚才与钦陵说话时,李治看见一名内侍悄悄进来,和王伏胜说了几句话,还递上一本奏疏。

王伏胜笑道:“回陛下,这次是莱州传来消息。”

李治目光一亮,道:“总算传来消息了,南三路大军情况如何?”

王伏胜递过奏疏,道:“陛下请看,这是兵部刚送来的急奏。”

李治接过一看,点了点头。

南三路大军进军顺利,已经在汉城会师。

这其实并不意外,汉城原本就是百济的领土,后来被高句丽抢走了,与北路复杂的地形相比,除了一条汉江阻隔,并无任何阻碍。

按照李勣的计划。

南路军打到汉城,威慑到高句丽就行了,不能再轻易冒进,要等着北四路军过鸭绿江。

平壤还有十多万大军,其中有五六万都是骑兵。

倘若轻兵冒进,被高句丽来一个先南后北,那就破坏全盘计划了。

等唐军包围平壤后,粮食便改由海路,从南边运送,这样能节约不少运力。

所以南路军的关键,就在于一个稳字。

尉迟恭和程知节都是老将,年轻时纵然年轻气盛,如今年纪大了,也不会再贪功冒进。

况且他们都知道,这是人生最后一战,绝不容有失。

两人进驻汉城后,便放榜安民,修筑城池,又派出大量斥候打探前线消息。

连姜恪也没想到两人竟然如此老实的守在汉城。

当初在熊津都督府开会时,这两个老货像无赖一样,把便宜占尽了,一点脸皮也不要。

姜恪麾下的羽林卫、骑兵都被两人瓜分。

他手下的一万三千多军队,全都是百济军,战力低下,所以他才是最后一个打到汉城的人。

对于南路军动向,同样出乎意料的还有泉男建。

朝鲜半岛的地形是东高西矮,尤其是平壤附近,地形开阔,南部有一大片平原。

泉男建已点齐五万骑兵,日夜操练,只等唐军进入平壤平原,便与他们决一死战。

只要能击败南路军,他就能死守平壤,拖到唐军后勤不足,这一战便还能扭转。

谁成想,唐军的作战计划没有一点漏洞可钻,大唐军队执行计划的效率,更让他感到可怕。

泉男建无奈,只好做出一个最糟糕的决定,全军撤回平壤,死守到底。

这么守下去,连他也看不到希望,毕竟南路线打通,唐军后勤补给就能源源不断送到前线。

可事已至此,除了死守,别无他法。

唐军主力已经攻破了千山山脉的防线,连据城而守都打不过,野战更是死路一条。

只能收缩防线,死守平壤。

此时的平壤城也格外热闹,一大清早,八个城门全部打开,一车车粮食从外面运送到城内。一车车尸体,从城内运送出城外。

昨天夜里发生一场政变,有一群官员联合几名武将,想杀死泉男建,救出高宝藏。

这个月来,这已经是第三次政变了。

这也没办法,前线败仗打的越多,平壤城内的惶恐情绪就越深,大家都想找一条活路!

安市城被攻破的那天,整个朝堂乱成一锅粥,甚至有官员放火在家**了。

面对这种混乱局面,泉男建的法子简单明确,一个字,杀!

通过铁血镇压,用恐惧压制住他们心中的畏惧。

凡是参与政变之人,满门诛杀,尸体全部运出城去。

远处的地平线上,忽然奔驰来一支军队,泉男建早已得到斥候通报,知道是信诚的人马,故而并不吃惊。

不一会,信诚的军队进入城中,信诚来到城墙上,向泉男建复命。

“信诚将军,你这一战打得不错,只可惜其他人太无用了,早知如此,应该让你去守安市城。”泉男建叹道。

信诚沉声道:“莫离支,刚才我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不少河流附近,堆满尸体,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泉男建道:“都是一些叛贼的尸体,你不必在意,去休息吧。”

信诚道:“末将问的不是谁的尸体,而是不明白,您为何要将尸体放在水中堆积,为何不烧了?您就不怕出现瘟疫?”

泉男建没有做声。

信诚叹了口气,道:“我明白了,您想让唐军经过时,感染瘟疫,然后主动退军。”

泉男建斜了他一眼,道:“这个办法你觉得怎么样?”

信诚道:“愚蠢至极,不仅伤不到敌人,反会自断手脚。”

泉男建哼了一声。

信诚沉声道:“您可想过,我高句丽堂堂大国,称霸辽东,数月之内,被大唐逼到这种地步,比百济尚且不如,这是为什么?”

泉男建哼道:“大唐根本没拿百济当对手,他们打百济也是为了对付我们。只有我们,才是唐人真正的对手!”

信诚厉声道:“您错了!”

泉男建愣了一下,转头望着他,眼中充满杀机。

信诚毫不客气的道:“我知道您一直想学老莫离支,可您只学到他的杀伐果断,却并未学到他的谋略智慧!”

泉男建脸色阵青阵红,问:“父亲的智慧?”

信诚道:“不错!一个国家的稳定,基石在百姓,老莫离支杀官员毫不手软,但从不屠戮百姓,反而出各种政策,改善民生,获得百姓支持。”

“他获得了民心,才能取代高宝藏治理国家。这么多年来,国家才能稳如磐石!”

“可您呢?只知道杀!驱逐兄长,残杀旧臣,牵连无辜!您知道自己在普通百姓心中,是什么形象吗?他们既不信任您,怎会为您效力?”

“前线战事失利,除军事上的原因,也因您早失去百姓支持,将领们想守也守不住!”

“事到如今,您还不醒悟吗?”

泉男建恼羞成怒,拔刀出鞘,厉声道:“你说够了没有!”

信诚昂首挺胸,道:“您除了会杀人,还会什么?杀唐人才算本事,杀自己臣子,徒惹人笑。”

泉男建怒不可遏。

“锵”的一声,手中刀在即将落在信诚的大光头上时,忽然一偏,在城墙上砍出一个缺口。

“那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击退唐军,保住国家!”他用悲凉的声音怒吼道。

信诚凝望着他,缓缓道:“属下有八字谏言,不知莫离支可愿一听?”

“你讲!”

信诚道:“发罪己诏,安军民心!”

泉男建变色道:“你让我向朝野上下认错?”

“是!”

泉男建与他对视良久,哼道:“还有吗?”

信诚道:“派人将城外尸体焚烧,派人告诉城外百姓,唐军即至,让他们进城避难,不愿进城之人,发放粮食,自行避难!”

泉男建怒道:“他们若不愿进城,还发粮食做什么?”

信诚道:“这是一种姿态,百姓们见你对不进城的百姓,尚且关爱,自然会更加关爱他们。他们也才会帮您守城!”

泉男建点头道:“好,我听你的。”

信诚道:“这还不够,我这里有八条安民措施,您只有全部做到,才有机会挡住唐人的进攻!”

递过一张信纸。

泉男建接过一看,看完后,没有多做考虑,说:“我全部照办,这样就行了吗?”

信诚缓缓道:“现在能做的只有这些,剩下的,就看运气了。”

“运气?”泉男建一愣。

信诚缓缓道:“靺鞨与新罗,都从倭国撤兵了,眼下就看这三国,是否会向唐军动手。”

泉男建惊怒道:“我堂堂高句丽的生死,要由三个小国决定?”

信诚叹道:“世事易变,眼下我高句丽被唐人逼到这个份上,还称得上大国吗?”

三日后,鸭绿江结冰,斥候来报,薛仁贵军渡过鸭绿江,直奔平壤城。

泉男建见他孤军深入,想率领骑兵,与薛仁贵一战,又被信诚给劝住了。

其实契苾何力、郑仁泰部,也已经临近鸭绿江。

高侃部的水师,更是过了鸭绿江,距离涿港只有五十里。

李勣不让他们出现,就是故意让薛仁贵孤军深入,引高句丽军出城野战,再将其包围。

可惜没能成功。

薛仁贵兵临城下后,李勣下令契苾何力部和郑仁泰部,过江与薛仁贵会师,又让高侃部攻打涿港。

同时传令南路三军,朝平壤进发。

八路大军中,除赵持满一路监视靺鞨人外,其他七路大军,就像一张大网,将平壤城网住。

一月初,唐军在平壤完成会师,李勣下令莱州和营州的粮食,改走水路运送,高侃部负责保护粮道。

初三清晨,薛仁贵、契苾何力、程知节、尉迟恭、姜恪、郑仁泰六路大军,对平壤城发起猛烈攻击。

李勣原本想在上元节之前,打下平壤,将捷报送回长安。

不料,平壤守军并未如他预料中的士气低落,围攻十多天,依然没能打下来。

薛仁贵部数次杀上城墙,守军拼死抵抗,一直杀到天黑,也没能夺下城墙,只好撤退。

一月十五,上元节,李勣奔赴前线,在大营召集众将集议,询问战况。

程知节说:“平壤城是一座坚城,城中守军十五万,防守意志顽强,我军攻城器械不足,强攻硬打,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并不容易!”

郑仁泰道:“明日我亲自率领敢死营,攻打东门,若不能破城,愿献上人头!”

李勣忙安抚道:“郑将军,我知你是待罪之身,立功心切,不过眼下我军已占据优势,不必过于焦急,且从长计议。”

尉迟恭道:“不错,高句丽人只是强撑最后一口气罢了,这口气散了,城池必破!”

李勣问:“依尉迟将军之见,高句丽人的这口气,要多久才会散?”

尉迟恭想了想,道:“从这几日攻城情况来看,应该要一个月左右吧。”

“契苾将军,您以为呢?”李勣又问。

契苾何力道:“依老夫之见,应该用谋。”

此话一出,尉迟恭和程知节都忍不住笑了。

契苾何力瞪眼道:“你们笑什么?”

这也难怪,契苾何力原本是个悍将,每次与人交战时,只会强攻硬打,从不费脑子。

“用谋”这两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来,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滑稽感,令人发笑。

李勣却知道,是因为安市城的意外陷落,让契苾何力意识到谋略的好处,这才一改往日风格。

“契苾将军有何好计?”他问。

契苾何力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想办法让他们丧失斗志。”

尉迟恭忍不住道:“你这不是废话,关键是怎么让他们丧失斗志!”

契苾何力哼了一声:“你这么能,你来想个办法?”

李勣怕二人吵起来,又朝姜恪问:“姜将军有什么办法吗?”

姜恪道:“不如利用高福男,让他代表唐军入城,劝说高句丽人投降,就算不能成功,至少能让他们内讧。”

李勣点点头,最后看向薛仁贵。

“薛将军,你的意见呢?”

薛仁贵道:“我同意姜将军的意见,不过我有个比高福男更好的人选!”

程知节问:“谁?”

“泉男生。”

程知节皱眉道:“那不是还要派人去劝降泉男生?”

薛仁贵道:“不必,他现在就在我营中,赵持满将军已成功将他劝降。”

此话一出,众人都吃惊的望着李勣。

赵持满是李勣的副将,他劝降泉男生,显然是听李勣的吩咐。

“李大总管,原来你早就想好办法,还在这假惺惺的问我们意见!”尉迟恭不满道。

李勣扫了他一眼,道:“尉迟兄若有更好意见,李某也愿采纳。”

尉迟恭不吭声了。

这时,一名军士走了进来,来到李勣身边,递给他一份公函,道:“大总管,隼州传来急报!”

李勣接过一看,看完后,眯着眼道:“果然动手了。”

尉迟恭忙问:“隼州怎么了?莫不是小倭子有什么动静?”

李勣道:“三日前的夜里,倭人偷袭隼州西水港,被刘仁愿将军击退!”

契苾何力哼了一声,道:“倭人这是死性难改,不自量力,以为咱们攻打高句丽,他们就有机可趁了!嘿,等收拾了高句丽,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

李勣环视一圈,道:“关于劝降之事,诸位可还有别的意见?”

众人都说没有。

让泉男生入城,若能劝降成功,自然最好,就算失败、又或泉男生被杀,也能造成敌人内讧,瓦解敌人斗志。

众将达成一致后,各自散帐,薛仁贵找上泉男生,提出让他入城劝降。

泉男生听了后,并未直接拒绝,只是向薛仁贵问了一些靺鞨、新罗和倭国的情况。

当他听说倭国偷袭隼州被唐军击退后,目光一闪,似乎一下有了把握。

“好,在下明日就入城劝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