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407章 臣要弹劾裴行俭!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07章 臣要弹劾裴行俭!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18: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月底的最后一日,长安城的天气格外的炎热。

上官仪下衙之后,便命人将宽大舒适的坐榻,搬到后院里,一手抱着一个小女婴,另一只手拿着一本书,看得不亦乐乎。

那小女婴是他刚得的孙女,今年才一岁不到。

不过小家伙却似乎对书本很感兴趣,睁着一双大眼睛,盯着上官仪手中的书发呆。

上官仪一瞟眼瞧见了,微微一笑,将书本挪了一下,那小女婴的目光便跟着挪动。

上官仪十分欢喜,在她胖嘟嘟的脸上亲了一下,笑道:“婉儿也喜欢读书吗?”

他硬邦邦的胡须扎的小女婴很不舒服,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上官仪也不去哄,将书中内容念了出来。

“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谓,譬之防川。”

这一句下来,小女婴似乎被转移了注意力,顿时不哭了。

上官仪又念道:“士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小女婴又挪动着小脑袋,呆呆望着上官仪手中的书。

上官仪点了点头,暗道:“此婴如此好文,以后可当男儿来养,让她熟读四书五经,将来未必没有一番成就。”

便在这时,一名家仆奔了过来,远远便喊道:“阿郎!阿郎!”

上官仪不悦道:“何事如此惊慌?”

那家仆道:“中书省谢郎君来了,说有事汇报。”

谢郎君名叫谢公义,是中书省一名主事,也是上官仪的学生。

上官仪深知是朝中出事了,当即将上官婉儿交给一名乳母,迈步朝着书房而去。

来到书房,只见一名青年正在来回踱步,神情焦躁,见上官仪进来,忙拱手道:“老师,庭州传来急报。”递过一张纸。

上官仪接过一看,这是一份手抄的奏疏,看完之后,脸色大变。

原来庭州刺史来报,说突厥人突袭了穆国,破其都城,西域大震,人人自危。

上官仪愤怒的道:“都是裴行俭养虎为患,老夫明日定要在朝会上,向陛下弹劾于他!”

几乎同一时间,长安城三省六部的主官,也都得知了穆国被攻破的消息,纷纷感到震惊。

晚风徐徐,夏蝉高鸣,日升月落,迎来了七月的第一天。

一大清早,群臣便聚在承天门之外,议论纷纷,讨论的都是穆国被灭之事。

穆国是大唐在西域的九大属国之一,距离长安城只有五百里,是九国之中,离大唐最近的一国。

自从西突厥灭亡后,大唐实际控制的领土,向西延伸至碎叶城。

碎叶城与穆国之间的区域,正是被大唐击败的西突厥弩失毕五部聚居地。

这些年来,突厥人休养生息,实力已有所恢复。

草原民族,劫掠是常态,他们自然不敢再劫掠大唐,于是目光盯着西边,频频劫掠靠近他们的穆国、曹国和史国。

因只是小股劫掠,这三个国家也没有第一时间去向大唐禀告此事,只好先去找康国。

康国是昭武九国的老大哥,领土最阔,兵力最强。

只可惜,康国因大食人的谋划,发生过一场动乱,虽在大唐帮助下已经复国,但元气大伤,惹不起突厥人这匹狼。

三国无可奈何,只能带足金银珠宝和礼物,去安西都护府找裴行俭。

谁知,每次去评理,裴行俭都敷衍了事,并不理会,连礼物都不收。

后来他们一打听,才知道弩失毕部中,出来一个厉害人物,名叫阿史那遮匐。

此人是突厥王族出身,担任哥舒阙部酋长,精于骑射,曾一箭双雕,受其他四部酋长敬服。

若非大唐不允许,早被突厥人推为可汗了。

阿史那遮匐不仅在突厥人中很有声望,他还很会做人,对大唐非常恭顺,自改李姓,改名为李遮匐。

西突厥之地,如今被大唐划分为蒙池都督府,下辖十一州,由安西都护府管辖,都督由裴行俭兼任。

西突厥与昭武九国不同,他们是在打了败仗后,才被划分州县,需要每年向大唐上供一定的牛羊牲畜,当做赋税。

还要提供五千名士兵,在安西都护府服役。

李遮匐在这方面,从不打折扣,每年牛羊一只不少,士兵一个不缺。

而且他还经常前往安西都护府,与裴行俭喝酒狩猎,据说两人相互钦佩,私交极佳。

三国得知裴行俭与李遮匐的关系后,只好派遣使节,趁着岁末来长安的时候活动。

这些使节带足金银,在长安四处拜访大唐高官,控诉此事,希望他们能向天可汗进言,约束突厥人。

当时也有一些官员拿了钱,向皇帝上了奏,只可惜奏疏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裴行俭受皇帝信赖,在大唐朝廷内的地位很高,那些收钱的都是中级官员,不敢过于得罪他,见上奏无用,不敢再深究。

两省六部九卿的高官,也不愿因为小事与裴行俭产生嫌隙,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但时间久了,这些朝中高官,还是对裴行俭的行为,暗生不满,只是强行压制罢了。

上官仪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发生这种事,他心中的不满立即爆发,决定趁着今日朔望朝,向皇帝尽述此事。

徐孝德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是为穆国的事不满,当即问道:“上官老弟,你待会不会是打算向圣人上奏,弹劾裴行俭?”

上官仪沉声道:“此时再不上奏弹劾,只怕突厥人会成为心腹大患,我既兼任御史大夫的职责,当然要弹劾他!”

徐孝德压低声音,道:“上官老弟,老夫总觉得这事不太对劲,你还是莫要冲动为好。”

上官仪皱眉道:“哪里不对劲?”

徐孝德道:“我儿徐齐聃你应该也知道,他调回长安前,就是在安西任职,根据他的观察,裴行俭绝不是无能之人。”

上官仪沉声道:“我知道他的能耐,但有能力之人,往往恃才傲物,自以为是,更容易犯下大错!”

徐孝德又道:“崔知辩这个人,你应该听说过吧。”

上官仪扬了扬眉,道:“他是安西副都护,我自然听过,据说此人治理庭州时,颇有善政,这才被陛下提拔。”

徐孝德道:“根据我儿的说法,崔知辩是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而且曾弹劾过裴行俭,两人关系并不好。”

“可这几年来,崔知辩从未因此事检举裴行俭,你不觉得奇怪吗?”

上官仪哼了一声,道:“也许他也被突厥人收买了,也未可知。”

徐孝德左右看了一眼,低声道:“我再告诉你一个消息,你莫要告诉别人。”

上官仪点了点头。

徐孝德低声道:“陛下曾派高有道前往安西都护府,暗中调查安西情况,当时高有道回来后没多久,裴行俭就秘密回了长安一趟,没待几日便走了。”

上官仪心中一惊,他也知道裴行俭曾悄悄回过一次长安,只是不知原因。

结合高有道的情况,不难分析出,高有道已经将裴行俭的情况告诉皇帝,皇帝下旨召裴行俭回京解释此事。

可既然皇帝知道此事,裴行俭怎么还敢纵容突厥人,养虎为患呢?

难道此事真的有什么隐秘?

还有,皇帝要召见裴行俭,为何要让他悄悄的回长安,难道皇帝不愿此事被太多人知道吗?

上官仪深吸一口气,脑袋瞬间清醒了很多。

裴行俭自从执掌安西以来,修筑碎叶城,协助苏定方破吐蕃,又暗施巧计,不费吹灰之力,便帮康国复国。

这样的人,确实不应该做出养虎为患的蠢事,他既得皇帝信任,也不可能养寇自重。

徐孝德见他不说话了,笑道:“想清楚了?”

上官仪点了点头:“想清楚了。”

徐孝德笑道:“那你待会还弹劾裴行俭吗?”

上官仪道:“当然要弹劾!”

徐孝德一愣,道:“你还要弹劾?”

上官仪看了他一眼,道:“徐兄,就算陛下与裴行俭有谋划,可曾将情况告诉你我?”

徐孝德摇了摇头。

上官仪缓缓道:“我身为御史大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算弹劾裴行俭,陛下也不会怪我。反之,我若置之不理,那就是尸位素餐,有失职之罪!”

徐孝德叹了口气,道:“也有道理。罢了,老夫不劝了,不过待会你可要注意分寸。”

另一边,李义府也找上了张柬之,道:“柬之,穆国的事你可听说了?”

张柬之点点头:“听说了。”

李义府道:“突厥人若是恢复元气,必成隐患,裴守约在这件事上,处理的不太好,此人毕竟还是年轻了些。”

张柬之没有做声。

李义府又道:“我准备待会上奏,举荐一人,前往安西镇守,替换裴守约,你以为如何?”

张柬之沉吟不语。

李义府忙问:“你觉得不妥吗?”

张柬之还是不语。

李义府见他似乎在发呆,挥了挥手,道:“柬之?”

张柬之这才回过神,问:“李公,怎么了?”

李义府皱眉道:“我跟你说话呢,你想什么去了?”

张柬之迟疑了一下,道:“我在想怎么增加国库收入,弥补军费的支出。”

李义府:“……”

这张柬之也太老实了吧,皇帝当时让他们考虑办法,明显就是打发他们,让他们不要再揪着此事不放。

谁曾想,张柬之还真的仔细考虑上了。

这可是数百万贯钱的军费支出,哪有那么容易想出办法。

“柬之,此事不需要你废脑筋,我想陛下应该已有办法,你我瞧着便是。”他劝道。

张柬之点点头。

李义府缓缓道:“眼下还是应该考虑一下西域的情况。此事关系重大,裴守约年纪太轻,我始终不放心,我想举荐李敬玄担任安西都护,有刘仁轨这个先例,陛下未必不会同意。李敬玄此人思虑周详,行事缜密,应可担当大任!”

张柬之又不说话了。

“柬之?”

张柬之“啊”了一声,道:“李公,你刚才说什么?”

李义府:“……”

少顷,鼓声响起,上官仪来到宫门外,大喊道:“入朝。”

群臣依照次序,穿过宫门,来到西庑廊,排列好班次,唱藉之后,进入大殿。

群臣站定后,李治很快进入大殿,在龙椅上落坐,宣布朝会开始。

上官仪当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有事陈奏。”

李治昨晚也听说了穆国的事,知道今日朝会上,群臣定会攻击裴行俭。

上官仪身为御史大夫,第一个站出来很正常,他若是毫无反应,那才奇怪。

“讲。”李治挥了挥手。

上官仪道:“昨晚安西传来急报,陛下应该也知道了。西突厥五部未受调令,擅自妄为,攻打本朝属国,此乃大罪,决不可姑息!”

“臣请奏陛下,召令李遮匐来长安,审问其罪责。另外,安西都护裴行俭也有责任,应责令其一起来长安,讯问此事。”

阎立本、卢承庆、辛茂将、李义府等文官,尉迟恭、程知节、高侃等武将也纷纷出列,表示附议。

武将之中,薛仁贵和李勣没有附议,李勣是称病没来,薛仁贵坐在蹑席上一动不动。

文官则只有狄仁杰、张柬之、郝处俊和徐孝德没动。

李治早有准备,见此情形,一点不慌,朝郝处俊道:“郝卿,你把情况和众卿说一下。”

郝处俊应诺一声,微微侧身,面向众人,缓缓道:“昨日子夜,裴都护派人送来最新消息,西突厥已经撤兵,并且向安西都护府请罪。”

上官仪皱眉道:“请罪?”

郝处俊道:“是的,李遮匐向裴都护解释了,突厥与穆国只是因为水源问题,起了争端。”

“那条水源名叫乌河,上游在穆国,下游在西突厥阿悉结部。穆国截断了上游的水,引入另一条渠河,导致突厥人缺水。突厥人这才前往穆国理论。”

“双方在乌河上游谈判,结果没有谈拢,便打了起来。穆国五千军队被突厥数百骑击溃。”

“那数百骑兵杀红了眼,一路追到穆国都城,发现穆国都城守备薄弱,就直接冲入城中,劫掠一番,这才扬长离去。”

“穆国国王听说突厥人进了城,便匆忙逃离皇宫,并不知真实情况。所谓穆国都城被突厥人攻占的说法,皆是子虚乌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