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403章 沧州府兵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403章 沧州府兵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河就像一条巨龙蜿蜒而过,其流域南北两侧的气候,因其发生显著变化。

直到四月下旬,南方温暖的春风,才吹到了北地。

也正因气候差异,河北农事与关中地区不同。

关中地区采用黍、稷、麦轮转耕种,两年三熟,河北则依然遵守传统的种植习俗,以冬小麦为主粮,两年两熟。

尽管如此,河北依然是大唐粮食产出最多的地方,主要原因,便在于小麦的高产,以及河北平原肥沃的土地。

李慕唐时隔多年,再次回到河北,竟觉得这处地方变得陌生了。

道路两旁,金黄色的麦穗有如金色波浪一般,层层叠叠,随风摇曳。

他脚下这条路似乎刚刚翻修不久,道上的人也多了。

以前河北人也多,但百姓们大多待在自家乡里忙着农事,足不出户,商业发展缓慢。

如今道上尽是来往商人,还有很多挑着担子的农人。

直到此刻,李慕唐才终于相信他二叔信中的话,河北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

正行之间,前方出现一座石桥。

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无论骑马还是坐车,但凡过桥之人,都会从车马上下来,步行过桥。

李慕唐正疑惑时,旁边一名老者朝他喊道:“后生,快下来,不可对圣人不敬!”

李慕唐大吃一惊,赶忙翻身下马,来到那老者旁边,问道:“老丈,您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老者笑眯眯的打量着他,道:“好壮实的后生,你是唐人吗?”语调有点古怪。

李慕唐昂首挺胸,道:“我当然是唐人。”

老者道:“胡裔的吧?”

李慕唐露出几分恼怒之色,道:“朝廷下过旨意,只要在官府办了手实公验,那就是大唐子民,不管出自哪支胡裔,皆一视同仁,不得歧视!”

老者笑道:“别紧张,我只是问一下,我们这儿的胡裔不少,老头子我就是契丹裔。”

李慕唐心想,难怪这老丈口音古怪,赶忙道:“在下也是契丹裔。”

老者诧异道:“你的唐语说的不错啊,一点听不出契丹口音。”

李慕唐道:“永徽七年,我就跟随父母来到大唐生活,而且我母亲是唐人。”

老者点头道:“那就难怪了,老头子也一样,当初契丹附唐,大家都活的好好的,偏有些人想叛唐,老头子就来了沧州。”

李慕唐暗暗点头,他父亲也是一样的原因,来到沧州过活。

只不过,因他父亲是新城公主的封户,永徽六年朝廷收了两次租,一家人变成流民,辗转去了长安,后来被迁往庭州。

李慕唐问:“老丈,您刚才说对圣人不敬,是何意思?”

那老者放下肩上担子,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指了指前方石桥,道:“瞧见那座桥没有。”

李慕唐点了点头。

老者道:“当初圣人北巡时,这座桥断了,挡了圣人的路,圣人觉得奇怪,就命人进城调查。”

李慕唐奇道:“那后来呢?”

老者笑道:“后来那位任人唯亲的县尊,就被圣人派遣的官员查出来了,押到长安砍头,鲁城县又换了一位新县尊。”

“这位新县尊虽比不上当年的长孙县尉,最起码肯干些实事,修桥铺路,不至于被周围县城嘲笑。”

“乡亲们议论此事,都觉多亏那座断桥,拦住圣驾,才能赶走贪官污吏。于是大伙给这座桥起了个名字,叫拦圣桥,每次经过那座桥时,都会下来步行,以示对天子的敬意!”

李慕唐道:“是这样啊。”

过了拦圣桥,前行不久,便到了鲁城县。

这是李慕唐离开沧州以后,第一次返回鲁城县。

中间隔了**年,只觉这座县城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大街上商铺林立,人烟稠密,比庭州治县都繁华多了。

李慕唐拿出一张纸,按照纸上的提示,一边走一边问人,很快来到城东南一处小街上。

从街口往里数,第五户民居,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院子。

李慕唐来到院门外,拍了拍门。

不一会,里面传来“哒哒哒”的声音,大门很快被拉开,露出一张稚嫩的小脸,问:“你是谁啊?”

那是个五六岁的小童,长得还挺高,脸上有好几处伤疤,手上还拿着一个小弹弓,一看就是个调皮的孩子。

李慕唐笑道:“你是小荣吗?”

小童惊讶道:“是啊,你认识我吗?”

李慕唐笑道:“我是你堂兄。”

小童先是一愣,随即大喜,扭头就朝屋里面狂奔,嘴里大喊道:“爹,娘,堂兄来了!”

不一会,李慕唐的二叔李休哥便走了出来,打量了李慕唐一眼,哈哈一笑。

“好小子,竟长得这般壮实,入秋的征兵考核,你一定能过!”

李休哥也是契丹人,不过他和李莫哥不同,当初留在了契丹。

后来契丹被灭,他成为俘虏,原本是要被送去江南一座折冲府,充任府兵。

对这些生长在北方的契丹人来说,前往江南生活,会非常不适应。

尤其是他们的家眷,根本不会农耕和织布,就算给他们田地,也没有生产能力,很可能饿死。

李休哥正感绝望时,李莫哥忽然来到营州,找到了他。

兄弟俩见面后,都感唏嘘,李休哥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李莫哥的话,随他去唐朝。

李莫哥花了不少钱,求了不少人情,总算打点成功,让他分配到沧州折冲府。

在李莫哥帮助下,李休哥一家人得以在沧州安家,李休哥也成为大唐沧州折冲府的一名府兵。

府兵是轮值的,一年只需要戍值四个月,其他时间可以忙农事。

李休哥如今已习惯了府兵生活,他妻子也学会种田。

除了最开始的不适应,他们很快发现,在大唐生存比在契丹更容易一些,不用担心冬天被饿死,也不用担心其他部落来劫掠。

李休哥对自家兄长充满感激,所以十分热情的招待侄子。

他老婆是个能干的女人,不仅学会了大唐的农耕,祖传的放牧也没丢下,家里养了八头羊。

李休哥命妻子宰了一只羊,款待大侄子。

到了正午,叔侄俩坐在屋子里,一边吃着羊肉,一边喝着酒。

李休哥的儿子李荣也坐在门槛上,抱着一根大羊腿,啃得非常欢快。

“大郎,你爹写信跟我说你要过来时,我就觉得奇怪,你不在庭州当府兵,为何非要来沧州应招府兵呢?”李休哥不解道。

李慕唐道:“安西那边,已经有好几年没打仗了,当了府兵也没有上战场的机会。我听说营州这边在打仗,所以就过来了。”

李休哥皱眉道:“你来晚了,前阵子刚打完了,最近已无战事。”

李慕唐道:“侄儿在来的路上,都打听清楚了,百济的扶余福信,有作乱的趋势,倭国也才刚占据一个小岛,另外还有高句丽没吃下来,我琢磨着,将来朝廷肯定还要攻打他们。”

李休哥一想也是,笑道:“不错,这些土地,将来迟早都是我们的。”

叔侄俩虽然归化为唐人,但还带着契丹人的思维习惯。

他们觉得大唐如此强大,征服周围弱小的国家,那是理所应当之事,根本不需要理由。

李慕唐又问起如今契丹人在军营中是否会受到歧视。

李休哥沉默了一会,道:“总还是有一些蛮横的汉裔,会找我们胡裔的麻烦。不过大多数汉裔,还算好的,你不必太过担心。”

李慕唐奇道:“汉裔?”

李休哥道:“就是纯血唐人,军营中有规定,所有士兵都是唐人,没有唐胡之分。所以那些纯血唐裔就自称汉裔。”

李慕唐点点头。

李休哥又道:“你若是受了气,别跟那些汉裔起冲突,那些上官都是汉裔,只会偏着自家人。你若是觉得气闷不过,可以找倭裔出气,不会有麻烦。”

李慕唐讶道:“倭裔?”

李休哥道:“就是那些被俘虏的倭人,据说他们最开始,都被编在同一个队伍里,结果这帮倭人就联合起来,经常与其他唐军起冲突。”

“后来刘都督就把他们打散,打发到河北各地区的折冲府,估计是想尽快让他们融入唐军,咱们沧州折冲府,也调来了几十个倭裔。”

李慕唐听了后,脸上露出喜色。

李休哥问:“怎么了?”

李慕唐喜道:“刘都督如此看重这帮倭人,说明很快就要攻打倭国了!”

李休哥愣了一下,道:“不错,难怪你爹总说你聪明,脑子果然好使!”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忽然响起,李荣站起身,提着羊腿,屁颠屁颠过去开门。

不一会,就见他跑了回来,喊道:“爹,军府的人!”

李休哥吃了一惊,道:“难道真要打仗了?”

快步奔了出去。

李慕唐来到门口,朝院门看去,只见李休哥正在跟一名高大的军士说话。

不一会,那军士便离开了,李休哥关好门,走了回来,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李慕唐忙问:“二叔,是军府召集您吗?”

李休哥望着他,眼中闪着亮光,道:“召集是召集,不过不是打仗。朝廷传来旨意,要从各地折冲府挑选精锐,扩充到羽林卫!”

李慕唐惊喜道:“那不是好事吗?”

李休哥沉默了一会,道:“确实是好事,不过只有五十个名额,我是没希望了。”

李慕唐道:“以您的骑射能力,不能入选吗?”

李休哥沉声道:“你没进过折冲府,不知道河北汉裔的厉害。那些二十岁不到的小子,骑射能力就不比我差了,更何况那些老兵。”

李慕唐低下头,不说话了。

李休哥望着他,道:“大郎,你爹跟我说过,你百步之外,十靶能中六靶,是不是真的?”

李慕唐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李休哥目光一闪,道:“那就好,以你的能力,应该有机会。”

李慕唐吃惊道:“可府兵考核,要等到八月份啊,只怕来不及了。”

李休哥道:“唐军内部有一个规定,任何府兵,都可举荐一人参加内部考核,替代自己的位置。这个考核比八月的府兵考核更难,不过我相信你能通过。”

李慕唐变色道:“我怎么能占用您的位置呢?”

李休哥摆手道:“别婆婆妈妈,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就算在战场打一辈子,最多混个队正。但你不同,你年轻力壮,脑子好使,有机会成为旅率、校尉、甚至当上都尉!”

李慕唐迟疑不语。

李休哥拍了拍他肩膀,道:“别废话了,就当我还你父亲的恩情吧。”

李慕唐吸了口气,拱手道:“那就多谢二叔了!”

李休哥笑道:“我可指望着你出人头地,将来也能提携荣儿一把,走,咱们出城去射靶,让我瞧瞧你的射术!”

叔侄俩来到林外一片小林子,以一棵大树为靶,李慕唐站在百步之外,拈弓搭箭。

“咻”的一声,箭矢破空而出!

……

“好,射的不错,朕这块九龙玉佩就赏给你了!”李治站在观台上,大声称赞。

这里是羽林卫的训练靶场,一名将领沉肩弓步,百步开外,一箭正中靶心。

听到李治的话后,那名将领大喜,便要跪下谢恩。

忽然间,另有一将策马奔出,大声道:“陛下,也请让末将一试。”

只见那将领奔驰到百步开外,竟不下马,待马停稳后,抬手一箭,亦中靶心。

骑在马上射箭,难度比步射更难,李治大喜道:“好箭法!”

那将领翻身下马,还来不及谢恩,又有一将纵马而出,大呼:“陛下,请看末将这一箭!”

直奔红线之外,马蹄刚靠近红线,竟不停歇,扣箭拽弓,一箭射出,也中红心。

这种移动射靶,比骑马射箭更难,周围众军士齐声喝彩。

李治也看得赞叹不已,朝身后的薛仁贵问:“那将领姓甚名谁?”

薛仁贵道:“回陛下,此人名叫田齐,河北人氏,箭术高超,在羽林卫中可排第一。”

李治惊道:“他箭术比你还好?”

薛仁贵愣了一下,道:“呃……如果算上臣的话,他可排第二。”

李治道:“既有如此能耐,怎不见他参加今年的禁苑狩猎?”

薛仁贵道:“田齐虽在羽林卫中还不错,但与赵持满、韦待价这些人相比,还是要逊色一些。”

李治点点头,看来唐军内部竞争比他想象的还要激烈。

因为最近羽林卫要扩军,李治便经常过来视察,恰好今日薛仁贵考较手下将领的箭术,李治便一起旁观。

瞧见这些将领的出色表现后,李治非常喜悦,提出谁今日射的最好,便将前几日没送出去的九龙玉佩,赏赐给那人,这才引起众将之争。

田齐射完之后,又有一名将领想要效仿他,只可惜射歪了点,别人便都不敢尝试了。

李治取出玉佩,赏赐给了田齐,这才骑着马离开军营,朝后宫返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