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391章 大型银矿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91章 大型银矿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龟井馆是这次谈判的地点。

中大兄已经率领倭**队,退出了筑紫朝仓宫,屯住在龟井馆以北三十里外。

唐军则屯住在龟井馆以南三十里。

龟井馆内,一片寂静,凝滞的空气,仿佛要让人透不过气来了。

一条长长的桌案,将唐人和倭人隔在两边,参加谈判的两国官员,互相瞪视,谁也不肯让步。

刘仁轨和中大兄都没有亲自参加谈判,大唐这边,由姜恪和刘仁愿分别为谈判正使和副使。

倭国一方,则由中臣镰足和鬼岛川清为正副使。

中臣镰足见局势僵住了,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贵使,去年贵国使节来我倭国谈判,只说割让九州,并不包括对马岛和壹岐岛……”

姜恪打断道:“去年是去年,这次谈判,并非完全按照去年的标准。”

“不对,上次我前往耽罗时,与贵国约定的条件是,我们遵守上次与贵国的谈判条件,两国罢兵。刘都督可是同意了的。”中臣镰足据理力争。

姜恪皱了皱眉,不做声了。

中臣镰足道:“大唐乃上国,大唐天子一言九鼎,重信守诺,为天下各国所敬服,相信不会出尔反尔罢。”

刘仁愿哼了一声,道:“少来这一套,你们若是不割让这两个小岛,那也可以,等签订完契约,我们自领兵攻打。”

中臣镰足道:“这两个小岛皆是我倭国领土,若是签订协议,按照停战协议,贵国不得再出兵攻打!”

刘仁愿一拍桌子,瞪眼道:“既然谈不拢,那就继续打!”

中臣镰足淡淡道:“此事并非我倭国理亏,若是大唐执意要继续开战,我倭国也奉陪到底。”

刘仁愿微微一惊,暗道:“这东夷小子挺厉害啊,知道陛下已经下了旨意,若是谈不拢,我们也不好向陛下交代。”

姜恪看向他,道:“刘将军,这次是来谈判的,不是来打仗的,且稍安勿躁。”

刘仁愿哼了一声,不做声了。

两人来之前,就商议好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只不过,他这黑脸没唱好,似乎唬不住倭国人,只能看姜恪这张白脸了。

姜恪缓缓道:“倭使刚才说,对马岛和壹岐岛,是贵国领土,这话不对吧?”

中臣镰足沉声道:“有何不对?”

阿波罗嘿的一笑,道:“一派胡言,对马国国主,名叫对马宗市,只是臣属你倭国罢了,和我耽罗当初臣属百济一样。”

他因熟悉倭国情况,也在大唐谈判队伍之中。

中臣镰足道:“就算属国,一样在协定范围内,当初大唐与大食人签订互不侵犯协议,不也包含了各自属国吗?”

姜恪微笑道:“照贵使这么说,只要停战了,你我两国,都不得再攻打对方的属国了?”

中臣镰足见他面露微笑,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细细一想,却也并未发现刚才那句话哪里有破绽。

“不错,”他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姜恪道:“那好,这份协议签订之后,贵国不得再对新罗、靺鞨占据的地方动手。”

中臣镰足变色道:“这是为何?他们攻占我倭国领土,我们当然要将他们驱逐!”

姜恪道:“因为他们都是我大唐属国,协议签订后,你们对他们动手,就是撕毁约定,对我大唐开战!”

中臣镰足露出一丝惊慌,道:“若要签订协议,他们必须退出我倭国才行!”

刘仁愿冷笑道:“凭什么?之前可没有这个条件。”

中臣镰足满头大汗,脑中急思对策。

一直沉默的鬼岛川清清了清嗓子,道:“好,可以把对马二岛交给你们,不过你们也必须让新罗和靺鞨退兵!”

中臣镰足大惊,转头目视鬼岛川清,似在责怪他擅作主张。

鬼岛川清耸了耸肩,道:“两个小岛罢了,总没有能登、陆奥两地重要吧?”

中臣镰足道:“太子殿下可没让我们让出两岛,到时候,回去如何向殿下交代?”

鬼岛川清道:“这也没办法,相信殿下能够理解。”

中臣镰足哼了一声,仿佛做出极大的让步,道:“好,我们可以答应再割让两岛,但贵国不仅要让新罗、靺鞨退兵,还要将大海人王子送回来。”

刘仁愿哈哈一笑,道:“你急个什么?我们还没答应让新罗、靺鞨退兵呢,说的我们好像答应了一样。”

中臣镰足沉声道:“若不答应,那两岛无法割让。”

姜恪警告道:“倭使,你若不答应,可不要后悔。”

中臣镰足昂首道:“贵国若是欺人太甚,我倭国必然跟你们奋战到底!”

他敢这么强硬,除了知道大唐皇帝已经下旨、大唐官员会有所顾忌外,还因继续僵持下去,只会让靺鞨、新罗得利,大唐也赚不到什么便宜。

所谓谈判,便是一场心理博弈,若是太在乎自家得失,便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只有跳出棋局之外,保持绝对的冷静客观,看清双方利益和筹码,才能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

姜恪和刘仁愿对视一眼,说道:“既然你们如此坚持,那此次就谈到这里吧,反正我们不急。”

这其实已经是双方第二次谈判了,和上次一样,又是不欢而散。

谈判结束后,姜恪和刘仁愿带着大唐谈判队伍,回到三十里外的唐军营帐,将情况跟刘仁轨汇报。

刘仁轨正坐在营帐内看书,显得很悠闲,只挥了挥手,说了句:“知道了,三日后继续谈判。”

刘仁愿忍不住道:“都督,再谈判下去,只怕靺鞨人都要打到倭国都城了,到时倭国皇宫被他们劫掠,倭人只怕就没钱赔偿咱们了。”

刘仁轨瞥了他一眼,道:“别急,谈判比的就是耐心,咱们输了不过被陛下斥责几句,降几级官职罢了。倭人输了,可是会身死国灭,时间在咱们这边。”

刘仁愿苦笑一声。

他并不在乎倭人怎么样,只在乎自己这次能不能升爵位。

姜恪年纪比他轻,心态也更好一些,拍了拍他肩膀,道:“都督说的对,等着吧,倭人不可能比咱们更有耐心。”

刘仁愿只好答应了。

三日后,谈判又在龟井馆继续。

争论点依然在对马二岛的归属。

刘仁愿却明显发现,中臣镰足已不像上次那般镇静,不仅脸色苍白,两只眼睛还挂着黑眼圈,显然最近几日都没睡好。

中臣镰足沉声道:“两岛可以给贵国,新罗和靺鞨,我们也可以自行驱逐,只有一个条件,希望贵国能释放大海人王子。”

姜恪也敏锐的发现了他的变化,试探道:“要释放大海人,需得陛下旨意,我们可以派人返回长安,向陛下请旨。”

中臣镰足脸色一白,心道:“你一去一回,都一个多月了,我哪有时间再跟你耗着。”

他深吸一口气,道:“那这样,只需你们答应我们,替贵国陛下请旨,协议便可签订。”

姜恪见他让步,心知倭国内部又出现变化,他们的筹码又减少了一些。

这种情况,他自然不会放过,又提要求道:“我们也还有一个要求。”

中臣镰足冷冷望着他,强压怒气,道:“贵国不要太过分!”

姜恪插着手,淡淡道:“我们答应帮你们向皇帝陛下请奏,多提一个要求不过分吧,倭使急个什么?”

刘仁愿哼道:“有些人总是忘了,自己才是战败国的身份。”

中臣镰足闭目半晌,再睁眼时,已压下愤怒,沉声道:“你们还有什么条件?”

姜恪缓缓道:“前次谈判,我们提到金银赔偿的问题,你们当时说,国库金银不足,对吗?”

中臣镰足道:“不错,我倭国金银并不多,开采也不易,国库之中,也只有二十多万两黄金,五十多万两白银。”

“我们还有五千石金沙,加起来也有二十多万两黄金。另外,还有五十箱珍珠宝石,价值大约十万两黄金。剩下的金银,希望五年偿还,每年还十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

姜恪一抬手,道:“我们刚刚想到一个更好的主意。”

中臣镰足道:“什么主意?”

姜恪道:“听说距离九州不远的石见国,有一个大型银矿,将那个银矿给我们,剩下的金银就可免去,我们自己开采便是。”

中臣镰足脸上肌肉跳动了一下,道:“石见银山,是我倭国最大银山,储存的银矿有数千万斤,怎能让给你们?”

姜恪道:“储存多是一回事,开采是另一回事,五年开采的量,还比不上赔偿数量吧。”

中臣镰足气得青筋暴起,心中又知道,正因自己不够冷静,才让唐人瞧出破绽,趁机又咬了一口。

鬼岛川清哼了一声,道:“九州南部就有一座大金矿,你们却不满足,想不到堂堂大唐,自诩上国,竟也如此贪心。”

刘仁愿笑道:“比贪心的话,谁能比得上你这个海盗?”

鬼岛川清目光一冷,迸射出阴冷的杀机。

他虽总对别人说,自己是个海盗,其实最忌讳别人提这两个字,不少人就因为提到海盗,被他杀死。

刘仁愿眯着眼道:“怎么,想动手?”

中臣镰足心知再拖下去,局势只会更加不利,大声道:“好,我们再退让一步就是,大唐若是还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不妨一并提出来!”

姜恪微笑道:“既然你们没有再提新要求,无缘无故,我们自然也不会再有异议。”

经过三次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在龟井馆签署了停战协议。

谈判结果传到长安时,已到了第二年开春。

李治坐着龙辇,从玄武门而出,沿着渭河,在长安城四周巡视。

去年干旱,导致全国收成都受影响。

故而他格外重视今年的春耕,一月下旬之后,便经常出巡,探查农事。

不过他都是在长安城四周转悠,上午出发,下午就回宫了,偶尔才在外面露宿一次。

这天上午,他去长安城北面的富平县巡视了一圈,见农事顺畅,便早早返回。

回到太极宫时,还未到酉时,刚过玄武门,便有内侍来报,郝处俊求见。

李治来到甘露殿,传郝处俊觐见。

郝处俊来到殿内,叙礼毕,将谈判情况,都跟李治说了。

李治听说石见国的大银矿竟然也要到手了,不由喜出望外,道:“做的很好。”

有了这个银矿,便能以采矿之名,勘探倭国地形,将来也更容易找到理由,攻打倭国本岛。

比如矿工走丢之类。

郝处俊道:“回陛下,其实倭人一开始并不答应,是因为本国出了状况,他们不得已才答应。”

李治问:“出了什么状况?”

郝处俊道:“靺鞨骑兵突袭了倭国信浓的高井城,城破之后,将男子、老幼全部杀死,年轻女子则俘虏送回本国,当做奴隶。”

“那高井城距离倭国都城飞鸟已经不远了,飞鸟贵族非常惊恐,派人前往百济,将宝女王请回倭国,如今宝女王已重新执掌倭国都城。”

李治愣道:“那中大兄呢?”

郝处俊道:“中大兄率领军队,驻扎在美浓,应该正在跟宝女王谈判吧。”

李治想了想,道:“其实当时我军与中大兄对峙时,他就可以请回宝女王,镇守本州。可他权利欲太强,如今宝女王自己回来了,他们俩不可能谈判出好结果的。”

郝处俊道:“陛下所言极是。眼下倭国内忧外患,恐怕不用咱们出手,就会亡国了。”

李治沉吟了一会,道:“应该没那么容易。传旨刘仁轨,还是按照原定计划,稳扎稳打,先控制住九州。”

郝处俊应了一声,问道:“陛下,九州地区,该如何治理?”

李治摆手道:“此事不急,先让刘仁轨管着,等二月朔望朝再详细讨论吧。”

郝处俊应诺一声,告退离去。

李治回到寝殿,将桌上一本书拿起来翻看。

这是阿波伎献给他的一本翻译过的耽罗纪事。

耽罗并无史书,每一任国王,都会亲自执笔,记录下国内发生的重要事情,供后世子孙借鉴。

李治想了解的也并非耽罗情况,而是通过这本书,了解倭国情况。

耽罗第二十五任国王,就记录下一件有用的事。

彼时,倭国还未统一,分为虾夷国,和国和隼人国。

隼人国,便是九州原住民,后来被和国击败,兼并了他们领土。

正当李治看的入神时,王伏胜来到身边,低声道:“陛下,皇后殿下派人请您过去一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