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350章 请陛下保重龙体!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50章 请陛下保重龙体!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18: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宝女王侧耳倾听片刻,不仅听到兵刃声,还听到阵阵惨叫声。

她面色依然冷静,沉声道:“苏我将军,你出去瞧瞧情况。若情况有变,就突围出去,领兵过来。”

苏我赤兄答应一声,拔出腰间倭刀,带着几名侍卫出去了。

宝女王看了金仁问一眼,道:“出了点意外,让外使受惊了。”

金仁问道:“大王放心,贼人若是杀过来,金某一定竭尽全力,保护大王安危。”

宝女王盯着他看了一会,微微点头。

“多谢。”

过了许久,苏我赤兄带着人回来了,满脸都是鲜血,跟着他出去的人,一个都没能回来。

“女王,有刺客,人数很多,已经杀到二层了,我冲不出去!”苏我赤兄抹了抹脸上的血,一脸焦急。

宝女王叹了口气,道:“是我太大意了,今日本来要带阿倍一起来的,结果水营传来消息,抓到名唐人细作,我便派他过去瞧瞧。现在来看,是有人故意把阿倍调走。”

阿边麻吕道:“女王,一定是中大兄策划!”

宝女王眼中冷光闪动,没有做声。

过了半晌,喊杀声越来越近,仿佛已经到了门外。

苏我赤兄和阿边麻吕指挥屋中侍卫和随从,将几扇门都堵住了,准备做殊死抵抗,金仁问也去帮忙。

半晌之后,有人开始撞门,还有刀破门而入,杀死了几名挡门侍卫。

宝女王脸色苍白了一些,神色却依然镇定,抬头望着天花板,双手合十,嘴里低声呢喃着什么。

忽然间,外面又传来更剧烈的厮杀声,随即声音转小,最终变得安静下来,再无人撞门。

正当众人奇怪时,一道低沉有力的声音传了进来。

“女王殿下,卑职救驾来迟,请女王恕罪!”

宝女王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呼喊道:“是阿倍,快开门!”

大门很快被打开,一名三十多岁、英姿魁梧的将领走了进来。

倭人通常很矮,这名倭人却不同,比金仁问还高上少许,他单膝跪地,道:“让女王殿下受惊了!”

宝女王快步过去,将他拉了起来,紧握着他的手,柔声道:“阿倍,你又救了我一次。”

这时,又一支队伍上到三楼,快步急行而来,为首之人正是中大兄。

“母亲,您没事吧,孩儿救驾来迟,请母亲恕罪。”

宝女王将手收回,瞥了中大兄一眼,淡淡道:“我没事,你也来的很及时!”

中大兄面不改色,道:“母亲,此处危险,还请您速速返回宫殿。”

宝女王凝视了他片刻,道:“也好。”转头朝阿边麻吕打了个眼色,让他招呼金仁问。

回到筑紫朝仓宫后,宝女王只将阿倍比罗夫一人留在寝殿。

“阿倍,你怎知我今日会遇险?”

阿倍沉声道:“今日巡逻队在海上发现一艘奇怪的小船,船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封信,上面写着中大兄要对您不利。我十分吃惊,便带着人来护驾了。”

宝女王喃喃道:“奇怪,这封信是谁留下的呢?”

阿倍道:“女王,此事可暂时放下,是否该立刻对中大兄反击?”

宝女王问道:“刺客留下活口了吗?”

“没有,他们见败局已定,全部自尽了。”

宝女王叹道:“那就没法子了。况且就算有人证,暂时也拿他没办法。眼下还是按原计划,以对抗唐朝为由,集结军队,由你统领。”

“你要尽快将忠于中大兄的将领悄悄换掉,安插上我们的人,无论任何手段都行。等控制了军队,再收拾他不迟。”

“是。”阿倍答应一声,忽然上前两步,伸手揽住宝女王的腰,柔声道:“女王今日受惊了,让阿倍来安抚您吧。”

宝女王微微一笑,牵着他腰带,朝着罗帐走了过去。

罗床在微微震动。

现在是清晨,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洒落在罗帐之上。

王伏胜站在通门附近,望着震动的罗床,脸上露出忧虑之色。

最近一阵子,每天清晨,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皇帝正值壮年,若是纵欲过度,必定损耗龙体。

皇后也是!以前还有分寸,每日清晨,都比皇帝起的更早,不给皇帝机会。

然而最近,她越起越晚,这才导致皇帝放纵了!

“陛下,已经辰时二刻了。”王伏胜来到帐外,轻轻提醒道。

“有什么事吗?”帐内传来李治的声音。

王伏胜道:“王将军刚刚来报,说百济使节已经入京,他们这次是来要东西的。”

罗帐晃动,李治从缝隙中伸出脑袋,问道:“要什么东西?”

“臣也不清楚,陛下可以去问王将军。”王伏胜低声道。

他其实是知道的,只是想找个理由,把皇帝叫起来。

李治果然下了床,开始穿衣服。

令王伏胜奇怪的是,李治呼吸平缓,并不像剧烈运动过的样子。

帐内的武皇后,也迟迟没有出来伺候他换衣服。

等侍女们伺候了一半,武皇后才终于出了帐,只见她面色绯红,微微喘息,额头还有细密的汗珠。

王伏胜大为诧异,暗道:“前几日,都是陛下满头大汗,呼吸急促,今日怎么反过来了,难道是……”

他不敢多想,低头退出了屋子。

过了半晌,便见李治穿好衣服出来了。

用过早膳后,李治朝着甘露殿而去,一边走着,一边问道:“伏胜,今日初几了?”

等了半晌,却听不到回答,李治回头一看,只见王伏胜怔怔发呆,也不知在想什么。

李治伸手在他眼前挥了挥,道:“伏胜?”

王伏胜这才惊醒,赶忙低头道:“陛下。”

“你怎么了,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昨夜没睡好吗?”李治问。

王伏胜迟疑了一下,道:“臣昨夜睡的很好,不知陛下这几日,睡的可还安好?”

李治笑道:“最近睡得不错。”

王伏胜低声道:“陛下,臣曾听孙神医说,养生之理,需常行小劳之举,然断不可致大疲之态。”

“嗯,人如果疲惫过了头,就会损耗身体,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李治点了点头,想起自己读书时,曾通宵打游戏,导致身体虚弱。

王伏胜迟疑了一下,又道:“孙神医还说了,早起,恰似千金之妙方,犹若长寿之金丹。”

李治愣了一下,侧头看向王伏胜,见他神色有异,笑道:“伏胜,你这是话里有话吧。”

王伏胜噗通一声跪下,拱手道:“臣恳请陛下保重龙体!”叩首于地。

李治将他扶了起来,笑道:“朕明白了,你以为朕每天起来后,在与皇后和嫔妃们纵欲,对吗?”

王伏胜愣了一下,道:“难道陛下并非是……”

李治笑道:“朕只是在做一种健身运动罢了。”

前阵子,郑贵妃又染了风寒,几乎只要季节交替,她就容易生病。

郑贵妃因当年滑胎之事,身子骨一直不好,李治担心再这样下去,她迟早要早逝。

某一次孙思邈替李治例行诊脉时,李治便向他请教,怎么能够改善郑贵妃的体质。

孙思邈便说,郑贵妃这种情况,仅凭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需得她自己加强身体锻炼。

因她身子太弱,一开始不建议剧烈运动,可以先用一些简单的运动,增加她的体能。早晨锻炼,效果最佳。

李治思来想去,倒也想到一种法子。

当晚,李治便去了熏风殿,次日清晨,起床之后,将仰卧起坐教给了郑贵妃。

也不知为什么,郑贵妃竟觉得仰卧起坐太过羞耻了,坚决要拉紧罗帐,才肯尝试。

李治教她做了几次后,心想将此事普及开来,嫔妃们的体质都能得到很大提高。

在他言传身教下,几位嫔妃早上都开始了仰卧起坐锻炼,只有武媚娘无论如何,不肯尝试。

她的理由很充分,她体质很好,不需锻炼。

李治也不勉强,每次来立政殿,早起之后,就让武媚娘按着他的脚,自个练习仰卧起床。

他这招果然有效,到了今天早上,武媚娘按耐不住好奇,决定尝试一遍。

故而王伏胜才会看到她满脸赤红,气喘吁吁的模样。

李治解释几句后,王伏胜恍然大悟,心想:“改日自己也要试一下这种锻炼法子。”

说话间,李治来到甘露殿正殿,刚坐下不久,王及善便过来了,向他汇报百济之事。

李治听了后,诧异道:“他们想要一万件铠甲?”

王及善沉声道:“正是如此,不过从金燕传来的消息来看,他们也只是想试一试,并未抱太大希望。”

李治点点头,这个时期的甲胄比战马更精贵。

草原民族骑术精湛,却总是被大唐吊打,一来是大唐将士确实生猛,二来也是占着甲胄的便宜。

甲胄制造不易,唐军披甲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尚不能完全覆盖全军,哪有余力给百济人甲胄?

王及善又道:“陛下,金燕还传来一个消息,倭国王子中大兄打算政变,推翻宝女王的统治。”

李治吃了一惊,道:“消息属实吗?”

王及善道:“应该不会错。”将倭国侍卫逃到百济的情况说了。

李治听完后,沉吟不语。

宝女王和中大兄这两个人,肯定是中大兄难搞一些。

因为宝女王死后,便是中大兄继任倭国大王,也是他全力推行大化改新,学习大唐的先进制度。

他正要下达命令时,一名内侍入内,说道:“陛下,兵部郝尚书求见。”

李治命人传他进来,不一会,郝处俊进入大殿,手中还拿着一本奏疏。

“陛下,营州急报。”

“呈上来。”

奏疏很快来到李治手中,翻看阅览之后,李治微微一笑。

刘仁轨已经提前替李治作出决定,暗中派内领卫将消息告诉倭国女王。

李治原本就给了他专断之权,此事宜早不宜迟,他自然不会生气,朝郝处俊道:“给刘卿传旨,就说朕已经知道了,他做的不错。”

郝处俊应诺一声,告退离开。

李治又朝王及善吩咐道:“让鸿胪寺的人接待百济使节,不要答应他们,这事让朕再考虑一下。”

王及善应诺退下。

李治坐在龙椅上,沉吟片刻,吩咐道:“传旨,召军器监主官觐见。”

军器监位于承天门街东街,与光禄寺相邻,隶属于少府监,是一个专职武器制造的部门。

历朝历代,军器制造一直在经历着复杂的流变。

唐朝以前,军械制造一直由负责百工技巧的中央九卿,少府统辖。

唐初时期,唐高祖将隶属于少府监的铠甲、弓弩二署,以及全国地方上的武器监和百工监合并,组成军器监。

唐朝民风尚武,对民间持有武器持开放态度,就连府兵被征调打仗,都是自带兵刃。

只有铠甲、弓弩、骑枪这种重兵器,才由军器监制造,战时发放,战后归还。

后来大唐安定,天下战事减少,军器监地位下降,又被划为少府监的下属机构。

故而,军器监主官的品级,要低于少府监,只有从四品,目前由一个叫欧阳通的人担任。

欧阳通这个名字,李治也听过几次,他在长安城也算是个名人。

他出名并非他善于制造兵器,而是他事母至孝,其母徐氏病亡时,他居丧尽哀,被称为朝堂之中,居丧最严谨者。

唐人最重孝道,欧阳通也因此受时人敬仰。

另外,欧阳通的父亲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武媚娘就对欧阳询的书法极为推崇,常临摹他的书法。

欧阳通的书法虽及不上乃父,却也相当有水准,这也让他在士林中很有声望。

当然了,李治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召见欧阳通,只想了解一下大唐的军器储备情况。

没过多久,欧阳通来到殿内,朝李治见礼。

李治抬手道:“不必多礼,欧阳卿,朕没记错的话,你担任军器监,已有三年了吧。”

“回陛下,臣是在永徽十一年正月,从少府监调到军器监,至今,有三年两个多月。”欧阳通一丝不苟的回答。

他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模样,四十岁左右,身材颀长,颔下三缕长须,仪态丰美。

李治道:“那你应该对军器监的各种军械,都颇为了解吧。”

欧阳通道:“陛下想了解什么军械?”

李治道:“铠甲。”

欧阳通略一沉吟,缓缓开口。

“回陛下,本朝共有:明光铠、光要铠、细鳞铠、山文铠、乌锤铠、锁子铠、步兵铠、皮甲、木甲、马甲、白布铠、皂绢铠、布背铠等十三种铠甲。”

“这十三种铠甲中,前六种是铁甲,防御力最强,中间四种是皮甲,防御力次之,但更为轻便。”

“最后三种是布甲,将领平日上朝或者列仪仗时穿戴,并不具有作战能力。”

欧阳通回答的言简意赅,李治点点头,又问:“眼下军器监中,还有多少铠甲存量?”

欧阳通道:“十六座库房中,一共有十二万左右的铠甲储备,另有二十多万具铠甲,分布在各州县的兵器监、折冲府中。”

李治问道:“全国所有铠甲加起来,共有多少套?”

欧阳通道:“大约四十三万到四十五万之间。”

李治暗暗点头,大唐军队大约是六十多万,四十多万的铠甲,与奏章上提到的七成披甲率符合。

李治想了想,又问:“目前国家铁矿分布,主要在哪些地方?”

欧阳通道:“多在江南,其中剑南道和江南道的铁矿区,接近全国一半。另外,最近漠北新增了几座铁矿。”

李治见他业务熟练,心中颇为满意,便道:“欧阳卿,百济希望我大唐向他提供一万具铠甲,你以为此事如何?”

欧阳通沉吟了一会,道:“回陛下,军政方面,臣不敢妄言,然而依微臣之浅见,府库中优良铁甲十分紧缺,不应供给外邦。如陛下需要,江南道有三千多套老旧铁甲、皮甲,可供调用。”

李治点头道:“甚好,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欧阳通拱了拱手,告退离开。

李治当即手拟了一道旨意,朝王伏胜吩咐道:“送到鸿胪寺去。”

王伏胜应诺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