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316章 随行嫔妃 皇后来定!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16章 随行嫔妃 皇后来定!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义府、萧嗣业、郝处俊三人一起来到甘露殿,通传之后,皇帝却不在殿内。

三人只好在偏殿等候,等了大半个时辰,终于有内侍过来,说皇帝传三人觐见。

来到正殿,三人叙礼毕,面奏此事。

李治听了后,看了郝处俊一眼,说道:“郝卿是兵部副官,这种小事,就让张舍人去办吧。”

此话一出,郝处俊一颗心直往下沉。

皇帝虽说的委婉,其实就是更相信张柬之的能力。

三人告退后,李义府朝萧嗣业一拱手,志得意满的离开了。

郝处俊跟随萧嗣业一起回到兵部。

萧嗣业见郝处俊垂头丧气,心中也很不是滋味,给他倒了杯茶,感叹道:“郝兄,这事是我虑事不周,反而害了你。”

郝处俊摇头道:“尚书也是一片好意,只是下官不明白,陛下为何如此信任张柬之。”

萧嗣业也不明白。

皇帝召张柬之入京后,明明并没有什么特别优待,然而却对他有一种奇异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究竟源自何处,他实在琢磨不透,心中也再次涌出一股圣人难测的感觉。

郝处俊沉声道:“萧尚书,您说张柬之能办成此事吗?”

萧嗣业微微一惊,看向郝处俊,他这位副官,似乎还不肯放弃。

其实郝处俊一开始对此事并没有那么热衷,因为他对萧嗣业还存着几分戒备,担心他另有用意。

然而皇帝当着他面,选择了张柬之,这让他很受打击。

他不明白张柬之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竟得皇帝如此信赖。

郝处俊抬头望着萧嗣业,道:“萧尚书,我想去瞧瞧张柬之如何调解此事,他若办成,我无话可说。他若办不成,毕竟还有机会,您说呢?”

萧嗣业微笑道:“我瞧他年纪轻轻,办不好此事!”

只可惜事与愿违,两日之后,鸿胪寺便传来消息。

张柬之不仅调解了两诏纷争,两诏还都答应每年向大唐供奉盐、铁、毛织品等物,当做税收。

在这之前,六诏国并不向大唐纳税。

李治虽改革了羁縻政策,向部分羁縻州县征税,那也只限于改革之后,被重新划入大唐的叛乱之地,

像六诏、吐谷浑、东女之地,改革之前便臣服大唐,还积极响应唐朝征讨吐蕃。

李治也找不到理由对他们突然征税。

张柬之凭着一张嘴,不仅调解两诏纷争,还能劝说两诏之地,向大唐纳税,顿时引起朝野轰动。

大臣们对这个被皇帝直调入京的中书舍人,也再次有了新的看法。

李治听说此事后,也觉好奇,召张柬之来甘露殿,向他询问此事。

张柬之拱手道:“回陛下,臣能够说服他们纳税,凭的是我大唐将士的勇猛,以及陛下的仁政,臣不敢居功。”

李治笑道:“张卿不必过谦,你到底怎么做到的,和朕说说。”

张柬之道:“边夷之民,不可以中华之礼仪待之,鸿胪寺官员与他们客客气气讲道理,这是讲不通的。”

“他们反会觉得,大唐如此强大,却对他们这般客气,肯定有求于他们,只会贪得无厌,索要好处。”

李治目光闪动:“那你觉得应该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呢?”

张柬之道:“臣以为只需握好两样东西,便可让他们顺服。其一是我大唐锐士,只要他们不听话,就以武力教训,他们不识圣人之道,却识得我大唐铁骑。”

李治暗暗一笑。

张柬之应该算大唐庙堂内的鹰派了,主张对外族强硬。

李治道:“另一样东西又是什么?”

张柬之道:“若一味攻打,也会激起他们反抗,造成边境混乱,对我们也没好处。要让他们老实安分,还需商贸以辅!”

李治心中一动:“接着说。”

张柬之道:“六诏战乱不断,也是被生计所迫,他们是由叶榆泽(洱海)孕育出的族群,都想占据更肥美的土地,养活子民。”

“他们也想发展繁荣,故而采取战争的方式。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另一种繁荣的方式,他们自不会再打仗了。”

李治道:“根据岭南地区的奏报,六诏地势崎岖,瘴气弥漫,商人们不愿前往那里,发展贸易并不容易。”

张柬之道:“臣听说户部和工部一直在用火药开凿各地险路,可借火药之利,凿通南路,与六诏强化商贸,对岭南之民,也是桩好事。”

李治脑中一闪。

张柬之的话让他产生另一个想法。

这个时期,受限于造船技术,大唐只能与倭国、硫求、哇爪等国通海贸,难以达到西域。

若能在六诏之间,开通一条陆路,直通海港,如此一来,便能发展出一条通往西域的海上商路。

商路一起,岭南就能得到发展,也带动六诏发展,让他们不再争斗。

李治道:“打通六诏商路,你觉得需要多少年?”

张柬之道:“西汉时期,唐蒙奉汉武帝之命,只用数年,便打通去夜郎、滇、笮的道路,后因中原混乱,此路荒废。臣以为五年以内,当能再开此商道。”

李治感叹道:“五年吗?”

闭目沉思了一会,问道:“你就是用此商道,让两诏主动向朝廷纳税吗?”

张柬之道:“两诏国不识远利,仅凭此无法劝说。臣是用另一个法子,劝他们主动服软。”

“哦,是什么?”

“臣以朝中有大臣提议,裁撤六诏之州县,诱得他们主动纳税。”

李治奇道:“他们不愿裁撤吗?”

张柬之笑道:“陛下有所不知,周边小国臣属大唐,皆是图利,一来不必担心大唐攻打他们,二来也能受大唐庇佑。”

李治点点头。

如果他们不再是大唐属国,便要随时担心大唐打过去,自然寝食难安。

张柬之道:“臣告诉他们,东汉时期,哀牢请求纳为汉之属国,汉朝设永昌郡统辖它。征收盐、布、毡毯、毛织品,换取汉朝庇佑。”

“前代王朝在六诏设郡,是因有利。现今六诏盐、布不上供,珍奇贡物不入朝,戈戟等兵器不充实我朝军队,资财不献给大唐,大唐却要无私庇护你们,世上哪有此理?”

“他们听后,心中惊慌,这才主动提出每年上贡税收,换取大唐庇护。”

李治听了后,也不由开拓思维。

听张柬之这么一说,大唐周边属国臣服,都各怀心思。

他们每年上供,其实便存着用这些贡品,换取大唐庇护。

大唐恪守礼仪,每年也都赐下回礼,有时回礼还重于赠礼。

这种行为,不仅不会让他们感激,反会暗暗揣度,觉得并非他们求着大唐,而是大唐对他们有所求。

两诏敢在鸿胪寺闹事,就说明这点。

李治沉声良久后,说道:“张卿,以后你就去鸿胪寺任少卿吧,南地修路之事,朕会再和户部、工部商议。”

张柬之见自己一番言论,竟直接升了数级,心中大喜,不由感慨李义府那番言论,果有其理。

“臣多谢陛下!”他叩首谢恩,告退离开。

李治在龙椅上又坐着沉思了一会,这才朝寝殿返回。

回到寝殿时,只见武媚娘正坐在屋中等候。

通常来说,武媚娘过来找他,都是酉时之后。其他时间来找,必定是有事而来。

李治走到武媚娘旁边坐下,问:“皇后找朕有事吗?”

武媚娘靠过去,一边帮李治揉捏肩膀,一边说道:“陛下,这几日,后宫可有些人心浮动哦。”

李治道:“为何?”

武媚娘眨了眨眼,道:“还不是因陛下要出巡的缘故,她们都想跟陛下同行,想着法儿的打探消息,揣摩您的想法呢。”

李治顿时明白武媚娘的来意。

她其实也是想探明李治的用意,到底准备带多少嫔妃。

后宫的事务上,李治尽量尊重武媚娘的权威,便道:“到底带哪些人,皇后来决定吧。”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陛下就会偷懒,妾身才不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若是带的人不合您心意,将来反会怪我。”

李治笑道:“只要是你挑选的,朕都合心意。”

武媚娘笑道:“那您给妾身一个名额,不然的话,妾身可要都带上了。”

李治思索了一会,道:“那就带四个吧,名额由你来定。”

武媚娘起身辞礼,笑道:“那妾身这就去商定人选。”告退离开。

李治如今的嫔妃有六人,一妃两嫔三才人。

如果根据位份和皇帝的喜好,要定好四人很容易,只需把杨才人、郑才人留下,其余四人带上便可。

可这样又留下一个问题。

偌大一个后宫,仅凭两位才人,根本管理不好。

若是等李治回到长安,后宫却变得一团糟,同样是她这个皇后的责任。

而且她也放心不下郑才人和杨才人,两女若是趁机在后宫发展势力,将来危害不浅。

所以一妃二嫔之中,必须留下一人。

刘充嫒也要排除,她虽是二品宫嫔,但为人太软,毫无威信,根本管不住后宫。

那么剩下的选择,只剩郑贵妃和徐充容。

这两人都是聪明人,资历也深,有她们中的一个坐镇后宫,武媚娘也能够放心。

可究竟该选哪一个呢?

她在宫中思索半晌后,终于有了计较,朝张多海吩咐道:“请郑贵妃过来一趟。”

不到半个时辰,郑贵妃便来到立政殿,向武皇后见了礼。

武媚娘朝她身后的保傅看了一眼,原来郑贵妃把八皇子李仁也带过来了。

武媚娘抬手道:“妹妹不必多礼,快请坐吧。”命人上了茶。

茶毕,武媚娘并不直接提皇帝出巡的事,而是向郑贵妃问起徐槿。

郑贵妃笑道:“她最近很好啊,殿下为何忽然问起此事?”

武媚娘道:“我是琢磨着,去年陛下宠幸最多的便是她了,也不知她肚子是否有反应,最近可让御医诊过脉?”

郑贵妃叹道:“自一月开始,隔三日就诊一次,只可惜……”

武媚娘笑道:“那也不必急,她年纪比你我都小,将来还有机会。”

郑贵妃点点头,心中却在暗暗纳闷。

皇后怎么突然关心起徐槿的肚子了,这可和她一贯作风不符啊。

武媚娘道:“对了,刚才我去见过陛下,按照陛下的意思,出巡时只带四位嫔妃,故而想跟妹妹商议一下人选。”

郑贵妃心中一惊。

她出身大家,心思聪慧,瞬间就明白了武皇后刚才提徐槿的用意。

皇帝只带四人,意思就是要留两人掌管后宫。

三位才人威信不足,刘充嫒能力不足,那就只剩她和徐槿。

徐槿至今没有身孕,若是不能随驾一起,独留宫中,今后怀孕的希望更加渺茫。

武皇后显然是希望她能留下,故而先提徐槿之事。

她在宫中与徐槿交情最好,对方又确无子嗣,若是这个时候不让步,于情于理,都会遭人诟病。

武皇后短短几句话,便没有给她留任何退路。

郑贵妃暗叹口气,低声道:“后宫不可无人管理,不如带上徐充容、刘充嫒、朱才人、杨才人。由我和郑才人留镇宫中。”

武媚娘微笑道:“有妹妹留下掌管后宫,我也可放心了,如此,就依妹妹之言了。”

郑贵妃起身拜了一礼,告退离去。

次日,武皇后派人将随驾名单告诉众女,让她们提前做好准备。

徐槿得知此事后,立刻来到薰风殿,找上郑贵妃,问道:“郑姊姊,你要留在长安吗?”

郑贵妃笑道:“总要有个能主事的人留下,才能管得住后宫不是。”

徐槿脸色凝重,侧头看了一眼贴身婢女蝶儿,道:“出去守着门外。”

郑贵妃见此,知她有隐秘话要说,便让楚楚带着其他宫人出去了。

徐槿握着郑贵妃一只手,道:“姊姊,你是因我,才主动留下的吧?”

郑贵妃知瞒不过她,笑道:“你还未替陛下剩下龙子,正应随驾身边才是。”

徐槿感叹道:“姊姊一番好意,小妹受领,只不过,姊姊不能留在长安,否则会有危险。”

郑贵妃脸色微变,强笑道:“我在这后宫之中,能有什么危险?”

徐槿低声道:“陛下不在长安震慑,那些心怀野心之人,便会蠢蠢欲动。”

郑贵妃眉头一皱,狐疑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妹妹,你不会是担心我家人吧?我已让祖母和母亲,与北房保持距离了。”

徐槿点漆般的眸子凝望着她。

“姊姊,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吗?你是贵妃,又怀有龙子,在外人看来,你最有可能威胁皇后地位!”

郑贵妃檀口微张,花容变色。

徐槿接着道:“任何想要对付皇后和太子的人,都有可能来找你,又或施展计谋,拖你下水!”

郑贵妃脸色越来越苍白。

徐槿道:“你留在长安,便有可能卷入他们对付皇后和太子的阴谋,到时事情闹大,你如何解释得清?”

郑贵妃目光下垂,低沉着声音,道:“妹妹,你说皇后让我留在长安,是否故意害我?”

徐槿想了想,道:“应该不至于,她可能是对你生了戒心,想让你留在长安,试探于你。”

郑贵妃松了口气,道:“可我已答应皇后留下,如何拒绝呢?”

徐槿道:“这事我去跟皇后说。我主动请求留下,皇后也没理由反对。”

郑贵妃怔怔望着她,道:“可是你……”

徐槿笑道:“我无子嗣,孑然一身,他们无论有什么阴谋,都不会来找我,反而安全。”

郑贵妃红着眼,道:“那你就很难再有怀孕的机会啦!”

徐槿摸了摸肚子,苦笑道:“它自己不争气,去年没能怀上,纵然跟随陛下身边,也未必再有了。姊姊,不必再说,就这样定了吧。”

郑贵妃心知她说的有理,自己留下,确实将有无穷隐患,朝她长身拜礼。

“多谢妹妹了。”

徐槿离开郑贵妃的宫殿后,径直去了立政殿,主动提出留守皇宫。

武皇后见她执意如此,也找不到理由拒绝,只好同意。

人员一定,后宫各殿,也再次恢复宁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