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308章 让皇后帮朕问她吧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08章 让皇后帮朕问她吧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来到偏厅后,等候良久,也不见狄仁杰人影。

杜易简哼了一声,道:“狄兄这官越做越大,架子也越来越大了。”

高有道道:“稍安勿躁,也许狄兄正在忙什么案子。”

便在这时,大理寺源少卿进入偏厅,朝几人拱手道:“让诸位久等了,狄寺卿刚刚被陛下召入宫中,恐怕还要过一会才能回来。”

高有道忙道:“无妨,我们再等一等便是。”

源少卿是狄仁杰心腹,知道狄仁杰与三人交好,不敢怠慢,命人给他们看茶,一直坐在偏厅陪客。

高有道喝了口茶,忽然道:“源少卿,刚才我们进来时,听到有人在议论洛阳的案子,似乎那案子已经死五个人了,能和我们说一下吗?”

源少卿苦笑道:“实不相瞒,狄寺卿正是因为这案子,被圣人给召入宫去了。”

杜易简也来了兴趣,道:“到底是什么案子,连圣人都惊动了吗?”

源少卿脸色变得十分凝重,缓缓说道:“是一起连环杀人案,凶手极为凶残,将死者肢解,摆在命案现场,拼凑出某个文字。”

三人听完后,都吃了一惊。

高有道手中的茶都忘了喝了,问道:“听说已经死了五个人,那不是有五个字了?写了什么?”

源少卿脸上闪过几分恐惧之色,道:“前面五个字,分别是大、理、寺、狄、仁。”

杜易简脱口道:“大理寺狄仁杰!”

源少卿沉声道:“我们也都在猜想,最后一个字肯定是‘杰’,这个凶徒,是在向狄寺卿挑衅!”

其实最开始死第三个人时,洛州刺史便传来消息,说死者尸体拼凑出‘大理寺’三个字,以为凶手是在挑衅大理寺。

狄仁杰收到消息后,派出李元芳前往洛阳调查。

只可惜还是没能抓住凶手,反而又死了两个人。

卢照邻道:“那些死者可有什么共同点吗?”

源少卿摇了摇头,道:“没有任何共同点,杀人动机也根本无法猜出,这样的案子,往往最难侦破!”

这时,一名衙役奔了过来,说狄仁杰回来了。

源少卿赶忙起身,道:“几位请稍等,我这就去找狄寺卿,将诸位来访的情况,告诉他。”

约莫一刻钟后,狄仁杰来到偏厅。

四人相互叙过礼,狄仁杰问起三人来意,杜易简道:“我们是想请你帮个忙的。”

狄仁杰看了卢照邻一眼,道:“卢兄,你是为那些谣言的事而来的吧?”

卢照邻拱手道:“正是。”

狄仁杰叹道:“并非狄某不愿帮忙,只是洛阳发生一起案子,陛下派我前往侦破,明日就要出发,实在抱歉。”

三人对视一眼,交换了眼神。

卢照邻道:“无妨,其实我们刚才也听源少卿提过洛阳的案子,狄兄还请以公务为重。”

三人一起告辞离开。

天空已经暗了下来,三人在大理寺等了太久,外面已到了宵禁时候。

幸好三人是在甘露殿当值,有时会因特别原因,忙到宵禁之后下衙。

巡禁的金吾卫瞧见他们官凭后,都不会为难。

一月初分,寒风不减,三人行走在空荡荡的长安大街上,一时间都没有说话。

经过一处十字街时,高有道忽然道:“卢兄,杜兄,也不知为什么,我心中的不安感,越来越严重了。”

杜易简瞪眼道:“你又来!”

卢照邻沉声道:“我也有这种感觉,我们正准备找狄兄帮忙,他却要离开长安,这未免太巧了吧!”

“喂,你们俩够了啊,这明显是巧合啊,难不成洛阳的案子,与那些流言有什么关系吗?”杜易简道。

高有道侧头看向他,道:“你别忘了,散布卢兄流言的人,连范阳卢氏都查不出来。”

杜易简咽了口吐沫,道:“你想说什么?”

高有道道:“洛阳的案子,你不觉得太奇怪了吗?凶手为何要用尸体写字,挑衅狄兄?”

杜易简后背一凉:“为什么?”

高有道缓缓道:“这不就是故意想把狄兄给引过去吗?”

杜易简心中猛地一跳,道:“可是……我们找狄兄帮忙,也不过是为了查一下卢兄的流言罢了,他犯得着派人干下这么凶残的案件,吸引狄兄过去吗?”

高有道深吸一口气,道:“这说明散播流言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别的事情发生!”

杜易简浑身一颤,忍不住朝四周看了一眼,仿佛黑暗之中,会突然冲出一群歹人,将他们杀死!

卢照邻道:“对方散布流言,应该是为了破坏我和公主大婚,那么他后续手段,肯定也与此有关!”

杜易简苦笑道:“这人太疯狂了,就因嫉妒你,竟干出这种事来!”

高有道沉默不语。

他觉得对方的动机,应该不仅仅是嫉妒。

可话说回来,还有什么其他动机,会驱使对方破坏卢照邻与常山公主的大婚呢?

一阵冷风吹来,三人都不由打了个寒噤,抬头一看,不知不觉中,已回到朱雀大街。

卢照邻深吸一口气,道:“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也许只是巧合,等我与公主大婚结束,应该就过去了。”

高有道很想说大婚未必会顺利,但话到嘴边,太不吉利,吞了回去。

卢照邻微微一笑,道:“明日我要去拜访邓王,你们俩还是和我一起去吧?”

卢照邻与邓王私交极好,只要邓王来长安,他都会去拜访,在他介绍下,高杜二人,也与邓王认识了。

三人约定好后,在朱雀街分手,各自朝家中返回。

不一会,朱雀大街上又恢复了寂静,清幽的月光洒在街道上,染上了一层朦胧的光辉。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骑快马,踏着月色从朱雀街疾驰,由南向北,很快来到皇城。

马上之人出示一块令牌,从朱雀门旁边的小门进去了,来到承天门,又凭着令牌进去了。

如此深夜,纵然是高品官员,也需要通传才能进宫城,只有内领府和司宫台的密探,才不必通传。

唐平大步行走在太极殿旁的甬道上。

因司宫台改革,招募了很多江湖子,他这个司宫台资历最深的江湖子,也水涨船高,成为司宫台四位监使之一。

他也是唯一一个身躯完整的监使,还多了一个振威校尉的官衔,拥有入宫奏报的权力。

唐平来到甘露门外,终于被挡住了,只得等候通报。

过了不一会,一名内侍走了过来,朝他说道:“跟我来吧。”

唐平跟着那内侍,一路直行,并不拐道去甘露殿,这说明皇帝今夜并未宿在甘露殿。

尽管已经入夜,后宫依然禁卫森严。

两人不时被千牛卫拦住盘查,一些黑暗角落之中,也能不时看到亮光闪动,说明暗哨也不少。

唐平出入后宫的次数不多,绕了一阵,便不清楚自己被带到哪儿了。

后宫殿宇楼阁实在太多,令人眼花缭乱。

那内侍带着他来到一座大殿旁边的侧殿,停在一间漆红大屋前,敲了敲门,道:“大监,人带到了。”

屋中亮着灯光,王伏胜的声音从屋中传了出来。

“进。”

那内侍推开门,示意唐平进去,等他进屋后,将门带上了。

唐平抬头一看,只见王伏胜正坐在桌子旁喝茶。

唐平上前两步,拱手道:“卑职拜见王大监。”

王伏胜抬头望着他,道:“这么晚入宫,莫不是让你查的事情,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唐平沉声道:“是的,卑职手下的人已经查清楚了。”

王伏胜听后,不由暗暗感叹。

司宫台合并长秋台改制后,重新分为五个司署,分别是:东城司、西城司、南城司、北城司、皇城司。

西城司由张多海负责,里面大多是原长秋台的旧人。

剩下四个,有三个由他原来手下三名内常侍负责。

最后一个东城司,则由唐平负责,手下都是新招募的江湖子。

改制之后,这五个司署各自独立,由他统一调度,办事效率的差距,也展现的更明显了。

西城司完全压过了他手下那三个司署,幸好唐平统领的东城司能力也很强,不至于让他太丢脸面。

如今没了长秋台,直属皇帝的机构只剩下两个。

内领府对外,司宫台对内,共同承担着替皇帝探听情报的使命。

长安城的流言一向很多,司宫台原本也不会都去管,然而这流言被皇帝听到了,情况就不同了。

尽管皇帝并未向他询问此事,但王伏胜已派人暗中调查,免得等皇帝问话时,自己答不上来。

王伏胜沉声道:“是谁在传卢照邻的谣言?”

唐平道:“邓王李元裕!”

王伏胜微微一惊。

藩王之中,邓王李元裕一向是很老实的一个,既不张扬,也不惹事,平日很少有关于他的消息。

只听说这位藩王喜欢看书,府中藏书十二车,还要远远超过韩王李元嘉的藏书。

王伏胜目光闪动了一阵,道:“知道邓王为何要传流言吗?”

唐平道:“目前还未查到,不过卑职查到另外一个消息。那邓王似乎与卢照邻是旧识。”

“两人有怨?”

唐平道:“不,邓王对卢照邻有恩。”

王伏胜眯着眼道:“消息属实吗?”

唐平道:“属实。根据可靠消息,永徽二年,卢照邻入京,颇得来济赏识。后因卢承庆受到褚遂良打压,贬到蜀地,卢照邻愤而与来济分道扬镳,追随卢承庆,前往蜀地。”

“当时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势大,卢承庆在蜀地颇受排挤,想帮卢照邻谋一个官职,却也十分艰难。”

“便在那时,邓王接纳了卢照邻,请他去王府任职典签,还曾对属下众官员说:‘卢照邻是他的司马相如。’”

“听说卢照邻在邓王府待了两年多,将邓王的藏书看遍,进益不少,这才在永徽七年的科举上,崭露头角。”

王伏胜皱眉道:“如此来看,邓王确实是他的恩人。”

唐平道:“是的。”

王伏胜道:“那他为何要制造流言,损害卢照邻的名声呢?”

唐平迟疑道:“卑职也觉得奇怪,原以为是卢照邻得志之后,疏远这位恩人,导致邓王生怒。可后来调查过后,发现二人关系一直很好。每年岁末,邓王来长安时,卢照邻必去拜访他!”

王伏胜沉声道:“这背后一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隐秘,你继续调查!”

唐平领了命令,见王伏胜没有别的吩咐,告退离宫。

王伏胜在屋中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古怪。

不久前,才发生郑王和淮南王的事情,这位邓王,可别又在长安惹出乱子来,让皇帝烦心。

他一时没了睡意,穿好衣服,迈步前往山池院,来到衙署,询问秦少监是否安睡。

内侍通报后,说秦少监还未歇息,将他请了进去。

进入秦少监的屋子里后,透过重重烟雾,只见秦少监躺在榻上,身子竟靠在一只鹿上。

仔细一看,原来是张鹿皮,只不过连鹿头也连在一起,乍一看,还以为床上伏着一只鹿。

秦少监见他表情怪异,用手拍了拍鹿头,笑道:“这是禁苑当值的一个孩儿,孝敬给我的,说枕着鹿皮睡觉,能睡的更安稳,还别说,最近确实能多睡一会了。王大监,快请坐吧。”

王伏胜找了张椅子坐下,听他睡眠不好,关切了两句,随即道明来意。

“秦翁,有件事晚辈想向您请教。”

秦少监笑道:“何必这么客气,老奴这一把快入土的老骨头,若是还能给王大监帮上点忙,那可荣幸的很。”

王伏胜沉声道:“您老在宫中的时间长,能否跟晚辈说一下,关于邓王李元裕的事?”

秦少监怔了怔,微微抬起头,露出缅怀之色,道:“邓王啊,这位殿下秉性挺不错的,你突然问他做什么?”

王伏胜没有隐瞒,将邓王散播卢照邻谣言的事说了。

秦少监听完后,一张干巴巴的脸皱成了橘子皮,道:“不应该啊,邓王怎会做出这种事?”

王伏胜试探道:“您觉得这不像他的行事风格吗?”

秦少监沉默了一会,忽然跳开话题,说道:“王大监,你听说过崔老太妃吗?”

王伏胜道:“您说的是邓王的生母吧?”

秦少监凝望着虚空,一双昏黄的眸子闪动出一丝亮光,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曾经的光景。

“哎,这位崔老太妃,可是一位真正的菩萨主子,对我们每一个奴仆都和颜悦色的,不仅品行高尚,能力也是出类拔萃,替高祖管理太安宫。不仅高祖对她信任有加,就连先帝,也对她极为尊敬。”

贞观三年,李渊搬出太极宫,自那以后,便一直住在太安宫。

王伏胜想了想,道:“我听不少前辈们说过,崔老太妃也曾帮助先帝,协理过太极宫。”

秦少监道:“是啊,那是贞观十年的事,文德皇后刚刚薨逝,后宫一片混乱,先帝信不过其他嫔妃,将老太妃从蜀地请回太极宫,让她帮忙管理后宫。”

长孙皇后死的时候,李元裕已经离京就藩,崔老太妃跟着儿子,一起在蜀地过活。

王伏胜道:“可我听说,当时后宫争斗非常严重,死了不少嫔妃,老太妃也管不住。她自觉愧对先帝,抑郁而死。”

秦少监沙哑着声音,道:“这不能怪老太妃,当时文德皇后刚死,人心浮动,不少嫔妃都想上位,谁也无能为力。哎,老太妃是心力交瘁而死!”

王伏胜沉默不语。

当年先帝那些嫔妃们争斗,比武皇后与王皇后的争斗更激烈诡异。

他也曾听到过一些,每次都觉得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秦少监看了他一眼,道:“我跟你提起老太妃,是想告诉你,邓王的性子,与老太妃一模一样,是一个心地极好的藩王。”

王伏胜皱眉道:“那他为何要散播谣言,阻止卢照邻尚公主呢?”

秦少监说了太多话,脸上露出疲态,声音嘶哑的道:“这背后,想必有什么原因吧。”

王伏胜也不好再打扰他,起身道:“多谢秦翁替我解惑,晚辈告辞了。”

秦少监想了想,道:“你如果想知道邓王这么做的原因,倒可以去找一个人。”

王伏胜问:“谁?”

秦少监道:“周国夫人姬揔持,她给陛下做保傅之前,也曾给邓王做过保傅,最了解邓王的为人,也许知道邓王的动机。”

三更已过,明月升到顶端,朦胧的月色,有如一面镜子。

晚风呼呼,树枝发出“沙沙沙”的声音,王伏胜紧了紧袍子,加快脚步,朝着承香殿返回。

回屋之中,他望着烛火,沉思不语。

这件事涉及到的人越来越多,似乎还与以前的宫廷隐秘有关。

他独自调查的话,已不太妥当,有僭越之嫌。

况且以周国夫人的身份,他也不好明着向对方询问。

“明日还是向陛下汇报吧。”王伏胜心中做出决定,将灯火吹灭。

次日一大清早,李治在刘充嫒伺候下穿好了衣服。

李忠马上就要离京就藩,要与母亲刘充嫒分开。

李治心知她们母子情深,故而昨夜特意过来,安抚了刘充嫒几句,让她不要过于悲伤。

早膳后,李治前往甘露殿处理政务,半路上,王伏胜趁机将邓王散播谣言的事说了。

李治立即停住脚步,沉声道:“你说是邓王?”

王伏胜低声道:“回陛下,消息应该不会错。”

李治道:“他跟卢照邻有仇怨吗?”

王伏胜道:“没有,而且据臣所知,他对卢照邻有恩,两人关系亲密。”

李治又道:“那他与常山有嫌隙吗?”

王伏胜不由一愣。

他只想着邓王散播流言,是冲卢照邻去的,却没想到,还有可能是冲着常山公主!

“这个……臣并不太清楚。”

顿了一下,赶忙道:“不过臣听说周国夫人也曾做过邓王的保傅,对邓王极为了解,陛下召她询问,也许能知道原因。”

李治沉吟道:“朕记得皇后与周国夫人关系不错吧?”

“是的。”

李治一挥手,道:“你去一趟立政殿,让皇后替朕问她。顺便再查一下,邓王与常山的关系。”

王伏胜应诺一声,快步朝立政殿方向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