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254章 武皇后与文成公主的交锋

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54章 武皇后与文成公主的交锋

作者:左百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月十五的朔望朝,李治下旨,在西羌原吐蕃之地,设立昆藏都护府。

薛仁贵被任命为大都护,下设九都督府,三十六州。

在这次的朝会上,羁縻州也被取消,全部改为正州。

到了三月下旬,陆陆续续有吐蕃消息传来。

虽然苏毗、象雄、发羌等部落归附了大唐,依然有很多部落开始叛乱。

叛乱已被薛仁贵、苏定方平定,然而吐蕃的局势,却并不乐观。

便是在这样的局势下,吐蕃使节团来到了长安,来的不仅有禄东赞,还有文成公主。

李治并未接见他们,只命人将吐蕃人安置在鸿胪寺。

他其实对禄东赞和文成公主都很好奇,打算亲自见二人一面。

不过眼下局势下,两人很可能是为保全吐蕃而来,故而先晾晾他们,消磨他们的意志,再见不迟。

吐蕃使节团进入长安后的第三天,大食使节团也来了。

卑路斯进入内领府后,提供了很多大食消息。

李治也终于知道,波斯人为何要刺杀大食使节团。

大食和唐朝不同,他们以宗教立国,国王称为哈里发,意为代理者,行政机构并不复杂,以都城为宗教圣地,每占领一个地方,便设立一个总督来统治。

这样做的好处是扩张速度很快,坏处也很明显,总督权力过大,容易威胁到哈里发的权力。

比如现在,大食国的波斯总督穆阿维叶,就已经尾大不掉。

穆阿维叶不仅是波斯总督,也是另一处地区的总督,其实力已经超过了圣地的哈里发。

原本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几乎已快内战,后来双方谈判之后,决定将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

穆阿维叶负责东征,哈里发则负责向西扩张,矛盾暂时得到缓解。

正因如此,大唐需要面对的是穆阿维叶控制的大食军队,并非整个大食。

这次出使唐朝的大食使节,正是穆阿维叶的弟弟伊本,是穆阿维叶的左膀右臂。

通过这些情报,李治也大致摸清了大食人的想法。

他们派伊本来大唐,可见对这次谈判的重视,这也侧面说明,大食人并不愿跟大唐打仗。

大食人的使节团非常庞大,几乎快有一千人了,他们显然想通过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强大。

然而知道大食虚实的李治,已从中瞧出几分外强中干。

李治也不急着见大食人,同样把他们晾在一边。

这日上午,李治处理完政务后,朝王伏胜道:“吐蕃使节团已来几天了?”

王伏胜道:“回陛下,已有十二天了。”

李治问道:“禄东赞这些天都在做什么?”

王伏胜道:“此人倒沉得住气,向鸿胪寺官员要了些书籍,整日待在屋中看书,并不外出。”

李治站起身,道:“也是时候和他见一面了,你给英国公传一道旨意,让他下午请禄东赞过府一趟。”

“是。”王伏胜应诺一声,前往内侍监,找了名侍御史传旨。

当他回到甘露殿时,李治已经离开了大殿,一问之下,才知皇后把皇帝请去了立政殿。

王伏胜快步小跑,在立政门追上了李治。

立政殿外,武媚娘早已带着宫人迎驾,随同迎驾的还有李贤。

李治进入殿内,抱着李贤在榻上坐下,朝武媚娘看了过去。

“媚娘,找朕何事?”

武媚娘眸光凝注在李贤身上,道:“陛下,贤儿已快四岁,您看是不是该让他去崇文馆了?”

李治平日太过忙碌,孩子又多,顾不到每个孩子,此时看向李贤,才发现他确实长大了不少。

“贤儿,现在让你去崇文馆,你可愿意?”

李贤嘻嘻一笑,道:“孩儿早就想去了,是母亲不让。”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是你平日不用功,学问比你五兄三岁时,可差得远了。”

李贤争辩道:“是母亲没有认真教,我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也不让我问!”

武媚娘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

若不是李治在这里,肯定就要训斥李贤一顿。

她这个次子跟李弘完全不同,听她讲学时,总爱插嘴,让他把问题留到讲完后再问,等讲完时,他便说忘记了。

武媚娘实在对他没了耐心,这才决定把他赶到崇文馆,眼不见为尽。

李治正色道:“贤儿,你如今也长大了,以后去了崇文馆,可要听学士的话,若敢顽皮,父亲可是要惩罚你的。”

李贤忙点着小脑袋,道:“孩儿一定听话。”

武媚娘见儿子在丈夫面前卖乖,眼角又跳动了几下,微微侧过头去。

“贤儿,你去玩儿吧,我和你母亲说几句话。”李治摸了摸李贤的脑袋。

李贤“哦”了一声,从李治身上滑下来,蹦跳跳离开了屋子。

“陛下,您有什么事要和妾身说吗?”武媚娘奇道。

李治道:“媚娘,听说吐蕃使节来了长安,那位文成公主,也随同在使节团中,你可认识她?”

文成公主虽然是松赞干布的王后,出嫁时却只有十六岁,年龄比武媚娘还小一岁。

武媚娘笑道:“妾身只听说过她,不过对她倒是很好奇。”

李治道:“那正好,你把她召入宫中,见上一面,如何?”

武媚娘心思透亮,眸光闪动间,已明白了李治的心思。

文成公主的身份特殊,和弘化公主类似,然而她的处境又比弘化公主尴尬一些。

她的丈夫松赞干布已死,吐蕃又反叛大唐,她夹在两国之中,处境可想而知。

李治应该是想见她一面,又担心她成为吐蕃人的喉舌,替对方求情。

故而让武媚娘先探探风,问清文成公主的心思,再决定是否见她。

“妾身稍后就差人请她入宫,探查她的心思。”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笑道:“很好,你和她见面,朕也去和禄东赞见一面,瞧瞧吐蕃人派使节团过来,到底有何用意!”

文成公主离开大唐已有快二十年,一切已经物是人非,太宗皇帝已逝,新天子即位。

她的父亲李道宗也因为房遗爱谋反案,流放象州,病死途中。

文成公主站在窗外,目光越过鸿胪寺一座座建筑,望向长安城的方向。

只可惜视线被城墙所阻,无法看到朱雀门外的横街。

她身在吐蕃时,无数个日夜,遥望着长安方向,缅怀着这片故土。

如今已回到长安,却依然有如关在牢笼之中,无法瞧见长安街景,这是何等可悲之事!

正当她幽幽伤感时,门外传来一道声音。

“甲木萨,禄东赞求见。”

文成公主转过身,走到床榻上坐下,深吸一口气,道:“大相请进来吧。”

“吱呀”一声,禄东赞推门而入,先看了一眼窗户方向,这才将目光转向文成公主。

“甲木萨,大唐皇后派人传旨,请你入宫一趟。”

文成公主低声道:“我知道了,请您出去一下,我更衣后,便会入宫见皇后。”

禄东赞凝视着她,道:“请容我说两句话。”

“您说吧。”文成公主依然低着头。

禄东赞缓缓道:“大唐皇帝死后,无子嫔妃们都要住进寺庙,痛苦的过完后半生。您是知道的吧?”

文成公主点点头。

“然而先赞普死后,您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新赞普、大臣还有吐蕃子民,是怎样对待您的,您还记得吗?”

文成公主手指抓紧裙摆,低声道:“你们依然对我很好,让我住在王宫里。我不会忘记。”

禄东赞道:“吐蕃子民们真心敬仰着您,如今他们遇到巨大危机,只有您能救他们。”

文成公主沉默了一会,道:“这些话,您在路上已说过一次,我的回答还是一样,我不会有负吐蕃子民。”

禄东赞行了一个吐蕃礼节:“那就拜托您了。”

文成公主换好衣服后,坐上一辆马车,朝着太极宫而去。

来到长乐门后,下车步行,接连穿过几道宫门,来到立政殿外。

进殿之后,只见一名气质高贵的女子高坐凤榻,紫裙凤冠,面色威严,显然是大唐皇后。

“妾身李景秀,拜见皇后殿下。”文成公主低头下拜。

武媚娘默默打量着她。

只见她容貌上等,气色照人,身上带着一股温文尔雅的气质,和徐槿有几分相似。

“公主不必多礼,玉屏,快扶公主坐下吧。”武媚娘面带微笑。

文成公主落座之后,这才抬头仔细看了武媚娘一眼,心中也暗暗惊叹她的美貌。

来长安前,禄东赞便将唐朝皇帝和皇后的情况跟她说明。

她对武媚娘很了解,伸出一只手,抚摸着手腕上的一串佛珠。

武媚娘目光闪了闪:“公主也礼佛吗?”

文成公主轻轻道:“生活在吐蕃的大多数人,都尊仰佛教,喜爱和平,厌恶战争。”

武媚娘笑道:“是吗,如此说来,那些被吐蕃吞并的国家,也都是钦慕佛教,主动并入吐蕃?”

文成公主吃了一惊,未想到这位皇后词锋如此尖锐。

她沉默了一会,道:“纵然大部分人想要和平安宁的生活,可国家的决策,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为满足**,不会顾及普通人的想法。”

武媚娘凛然道:“战场上与我大唐军队厮杀之人,便是你口中那些爱好和平之人。”

文成公主叹道:“他们也是身不由己。”

“无论是不是本意,既然选择上了战场,就要付出代价。”武媚娘冷然道。

文成公主长叹道:“他们中很多人,已付出生命代价。如今战事已结束,能否让吐蕃恢复安宁呢?”

武媚娘微笑道:“我大唐王师前往吐蕃,就是为了带给吐蕃百姓安宁的生活。”

文成公主抬起头,道:“殿下,还有近十万的吐蕃子民,流落天竺,他们在吐蕃都有父兄姐妹,若不能返回吐蕃,何谈安宁?”

武媚娘淡淡道:“只要他们归附大唐,陛下自会允许他们返回吐蕃。”

文成公主道:“我们这次来到长安,就是为了归附大唐!”

武媚娘盯着她:“也有条件吧?”

文成公主有些害怕她的眼神,又低下了头。

“吐蕃只有一个条件,希望能回到原来的地区生活。”

武媚娘道:“原来地区?”

文成公主答道:“雅隆河谷地区,也就是第一代赞普建立吐蕃时的领土,只要将这片土地划给吐蕃,吐蕃愿归于大唐统治。”

武媚娘摇了摇头:“公主,你想的太天真了,如果大唐答应你的条件,用不了多久,吐蕃重新壮大,又会反叛。”

文成公主紧紧捏着手指,低声道:“我、我知道。”

“你知道?”武媚娘第一次露出讶色。

文成公主道:“虽然禄东赞想要瞒我,但我也并非木雕泥塑,知道他想先回到雅隆地区,恢复元气,将来再夺回其他领土。”

武媚娘皱眉道:“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文成公主低声道:“来长安的路上,某天夜里,禄东赞在河边与一名心腹交谈,我无意中听到了。”

武媚娘用审视的目光,仔细观察她的表情,过了好半晌,问道:“你知道自己说出这些话,意味着什么吗?”

文成公主咬牙道:“意味着背叛。”

“那你为何要告诉我?”

文成公主抬起头,头一次直视着武媚娘的眼睛,一字字道:“我是嫁到吐蕃的大唐公主,我的使命是为两国实现和平,这才是我生命的意义,只有这一点,是我绝不能背叛的!”

武媚娘怔了怔,与她对视半晌,目光柔和了些,道:“你是一个可敬的公主,我会将你的话,全部转告陛下。”

文成公主眼圈红了红,朝武媚娘行了一个大唐礼节,转身离去。

武媚娘侧靠在凤榻上,单手支颐,望着她逐渐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