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044章 访问学者(第一更,求订阅)

江城,虽然不是北方,但是12月的时候,仍然是寒风刺骨,雪下得又急又密。

江城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窗户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花,因为在实验室里工作了太长时间,感觉又冷又饿的朱卫华忍不住把手在嘴边哈了一会,这会他的手指冻得发红,可是却仍然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实验仪器的旋钮。湿冷的空气像刀子一样钻进他的袖口和领口,他只能时不时跺跺脚,让血液不至于冻僵。

实验室里没有暖气,唯一的热源是头顶那盏昏黄的白炽灯。他呼出的白气在灯光下飘散,又很快被冰冷的空气吞噬。

“快了,快了,再多忙一会,就差不多了……”

他低声自语,眼睛紧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

肚子咕噜一声,提醒他已经很久没吃东西了。他伸手从棉衣口袋里摸出一个馒头——那是他在晚上的时候特意剩下的,留着夜里垫一下。虽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可仍然被他的体温焐得温热。

他咬了一口,干硬的馒头在嘴里慢慢软化,他又打开水壶,灌了一口白开水,热水滑进喉咙,让他舒服的哼了一声,然后就这样抱着搪瓷杯暖着手。

“应该早些倒杯开水捂捂手才是。”

但即便如此,他的思绪仍然沉浸在实验数据里,手指无意识地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试图尽快完成实验。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推开了。

“哈哈,老朱,我就知道你肯定还在实验室!”

朱卫华抬头,看到物理研究组的组长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眉毛和胡须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

“这么晚了,组长您怎么来了?”

朱卫华有些惊讶,连忙放下手里的馒头。

组长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气,兴奋地说道: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朱卫华疑惑地眨了眨眼。

“上级争取到了一个去西方国家实验室交流的机会!学校从下午一直讨论到现在,最后决定——派你去SEA!”

朱卫华愣住了。

他的手指还保持着握笔的姿势,但整个人像是被按了暂停键,连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我……去SEA?”

他喃喃重复了一遍,仿佛听不懂这句话的意思。

“对!就是你!”组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容满面,说道:

“你的研究一直很扎实,这次机会难得,组织上认为你最合适!SEA的物理学是非常发达的,这二十多年,他们……哎呀不说这个了,就是杨振宁就在那里,没准你有机会可以和他进行当面交流。”

因为前几年杨振宁曾经回来访问的关系,所以他们对其并不陌生,朱卫华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踏出国门,去往那个只在书本和报纸上见过的“西方世界”。

“什么时候出发?”

他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三天后,从金陵乘飞机,先到港岛转机,再飞SEA。”

组长顿了顿,又压低声音补充道:

“这次一共十个人,你是咱们学校的代表,可要好好准备!”

朱卫华点了点头,但心里仍然有种不真实感。直到组长离开,实验室的门再次关上,他才缓缓坐下,盯着桌上那半个没吃完的馒头。

这,这是真的吗?

——三天后,港岛启德机场

当飞机降落在港岛时,朱卫华和其他九位学者站在舷梯上,一时竟有些恍惚,直到现在,他们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眼前的世界,和他们所熟悉的国内城市截然不同。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霓虹灯在傍晚时分已经亮起,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衣着光鲜,商店橱窗里陈列着他们从未见过的商品。

“这……就是港岛?”

同行的一位年轻研究员瞪大了眼睛,声音里带着震撼。

朱卫华没有说话,但他的心跳得很快。他从未想过,世界可以是这副模样。

这时接待他们的人说道:

“是的,这里就是港岛。你们今天晚上先在公司的宿舍住一晚上,明天下午乘飞机前往长安。”

而一天仅仅只是开始而已,可即便是如此,他们也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了期待。

而他们的旅程,才刚刚启程。

有时候,事情真的很神奇,就在几天前,朱卫华还在实验室里埋头研究,而现在,他就到了国外,坐在飞机上,他不时的看着大海。

对于SEA,他谈不上熟悉,当然也谈不上陌生,熟悉是因为那里时常出现在报纸上,而陌生则是因为,除了SEA这个名字之外,对于那里,他甚至是一无所知的。

甚至就连同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存在。

毕竟,从理论上来说,东方国家是不承认殖民地的。而SEA最特殊的地方,就是——他的土地源于殖民地。

地图上有北婆罗洲、沙捞越、婆罗洲、苏拉威西、马鲁古以及西伊里安,他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只是在其名称的下方用括号标注了(SEA占领)。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人对SEA都是极其陌生的,陌生到……一无所知。

在这种陌生之中,朱卫华又一次翻看着那本《英汉词典》,虽然年少的时候,在父亲那里学过英语,但是现在都已经变得极其陌生了,他害怕自己听不懂英语,所以才会把这本父亲留下的词典带着。

C727客机在暮色中缓缓降低高度。

朱卫华将额头贴在冰凉的舷窗上,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膝盖上的《英汉词典》,他的目光也朝着地面看去。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即将降落在长安国际机场,当地时间是晚上7点35分,气温是29度……”

机舱广播里空姐的英语对他来说仍像天书,但“长安”这个词他听懂了。

在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朱卫华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他用力眨了眨干涩的眼睛,感觉自己似乎是听错了。

窗外的景象让他屏住了呼吸。暮色中的长安像一块被人随意撒落钻石的黑丝绒,无数灯光从地面向四面八方延伸,直到视线尽头。黑暗之中,巨大的摩天楼直指云霄,在大厦之间,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在闪烁跳动——红的、蓝的、绿的,有的静止,有的流动,有的像花朵一样绽放又消失。

“这,这是长安……?”

朱卫华喃喃自语,目光中充满了疑惑,那些大厦,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如同悬浮在夜空中的神迹。

飞机一个转弯,他的视线突然被近处一片刺眼的亮光填满。那是机场跑道两侧的指示灯,像两条发光的珍珠项链平行延伸。随着一阵轻微的颠簸,轮胎接触到了异国的地面。

朱卫华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两天前,他还在学校,而现在,他真的来到了这个只在报纸和广播里听说过的国度。他摸了摸胸前口袋里的信封,里面装着500美元和一张联络名片,他们在这里的工作生活,都会由一家当地企业负责。

“Welcome to Ch'ang-an”

空姐站在舱门口微笑着对每位乘客说道。

朱卫华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能僵硬地点点头。

十二月的晚风带着陌生的气味扑面而来——汽油、混凝土、某种甜腻的香水,还有他从未闻过的植物气息。

与江城的腊月寒冬不同的是,这里很热,毕竟,这里位于赤道,他们都穿着短袖衬衫,全新的的确良衬衫,这是组织特意给他们准备的。

相同的衬衫,相同的裤子,相同的皮鞋。

唯一的不同的就是行李箱,他们提着的行李箱是古朴的,有皮革的,甚至还有藤条的,当然,还有黑色的人造革提包。

走出飞机后,他们就随着人潮到了登机桥。

“咦,居然有汉字……”

同行的陈庆捷指着通道上方的指示牌惊讶道,其它人也都是一阵疑惑,但更多的却是激动,在外国看到汉字,这意味着什么呢?

走出登机桥后,人流开始分散,有前往本国人通道,有前往外国人通道,航站楼比他想象中大了十倍不止,到处都是闪烁的电子屏幕和嘈杂的广播声。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匆匆走过,有些女人甚至露着大腿和肩膀,让朱卫华和同事们不得不移开视线。

他紧紧的跟着人流走向海关。

当然,他们是由港岛公司派来的随同人员引领,前往外国人通道。排队时,他前面的白人妇女突然回头对他笑了笑:

“First time in CA?”(第一次来长安?)

朱卫华只听懂了“first time”,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Yes……yes……”他结结巴巴地回答,手心已经沁出汗来。

海关官员是个留着八字胡的白人男子,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朱卫华衬衫和磨破的皮鞋。

“Purpose of visit?”(来访目的?)

真的都是外国人啊!

朱卫华咽了口唾沫,从包里翻出一叠文件,用事先练习好的句子回答:

“I'm here as a visiting scholar…….“(我.是访问学者,来这里进行学术交流。)

他的英语是磕磕绊绊的,甚至因为有些过于紧张,有些发音都不正确。

官员接过他的护照和材料的时候,突然愣住了。

他看着手中的护照,满眼的疑问,这还是他第一次接触这个国家的护照,于是他说道:

“你稍等。”

这次对方说的不是英语了,而是发音非常标语的汉语。

“这是怎么了?”

朱卫华有些不知所措地僵在原地。汗水顺着他的后背流下。

“别担心,别担心……”

前面驻港公司派来的向导胡乱猜测着:

“可能他需要请示一下吧。”

很快,有一名海关官员走了过来,出人意料的他居然是亚洲人,他拿着朱卫华的护照,看着他,又看了看护照,又看了看代表处签发的签证。

然后,官员的目光中闪过异样的神采,似乎是在打量着什么,又把护照递给那位官员说道:

“既然有代表处的签证,当然要允许他们入境了。”

接着,他又看着朱卫华放慢语速一字一顿地说:“欢迎你们来到长安。”

这次朱卫华听懂了,因为对方说的是汉语。他怎么会说汉语?

“谢谢,”

而官员只是点了点头,冲着他微微笑了笑。

终于,一个蓝色的入境章盖在了他的护照上。朱卫华如释重负地长松了一口气。

现在,他终于入境了。

这就是SEA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