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991章 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二更,求订阅)

这一年,很多事情都在改变,有些改变是无声的。

也正是在这一年,世界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处其中的人,往往都没有意识到改变是剧烈的,但是世界就是这样在无声无息中变化着。

没有人知道,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此时,人们大都是一无所知的,直到一个月后,当硅谷的电子产品展览会举办的时候,在成罗克向人们展示着这一操作系统的时候,那些程序员们,像是疯了的挤在他的展示台前,只有这些程序员才知道,这一发明的意义。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Windows操作系统走向了世界,也正是从这一天起,电子计算机不再是一种神奇的事物——至少,你不再需要背各种命令。

电脑的操作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启动电源开机,然后就可以用鼠标找寻你所需要的软件图标,双击,启动,然后进入软件开始工作。

一切都很简单,简单到白痴都能操作好。

这完全颠覆了所有的一切,也正是从它开始,电子计算机才真正的进入了千家万户。

“再怎么夸大它,都是值得。”

放下手中的《电子计算机》杂志,李毅安用一种极其感慨的语气说道:

“它就是未来!”

“父亲,您是说这个Windows是吗?”

李奕轩问道:

“它的意义真的有那么大吗?”

“这个,你可以和奕航讨论一下,他的那个搜索引擎做的就很好。”

李奕航是他和杨濛的小儿子,那小子虽然读书不怎么样,但是他在电子计算机上却有着他个人的天份。

因为不喜欢用网站黄页,所以自己开发搜索引擎,虽然一开始的时候,他也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最终还是解决了,现在他的千百度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搜索引擎,一经问世,就在各国普及开了。

在内心深处,李毅安希望它是千百度,而不是另一个卖广告的。

不过,他并没有插手这一切,原因非常简单,现在他更倾向于市场,虽然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提示”,取得一些技术上的突破,但是同样也会扼杀创新能力。

事实证明,在合适的环境下,SEA的创新能力还是非常优秀的,这个“Windows”就是其中的证明。

虽然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些巧合,它仍然被称为“Windows”,但是,李毅安所看到的并不仅仅只是Windows,而是其背后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所带来的财富以及未来的示范作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SEA的经济。

新行业带来的财富创造效应,将会助涨人们投身新行业的热情,它不仅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还会带来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而这一切,在未来势必会推动SEA整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而更重要的是——创新可以打破财富垄断以及阶层固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以,在技术偷渡上,李毅安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就是抓大放小,通过某些关键技术上的指引来推进技术进步,比如在集成电路以及其制造技术上,但是在操作系统、网站开发等领域,他选择的是旁观。

这个旁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自行发展,哪怕是晚上几年,也是能够等得起的。

而且这样的等待对于社会来说,也是有益的,就像成罗克的Windows,他的公司因为得到“成长阶梯基金”多轮投资,所以基金持有了55%的股份,而这也意味着,未来所有SEA人都可能以吃到这场新科技暴发期的红利,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量。

而如果李毅安自己去搞Windows,他确实可以让其在几年前就问世,但是然后呢?

他并不需要“成长阶梯基金”的投资,甚至不需要外部投资,而这也意味着,未来的增长红利将被他一个人独吞。

对他个人来说……这当然是件好事。

但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说,这种高度的财富集中,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了。

有时候,人要学会取舍,有舍才有得。

“嗯,奕航虽然年少,可是在电子计算机上,确实有他的独道之处,听说,他的千百度现在在永安那边的估值已经超过一亿了。”

想了一下,李奕轩又说道:

“还有明轩的天堂游戏,市值也超过三亿,这些都和电子产业有直接的关系。”

嘴上这么说着,李奕轩突然笑道:

“爸,我好像有些落伍了。您一直说电子产业非常重要,我反倒是没有意识到Windows的重要性。”

“不是Windows重要,是因为它的革命性,它让电子计算机操作变得更简单,更加亲民,而这势必将会真正的推动电子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而以此为基础……”

看着《电子计算机》杂志封面上Windows的操作桌面,李毅安说道:

“我们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最终,电子计算机会改变全人类的生活,而现在,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提到刚刚开始的时候,李毅安的脑海中所闪现出来的是什么?

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操作系统,而是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真正的普及,所带来的信息大爆炸,互联网络将会真正的改变全世界,而以此为标志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也将由此展开。

在这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中,谁能抓住它,谁就掌握了未来。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之中,SEA无疑就是领先者,虽然只是领先一两步,但仅仅只是这一两步,也就足够了。

这天,李毅安和儿子一直在聊着电子信息技术,准确的来说是这场变革,他用畅想的方式,去告诉儿子一个未来,而作为上位者,他所需要的就是把握大方向。

尽管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实际上,李毅安自己都不一定能够把握大方向。

毕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进步,他自己都不清楚未来的方向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是凭借着自己的经历,去指引着这个未来。

只不过有时候未来可能早就已经改变了,而身处其中的人,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

就在李毅安在书房里和儿子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那里进行的讨论的时候,他并不知道的是在科学城。

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原子城,也就是在早期研制核子技术的一个保密区,一个全新的晶圆,被制造了出来。

“这就是来自月球的礼物吧!”

看着面前这片仅仅只有50毫米的晶圆,王英杰的神情是激动的。

从几年前,他第一次接触到从月球上带回来的这种特殊的矿物,通过研究发现它是一种潜在的晶体材料开始,他和他的朋友们就开始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过去的几年之中,每一次月球任务,都会从月球上将这种晶体带回地球,从一开始的几公斤到后来的几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

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却让原子城以及各所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对它能够进行深入的实验和研究。

直到现在,出于保密,它的名称仍然是“x”,这个字母代表着未知。

而现在当这块晶圆被制造出来之后,人们所看到的仍然是未知。

因为他们并不清楚,这片晶圆意味着什么,他们同样也不知道,来自月球的矿物会给电子信息技术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但是,他们依然在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

“好吧,开始制造芯片吧!”

既然晶圆已经被制造了出来,那么下一步肯定就是要制造集成电路了。

虽然原子城并不是集成电路的生产厂商,但是这里一直从事着集成电路生产设备的研究,可以说,在集成电路生产技术领域,原子城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仅仅只是实验生产,但是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小心翼翼的,毕竟这块晶圆的价值,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他是用数十公斤从月球上带回的晶体制造的,在过去的几年之中,仅仅只是为了研究这种晶体就耗费了上百公斤晶体。

如果按照价值来计算的话,这块晶圆可能花费了超过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的成本。

当然这个价值包括从月球把晶体运回地球,包括过去几年之中的研究开支以及晶体拉制等一系列技术的研究探索的开支。

但是如果取得成功的话,它所带来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甚至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电子信息技术。

也正因如此,在这一刻所有人都是满怀期待的。

人们满怀期待的注视着眼前的这台光刻机——这台光刻机正是原子城的最新成果,不过是两年前的。

两年前,原子城和国王实验室共同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步进式光刻机DSW4800。该机器使用波长436纳米的g线作为曝光光源,

镜头则是永宁蔡司的S-Planar 10/0.28。DSW的分辨率可达1微米,可以将电路刻到100毫米见方的区域,此台光刻在当时的价格为100万元。

从价格上来说,说是天价也并不过分,但更高的良率,更先进的制程,更高的芯片性能,吸引着全世界各国的集成电路生产商采购这款光刻机。

就在很多厂商都在那里排着队焦急的等待着他的交付的时候,没有人想到在原子城,会有一台光刻机在这里闲置着。

而现在,他将要开始的工作。却是史无前例的。

就这样在人们的注视之中,这块堪称无价之宝的晶圆在完成了初步准备之后,被装进了光刻机。

在光刻机启动的同时,人们注视着他,满怀期待的目光中充满了某种渴望,而这正是对未来的渴望。

终于,经过光刻、刻蚀以及工艺集成等生产步骤之后,在成品在晶圆被取出来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