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987章 互相帮忙(第一更,求订阅)

今天是周六,休息日。

这一天是不需要工作,虽然虽然并不是所有人。

“或许,我可以出去看看……”

抱着这样的念头,王英武打开了房门,果然和前两天一样,走廊里没有服务员,也没有其它人。

现在他们已经不那么细致入微的全程“照顾”了,而这也让他看到了机会。

在确定走廊里并没有人在那之后,他便朝着电梯走了过去,但是在快走到电梯时,他还是选择了楼梯。

从楼梯走更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吧。

王英武如此想着。

果然,一切就像他想象的一般顺利,在这个时候,他甚至还有些得意,终于可以一个人出去看看了。

很快,他就走出了酒店,来到了热闹的街道上,置身于街边,他看到街上的行人们大多穿着绛蓝色的粗布衣,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而路人在看到他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顶多只是多打量他几眼——主要是因为他身上的衣服——全新的呢绒大衣,皮鞋,这一切都表明他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车道上一辆辆穿梭而过的绿色“三蹦子”尤为抢眼,噪声很大,但听起来却很熟悉,因为小时候,在东宁到处都有这样的“三蹦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交通工具。

这是一种熟悉且亲切的声音。

就这样,在街道上走着,王英武总是忍不住拿起相机拍照,他想为每一站所见的人、事、物留下见证,而这些照片就是。

这种好奇是发自内心的,甚至可以说,那怕就是这里的冬天,都是好奇的。

不过,他这样的举动,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也理所当然的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很快,就有穿着深蓝色制服的警察在群众的提醒下,朝他走了过来,就在两名警察走到他身前,正要开口说话的时候,身边突然有人冒出来。

“哎呀,你在这啊。”

张必成一边用英语和王英武说着话,一边拿着工作证对走过来的警察说道:

“民警同志,我是省化工厅的,这位是来支援咱们国家建设的外国专家,我们一起出来参观,刚才暂时分开了一下。”

那两名警察一听是支援建设的外国专家,原本警惕的表情放松了下来,热情道:

“原来是外宾啊,欢迎你来到金陵。”

等到警察离开后,张必成才对王英武说道:

“你怎么自己跑出来了啊,也不找个人跟着,万一要是出事了,谁能担待的起啊。”

王英武连忙解释道:

“我,我这不是一个人觉得无聊嘛,想出来逛逛。”

“想逛逛?就你这身?”

张必成看着他,打量了两眼,然后说道:

“走,我带你去个地方。”

很快,他们就到了一家商店,说是商店,却和普通的商店不同,既然挂着各种衣裳,还有各种各样的家具。

“这里是……”

张必成指着衣架上的衣服说道:

“哪,先在这里挑件衣裳。”

看着衣架上的二手衣服,王英武满脸疑惑的看着对方:

“什么?在这里?我们不应该去百货公司吗?”

“百货公司?你有布票吗?”

“布票?布票是什么?”

“说了你也不懂,那边买衣服要连票带钱,在这只要有钱就行,这是专门经营二手货物买卖的地方。”

张必成瞧着身边的这位,说道:

“就你这身打扮,完全没有劳动人民的风采,一出去就跟个探照灯一样,得换,哪,这件深蓝色的衣裳不错,还是夹棉的,还有这件棉大衣,也不懒……”

很快,张必成就给他挑了一身,看起来干净利索的,差不多**成新的衣裳,价格也便宜的很,在付钱买衣裳时,王英武意外的看到玻璃柜里摆着几个手镯,晶莹剔透的绿,像水一般。

“这是翡翠手镯?”

“对,都是别人寄卖的,你喜欢?”

“想买几个给妈妈、小妹她们,反正省不了要买点纪念品。”

“这东西挺贵的。”

张必成喊道:

“同志,同志,这手镯多少钱。同志,问一下……”

正在嗑着瓜子聊着天的营业员,有些不太待见翻了个白眼,道:

“最贵的那个六十多块钱呢!那边,那边有玉的,十块钱……”

虽然被呛了一句,可张必成倒也不怪,反而笑道:

“是挺贵的,六十多块呢。”

“六十多块钱?”

瞧着手镯,想到同学母亲也有这样的手镯,好像价格远远比这个高吧。

在心里略微盘算了一下,王英武便说道:

“同志,这几个手镯我全都要了吧。”

“什么?”

原本正磕着瓜子聊着天的几个营业员们愣住了,她们放下手下的瓜子,走过来,说道:

“你确定全要?”

“对,还有吗?要是能凑成对就好了,”

“凑成对?你还要啊……”

营业员连忙喊道:

“老王、老王,这边有人想要这些翡翠手镯,你那边还有吗?”

很快一个戴着眼镜的五十多岁模样的老人走了过来,略微打量了一下,便说道:

“同志,您一定是外国华侨吧。”

那些营业员一听,无不是好奇的看着这人。

“呀,原来是外宾啊,难怪刚才一进来,就瞧着和普通人不一样,同志,你是哪来?”

“SEA。”

他的回答让老王的眼前猛然一亮,却又说道:

“同志,你是想买翡翠手镯?”

王英武这边刚答应,那边老王就说道:

“我们一起到后面的办公室,那里有几副不错的手镯。”

“想买几副给家母和妹妹们做纪念品。”

不等他拒绝,老王就把他往后面的办公室里拉着。

随老王进了办公室后,老王便从柜子里拿出几副翡翠手镯,还特意拿出一副玉手镯介绍道:

“这副和田料的手镯,也是非常不错的,要是先生想要给令慈的话,这个倒是蛮好的,而且价格也便宜的多,”

介绍着手镯时,老王不露声色的询问着他从那里来,在得知他出生在东宁,在长安工作后,老王透过玻璃窗见张必成正在和营业员聊天,便说道:

“先生,我求您帮个忙。”

什么?

王英武显然没有料到会碰到这样的事情,疑惑道:

“帮忙?老先生,我能帮你什么?”

“我儿子,”

老先生说道:

“他是四九年去的南洋大学留学,他学的机械……”

老王在说着这些时,语气显得有些急切,目光中带着浓浓的期望,那种对家人的思念是难以掩饰的,甚至在说话的时候,他的目中都闪动着泪光。

这是再熟悉不过的,

看着老王的这副模样,王英武想到了父亲,父亲在提到老家的亲人的时候,同样也是这副模样。

目光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还有渴望,渴望得到他们的音信。

“你们之前没有通过信吗?”

“哎,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两封信,后来,联系就断了,这不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他们兄妹俩的消息,这么多年,一直想着他们兄妹两个到底怎么样了,我和老伴天天就靠着这个念叨,这不,听说您是从那里过来的,就想托您打听打听,那怕是让他们兄妹知道,我们仍然想着他们,就是死也甘心了……”

老王看着面前的王英武,目中带着泪水,语气中充满了恳求:

“先生您是从那里过来的,所以想请你帮个忙,帮我给他们的一封信。要是你能帮忙的话……”

不等老王把话说完,王英武就直截了当的说道:

“先生,您只管把信给我,最好还有您的照片,您放心,等到了长安我肯定能够联系到他们的,南洋大学嘛,那里有学生联谊会,应该很快就会有他们的消息。”

闻言老王自然是感激到了极点,他连忙把那副和田玉的手镯塞给王英武,想要用其表示感谢,但是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先生,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毕竟,我的父亲他也非常想念他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您瞧,虽然我到了这儿,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去找他们,我能够体谅您的,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找到他们的,……”

“先生,您是说您有家人在这边?”

“是的,我父亲是皖省颍州人,他也是那个时候过去的。”

老王看着他,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您自己上门去找,他们肯定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这样,您把地址给我,我请几天假,坐火车过去,然后帮您找到他们,然后,再带他们来这儿,在这儿见面比在老家见面更方便一些。

也能省掉先生您的一些麻烦,”

“这,这方便吗?”

王英武没有想到,买一样东西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这有什么不方便的,您能帮我,我当然也能帮先生您了,我们是互相帮忙嘛。”

老王笑呵呵的回答着,在得知对方姓王之后,老王便一拍腿说道:

“这可巧了,咱们就算是认了门亲戚这样,我去上门认亲的时候,也好和当地说。”

有时候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巧合或者说机遇,在王英武从委托商店满载而归之后,老王就让单位开了一封介绍信,直接坐火车去了皖北。

从金陵到皖北,一路颠簸,先从金陵乘车去淮北,然后再转车去颍州,等到下了火车已经过去了一天。就在老王马不停蹄的想直接去目的地时却碰到了一个问题。

“什么?你说咱们这儿没有这个地方,不是颍州王老人集吗?”

在汽车站的售票处,老王探着头问道:

“怎么会呢?信上写的就是这个地址,”

“没有,说了咱们颍州没有这个地方,”

“怎么会?麻烦您再查查,”

“说了没有,就是没有,下一位,”

“您再查查信上说了是咱们颖州王老人集,麻烦同志你再看看,”

就在老王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附近有人说到:

“同志,那地方是现在已经不是颖州了,划到其他县了。你做到涡阳的车,中间会路过那……”

“谢谢你同志,谢谢你同志,”

虽然知道了地方,但是因为每天只有一班汽车,所以要等到第二天,不过,老王并没有坐在那等着。

而是直接去了运输公司,很快就在运输公司找到了一辆下午去涡阳的卡车,花了5毛钱,就能搭上这班顺风车去王老人集。

老旧的美国卡车沿着颠簸的公路行驶了差不多将近一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这是一个破旧的过路乡镇。镇子上大都是简陋的土坯房,只有镇子中心有一些砖瓦房,那些砖瓦房大都是属于供销社。

穿着一身呢子中山装的老王刚下车不久,就被人当成从县里来的干部,很快就有本地的干部询问他的来意。

在得知他是从金陵来这里寻亲的干部时,立即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并且主动帮忙去寻人。

“谢谢,谢谢张同志您的帮忙。”

“瞧你,老王同志你实在是太客气了,我们都是革命同志嘛,互相帮忙而已,而且家乡也欢迎像你们这样是在外地的同志,欢迎你们常回来看看,你不知道,家乡这些年变化大,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按老王的说法,他是父亲那一辈就离开这里,人老思乡,想回来看看还有没有什么亲人。

因为有地址,很快就找到了他的亲戚。坐着公社的马拉大车,去村子里的路上,老王一直在寻思着如何向对方解释自己的身份,不过他并不担心,毕竟他的口袋里有王全福的照片。

当天傍晚的时候,老王终于到了村子里,在村干部的指引下,来到了王全福的家,还是那几间简陋的土坯房,不过与他描述的不同的是,院子里没有那棵大槐树,于是他就问道:

“王书记,这院子里怎么没有大槐树呀?我记得我爹说过,当年院子里是有槐树的,”

“不是早些年的时候,砍了嘛。你瞧这不就种上了吗?”

王书记一边说一边隔着篱笆墙,喊到:

“三嫂子,三嫂子,你瞧瞧你家里来贵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