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983章 东宁墙(第三更,求订阅)

就在王英武等人,在金陵焦急的等待着答复的时候。

在东宁,开了半天出租车的王全富,把车停在路边,和往常一样,去了附近一家常去的餐厅。

这边他不过是刚坐下,那边就有人“轰”的一下围了过来,问道:

“王大哥,怎么样,有消息吗?”

五六个和他一样的出租车司机,看着王全富的时候,目光和语气里充满了期待。

自从知道王全福的儿子去了唐山,他们就焦急的等待着,等待着他从那边带来的消息,

“还能有什么消息,就是前两天打来一个电话,说还没有机会出去。”

王全福有些无奈的长叹口气,别人急,他比别人还着急,毕竟,他儿子在那边,有机会的话,他可以回到老家,替他给娘磕个头。

其实他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一些私心的,毕竟当年他不过是跟着东家一起去的沪海,虽然没想过有一天会飞黄腾达,但未尝没有衣锦还乡的梦。

这样的梦谁没有呢?

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所以,而现在自己过的日子虽然谈不上富贵,但应该还算不错吧,至少回老家的时候,不说给自己家挣面子,至少不会让别人看不起吧?

这是他的一点点私心,只是藏在心里,不为人知的那种。

“哎,都这么多天了,按说也得有些消息了……”

他们之所以会如此关心,是因为他们都让王英武给他们带了信,让他到了地方后,把信寄到老家。

总之,他们都在期待着那边的消息。

就在他们说着这些的时候,王全福看到餐馆角落里坐着的张山,就那么默默的吃着饭,等到大家伙都散了,他就走过去问道:

“大个子,怎么样,今天生意如何?”

“还有咋样,就那回事。”

张山咧嘴笑了笑,看着王全福说道。

“怎么样,看样子英杰那边还没有信。”

“嗯,”

王全福点了点头,看着大个子,问道:

“咋样,可想起老家还有谁?要不要……”

“都死完了……”

张山摇头说道:

“当年鬼子……算了,不说这个了。反正老子报仇了。”

他的话,让旁边的人笑道:

“那是你张大个子亲手杀过鬼子不说,家里两个日本婆,能没报仇嘛!”

朋友的调侃,让张大个子咧嘴笑道:

“咋了,你羡慕啊,有本事,你也找两媳妇啊!”

“就是,能找两老婆不是本事,能让两老婆和和气气的那才叫本事。”

一时间,餐厅里尽是一片笑声。

听着他们的笑声,张山只是笑了笑,谁家的日子谁知道,真理子和由美并不仅仅只给他生了十二个孩子。她们一边照顾养儿育女,一边还在医院和学校工作,真的很不容易。

不过,虽然如此,对他仍然是极尽温柔,而且孩子们也在她们的教导下,孩子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正在读高中、初中,学习都很不错。

只要一想到她们,他的心头就是一热。瞧着张山的脸上带着笑容,王全福自然知道他在笑什么。

有些事情是羡慕不来的。

就像他的儿子一样,有机会去唐山,这样的机会就是别人羡慕不来的。

就这样,这些出租车司机在餐厅里聊着天,谈着各种各样的新闻,少不了的谈论起了邻居。

“对了,新闻里说,巴布亚新几内亚那边,要进行共投。”

“能不投嘛,都闹了好几年了。”

他们说的东边的邻居——SEA只有一个陆上邻国,就是澳大利亚,准确的来说,是澳大利亚所属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领地”。

领地不同于领土。

实际上就是殖民地,而且两地也完全不同,澳大利亚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有着完整的欧洲制度;

但巴布亚新几内亚却不同,他们在殖民者进入时,完全是土著当道的社会。

而现在的澳大利亚,在社会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方面,已经走在了西方世界的前列;

而巴布亚新几内亚,却仍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甚至在雨林中,还有很多原始形态的部落,他们甚至仍然保持着食人的习惯。

而制度上的不合、经济成效的微弱以及澳大利亚人和原住民之间的冲突,让巴布亚新几内亚人,越来越渴求摆脱澳大利亚的控制。

所以,经过长时间的抗议,澳大利亚终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问题上做出了决定——同意他们独立。

“闹就闹呗,反正和没有和咱们任何关系。”

这一句话道尽了所有人对东边那个邻居的态度。

他们并不觉得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就在他们在那里讨论着各种问题的时候,几辆汽车停在了边境墙边。

这是一道真正的高墙。

“十年前,官邸批准修建了这道高8米、长约700公里的边境隔离墙……”

从汽车上下车的,东宁边防局局长赵鹏安指着高墙介绍道:

“在修建时,我们借鉴了柏林墙的经验,由八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墙体、铁丝网、高压电网、电子监控系统组成,并由边境巡逻队和哨兵进行警戒。”

何止是借鉴经验,甚至还特意派人去东柏林现场学习过,至于电子监控系统,绝对是更上一层楼,毕竟,电子技术本身就是SEA的强项。

其实,这里并不是最严密的边境,最严密的是掸邦的边境,那里虽然只是铁丝网,但是在铁丝网之间,甚至还有雷区,警戒程度也远远高于这里。

不过,这样的高墙用来阻挡墙那边的非法移民入境,已经足够了。

看着墙上那些喷涂着五颜六色彩绘的边境墙,李奕轩点了点头,问道:

“那么高原地区呢?”

因为腹地是海拔四五千米高原的关系,所以,这条几乎呈现直线分割的边境高墙,是不可能持续的。

“在可以修建高墙的地方,我们修建了高墙,在不可以的地方,我们修建了多层铁丝网墙,而少数人类不可能通行的区域,则保持原始状态……”

赵鹏安接着说道:

“主任,您曾在东宁生活过,自然知道,东宁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力度是全国最高的,任何非法移民都不可能在这里有生存空间,他们第一,不可能翻越高墙,第二,来到这里既找不到工作,也租不到房子,所以,我相信,即便是巴布亚独立之后,也不会形成非法移民潮。”

听着赵鹏安的回答,曾经在这里读过几年书的李奕轩,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事实,他点头说道:

“理论上是如此,但是我们必须要严防死守,非法移民随时都可能冲垮我们所建设的一切,过去有澳大利亚人帮助我们守着这里,等到他们独立后,势必会有一些人试图通过巴布亚进入我国……”

作为官邸办公室副主任的李奕轩,这次来东宁就是为了视察边防,确保未来巴布亚独立后,这里依然可以保持边境稳定,尤其是不遭受非法移民冲击,毕竟,东宁是SEA第二大城市。

“主任,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想法。”

随后赵鹏安就介绍起了他的想法,从与独立后一巴布亚当局进行合作,向巴布亚方面派遣探员,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从源头上扼杀。

“从源头扼杀是不错,但是……”

李奕轩语气严肃的说道:

“几十倍的收入差距,总会让人孤注一掷的,巴布亚人不满意他们与澳大利亚人20倍的收入差距,等到独立后,必定会有一些人渴望追求更好的生活来到这里,而我们……”

冷眼看着墙上的涂鸦,李奕轩的语气平静,在他读大学的时候,这道灰白色的混凝土高墙,就开始有年青人用画笔和喷漆刻画下涂鸦,把原本黯然的一道墙装点成为缤纷的画布。

或许,他们的画作是美好的,但是现实世界却是残酷的。

在墙的另一边,生活着几百万活在近现代文明之外的土著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还过着嗜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我们对他们没有任何道德上责任与义务。”

站在墙边,李奕轩走到一副描绘着土著狩猎的抽象涂鸦前,说道:

“他们一边诅咒着澳大利亚人的高收入,一边却希望获得同样的收入,却不愿意付出劳动。这些人……”

摇了摇头,李奕轩只是极其无奈的轻叹一声。

为了资助当地的教育、卫生,每年澳大利亚仅仅只是对巴布亚补贴,就高达十几亿澳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虽然如此,巴布亚人仍然对澳大利亚各种不满。

那怕是澳大利亚人想把他们带入现代社会,也是徒劳的,这一点,在东宁这边,也得到了验证,这里生活着大约13万左右的土著人,除了有约3万人生活在市区和农场之中,其它人仍然保持着原始状态,生活在原始密林深处的“保留地”之中。

按照SEA的法律,官方将原住民分成三类,一类是已经融入现代社会,第二类是半原始部落,与现代文明有接触,但仍然保持传统生活方式,一类是原始部落,与现代文明没有任何接触。

对于后两类原住民,为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官方划定“保留地”,禁止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而对于第二类,则提供适当帮助,不打扰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至于第三类,则是不接触,不干扰,他们仍然过着嗜毛饮血的生活,甚至保留着食人的传统。

而那些已经融入现代生活的原住民,他们的身上存在着种种陋习,以至于其居住的社会,一直都是最混乱、最肮脏的。如果不是因为市民津贴领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合理工作或培训,其福利将面临三个月内停止的处罚,否则,那些人真的会靠领津贴为生。

在SEA如果失业救济金领取资格已过期,或者无法通过工资或资产来保障生活,那么就可以申请市民津贴,这是独立于失业救济金的基本生活补助。在其颁布以来,各种漏洞都是“劳烦”那些人填补的。

这也算是他们为全社会做出的“贡献”了。

“……对于任何健康的国家来说都是肿瘤,是病患,他们会吞噬大量的预算和福利……”

说罢,李奕轩想到父亲的无奈,其实,当年刚刚获得东宁时,官方曾经计划把本地的土著安置到澳属巴布亚,而且也这么干了,甚至在当地帮助他们购买土地,修建房屋,可最终也只让大约五六万人离开了这里,在现在的城市边缘,还生活着大约三万土著人。

幸好,这里只有三万土著,剩下的十万,都生活在保留地里,以他们的传统生活着。可是在墙的另一边,那可是几百万相貌、文化迥然不同原住民。

但愿这道墙真的能够阻挡他们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