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万古诸天一只猿 > 第八十五章 归咸阳(二合一)

在袁白抵达墨家机关城后不久,几条消息从机关城传出,依靠各种渠道广传天下。

第一条:墨家巨子六指黑侠是被燕丹谋害而亡;第二条:废除燕丹巨子之位;第三条:统领荆轲接任巨子之位;第四条:墨家将加入百家学宫,成为大秦百家之一。

四条消息一传出,引得天下震动。

六指黑侠竟然是被燕丹谋害,墨家居然投靠了大秦……

现在除了农家,其余诸子百家都已靠向大秦!

燕国,蓟城,燕太子府那间密室中,燕丹脸色阴沉,死死盯着对面坐着的黑袍人,若非这人给他送的那封密信,勾起他的心思,事情怎会发展到如今这一地步?

燕丹已经全忘了密信虽然是从农家送来,但看到密信后,做决定的是他,他如果不愿意和农家合作,农家还能强迫不成?

是他自己心动,才有后来的一切!

强压下心里的怒气,燕丹道:“现在又该怎么办?”

黑袍人毫不在意道:“墨家而已,失了就失了,相比于我们现在的谋划……”说到现在的谋划,黑袍人刻意压低了语气,燕丹的脸色也从阴沉变得面无表情。

黑袍人道:“只要这次谋划成功,您在燕国将至高无上,区区墨家又算得了什么?”

听到黑袍人的话,燕丹沉默不言,过了半晌,其声音幽幽传来:“一切可准备妥当?千万别跟上次一样,我已经承受不起失败的代价,我如果失败,你们也不会好过!”

听出燕丹话里的威胁,黑袍人保证道:“放心,都已准备妥当,不会跟上次一样!”

燕丹默默点了点头,两人都不再说话,密室一片安静。

在墨家机关城小住了半个多月,袁白向咸阳回返,与他同行的有荆轲、徐夫子、东皇太一,以及若干墨家精英弟子。

袁白虽然答应徐夫子免去盗跖等人死罪,但这些人未必领情,荆轲和徐夫子此次前往咸阳,正是专程去劝说班大师、盗跖、秦舞阳等墨家高手接受袁白的条件。

至于那些墨家精英弟子,则是去百家学宫担任师者,教授墨家学说,这是墨家有意为之,以此举向天下表示墨家已明确站在大秦一方。

在返回咸阳的途中,一则消息从燕国传来,燕王喜甍,燕丹登临王位,成为新任燕王。

“有意思!”

袁白看完密信,将之递给一旁的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看后,没说什么,又将密信转递给徐夫子。

徐夫子看完信,一边随手将之传给荆轲,一边道:“燕丹此人已经丧心病狂,先是弑师,后又弑父,燕国有这等人为君,必不久矣,只可惜要苦了燕国的百姓!”

荆轲将密信看后,摇头叹了口气。

这才多久,他记忆中那个谦恭有礼、平易近人,颇有一代公子之风的人竟变得如此陌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惜弑师杀父。

原来这才是那人的真面目!

想到这,荆轲心生庆幸,得亏那人的面目被揭穿,否则让其真正成为巨子,执掌墨家,那墨家和他……

荆轲不禁打了个寒战。

燕丹弑父登基的消息并未在袁白这引起多达轰动,他早设想过燕丹狗急跳墙下,会弑父登基。不过以燕丹的性格,其做大事而缺乏直接的魄力,此次弑父必定有农家在其背后支持!

距袁白离开咸阳已过了将近半年,他离开咸阳时正值夏季,此刻却已入冬。

与半年多前,初次到咸阳时相比,袁白发现了许多变化,比如咸阳更加繁华,走在街上的百姓更多,百姓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东皇太一、徐夫子早年都曾到过咸阳,在他们记忆中,咸阳虽是秦国都城,但咸阳大多的百姓过得并不快乐,整座城像是一架被定好的机关傀儡,井然有序,却刻板固执,缺乏生气,氛围相当压抑紧张。

这是因为秦以法家治国,法家想将每个人的行为都规定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被定得死死的,稍敢有违,便会遭到惩罚。

这种治国之法让大秦比其余六国更井井有条,更能集中力量,做事更为高效,其余六国做一件事需要半个月,大秦可能只需几天,甚至一天,所以大秦能一统天下。

问题是这是一种高压社会,人们处在压抑之中。

短时间还可,有利于集中国家的力量,可若时间长久,在长期压抑紧张的氛围中,百姓会逐渐麻木,整个国家将会僵化,彻底变为一台国家机关傀儡,看似井然有序,实则缺乏生机,宛如一潭死水。

但这正是法家治国最终想达到的程度,百姓在他们规定下生活,能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全被定好,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

这对君王统治有利,对国家发展、百姓发展却无益。

而袁白改了秦律,如今秦律的律条比以往更多,却反而让大秦百姓感到氛围更加宽松。

一是袁白改了秦律中的许多刑罚,在原本秦律中,某些不算严重的罪也会遭受重罚,砍腿、割鼻、刺字……太过严酷,于是袁白将之改为了劳役、罚钱等处罚。

二是律条比以往多了,但原本许多生活方面的律条却被废除,原来的秦律恨不得把百姓吃饭喝水、穿衣如厕都给规定进去,这让百姓在生活中感觉老有重重枷锁套在身上,当然会感到压抑。

袁白废除这些律条,等于去除了百姓身上的枷锁,百姓们在生活时自然会感到舒心畅快。

这只是法的方面,让咸阳变得如此繁华、百姓有笑容的原因还有一个,袁白曾向嬴政提议推广种植土豆、玉米、番薯等作物。

半年多过去,推广种植的作物都获得丰收,粮食丰足,今年能过个饱年,咸阳的百姓自然高兴。

袁白刚回国师府,屁股还没坐热,后脚便有王宫来的使者请袁白进宫。

“你叫赵高?”

看着来传信的王宫使者,袁白出声问道。

使者恭敬道:“回国师,小的正是赵高!”

袁白点了点头,带着东皇太一随赵高入宫。

进宫不久,袁白便看到嬴政领着韩非、李斯、张良、盖聂、卫庄站在一座大殿之外,正在等他。

瞧见嬴政率人在殿外等候袁白,赵高心中一惊。

自他服侍嬴政以来,从未见嬴政如此礼待其他大臣,这位国师在嬴政心目中的地位,他得重新估计。

“见过大王!”

袁白向嬴政一礼。

嬴政也没摆大王的架子,随意道:“国师免礼!”他又看向立在袁白身边的东皇太一,道:“这位是可是东皇阁下?”

东皇太一行礼道:“阴阳家东皇太一见过秦王!”

嬴政笑道:“东皇阁下也入我大秦,我大秦又添一绝世大才!”

“大王过誉了!”东皇太一客气道。

袁白看向立在嬴政身后的韩非、李斯、张良、卫庄、盖聂。

卫庄仍旧一副酷酷的“逼王”样,澹澹看了袁白一眼,算是打过招呼了,韩非、张良面带微笑,盖聂冲袁白点了点头,李斯不苟言笑,但神情恭敬。

李斯躬身向袁白一礼:“李斯见过国师!”

张良也行礼道:“良见过袁兄!”

韩非没行礼,开口笑道:“我和袁兄如今也算同殿为臣了,以我俩的交情,袁兄日后可得多关照关照。”

袁白道:“以韩兄之才,需要我来关照?”

韩非正想说些什么,嬴政的声音传来:“此处非说话之地,还是入殿再叙。”

跟着嬴政进入大殿,殿内早已安排好了凳椅,嬴政坐于王座,袁白、东皇太一等分别落座。

落座的位子很有讲究,韩非坐于嬴政左手一侧,其位列第一,其下是卫庄、张良,而袁白坐于嬴政右手一侧,其下是东皇太一、李斯。

至于盖聂,持剑站在嬴政王座边上。

韩非道:“新政一别,已过半年,今日终于在咸阳和袁兄相会!”

这半年中,他经历了许多事,是他过往几十年里从未经历过的,学成归国,组建“流沙”,和“夜幕”斗,和天泽斗,和兄长父王斗。

在韩国那场博弈中,韩非本来有很大的胜算,可惜他不够心狠,争斗失败,只得逃出韩国。

其实,韩非也清楚自己的弱点,所以在袁白和嬴政离开新郑后,他就已经在做离开韩国的准备。

袁白道:“离开了韩国也好,韩兄的性格不适于做君王,还是在大秦发光发热,贡献你的智慧,反正天下都会一统,韩国也将是大秦的一份。倒是子房……”

袁白看向张良,张良立即起身,恭敬道:“袁兄有何指教?”

袁白道:“我认为子房此时不宜参政,应当去学习!这倒不是我不认可子房才华,子房没能力做事!”

“子房之智谋才华,我亦十分佩服,但子房年轻,正是学习积累之时,所以我认为子房现在就出来做事,不如再积累沉淀几年。”

张良点头道:“袁兄所言甚是,良也认识到自己有所不足。”

他一直觉得自己没能辅左好韩非,“流沙”还在新郑时,他出的那些计谋如果能更好,韩非也不至于被逼得逃离韩国。

“袁兄以为良当去哪里学习?”

“我召集诸子百家,于咸阳设立了百家学宫,子房想必也知道。我推荐你去学宫学习,诸子百家任何一派,你都可去看看,不必拘泥是法、是道,还是儒、是墨,尽可观之。不过,百家学说可学,但同样要有自己的想法,不可沉于其中,诸子未必对,先贤未必全。”

张良此时才十六七岁,正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年华,尽管他的才智已经不弱,可袁白认为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与其现在就参与朝政做事,不如去学习提升。

在原着中,韩非死于秦,韩国灭亡后,张良便去了小圣贤庄,在小圣贤庄求学了十来年。

张良想了想,又向袁白一礼,“多谢袁兄!”

袁白和韩非、张良叙完旧,嬴政道:“国师离开咸阳前,曾向寡人奏请四件事,此四事皆已功成。”

“那土豆、番薯、玉米等物真如国师所言,产量颇丰,寡人已令在大秦推广,那新式耕犁也与国师所说一样,更轻巧且更省力,百姓用此犁耕种,比之以往事半功倍,也已下令在全国推广。新秦律在咸阳施行后,反响极好,百姓无不欢呼,寡人准备将新秦律刊行天下。”

看得出,嬴政心情极好,虽然袁白对大秦的改造还局限在咸阳,但嬴政已看到整个大秦都会改变,然后变得更好,更加强大。

他即位之时,曾在心里默默立下誓言,要像历代祖先一样,让大秦变得更强。

“这些都是国师之功,大秦能得国师之助,乃大秦之幸,寡人代大秦万民谢过国师!”嬴政起身,向袁白行礼。

正所谓“礼尚往来”,袁白起身还礼道:“大王不必如此,大秦强盛,也于我有利!”

嬴政点了点头,重新坐下,袁白也落座,嬴政问道:“如今我大秦各方都在向更好处发展,一日胜过一日,然下一步该当如何,寡人至今仍在犹疑,国师有何意见?”

袁白从话里听出了嬴政的意思,这是在问他大秦要不要现在开启灭六国之战,搞六国一下子。

但灭六国并非朝夕之事,这是一个大工程,哪怕是现实历史的始皇,在亲政掌权后,也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将六国全灭。

实际上,如果只是消灭六国军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治理原来的六国领土。

始皇在灭亡六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在防止六国余孽死灰复燃,然而他还未能尽全功,便在南巡途中暴卒,继位的胡亥根本没能力掌控这偌大的帝国,致秦二世而亡。

汉再次统一天下后,吸取大秦的教训,致力消除秦留下的六国隐患,使得国祚绵延数百年。

说到六国余孽……

袁白看了眼张良,在历史上,这位可不就是最牛的几个六国余孽之一,辅左刘邦建立大汉,青史留名,人称“谋圣”!

可由于他的乱入,张良跟秦没有产生矛盾,反而投到大秦一方!

------题外话------

这本就是一章的内容,也不好分开,本卷快完结了。下一卷写《一人之下》,之后可能会是《诛仙》、《仙剑奇侠传》。《猩球崛起》应该不会写了,因为那个世界写的话,涉及国家、人类与猩猩的矛盾,不好写,稍不注意就会被和谐。《诡秘之主》倒是可以写写,但写诡秘世界的话,太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