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我有一支星际舰队 > 第九十四章 打捞计划

我有一支星际舰队 第九十四章 打捞计划

作者:明渐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23:50: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10月12日。

一个似乎十分平常普通的日子。

但是对于世界各国的宇航局而言,这天下午的14点左右,像是一个缠绕了多日的噩梦终结了般,那个断断续续的神秘信号,过了这个点后,终于彻底消失了。

困扰科学家们多日,让他们焦虑慌乱的神秘电波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

星条国宇航局。

会议室内。

一名眼里泛红,神情疲惫,像是多日没有睡好的专家,汇报说道:

“罗伯特局长,根据我们信息专家多日的破译,那段包含120个字节信息的电磁信号,所表达的大致意思,应该是‘求助’、‘求救’之意,当然这只是大概的推测,真实的含义,或许不一定是。”

“我看只能是‘求救’之意,要不然那个神秘信号,何必持续90天,重复无数多遍?就像公海上的船只,一旦遇到危险,也会不断地发出SOS信号,这两者具有相似的行为逻辑。”另一位专家说道。

“另外,罗伯特局长,神秘信号的源头,我们也基本确定,并非来自于宇宙深空,而是来自于环绕蓝水星运动的近地轨道,只有在蓝水星附近的轨道运动,才有可能让发射出的信号,让每颗科学卫星都接收到。”

“也就是说,神秘信号的源头,是近地轨道上的一颗卫星。”

听着这些信息汇报。

局长罗伯特·帕森斯,两手十指交叉,手肘放在桌子上,陷入了一阵沉思中,脑子里,则是无数的问号。

神秘信号来自近地轨道的一颗卫星,那么,是那个国家制造和发射的卫星?

160GHZ的信号频率,星条国都没有制造出过产生这个频率信号的设备,更别说送上天。

大毛国?

还是夏国?

或者瓯洲的小伙伴们?

可是让人打电话过去询问,他们都是摇头,否认发射过高频通信卫星。

想了想,他问道:“是否可以采用大口径地基雷达,搜寻并锁定那颗神秘卫星,以其能发射高频短波的能力,卫星的体积和质量,至少在十吨级以上,必定能被雷达锁定!”

“抱歉局长,我们使用了克洛蒙达洲的地基雷达基阵,扫描了太空中所有体积大于棒球的卫星,并没有找到那个体积硕大的卫星,那个神秘的太空装置,像是幽灵一般存在。”

又一名专家说道。

但实际上,他们的地基雷达基阵,其实应该扫描到了那个能发射高频短波的神秘装置,体积恰好比棒球大一些,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神秘装置会那么小。

其次,太空中棒球大的物体无数,绝大部分属于“太空垃圾”,即便他们的判断方向正确,也很难从大量的太空垃圾中,找到真正的目标。

而且现在神秘信号消失了,更加无法锁定神秘装置的方位。

所以宇航局的会议开了一场又一场,除了更加困惑,终是一无所获。

……

瓯洲宇航局,大毛、岛国、印三等国的宇航局,情况也是类似。

他们商量一番后,也得出共识:神秘信号的源头,就在蓝水星近地轨道,但怎么都锁定不了具体源头。

只能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

“那肯定是某个大国发射的新型太空验证性武器,利用高频短波的较大破坏力,损坏他国的太空卫星。”

“太空应该是人类文明最后的净土,呼吁各国和平利用太空,禁止军事用途。”

“其实也可能是某个大国在实验新型的太空通讯技术,160GHZ的高频短波,承载的信息密度是普通兆波的数千倍,可瞬间传输数TB的数据,这种通讯技术的出现,同样将影响各国太空力量的平衡。”

“话说,有没有可能是外星人发射到太空的求救信号,目的,是希望召唤它们的同胞前来营救?”

也有一位科学家脑洞大开的猜测道。

不过他的猜测,并未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毕竟神秘信号事件,就发生在蓝水星的附近,有外星人的话,早就暴露并捕捉了起来,上了解剖台,遭遇彻底的研究。

毕竟受影视文化的影响,即便在这些科学家的脑中,也认为那些外星人,应该长得跟章鱼类似,硕大的脑袋和眼睛,有三条足爪,或者形似昆虫、异常丑陋,反正跟人类有很大区别。

故而神秘信号产生装置,应该是某大国的杰作!

……

另一边。

夏国宇航局。

却是陷入了更诡异的平静之中。

尤其是知道真实情况的高层领导、数十名重要专家,更是被下达了封口令,严禁私下讨论。

10月12号这天,下午六点。

各国宇航局讨论纷纷的“神秘信号”,消失四个小时后。

紧急会议室内。

局长杨伟、副局长田克华,几个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多名高级专家,坐满了大圆桌。

即便会议已经开始,但他们也只是面面相觑,相对沉默了很长时间。

最终,打破沉默的,是之前那位负责卫星审核的老专家吴万舟。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我也没有想到,钢比亚国送来的那颗小卫星,里面竟然有那么多的名堂。”

“那位钢比亚国的夏裔年轻人,就那颗卫星的性能参数,说的每一句都是真话。”

“160GHZ的工作频率,不连续短波,广域随机算法,以及三个月的工作寿命。”

“那个年轻人说的轻描淡写,却不明白,这些词汇,放在一颗5公斤重的小卫星上,对我们这些科学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单就工作频率而言,不说160GHZ,便是16GHZ的信号发生器,我们都至少用到卡车那么大的设备!如星条国用于监视导弹发射的X波段雷达(频率8-12GHZ),漂浮在海面上,重量高达五万吨,看起来像个石油钻井平台。”

“但他们却做到了,在一个比保温杯略大的设备里,发出160GHZ的短波。”

“而且发出的不连续短波,每一份都是120个字节,均匀地发送到各个角落……这其中蕴含的工业控制技术,恐怕远在高精密导弹陀螺仪、卫星原子钟之上,价值超过E级超级计算机。”

“最后,以那颗小卫星发射短波的功耗,如果使用普通的锂电池,最多工作三个小时,就会耗尽电量,但它工作了足足90天!一天都没有少!”

“这其中蕴含的电池技术,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各位想想吧,只是一颗五公斤重的小卫星,里面却蕴含了那么多我们难以想象、难以实现只能仰望的技术,到底是钢比亚人掌握了我们所没有科技,或者钢比亚人学会了魔法,”

“还是说……那颗小卫星的来源,有可能存在问题?”

“我是科学家,我更倾向于第三个猜测!”

老专家吴万舟说道。

在场众人都点了点头,认可他的猜测。

因为这三个月,他们代表夏国宇航局,主动向钢比亚提出了在航天领域进行合作,伸出橄榄枝,希望双方互派人员互相学习。

可是钢比亚连专门的航天部门都没有,更看不到任何专家的踪影。

即便夏国宇航局提出合作,钢比亚那边,也只是点点头,表示可以,但什么后续都没有。

所以,只能是那颗卫星的来历,存在巨大的问题!

甚至,有可能是不属于蓝水星的科技物品。

故而在场的众人,都对那颗漂浮在太空如今处于“太空垃圾”状态的小卫星,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恰好,那颗小卫星,是利用他们的远征二号火箭发射上去的,对于其轨道参数信息,尽在掌握,了然于胸。

众人又讨论了一会,商量制订了一个《打捞计划》。

杨伟站起身最后总结道:

“我会马上把《打捞计划》,反馈到上面,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发射‘巡天一号’,将那颗小卫星打捞回来,组织专家进行详细研究。”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也得让外交部配合行动,提前通知钢比亚,打个招呼,争取得到他们的同意,允许我们打捞。”

不告而取是为偷,即便小卫星已经成了太空垃圾,但也是属于钢比亚的太空垃圾,不管钢比亚同不同意,必要的通知还是要做的,不然一旦曝光,舆论上会有不利影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