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电影世界之反派的逆袭 > 140章 八万湘军带城来投

电影世界之反派的逆袭 140章 八万湘军带城来投

作者:迹奇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23:40: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江南大营的人,终于如同他们所期待的那样,在他们赶到支援之前,就已经得到了联军被彻底打败的消息。

于是,开始撤退的他们,爆发出了比之前前来支援时,快了三倍的行军速度。

理所当然的,雷以诚和胜宝两人所带的两万大军,也磨磨蹭蹭犹、犹豫豫的,错过了支援的最好时机。在江南大营的人开始退的时候,他们以更快的速度退向了扬州城的方向。

但两者的境遇,却是天壤之别。

扬州城在长江北岸,所以之前在这里的大营是江北大营,而江南大营则是在长江南岸。

他们在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平天国在哪。

太平天国在南京城,而南京城也在长江南岸,当他们得知有十五万大军要攻打东京城的时候,就宣称准备了十五万大军要伺机而动。

到底打谁,他们并没有说,但在很多人看来,东京城势必会被火炮轰破的情况下,太平天国必然会选择在清廷大举攻入东京城的时候,直接发动对于东京城的攻势。

管他是清廷的人,还是大明国的人,都是太平天国的敌人。

可战事的走向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准备了六十门重炮的列强联军,竟然在一炮都没有开的情况下,被大明国以全胜的姿态打败。

根据那些探哨们粗略估算,两万列强联军阵亡至少在七千人以上,剩下的除了极少运气好、跑得快,能够逃离追击和围剿的包围圈,有至少一万人被大明国俘虏。

相比于联军这边的惨败,大明国方面战损甚至不到一百人,而且是在大明国以少敌多的情况下。

后来参与围剿的江北师和平南师,真正参与战局的时候,战事其实已经结束,所以在探哨们看来,这完全可以说是大明国武帝赵无极,带着三千五百人,打败了两万三国联军。

这种战果,让太平天国也胆寒不已。

原本他们也是想要赶紧撤退的,不然的话,万一杀疯了的大明士兵,战无不胜的状元营,和使用了新式火枪的五百白马义从,朝着他们杀过来了怎么办?

然而,太平天国这一次的军事总指挥,乃是太平天国方方面面的才能都堪称卓越的翼王石达开。

原本带兵北上的他,在秦日纲和杨秀清身死,太平天国前后葬送近四万兵力的情况下,也只能回援南京城。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清廷这一次之后,必然不敢再攻打东京城,而扬州城的江北大营有两万可战之兵,江南大营总计五万可战之兵,湘军总计八万可战之兵,更有各方总计六万可战之兵来援。”

“这么多清兵,清廷不可能在战区白白养着他们,所以他们必然会把矛头转向我们天国。”

翼王石达开不得不分析利弊,因为他虽然是总指挥,可在杨秀清死了之后,陈秀全完全掌握了太平天国,哪怕是让他来指挥十五万大军,也给了他不少的制约。

毕竟是十五万大军了,石达开要是掉头回南京出的话,说不定就能直接把南京城给打下来。

“今日三国联军大败,清廷三路兵马也全都胆寒,正是我等乘胜追击之时。所谓乘胜,不一定是乘我等之胜,也可以乘大明国之胜。也大可不必担心大明国,上万俘虏,两万支火枪,六十门千斤重炮,以及各种弹药物资,大明国必然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扫战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出击。”

翼王石达开分析完了之后,语气变的斩钉截铁,说道:“清廷之兵马,对我等威胁最重者,除江南大营之外,不做第二之选,所以,兵分三路,一路扼守江南大营的两万清兵,围而不攻,断绝他们支援的路线。另一路,拦截惠亲王和向荣两人率领的三万清兵,务必全歼,还有一路,选不畏死者,拖延湘军可能对清兵的支援。”

有理有据,就算是陈秀全派来制约石达开的人,也无法提出任何反对的意见。

于是,十五万太平军兵分三路,一路四万人,在江南大营有所反应之前,就将其彻底的围住。

另一路共计十万人,堵向了惠亲王和向荣率领的三万清兵。

还有一路一万人,则去往了湘军所在的方向,他们的任务只是扼守住湘军支援的线路。

然而,湘军压根就不想支援惠亲王和向荣。

得到了前线战报的曾国藩,甚至是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召集了他的幕僚,以及湘军的所有高层将领。

但他自己什么都没说,而是提前安排了心腹幕僚。

“大人,我等汉人,理当反清复明。大明国武帝赵无极,乃不世明君,我等效忠,不为功名利禄,只为天下苍生啊。”

幕僚说完之后,营帐之中的其他高层,也都纷纷出言附和,没有一个人说要继续效忠清廷,因为继续效忠清廷的后果,就是他们要去和东京城的状元师打仗。

和那不可思议的白马义从打仗,和出道至今未曾一败的武帝赵无极打仗。

他们可不想死。

反之,清廷虽然势力最大,此时的太平天国所掌控的地区、人口,也要远远超过大明国,但他们却不怕和这两方打仗。

不说湘军的战斗力本来就和这两方差不多,只说大明国的新式火枪,也完全足以提升他们的战斗力。

就算不给他们新式火枪,原本就掌握了一万五千支火枪的大明国,这一战之后又有了两万支火枪,算上前后总计至少一万五千个外国人俘虏,又能换来多少火枪?

列强的火枪虽然不如白马义从的新式火枪,但肯定是要比清廷的火枪好的。

大明国的兵力,其实只有五万人,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火枪,守城的士兵、维护城内治安的士兵,也不需要火枪。

那么,多出来的火枪会给谁?

“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曾国藩表情为难的感概了一声,说道:“既然诸位都欲投大明国,那就投了吧。”

这一句话之后,湘军营帐之中,瞬间充满了轻松快活的气氛。

略作安排之后,八万湘军,就开始向着东京城的方向行军,但他们却没有直接去东京城,而是去了和东京城很近的苏州城。

八万大军到来,都没打苏州城,苏州城就大开城门。

而后,以苏州城为投名状,曾国藩在犹豫了片刻之后,只带了一些心腹,没有带多少兵马就直接去了东京城。

到达城外的时候,曾国藩等人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外国人尸体,以及同样密密麻麻的外国人俘虏。

想着这些人曾经把清廷大军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对于大明国的战斗力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在城外等了片刻,曾国藩等人就看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郑尚书。

说起来,郑尚书的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大明国大胜他的心情自然是非常好的,另一方面,在得知曾国藩要来投靠,以及他的皇帝陛下准备对曾国藩做出的安排时,他的心情又有些难过。

才从郑师爷变成郑尚书,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要被撸掉了。

但大明国内,无人敢于反对赵无极的命令。

“曾大人。”

“郑大人。”

双方略作客套之后,郑尚书就带着曾国藩一行人进入了城内,直奔简陋的皇宫。

让曾国藩等人非常意外的是,他们这一次来带来五十多个护卫,这些护卫有刀有火枪,但入城的时候却没人让他们交出武器。

甚至是在进入简陋的皇宫之时,也没人让他们交出武器,只是让护卫们等候在同样略显简陋的宫殿之外。

“不愧是武帝赵无极啊,何等自负。”

曾国藩等人明白,这是因为赵无极非常的自信,哪怕他们是来刺杀赵无极的,在只隔了不到一百米的距离时,他们也不可能成功。

说是宫殿,其实就是曾经的权贵别府,被吴彦征用了。

主厅之中,吴彦依然没有龙椅可坐,但坐在普通的椅子上的他,看起来气势要远远超过清廷坐在朝堂之中、龙椅之上的咸丰帝。

曾国藩等人进来之后就直接拜倒。

一番之后必然会被史书美化,其实没有任何营养的对话之后,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就算是的反了清廷,投了大明国。

身份突然间转变,让曾国藩内心也有些唏嘘,当年他第一次见到赵无极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当时被京城人笑话只会带兵打叫花子的武状元,竟然能够成为他的皇帝陛下。

“君主立宪制,一定会做。”吴彦清退了闲杂人等之后,就对曾国藩等人说道:“但现在不能做。”

曾国藩也没有丝毫的意外,说道:“臣也有此建议,大明初立,兵事、政务、民生繁多,不宜改变传承千年的制度。”

吴彦满意的点头,说道:“你能这样想就很好,现在的吏部尚书是前任松江府府尹,可为礼部尚书,就先委屈你当朕的吏部尚书了。”

效仿明朝制度的大明,目前而言地位最高的就是六部了,朝臣之中权势最大的,也就是六部尚书了。

而在六部尚书之中,又以吏部尚书职权最大。

明朝的内阁能够成为最高决策机构,也和后来明朝的皇帝越来越不行有直接关系,原本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可够来顾着顾着,就成了顾全大局。

但大明国皇帝势大,所以不存在内阁在六部之上的说法,甚至现在都没有内阁之说。

曾国藩欣然领命,吏部尚书在初立的大明国可太重要了,他完全可以把他的人,安插在各个部门。

旁边的郑尚书松了一口气,他这个刑部尚书暂时还没有被废。

吴彦又说道:“曾尚书,你当和户部尚书钱江、兵部尚书刘丽川、刑部尚书郑成事、工部尚书花同、礼部尚书王贺胜,为朕挑选良才贤臣,待朕打下了太平天国,占据了长江以南之后,当组建议会,选出内阁,你为第一任首相。”

曾国藩已经没有反对的权力了,也没有反对的必要,当即领命。

而对于吴彦要先打太平天国,之后再打清廷的选择,也没有任何意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南京城距离东京城只有五百里路,大军开拔也就是十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威胁到东京城。

“曾尚书。”吴彦略微沉吟之后说道:“朕听闻你八万湘军,并不禁止烧杀劫掠,之前尔等为饷银所困,也不是以朕之大明为主,所以既往不咎。但之后若是让朕知道尔等无视军纪,肆意扰民,那就别怪朕军法无情了。”

曾国藩听到这话不惊反喜,更是诧异无比的问道:“陛下是要给湘军发饷银吗?”

吴彦点头说道:“理当如此。”

清廷都没给湘军发过饷银,这边湘军刚投大明国,还未能建功就要拿饷银了,曾国藩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至于投名状苏州城,就算是他的湘军不占,东京城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占领,所以不算功劳。

但曾国藩还是犹豫的说道:“陛下,湘军有八万人,每月饷银需要四十万两。”

户部尚书钱江一听这话就懵了,他也是见过大钱的,之前的赎金和外国人的厘金就有不少,但一个月四十万两是什么概念?

正要说话时,钱江就听到吴彦开口了。

“这个月按时发饷,朕给你四十万两。”吴彦说道:“但朕要你裁军三万人,只留五万精锐。”

曾国藩愣了一下,然后说道:“陛下,可我的……陛下您的湘军,乃是臣等精挑细选而来,人人都是精锐啊,三万可战之兵,不可轻易弃之啊。”

吴彦呵呵笑了起来,问道:“朕的状元军有多少人,朕又打败了多少人?须知,兵贵精不贵多,既然八万都是精锐,那想必再挑出来的五万,自然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当战无不胜。”

曾国藩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因为状元军确实只要精锐。

兵贵精不贵多也是大实话。

曾国藩又问道:“陛下,那三万被裁之兵又当如何安排?”

吴彦笑着说道:“种田。”

曾国藩瞬间就懂了,他的皇帝陛下不是真的只要精锐,而是现在缺人种田。

江南地区富庶不错,但已经是战区的情况下,地主家也没什么余粮了。

虽然此时不是种田的好时候,但开荒却没什么问题,来年年中就有三万人种出来的粮草,完全足以支撑大明国西进南征。

“臣领命。”

曾国藩说完之后,钱江告罪说道:“陛下,户部没有四十万两白银,即便湘军裁军三万,算上状元师,每月饷银也需要五十万两,加上陛下安排定制的新式军服,以及各项粮草等支出……”

吴彦打断了钱江的话,说道:“朕知道你没钱,所以,朕会把那一万七千多个蛮夷俘虏交给你,你觉得,他们能卖多少钱?”

钱江双眼一亮,相比于上一次只是雇佣兵居多,这一次有一万多三国正规军,肯定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

但理智让他说道:“陛下,不可卖俘虏了,这一万多蛮夷要是归去,日后必然祸乱我大明啊。”

曾国藩也劝说道:“陛下,当杀则杀,臣愿意为陛下背负骂名。”

郑尚书不愿意了,这曾国藩怎么还能抢他的活呢?

正要抢着干脏活,却被吴彦出声阻止。

“卖最后一次吧。”吴彦说道:“或者,你们帮我搞来一千万两白银?”

一千万两?

郑尚书听到这话,老老实实的选择了闭嘴。

曾国藩双眼一亮,虽然觉得不太可能,但还是闭口不言。

户部尚书钱江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必用这一万七千俘虏,为陛下换来一千万两白银。”

所以,钱比人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