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娱乐之唯一传说 > 第六百七十七章 “舌尖体”走红!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结束后,对于有条件的粉丝们来说,一场狂欢又开始了,宵夜摊上座无虚席,某大排档里,干炒牛河成绝对的爆款,厨师炒到手腕脱臼

而于此同时,另一场狂欢也在进行中,陕西省的政府官员已经开始在构思了:

对!黄馍馍招牌要打出去,还有岐山臊子面,还有肉夹馍,汉堡包都能让中国人接受,肉夹馍怎么就不能让外国人接受了?打到国外去,弘扬我们的传统美食,传统要继承,还得发展!

亢家沟的某窑洞里,老黄的手机一直在响,敏锐的商人已经开始找上门来。

“黄先生,我们是做西北特色菜的餐馆,是这样的,我们想请你做我们餐馆的黄馍馍代言人,三十万你看看怎么样?”

“三三十万,代代言?”

“要是您觉得少,我们再商量商量,这样吧,您看约个时间?我们出来谈谈吧,我们是很有诚意的”

“莫明其妙。”

老黄有点懵,这,这就三十万了,听口气还能加?这边才放下电话不到三十秒,又响了,还是某某餐饮集团来寻求合作的

有《舌尖上的中国》出现过的菜肴的餐厅和特产店纷纷亮出:舌尖上的中国倾情推荐。

而没碰上的只能眼巴巴的等下一集,希望自家的招牌菜能在节目中出现。

某官媒主编已经开始熬夜动笔:

“《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光是对美食的垂涎,还有美食背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超越食物的家国情怀,引起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情感共鸣。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楼宇森林之间烹饪的食物和空气中食物的香气,赋予了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以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人情味。这些味道,才是真正的中国味。

从一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从美食的背后入手,讲食材的采集,讲智慧的贯穿,讲辛勤的劳作,讲人情的温暖,讲一个民族的自豪,讲一个国家的传统。

所以,当我们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案板上肉夹馍切开时候的脆响都激动得落泪,情不自禁的感叹一句,多可爱的中国啊!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微博上,

“浓浓中国情,醇醇中国味,大国之风范,厚重而细腻,以小见大,感慨万千。近年来中国最具感染力的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即便是对外传播中国形象,也应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对坑主和老黄那段印象最深刻,老黄坚信传统石碾出来的糜子面才是最好吃的,坑主笑嘻嘻的表达传统也要跟上潮流发展的年轻想法,两代人不同的观念碰撞在了一起,又在那一句‘任他庸夫俗子耻笑咱’中达成和解。

不管如何,我都由衷的希望有一天说起我们国家的黄酒、米酒能比说起法国的葡萄酒还要显得有文艺腔,我希望有一天说起我们国家的臭豆腐皮蛋咸鸭蛋各种腌制食物不再是西医的不健康论调或是外国人最难吃评价的嘲讽。”

“用心做出来的食物都是珍馐,用心做出来的片子都是佳片!一定要把本片翻译成韩文日文英文法文各种文,让外国人都颤抖去吧!”

“哈哈,看个美食纪录片,看得我都膨胀了,中国不愧是古老神奇的国度!再一次为自己生活在文化底蕴如此深厚、人民如此淳朴的国家感到幸运和自豪。”

“我是海外党,刚看完第一集舌尖上的中国,我是遂昌人哦,看到里面的腌肉炖冬笋,好怀念啊。晚上看,太折磨自己了,好馋啊啊啊!“

“同时海外党,在英国留学的我哭晕在厕所”

“哈哈哈哈哈!!!!!”

虽然才播出两集,《舌尖》狂潮已经势不可挡,甚至那些高喊“我不看电视很多年”的网友,每天晚上都选择在深夜窝家里等着更新,守在电视机前,坐等这部传说中的“吃货指南”,追捧这场由《舌尖上的中国》掀起的“吃货总动员”。

第三集《转换的灵感》结束后,零食特产的搜索量剧增,相关美食搜索量高达数千万次,片中出现的毛豆腐,搜索量增长了480倍,豆花一个亮相,网友们的甜咸大战又开始了,打得不可开交。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结束后,金华人民沸腾:我就知道,火腿怎么能不讲我们金华的!金华火腿销量暴走,开始反超诺邓火腿。

第七天,

“特别感谢片中所有人物和家人,以及为此片提供帮助的所有人。”晚上10点50分,电视屏幕上滚过最后一段字幕,七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此播完。

某台里,一片欢腾!

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某台现在就可以提前宣布:这是二十年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纪录片!

粉丝们却很落寞,依依不舍哭了个稀里哗啦,

“这就结束了?”

“没看够啊,我家乡的美食都还没出现!”

“我就问,第二季什么时候出来!”

“我不依,我还要看!”

“中国那么多美食,你们居然七集就结束了?你让我怎么忍,坑主,你给我出来!”

七集当然拍不完中国的美食和饮食文化,七百集都不够,期待坑主快速推出第二季根本不可能,于是机智的网友们开始自己动手了!

“舌尖上的辽宁”“舌尖上的北京”“舌尖上的云南”“舌尖上的广东”等纷纷出炉,晒美食炫家乡系列瞬间走红网络,其中又以“舌尖上的母校”“舌尖上的宿舍”等最为著名与火爆。

清华版:清华的早晨是忙碌的,无心顾及什么美味,往往见到人少的队伍便排在后面。一碗方便面或许是最快捷的,厨师顾虑到了方便面的营养偏少,便在烧面的时候,加入了青菜,点上一个剥好的鸡蛋。不下五分钟便吃完了,跨上自行车,沿着主干道,奔向教学楼,开始新一天的学习

人大版:

人大,这个北临海淀黄庄,西靠苏州街的小小校园,却拥有着其他高校望尘莫及的美食消费能力。这个仅900余亩的土地上,拥有着高校里最富戏剧性的美食价格。六块钱一杯的奶茶,七块钱一份的泡面,十五块钱一碗的羊肉烩面,十八块钱一斤的饺子。

从踏入人大的那一刻,女人街,这个位于人大东门对面的小小巷子就成了人大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社团庆功、毕业聚餐、平常闲逛。私家菜、永吉抄手、第一家、三角烧这些人大人耳熟能详的店名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

“66666666666666!!!!!”

“牛逼!!!!”

“曾经的食堂,我们会一直调侃难吃,远离学校之后,那种滋味却是再不曾品尝的‘美味’!”

“哈哈,太有才了,与其说是“舌尖上的母校”,不如说是舌尖上的青春。”

“我们吃的不是味道,而是青春的记忆。”

梦工厂点火,网友们添油,“舌尖体”瞬间席卷网络,就连网友们都开始乐此不彼的拍摄家乡的、学校的纪录片了,那电视同行们就更坐不住了,短短几天时间里,各种美食节目策划案纷纷出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