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花开松林陀 > 44一石激起千层浪(四)

花开松林陀 44一石激起千层浪(四)

作者:李和义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28: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马金锁甩开了刘小翠儿的纠缠,从家里出来,左手提着两瓶酒,右手拿着一大袋子酒菜,直接就奔马长明他们家来了。

马金锁的爹马长春,与马长明是一爷之孙。两家的关系一直走的都很近。

马长春当年是村子里的能人,在五六十年代,曾经是方圆几十里最著名的人物,因为山上的松林,就是马长春这父亲和他的互助组,在区里技术员指导之下,从育苗到造林,而形成的这一大片森林。小山坡村,也就从此才叫松林陀。

马长春在他的父亲影响下,成了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人,也因此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拥戴,在历次村委会的选举中,都高票当选了村委会主任。

马长明是马长春这一辈分岁数比较小的。改革开放初期,年轻的马长明给马长春出谋划策,让松林陀老百姓很早的就摆脱了饿肚子,实现了温饱。

从那时起,马长明都是马长春的军师。当村委会的马长春,遇到什么事儿都会和自己这个堂弟马长明商量。马长明更是帮助马长春义无反顾。两个人在一起经常分析村里的人和事儿,共同研究,马长明没少给马长春出主意,想办法。很多的难题都是马长明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对付之策。

松林陀高海拔的实际,限制了村子里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村民们都想着马长春想当年冒着风险,带领他们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摆脱饿肚子的事,而且更是因为马长春这个人办事儿比较公道,所以让他在村委会主任这个位置上,一直在给大家做事儿。

马长明也因此成了大家心目当中的小诸葛。除了马长春对他重视以外,松林陀马氏家族的人,谁家遇到了大事儿小情都会请马长明出主意,想办法。

马长明本身就是很聪明的人。但是由于他上学期间更赶上那个十年,所以在学校期间,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反而是对村子里的事情参与的更多,农活儿干的更熟练一些。在同年龄的这些人里,又看书看报,有点儿文化,是干完了农活儿就抽烟喝酒,闲的没事儿的那种人。就好琢磨点儿事儿。

琢磨事儿就需要了解政策。马长明有一个最方便的条件,那就是马长春的帮助。马长春每一次外出开会回来,因为自己的文化不高,理解能力也不是特别的透彻,经常带着会议文件和马长明共同研究政策。

就这样,马长明不仅在政策方面提高的很快,各方面的信息掌握的也比较多。虽然不是村干部,但是因为马长春经常和他通气儿的原因,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也都是掌握的很及时,理解的很透。所以村子里的大事儿,小情都可以替马长春谋划。出主意,想办法。

马氏家族的人有什么事儿找到他,他也会根据大政方针的变化。而提出具体的建议。老马家的人有事儿找他商量。得到的答案都是很具体,具有建设性的。按照马长明出的主意,办的事儿都很顺利。因为是政策上的事儿,还是家里的大事儿小情,都是如此。

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凡事老马家有的事儿,无论是谁家的都会找马长明去请教。马长明因此也就成了老马家的智多星。不仅是老马家,许多松林陀村子里的人,有了事情也经常去请教马长明。

马长明虽然是村子里的能人,但是这个人为人处事都很低调,很平和。所以不是老马家的村民们也愿意和他交朋友。马长明又是一个比较热心的人。我是什么人求到他头上,他都会给人家实心实意的。去帮忙站在人家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出谋划策。

农村人的见识少,高海拔的山村更是很封闭。外面的人来的少,信息也不发达。所以,人都很轴。遇到一件事儿,一条道走到黑不会拐弯儿。所以经常碰钉子。无论是在人情世故上,还是在政策的把握上,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上,还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只要是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思想上转不过弯儿来。经常产生摩擦,各种小矛盾不断。

马长明就经常帮助人梳理这些矛盾。想不开的人找到马长明,马长明就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掰开入睡,给他们讲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一直到他们想通了为止。马长明不仅有这个水平,还有这份儿耐心。

慢慢的也形成了一个习惯。村民们谁有什么思想上想不通的事儿,都愿意和马长明交流,因为他们的地位平等。特别是马长明不会居高临下的批评人,而是平等的和你交换看法。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深刻的道理让你把事情弄明白,解决好,把产生的矛盾化解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民闯市场,家家做生意的年代。虽然松林陀高海拔,外面的信息并不通畅。但是社队企业发展的东风也吹到了这里。靠山吃山的想法,已经深入到山村村民的心里。有几个村民要集资开山炸石头。

村子里的干部们坚决不同意。

以马长春为首的村委会,在党支部支持下,对这种开山炸石头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抵制。首先因为这片森林想当初造林的时候很不容易。而且当时是远近闻名,推广了松林陀育苗造林的经验。也让这个村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都文明的一个村子。保护这片林子也就成了马长春的坚定目标。

村民们想开山炸石,那必然就要毁坏这片林子。是马长春坚决不允许的。但是在那个全民闯市场,家家做生意的时代,马长春就变成了很不合时宜的人。村民们想承包山场,不是为了绿化,也不是为了造林,而是想开砂石场。

村委会坚决不承包。因为马长春知道这些人承包商场的目的,所以和老支书商量,密林遍布的山地,坚决不对外承包。以免被个别人钻了空子。

一股强大的逆流,一些村民,联合起来与马长春做对。虽然当时村委会选举还没有这么普遍。新委会主任候选人必须经过上级批准。并没有推行海选的办法。没有威胁到马长春村委会主任这个位置。但是村民之中暗流涌动,罢免马长春的呼声,越来越高。

森林和山地成了马长春要用生命来保护的生态环境。与一些村民的想法形成了尖锐的对立。两股势力打的不可开交。村民们虽然不能够通过正常的途径罢免马长春,但是匿名信一封接着一封的告发马长春。

马长春也因此而苦恼。为了解开这个死结,他找到了马长明。

马长明知道,在这件事儿和马长春做对的,是村民刘凤山。

刘凤山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退伍军人,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出来,回到村子里以后,想方设法想改变村子里落后的面貌。靠山吃山的想法,由此而产生。社队企业的洪流推动他想建立这个采石场。

刘凤山联络了几个村民,找到马长春要承包荒山。马长春坚定的给他们顶了回去。毫无商量余地。

马长明了解这个情况。

马长春找到了马长明以后,两个人合计了一下,最后决定由马长明出面做刘凤山的工作。

马长明用了一招最巧妙的办法化解了两个人的对立。

马长春的儿子马金锁,和刘凤山的闺女刘小翠,当时还是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但是山里有这个规矩,特别是松林陀,因为和外边交流的很少,村子里的孩子们经常被老人指婚。

两个冤家对头变成了两个亲家,马长明这一招可以说彻底的化解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不仅让刘凤山对开采石场的事儿死了心,让马长春保护好这青山绿水的事儿成了真。更成就了一对好姻缘。

像这样的事情,在马长明的身上还是有很多。真的是不胜枚举。

村子里最明白的人马长明,这一次却在土地流转这个事儿上犯糊涂,这不能不让马金锁有点儿焦虑。如果是干巴巴的说教,马金锁说不过马成明。

但是作为侄子,带着好酒,好菜,指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吃菜,这个事儿很可能就让马金锁给说通了。

眼前就是马长明他们家的大门了,马金锁紧走了几步,来到大门前,伸手门推开了。他一边进门一边说,“大叔,今天中午咱们爷俩喝两盅怎么样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