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花开松林陀 > 24出事儿了(十六)

花开松林陀 24出事儿了(十六)

作者:李和义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28: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方大美和钱军去松林陀村处理事儿去了。

郭蓉蓉从电梯口把张静拉到2178房间。两个人又亲密的谈了起来。

“张静,那边儿的事儿有方大美去处理,我们尽可放心。倒是我这边儿的事儿,需要你好好的帮助了。” 郭蓉蓉说。“听说你就是松林陀人。想当年你就是从这个村子考出去的。所以这个村子的人情世故你都是很清楚的。我们下一步要进入角色。就需要好好的做功课。不然贸然闯进去,今天这一幕很可能就重演。林科院是来扶贫的,他们还那样的抵触。我们做民宿是过来做生意的,他们更会讹诈我们的。了解了一些情况是不够的。进村以后怎么防备那些小人不上他们的当,不给齐大志添乱。才是我要做的。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在松林陀站稳脚跟。就必须做好功课。我们到这里是人生地不熟。全靠你帮助介绍了。今天我们两姐妹就好好的聊一聊。”

张静说,“你可不能怪我们松林陀人。因为我们这个地方贫穷落后的时间太久了。由于我们是高海拔的村庄。周围的村子都已经富裕起来了。只有我们这个村子还是这样的贫困。要说贫困,实际上日子比以前也要过的好多了。至少吃喝不发愁,温饱没问题。我们老一辈靠天吃饭,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和以前比起来,当然觉得自满自足了。又因为是高海拔。村里的人走出来一趟不容易,所以对外面的新鲜事物不接受,也是我们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一个重要原因。”

郭蓉蓉说,“海拔高是一个原因。直接导致的,就是和外边联系比较少。封闭肯定是不可以的。贫困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封闭。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老人们知足者常乐或者自给自足的经济。这都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年轻人呢?年轻人能够忍受着这样一种状况吗?”

张静回答说,“许多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认清了这里的状况,不能忍受。岁数小一点儿就考学。岁数大一点儿就去打工。无论是考学还是打工,都想逃离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好学的人当然是凤毛麟角,像我和齐大志一样。开放40年以来,也确实是几十个青年学子考了出去。但是没有人回到家乡。没有用他们学到的知识来建设家乡。坚守在家乡的都是他们的父母,都是他们的妻儿。老弱病残就是现在留守人员的现状。2000多人的村子,现在还剩下四五百人。除了老人,孩子,留守妇女,还有什么呢?”

郭蓉蓉说,“人是一切事物的中心,村子里没有了人,那就没有了生气。想摆脱贫困也是不可能的。出去打工的人一家一户摆脱了贫困,不等于全村摆脱了贫困。还有很多人在外面赋予了,把自己的妻儿扔在了村里。这些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没有外来的收入,和外边的亲人断了联系,那么妇女就成寡妇,儿童就变成了孤儿,他们就更加贫困了。这也可以理解。谁在外面挣了钱?还愿意回到那个保守落后,贫穷的小山村呢。这是我在其他边远山区扶贫的时候了解的一些基本情况,不知道这里是不是这样。”

张静说,“你说的太对了。这里边和别的地方还有一点不同的,就是有一个记得利益家族。这个村子比较大的一个家族就是马氏家族。村委会主任马铁锁,就是这个家族利益代表人。为什么他可以做这个村主任呢?就因为村子里现在四五百口人。老马家就有200多人,占绝对多数。村委会主任海选的时候,他是唯一被推举的候选人。为了完成这个选举,乡政府做了其他两个家族的工作。这才凑足了三个候选人,完成了这场选举。四年一次的选举,村委会就是这样产生的。你说这不是儿戏吗?这样选出来的人,能够一心一意代表老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吗?他出来当这个村委会主任,村民指示行驶一下权利。但是为了完成选举这项工作,乡政府乡领导好像求着他一样。这就是我基层的现状。大家有点儿无可奈何呀!”

郭蓉蓉说,“那么这个村的党支部呢?党支部书记呢?”

张静说,“这个村的党员本来就不多。老支书已经干了30多年了。改革开放初期,老支书正当年,但是也四五十岁了。带领大家打破大锅饭,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吃不饱肚子变成了解决温饱的问题。所以老支书在村子里微信特别高。但是常年在高海拔的村子生活,老支书也换了很多种老年病。三天两头跑医院,哪里还有精力。去做村里的工作呢。但是又选不出别人做这个支部书记。一个实际村里的工作就靠给这样一个村委会的主任了。因为他年轻,所以一切马铁锁说了算。”

郭蓉蓉说,“那么齐大志过来任驻村的第一书记。最大的阻力肯定就是来自于马铁锁了。”

张静说,“这个人还真是很有意思。表面上和颜悦色。他本身和我和齐大志的岁数都差不多。应该说是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原来他爸爸就是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八年以前才刚20出头的他就接了他爸爸的班。被选为村委会主任了。一干就是连任。这已经是他的第三任期了。谁说还不到30岁,也算是农村的老干部了?他不仅年轻有精力。还特别懂得人情世故。他们老马家许多人都看他的脸色做事儿。从上到下他也围了不少人,许多人都替他说话。”

郭蓉蓉说,“那么我就明白了,齐大志肯定工作开展的很费力。”

张静说,“表面上你看不出他是一个最大的阻力。而且他的表态都很坚决,说的话都铿锵有力。一切事情他自己都不出面。他们家族有几个出面的人?一方面维护他们老马家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占村里集体的便宜。他说话还是很冠冕堂皇的,但是一定会偏向他自己家族的人。这个秘密在村子里已经是公开的了。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个局面。”

郭蓉蓉说,“那么我就想改变这个局面。”

张静说,“你拿什么去改变呢?”

郭蓉蓉说,“利益。农民最讲实惠了。我们对他家族的人和对其他家族的人一视同仁。凡是我们招工来的人,我们都是发工资的。我们租房子一律是给房租的。我就不信在另一面前他还能阻挡我们这件事儿吗?”

张静说,“但是他如果知道你是通过方大美的关系来的,就知道和我和齐大志有关系。他一定会想方设法设置障碍的。”

郭蓉蓉说,“所以方大美说的很对,我们不通过你们的关系去。我们想办法和马铁锁建立联系,通过他的关系进去做生意。让他不但不给我们设置障碍,还要给我们开绿灯。”

张静说,“你今天跟我聊天,原来就是要找这把钥匙去开马铁锁吗?”

郭蓉蓉说,“这个比喻真形象。”

张静说,“但是,我要提醒你。你和他建立联系,以和他的关系进入了村子以后。就会被其他的家族排斥的。这就是现实村子里的家族势力。这个现实你不得不承认。所以既要靠他的关系进去,还不能和他走的很近。这就需要一种艺术的把握。郭董,我看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了,在这方面一定是个高手。”

郭蓉蓉说,“但愿吧。我想知道的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村子里总的人口有多少?目前常住人口有多少?有多少户房子是空着的。我们又能够利用这些哪些空房子建立民宿呢?”

张静说,“村子的总人口应该在2700人。目前常住的人口不足500人。应该有1400多户。目前空巢的房子,应该不低于700~800套。你要想做民宿成片可能没有几块。穿插在一起的。还是有很多的资源。有些房子盖了很多年。从来就没有人住过。都是那些在外面打工的人,在外面挣了钱,回家修了房子。一家人又出去打工了。因为在村子里生活质量实在是太差了,不得不走出去。如果没有出去打过工,不知道外边什么样,也就在这里将就着过了。凡是在外面打过工的人,享受过外面的生活。就不会窝在这里,或者是长期的窝在这里。”

郭蓉蓉说,“有没有一个人缘特别好的人呢?”

张静说,“齐大志的爸爸齐老栓就是一个,估计这个人你们不能用。齐大志也不会让他爸爸跟着你们做这个事儿的。除了他以外,年轻一代的人里面,基本是没有什么人了。要说能张罗事儿的,马铁锁的四婶子,却是一个人物。她不仅在马家人缘儿很好,在其他的街坊邻居里面都评价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郭蓉蓉说,“这个人有文化吗?”

张静说,“这个人已经四十五六了。应该是一个初中生。不知道有多少知识还给老师了,他自己还剩多少?”

郭蓉蓉说,“有文化底子就行。”

张静说,“那他没问题。”

郭蓉蓉说,“这是一个合适的人选。由他来出面,我们再来一个管经营的经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搭配吗?”

张静说,“你现在就已经进入角色了。”

郭蓉蓉说,“不快不行啊,方大美着急。”

张静说,“你和我们家先生关系真好。”

郭蓉蓉说,“人心换人心。”

张静说,“姐妹之间能够这样坦诚相待,真的羡慕你们。”

郭蓉蓉说,“因为他把事儿做在前面了,我们不得不维护着他。”

张静说,“让你这么一说。我更佩服我们家先生了。”

两个人正说的热闹,张静的电话铃声响了。

张静对郭蓉蓉说,“对不起,姐姐,我先接个电话。”

电话里传来小云急切的声音,“小静,你快点儿回来吧。我和小洁我们俩谁也拦不住。不知道马铁锁打电话和齐大志说了什么。齐大志非要回村子里不可。你说怎么办呢?”

张静对着电话说,“你等着,我马上回去,千万先拦住他。”

说完张静挂断了电话。

郭蓉蓉问,“怎么啦?”

张静说,“出事儿了,齐大志非要回村子里去。”

郭蓉蓉说,“怎么又出事儿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