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武侠世界大穿越内 > 第二千四百四十章 自古进学非易事

“君侯,各郡国下面的百姓,都强烈要求州牧府把学堂开到他们的村镇!”

豫州州牧府正堂,专司教化的幕僚和属臣正在详细汇报,一脸喜色显然心情相当不错。

“嘿,看到好处想得了!”

林沙一点都不意外,轻笑道:“只是他们能保得住村镇里的学堂么?”

一边翻看手中详细资料,他的心情同样不错。

历经大半年折腾,近百所设置在黄巾俘虏营中的蒙学馆,已经开始出效果了,百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受了教训,无论气质还是见识都大有提升,自然羡慕万分想要让自家孩子也跟着受益。

按照林沙之前强行定下的教学方案,蒙学馆除了教授学童认字识字之外,还有算学和简单农学,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门科。

不少天资不错,或者学习刻苦的蒙童,已经可以帮着家里简单的计算盘理帐目,还有田地里的套种之事了。

话说林沙自然知晓套种,以及建立简单以田地和农庄为主的生态循环,在黄巾俘虏营地做了实验,效果有好有坏起码有了参照。

学童在蒙学馆学习时,还有实际的动手课程,自然对里头的门道有大海了解,然后回家之后就想在自家田地搬弄一番。

黄巾俘虏所在田庄附近的百姓,其实早就对黄巾俘虏营的套种技术,以及各种田间地头的养殖方向垂涎三尺了,可惜黄巾俘虏营地并不对外公开,州牧府有重兵把守就算地方官府也无可奈何,更别说普通百姓了,看到持刀挎剑的军汉都双腿发抖,哪有勇气溜进俘虏营地一探究竟?

再说,上头说的那些,都是一整套田地系统,单纯偷瞄几眼根本看不出什么名堂,非得有懂其中原由的人亲自教导才弄得明白。

本来因为这事,俘虏营地附近的百姓心存不满,尽管这几年有州牧府提供的水利设施帮助,年年丰收日子比以前好过许多。

可相比有鱼有肉又有油腥的俘虏营,附近百姓的生活状态无疑是相当差劲的,特别是那帮可以到俘虏营享受一顿免费午膳的蒙学学童,回家之后一说把家里父母亲戚羡慕得不行。

而这其中,由州牧林沙亲自指导弄出来的套种之法,还有田地养殖之术,以及配合整个田庄的循环体系起了巨大作用。

俘虏营地附近百姓虽然弄不清具体情况,却也知道俘虏营肯定学会了某些他们不知晓的耕种以及养殖技术,日子才这日红火好过。

他们不平衡了,凭什么一帮俘虏的日子,竟然过得比他们这些清白百姓还要好,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不要说俘虏营附近的百姓,就连地方豪强都坐不住了,再次起了某些不该有的觊觎之心,不仅想要学到俘虏营所会的耕种和养殖技术,还想要将已经被俘虏营整理得相当肥沃和充实的田庄也掌控在手。

当然,以前有过惨痛的前车之鉴,地方豪强可不敢乱来,要是被州牧府给盯上,不死也得脱层皮。

不过他们可以鼓动地方官府,向州牧府提要求啊,州牧府不是鼓励地方官府为了民生,多多跟上头交流么?

所以,林沙的案头上,摆了不少这方面的公文。

内容相当简单,就是请求州牧放开俘虏营的限制,甚至把俘虏营的管理权移交地方。

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答应的,尤其还是这等即将天下大乱的时候。

都不用派下的探子回禀,他知晓其中肯定少不得地方豪强的影子,不过他并没有生气或者发火,人家使的是正常的套路,他直接驳回就是。

再有,俘虏营蒙学馆教授简单的算术和农学,这种贴近生活的实际课程,很受蒙童们的欢迎。

他们发现只要学会了课程中的内容,便可以帮到家里不少芒。

比如越来越繁盛的商业交流,不时便有商贩到乡村里收购土产,随着次数越来越频繁,百姓的收入和日子越来越好过不假,却也出现了经常被商贩蒙骗,或者计算不清受了损失的情况。

百姓的日子才刚刚有了起色,对于银钱自然是斤斤计较不肯放松,可是他们又算术不精,很容易就会吃亏。

蒙童在蒙学馆所学算术虽然简单,却是能在这种时候帮上大忙,起码在计算银钱的时候不会出现漏子。

还有,他们见识过了俘虏营的一切,又经常跟有官府背景的蒙师打交道,在随父母赶集或者出售家中大牲畜的时候,可是发挥了大用处,那些收税的税吏一听这家有蒙童在侧,顿时熄了盘剥蒙骗之心,替家里省了不少麻烦和额外负担。

不仅如此,蒙童在蒙学馆所学农学知识,也能指点家中父母耕种田地之时,不仅做到精耕细作,还能好好利用田地的剩余空间。

套种不是那么好学的,可就是如此,也能帮助家里增加收入,让家里的日子更好好过红火。

蒙童还会写字认字,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无论是写信看榜,又或者其它一些需要写字的活计,都相当的方便。

最起码,用笔记载下来的东西不易忘记,能帮家中张辈不少忙。

如此多的好处,家中的蒙童地位一下子起来了,不说当祖宗供起来,起码也能跟家里的壮劳力地位相当,甚至更有话语权。

俘虏营的蒙学馆,可是男女学童都收的,尽管开始时受了不少指责和漫骂,时至如今依旧少不得那些出身地方豪强和寒门家族的所谓士人不耻。

可百姓却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也从之前的犹豫不定,不知该不该将家中小子姑娘送去蒙学馆读书学习,毕竟那里可是俘虏营,关着的都是黄巾俘虏,一旦沾染上了可是不得了的麻烦。

再有宗族长辈的阻扰,其实第一期愿意送自家孩子上蒙学的百姓人家还是少数,估摸着也就数千人吧。

不要以为数千人很多,散布在十几个俘虏营,一下子就被消化干净。

要不是州牧林沙始终坚持蒙学馆不搞大班,一个年龄段学童最多只能有四十人。只怕之前都不用手忙脚乱增加数十间蒙学馆。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进入蒙学馆学习的蒙童学有所成,开始帮助家里的日子更进一步,让旁的家庭看到好处坐不住了。

数千接受过大半年教训的蒙童,分散在十几个俘虏营周边乡镇,每一个乡村能有三两个蒙童就不错了。

如今这些蒙童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不仅自家看重,邻里和宗族也是相当看重的,地位水涨船高不说,在宗族和乡邻中的话语权也是越来越大。

最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数千百姓人家的蒙童中,有数百女性蒙童,她们同样受到了乡邻和宗族的重视,甚至已有那头脑精明的,都开始为自家小子提早定亲,想要娶回这么一位宜家宜室的女蒙童回来。

不要说普通百姓动了心,就连宗族有地位的长辈家里,还有乡镇的小地主小豪强们都心动了。

这年代,尽管纸张已经彻底传开了,可读书依旧是个很耗费钱财的事情,家里要是没个几十亩好地,根本就不用指望能让家里的后辈有读书习字的可能。

就是官学的学费也不少,除非自身底子厚实,能够凭学识考进公学,否则那些关系户只能安钱砸开进学之门了。

能有这种关系和实力的家族,起码都得是寒门之家,就是说村镇级地方豪强才有可能。

至于更次一级的地主和宗族长老,就是心中再热切也无可奈何,毕竟读书是好切实花费银钱的,他们实在支撑不起。

可是如今一见自家后辈还有另一条读书上进之路,那就是进入州牧府主持的蒙学馆,就算以后不能再进学,可从蒙学馆学到的知识,对于家族和自身也是极有用处,他们自然对蒙学馆突然有了兴趣,更对那些可以娶回家里的女蒙童同样感兴趣。

不过,俘虏营就那么十几座,而且地方就在那里,附近百姓可以受益,可是距离超过百里之后,就不好天天进学了。

这可是个麻烦,百姓们自然不甘眼睁睁看着同样身份地位的人家就能享受蒙学馆带来的好处,他们却只能干看着无可奈何,于是一封封请愿书送到地方官府衙门,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地方官府虽然不以为然,却也不敢擅专,只好把这些请愿书都送到州牧衙门,顺便再次提出将俘虏营下放地方管辖的申请。

对于百姓的自主要求,林沙自然十分乐意。

只是,蒙学馆要是开到寻常百姓所在村镇,地方豪强会答应么?

林沙深直,地方豪强对文化知识的垄断相当严密,根本就不会允许能够动摇他们根基的蒙学咖存在。

就是俘虏营中的蒙学馆,要不是州牧府有重兵把守,还有如今时局帮助吸引了地方豪强的注意力,只怕想要顺利开课也是个麻烦事儿。

蒙学馆在林沙心中可是担负了极其重要任务的,甚至在他心中有撼动地方豪强根基的作用,可不能轻易出了差错,特别是在开始阶段……

大冬天熬夜实在难受,缓了一天才回神,抱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