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诸天谍影 > 第十八章 天帝开封神

诸天谍影 第十八章 天帝开封神

作者:兴霸天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5 23:22: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尊混元教主亲自出面,又有一场震撼此界的交锋,但那么大事情,落在朝歌中,却没激起半点浪花。

仙与人的差距,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哪怕双方共处一世,并且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大商的贵族老爷们,依旧没把那破落学舍当一回事,真正关心的,还是各大诸侯的到来。

朝歌群臣,除了闻仲、比干、商容、黄飞虎等寥寥几位外,都与八百诸侯有着关联。

诸侯送礼给臣子,让他们在帝王面前说说好话,这是常态了。

因此每每新帝登基,收红包的好时机又来了。

虽然还在帝乙的服丧期,但大家已是喜气洋洋,满面红光,口袋鼓鼓,好似过春节一般,还没有人催婚问工资,美滋滋。

就这般过了整整几个多月的春节,帝乙的服丧期已过,闻仲入宫禀告:“殿下,八百诸侯已齐至。”

黄尚放下书册:“四大诸侯,谁最快来?”

闻仲道:“西伯侯姬昌。”

黄尚其实早就见过,不过站在纣王的角度,还是要再详细询问一下的:“听说姬昌生了八十多个儿子了,这回带来多少?”

闻仲道:“以长子姬考为首,带了三十多个。”

姬考就是伯邑考,伯是排行,邑表明世子身份,但正规叫法还是姬考。

好家伙,一下子就三十多个,儿子多就是牛逼。

不过封神世界姬昌的儿子们,年纪有些问题,伯邑考与姬昌年龄相差很大,有点老来得子的意思,但他有一百个儿子啊,这长子是老来得子,剩下的年龄就很迷惑了,关键是老腰也得吃得住。

黄尚笑笑:“传唤姬昌父子入宫!”

很快,姬昌带着伯邑考入宫拜下,正是那时听黄裳讲课的父子中的两位。

姬昌演化周易,与黄裳是同类人,只是他服务于贵族百姓,而黄裳则教化底层。

由于黄裳行走诸天,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倒也不能单纯比较高下,姬昌在这个年代,已是当之无愧的智者,也是一位好的领导者,真要为奴隶平凡,反倒是不明智的举动。

因此落在黄尚眼中,这对父子的头顶,隐隐形成了一头顾盼生威的凤凰之相。

凤鸣岐山!

只是相比起大商的玄鸟是堂堂正正,西岐的凤凰气象还未完全展现,属于隐藏状态。

黄尚感受了一下,发现神移转位的难度,要比纣王要大得多。

是的,他很想试试将西岐的皮肤也弄在手。

融合世界灭霸和巫妖王的两阵营通吃,那才叫过瘾,封神世界的局势由于轮回者神将,接下来只会更加复杂,为何不采取这样的思路呢?

只是如今看来,这确实极为困难。

商朝传承至今,盛极而衰,国内弊端开始爆发,气数确实是不可遏止地降低了,而西岐则如一轮新生的太阳,满门人杰,有资格竞争天子之位。

因此玄鸟气数固然浩大,借着微子启与纣王争位,却有可趁之机,反观西岐的凤凰气数将未来的西周,完全保护起来,堪称无懈可击。

“没事,可以慢慢来!”

黄尚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命姬昌父子入座。

“谢殿下!”

姬昌按照亲戚关系,其实还是纣王的姑父,但此时带着儿子伯邑考,恭敬地行了大礼,入座用宴。

他心中是十分警惕的,言行举止都拿捏得极为到位,伯邑考温润如玉,在旁边辅助,被问到西岐的强盛之时,也是极尽谦虚,不断哭穷。

尤其是当黄尚问道:“听说西伯侯仁德四布,信义素着,对待子民一视同仁?”

姬昌赶忙离席跪下:“不敢当殿下谬赞!”

黄尚笑道:“不要过分谦虚,西伯侯乃忠良君子,素秉丹忱,忠信为国,教民有方,治兵有法,孤欲殿聚文武,邀西伯侯讲论治国安民之道,如何?”

姬昌猛然抬头,突然咯的一下,抽了过去。

“父亲!父亲!”

伯邑考急扑而出,抱住姬昌,眼泪滚滚而下,戏一下子就起来了:“殿下,父亲素怀忠直,出力报国,久有顽疾,恐怕难以担此大任啊!”

黄尚配合地叹了口气:“可惜了,宣祭司入驿站,为西伯侯诊治!”

伯邑考叩谢大恩,亲自背着姬昌,一步一步,出了宫门,眼神里流露出三分痛苦和九十七分忧虑。

四大诸侯和中央政权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此次登基大典,表面上是庆贺新的帝王继位,实则是次摸底。

如果中央团结,大商强盛,则诸侯各自发展,历代传位下去,当个小国国君;

如果大商弱,那么昔日成汤如何反的夏桀,今日就能再度上演。

而各大诸侯里面,最具反心,也最怕中央政权的,就是西岐。

这倒也不能完全怪西岐野心大,毕竟最先动手的可是纣王的爷爷,有了那场仇恨后,每代西岐君主,其实都有一柄悬在脖子上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来。

我不去推翻你,那有朝一日,你又忌惮我功高盖主,实力雄厚,那我的命就没了。

所以西岐很希望麻痹敌人,默默发展,但其他诸侯看到西岐兴盛,也怕他们吞并四方,壮大自身,然后就有了姬昌圣明仁德的名声,让帝乙恨得牙痒痒。

众诸侯唯恐天下不乱:打!打!扒他衣服!

全是阴比。

本以为帝乙老谋深算,他的幼子却是个空有勇武的武夫,能让西岐更好发展,结果这家伙最狠,决然要让姬昌讲论治国安民之道,那是直接把他架在火上烤啊!

好不容易回到驿站,姬昌立刻病倒,伯邑考则去准备答谢祭司的礼物,祭司勉为其难地收下后,诊断出姬昌病体垂危,唯有天价药剂调养,方有一线生机。

西伯侯这边缠绵病榻,剩下的三位大诸侯,也一一入宫拜见。

尤其是东伯侯姜桓楚,更是备上豪礼,这可是女婿继承大位,东鲁上下都是喜气洋洋。

结果筵席上,黄尚不经意间的一番话令他心中大凛:“陛下欲效仿西岐,纪纲肃静,严整政事?”

黄尚点头:“西伯侯义施文武,礼治邦家,今闻西岐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之为西方圣人,孤心羡之,自欲效仿。”

“与微子启一争,寿王确实性情大不一样……”

姜桓楚思索片刻,觉得自己不要大惊小怪,静观其变。

因为他也不知道,寿王到底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真的能坚持下去。

即便坚持,大商和西岐之地的情况是不同的,也没办法一味模仿。

他说了些讨好的话,绕开话题后,问及了最关心的问题:“不知子郊与子洪近来可好?”

子郊与子洪就是殷郊和殷洪,即将成为皇后的姜氏,所生的两位嫡子。

他们可没有微子启那种尴尬的庶出身份,未来的天子,必在这两位之中。

虽然现在寿王还没登基,就考虑下一代未免太早,但姜桓楚作为东伯侯,自然是要未雨绸缪的。

一位老人想看看外孙子,总不能拒绝吧?

黄尚唤了内侍过来:“两位公子现在何处?”

内侍禀告:“禀告殿下,两位公子正在学舍,还未回宫。”

姜桓楚脸色微变,明知故问:“学舍?莫非是那黄裳先生?”

黄尚点头,不吝盛赞:“先生道合天地,德配阴阳,两位公子能在他座下听讲,乃是幸事!”

姜桓楚这下坐不住了,赶忙道:“殿下,那黄裳来历神秘,不可轻信啊!”

黄尚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东伯侯言重了,孤欲拜先生为上大夫,被其婉拒,朝中各大夫与其论学,皆甘拜下风,这等学究天人,博古通今之辈,乃是真正的道德之士!”

姜桓楚苦劝无果,顿时觉得食不知味。

那黄裳的讲学,如今已成为朝歌一景。

姜桓楚都去偷偷听过,一时间惊为天人,方知卦象还有那样的演绎之法。

商朝时期是没有春秋左传,更无四书五经的,贵族所学的学问,都与卜卦有关,且都是人族三位圣皇留下。

伏羲氏创造先天易,即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连山易,即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归藏易,即归藏八卦。

至于后世所言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等等,并非黄帝和神农所著,而是代代口耳相传,再由后人归纳总结所成。

因此现在能选择的课程很少,翻来覆去都是卦象,但在有限的条件中,黄裳的易经道藏衍万物,问天地,因材施教,开窍明智,借着八百诸侯聚朝歌的时刻,不仅每日都有大量的听讲者,座下已有三百弟子,为其宣扬学问,在诸侯百姓中游说。

大诸侯对其十分排斥,即便是姬昌也是视之不见,但小诸侯却有不少敬若神明,更为其弟子赐姓,笼络人才。

在这个年代,有姓氏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八百诸侯,又称为百姓。

是的,百姓并非日后的庶民大众,而是指商王宗室之外的贵族阶层,即各地姓族的族长。

他们是统治集团的基石,所谓百姓千官,百姓的位置还在千官之前。

由此可见,这些诸侯居然为了收拢黄裳座下的弟子,主动赐予其姓氏,这是多么看重的一件事。

没办法,在这个诸子百家还未诞生,诸侯里面也有许多文盲的时期,黄裳所传授的学问,真的太宝贵了。

越是如此,姜桓楚越是极力反对,乃是保守贵族里的中坚,他甚至已经与朝中不少贵族官员窜连,要对这群弟子下毒手,没想到现在连殷郊和殷洪都被“毒害”了。

万一他们也成了开明改革党,后果不堪设想!

姜桓楚再无宴饮的兴致,身体也马上不舒服起来,匆匆找了个借口告退后,立刻唤来儿子姜文焕:“你今日去了哪里?”

姜文焕满身尘土,脸上也是黑不溜丢的,却是笑得很灿烂:“我与苏全忠比武,各有胜负!”

苏全忠是冀州侯苏护的儿子,也是天生神力的猛将,此次随着苏护入朝歌,与姜文焕不打不相识,整日厮混在一起,摔跤为乐。

姜桓楚本来对于儿子的勇武是很赞赏的,但一想到那些平民都有了高超的文化,姜文焕身为东鲁小侯爷,笑得还像个文盲,就气不打一处来:“整日就知逞凶斗勇,成什么气候,从明日起,你去那黄裳的学舍,好好学习八卦易经!”

姜文焕大张嘴巴:“啊?我不要!”

姜桓楚下意识地压低声音:“殷郊和殷洪两位公子也在那里,你作为他们的小叔叔,如果能带他们出来玩耍,为父倒是不会反对的!”

姜文焕明白了,笑嘻嘻地抱拳:“遵命,我一定将两位公子成功扭转过来,读书有什么意思,练武才是我辈该做的事情!”

第二天,姜文焕兴冲冲地去了。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很快,姜桓楚发现自己的儿子不见了,甚至都不再回驿站。

他起初通过手下,得知了姜文焕成功与殷郊殷洪混在一起,是很欣慰的。

但渐渐的,越来越不对劲。

终于这一晚,他逮住了姜文焕。

短短十天时间不见,昔日戴九云烈焰冠,穿锁子连环甲,腰系白玉带的小侯爷,已经一身文士长袍,长身玉立,挥舞着手臂,对着下方的平民进行激情澎湃的演讲。

姜桓楚大惊,一把拉住他:“你在做什么?”

姜文焕看到父亲,下意识缩了缩脖子,不过眼神很快坚定下来,掷地有声地道:“父亲,古旧的思想应该抛弃,时代在进步,劫数在酝酿,必须用开明的眼光看世界,才能让我人族堂堂正正屹立于天地之间!”

姜桓楚双手颤抖,惊怒交集了半响,挤出一句话来:“祖宗之法不可变啊!”

……

与此同时,另一处大院中,崇侯虎看着自己的弟弟崇黑虎以及几位儿子,也是诧异得睁大了眼睛。

北伯侯崇侯虎是四大诸侯中最跋扈的一位,横征暴敛,欺压平民,鱼肉乡里,对于帝乙的调令也常常拖延,每次兵马粮草都是最后都到。

不过能成为四大诸侯,没有一个简单角色,崇侯虎越是如此,帝乙对他的忌惮反倒越小,更加提防整天以圣人面孔待世人的姬发。

这和自污是一个道理。

不过也不是完全的自污,崇侯虎的性格本来就比较暴虐,再加上没什么文化,可谓本色演出,效果最好。

当然,越是大老粗,往往越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身学问,笨鸟飞不起,就要让小鸟先飞。

崇侯虎在确定黄裳是有真才实学后,立刻将自己的儿子们送去学舍,反正不学白不学,没准回来开口就是一腔倍儿标准的八卦腔。

确实腔调变了,别说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就连那生撕虎豹的弟弟崇黑虎,都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为人族崛起而读书!”

崇侯虎瞪着他们,恶狠狠的脸色突然变化,笑得老怀大慰:“真有文化!”

……

学舍上方的书声琅琅,越来越洪亮,在一群父亲们或哀嚎,或欣慰的反应中,诸侯的下一代,年轻人睁眼看世界,诸侯的这一代,则齐聚登基大典。

七月初九。

诸事皆宜,不避凶忌。

依旧是大鼎环绕,天命玄鸟,黄尚拾阶而上,耳畔传来宣读诏书的声音,以太师闻仲和三位宰相商容、比干和微子启为首的群臣,带领八百诸侯,在庄重威严的气氛中,山呼海啸:

“陛下千秋万岁,大商国祚绵长!”

“陛下千秋万岁,大商国祚绵长!”

“陛下千秋万岁,大商国祚绵长!”

……

在宏大的声浪中,黄尚来到了高台,对着牌位进行祭天仪式,依旧是大商先祖,人族三皇与昊天上帝。

“告于上帝,望于山川,遍于群神,愿山川告祥,人神协和!”

伴随着他的祷告,高台周遭陡然耀起六道光柱,直冲天宇。

风雷化生,水火交融,山泽相依,这是乾坤六子,其后又有日月星山川海,天地六合,各方之力聚于玄鸟之上,展翅高飞。

“天人之应!天人之应!”

闻仲的天眼立刻打开。

天界掌管风雨雷电,四季节气,天帝昔日又定人族为下界正统,派遣神将天女下界相助,因此但凡帝王都祭祀上天。

不过天界高冷,很少有回应,纵观大商六百年江山,也就是成汤开国祭天时,得到了天帝的呼应,誉为天人之应,慑服诸侯,为人皇正统。

如今,天人之应又来了。

且不说闻仲激动不已,八百诸侯噤若寒蝉,就连姬昌、姬发的头都深深垂下,身上的凤凰气数予以蛰伏。

天机混乱,扑朔迷离,人道洪流何去何从,再也不是清晰的一条直线。

而天庭之中,群臣位列,包括瑶池金母,龙吉公主,神将孔宣,应龙女魃,全部等待。

只因接下来,昊天上帝要宣布一件关系三界的大事。

这位无上至尊,俯瞰世间,双目深邃若无尽星空,手中一卷封神榜展开,从九天下落:

“今设十二万九千六百位清福正神之职,三界定序,天人合归,仙道人道,皆可上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