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528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望族权后 第528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已经与韦缃完婚的御史邵广,这时也正义愤填膺,意欲奋笔疾书弹劾姚潜失职,谏言朝廷治其死罪,正写得热血沸腾,就被韦缃提了一桶冷水来当头浇下。

“郎君以为败军之将便该处死?”韦缃一只柔荑轻轻巧巧便抢去了邵广手中“凶器”,她微蹙着眉头,脸上明明白白写着不以为然四字。

“姚潜身为镇北大将军,遭此惨重败绩,难道不应被追究失职之罪?”

“武威侯曾经也因耽误军令导致战败,要是先帝那时便将武威侯处死,征讨诸蛮时武威侯又哪能立下赫赫战功?姚将军固然战败,但是否失误还待察明,这时若将其处死,也不利于稳定军心,故而妾身以为,眼下之重,还在于怎么化解晋朔之危。”

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邵广便迟疑起来,韦缃再接再励:“再者太后也已决意将姚潜以待罪之身押赴长安受审,倘若姚潜果真有失职之罪,太后势必不会轻饶,但若只是难抵敌军势众勇锐,固然也会受罚,却非死罪之重……郎君是文臣,并不详知军务战事,可不能只凭义气用事,反被居心叵测者利用郎君一片赤诚忠耿。”

眼见着邵广干脆蹙眉沉默,韦缃的小手又抚上了他的肩头:“郎君试想,若武将战败即被处死,将来可还有人胆敢担当领军之责?武宗时期,讨伐高句丽,先锋大将因指挥失当而战败,武宗非但未将其处死,反而给予带罪力功之机,后此大将果然反败为胜,为武宗盛世立下赫赫之功,反之,前朝末帝执政时,将败军之将斩杀,以致军心浮动,节节败退,末帝仍不悔改,结果死于军中哗变,身死国灭。”

这两个例子一举,邵广彻底没了主见,僵坐榻上哀声叹气。

韦缃又再提醒他,口吻越发温柔:“郎君急着弹劾姚将军,却疏忽了另一件事,礼部侍郎前些时候谏言修缮兴庆宫,虽声称是因此宫为中宗潜邸,若任其古旧为不敬先君,更失皇家气派,然此时国库虚空,更有战乱骤起,怎可在宫室一用上大耗人力物资?更有京中不少王公贵胄奢靡成风,也大有违于高祖帝节俭之政,如今内忧外患,奢靡之风难道不该严令禁止?”

便亲自为邵广研墨抻纸,眼看着邵广书写劾章。

只是邵广在将劾章递呈之前,当然不忘与贺湛、陆离商议,因他虽然觉得韦缃所言似乎有些道理,但总还是存在怪异之处,实在拿不准应当如何是好。

“令内三两句言辞,博容便以为姚潜罪不当死了?”贺湛颇有些啼笑皆非。

“不才……的确不谙军事。”邵广自觉惭愧,又猛地挺起胸膛:“澄台若以为姚潜的确该死,这劾章我依然会写!”

贺湛直揉额头,还是陆离开解邵广:“博容只是侍御史,纵然写成劾章,上官亦能扣呈,但博容也不需忧虑,弹劾姚潜者决非博容一人,只不过,既然无有姚潜失职实据,太后不会将他处以死罪,一句话说穿,这劾章写与不写,多少人写,都无甚效用,因为太后任人唯亲,而非公道正义。”

“那难道就眼看着奸侫小人逍遥法外?幽燕数万战死兵勇怎能瞑目?家园被毁流离失所之燕赵百姓更加无辜!”

“那么博容以为应当如何?固然可以死谏,倘若死谏能够改变结果,我亦赞成博容为社稷舍生,但若死谏非但不能有任何改变,甚至还会担负罪名,岂非枉死?”陆离摇头:“追根责底,为执政者愚贪,奸侫小人才有立足之境,而我们所为之事,便是拨乱反正,在此之前,必须杜绝毫无必要之牺牲。”

邵广颓然,良久才道:“绚之所言,广牢记于心,那么另一桩事……礼部侍郎分明为太后党从,韦七娘何以唆使我弹劾?修缮兴庆宫,似乎也是太后情愿!”

贺湛便笑:“那么博容以为是否应当阻止大建宫苑?”

“这时当然应当阻止。”邵广肯定说道。

“那么博容呈上劾章即可,至于令内为何有此建议,相信待结果分明之后,博容便能体会。”贺湛暂时卖了个关子。

于是邵广满头雾水地把那劾章呈交了。

正如贺湛与陆离推断,自幽燕失陷之厄公之于众,不少言官纷纷弹劾姚潜该当死罪,其中以林昔最是活跃,甚至发动不少士子联名广谏,但几大国相都有异议,说辞自然与韦缃那套别无二致,于是太后决断,将姚潜押解长安受审,可在此之前,当然也要拟定接替姚潜的主将人选。

直到此时,太后仍在迟疑!

原是想将武威侯放在眼前考验,确定其为真心投效,三、两年后再调往幽州,着姚潜镇守晋州,也是为慎防武威侯生不臣之心,哪里想到北境这时便生剧变,姚潜这回就算能够保全性命,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任边防大将,调返长安不能避免,可倘若没有姚潜镇守晋朔以防后患,怎能放心将数十万军队交给武威侯全权节制?

但若不用武威侯,虽说毛、元党从亦有武将,太后同样不放心轻信,更加关键则是万一晋朔有失,中州至京畿再无雄关险隘,国都岌岌可危!

太后这么一迟疑,除了谢饶平依旧保持沉默,韦元平与毛维、元得志三人开启了脸红脖子粗的互掐模式,政事堂的房顶险些没被掀开。

几大国相各有私心,太后一直心知肚明,因而她要问谏,反而更加依赖贺湛、徐修能等后起之秀。

徐修能却是早在知悉剧变之时,便已与十一娘这个“盟友”商议。

“太后更加倾向武威侯,但显然也还心存顾虑,只不过依我看来,眼下时势危急,也的确只有调武威侯往北边才能确保晋朔不失。”十一娘这时当然要为武威侯助势。

可徐修能却有迟疑:“毕竟晋王与武威侯也有联系……”

“晋王人在长安,生死尚不由己。”十一娘断言:“太后纵有忧虑,根结并非晋王,而是担心武威侯只是表面投诚,却存见风使舵之心。”

徐修能思虑许久,方又颔首:“摒除晋王这一因素,武威侯至少不会与汝阳王同流合污,其长孙娶妻韦氏女,相比其余,其实更不可能背叛太后,或许,太后若真不释疑虑,待晋朔危机缓解,可另调亲信镇守晋州,以防武威侯行叛乱之事。”

十一娘微微一笑:“二郎设想周全,私以为可以上谏。”

于是贺湛、陆离与徐修能几乎统一口径,尤其是徐修能的建言,更加让太后满意。

的确如此,大可等到危机缓解之后,再考虑调遣心腹镇守晋州,牵制武威侯势大\/逼君。

太后当即立断,谢饶平自然没有异议,毛维与元得志也只好偃旗息鼓,政事堂争吵平息,宗政堂却又吵了起来,当然是汝阳王坚决不认同武威侯调防北关,他荐举之人为威卫大将军周昌,这并不是说周昌为汝阳王党徒,但汝阳王若对他有举荐之恩,自然就有了交近的契机,纵然举荐未成,也有赏识之义,汝阳王是不惜一切手段见缝插针,企图收拢武将为他所用。

贺烨自然也会参与宗政堂这轮争吵,但事涉军国要政,这回争论竟是前所未有的激烈,贺烨的胡搅蛮缠实在有些儿戏,南阳王照常不表态,义川王独力难支,情势一时陷入僵局。

太后等不及了,她终于有所行动。

于是这日南阳王世子之长媳钱氏便受诏入宫。

十一娘也正在太后左近,一见钱氏单独获诏便知不妙,果然便听太后开门见山说道:“你那长子贺佶虽然年方十三,不过宗室子弟多为早婚,他又是南阳王一系曾长孙,将来有承嗣之重,早虑姻缘也是理所当然,神武大将军杨怀义之女杨十五娘出身世族,惠心纨质,可为佳妇,钱娘以为如何?”

南阳王一心韬光养晦,连长媳都并非出身显望,钱氏更是普通世族,一贯温柔敦厚,又哪里能抵抗得住太后这显然的示意,自是不会说杨十五娘不好,太后便笑道:“如此,我便让谢相为媒,代表南阳王府求娶杨氏女儿为曾长孙媳。”

十一娘:!!!

那杨氏女明明是心悦贺清,这下可好,成了贺佶将来妻室,岂不是日后要称九娘一声婶母?!

钱氏入了一趟宫,才刚十三岁的长子便有了未婚妻,她也大觉玄妙,失魂落魄地走了,太后才问十一娘:“伊伊似觉惊讶?”

十一娘回过神来:“杨十五娘与九姐只怕将来难以相处和睦。”

“她是晚辈,又能如何?再者贺清之父非长,迟早亦当分家别居,两人将来不过亲戚而已,伊伊不需为九娘处境担忧。”太后显然有心考较十一娘:“你知道我为何要促成这桩姻缘?”

“太后应当是……欲让南阳王择定立场。”十一娘不无担忧。

太后颔首:“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可君国既已面临危难,南阳王势必要做出决断。”

其实太后心里也明白,仅靠这样一门强制性意味甚浓的联姻并不足以让南阳王决心投效,但至少眼下,可逼南阳王赞成武威侯调防北边,而她行为此事尚有其余计划,她就是要让贺淇明白,在收拢人心一事上不可能占据上风,宗政堂的存在是一个莫大掣肘,更别说姚潜事件必然会让贺淇大加质疑,太后已经没有耐心与贺淇周旋了,她要逼得贺淇彻底暴露獠牙,然后再连根拔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