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452章 要钱不要命

望族权后 第452章 要钱不要命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贺湛的一番侃侃而谈,确是为了说明刘昙这回之所以铤而走险的根本原因。

“自太宗帝灭南越一国,收大周辖治,起初土族多生暴乱而不服教化,朝廷为镇乱局而多消耗,武宗之后虽有改善,为行教化德治,曾经也花废许多力气,数回鼓励民众南迁,鼓兴农耕,逐渐同化土夷蛮族,却一直实行轻徭薄役,使南越之民休养生息而服从管治,这一善政的确大见成效,岭南虽远离京治,近百载以来,也时有汛涝、飓风之灾,然而百姓却并未遭遇离乱饥寒,并非时人以为贫脊凄苦。”

更不说自从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以来,引蕃舶往来,致使商贸有了极大发展,当地大族富贾财产剧增,一定程度上当然也会让百姓受益。

那么按理来说,广州都督治下应当安平富足,能得安居乐业的百姓何至于逆谋暴乱?

“是刘昙利用仁宗朝察隐扩田之善政,厉增赋税力役,然而暴征所得却并未上交朝廷,而被其贪昧,土族更是被其胁迫,非但田税俱增,并服开矿渔猎等重役,刘昙打着朝廷旗号,却将矿产裘皮等物倒卖藩商,都督府诸多属官因而牟取暴利,只不过土族民众再也难以安居乐业,甚至不少苦累而死。”

听到这里,太后已然满面冷沉——刘昙好大的胆,当知岭南物产丰饶能供赋税非但不报朝廷,竟敢私重税收,最最可恨的是贪昧窝吞!

“刘昙虽任广州都督掌管军政,难道其辖区内诸多县令竟然尽数与他同流合污?!”太后语气肃厉,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这就要说到刘昙另一重罪了。”贺湛此时方呈案犯口供,以及诸多县令上书:“广州治下,虽有不少县令被刘昙收买,如仁化令便是其中之一,但也不是所有县令皆为贪宦,甚至不乏出身世望者,刘昙凭一人之力也实在不能尽数慑服,刘昙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故而……利用南越地处偏远朝中监管不及,私造敕书假宣圣令!”

原来如此!

太后连连冷笑,这就是为何土人作乱虽然及时平息,但刘昙却惧朝廷追根究底,打算先下手为强,将罪责尽推邵广承担!

“刘昙府中那幕僚,因为曾经长居京都,竟知邵博容与毛相有怨,故说服刘昙,称邵博容毫无根基,又因罪贬迁,若将罪责尽推其身,正合毛相国心意,必当促成朝廷重治博容,只要允准死刑,这事便能遮掩过去,想来曲江令若非为薛氏族人,刘昙亦不会为之请功,而是上奏朝廷与邵广同罪。”

当然,毛大相国这回因韦元平提醒而悬崖勒马,并没有被刘昙利用,不可能受刘昙所累与之同罪,不过倘若不是贺湛一直关注邵广,早就察知岭南一事,毛大相国落井下石成功,太后随口就判邵广死罪,批折回复,曲江令并非邵广上官,又哪里知道邵广是被冤枉?就算猜到了其中隐情,手中没有实据,也不可能质疑刘昙这个上官。

曲江令并不知加重赋税为刘昙假宣政令,就算这一任职满调任,只要不是突然就入中枢重职,也不可能察知隐情,揭发刘昙罪行,更不说刘昙一心以为他在朝中有汝阳王与毛维两大权臣作为靠山,京兆薛虽然是十望之一,可威势已经大不如前,他无伤京兆薛\/利益,又哪惧薛氏会主动招惹?

刘昙虽为地方大员,却远离朝中,又哪知京兆薛中还有一个陆离为太后亲信,且以为陆离不过是区区拾遗,虽前途无量,然而眼下还不足为惧,当然,汝阳王必须知道陆离不容小觑,只不过他有意利用刘昙针对太后,仅仅只将刘昙当作刺向太后之剑而已,又哪里会提醒刘昙收敛。

但贺湛因为眼见徐修能这个起居舍人在场,不便将诸多隐情揭露,比如毛维的确有利用这回事故铲除邵广的打算,因无实据,也不好直言汝阳王的计划——尘埃落定之前,这些事情都不可能当真录于记载,作为编史依据。

“那幕僚何在?”太后郁怒了好一阵,又再冷声问道。

“已经转交刑部。”贺湛意味深长:“依微臣审问盘察,此幕僚确为汝阳王所荐,只是该犯拒不承认曾经谏言刘昙污陷邵少府,然则奇异是,该犯数回寻死,不遂,又欲绝饮绝食,一路之上,微臣不得已强灌粥汤逼其续命,总算没让气绝而亡。”

太后:……

但当然满意贺湛留了这么一个活口,否则死无对证,彻底断绝了清算贺淇的希望。

又细问刘昙假宣政令强征暴敛细节,贺湛声称关于赋税力役之重,邵广知之更详,太后立即下令邵广入殿谒见。

“十四郎这回察明岭南乱案有功,议后自当奖赏,你离京数月,还因这回公务耽搁婚事,想来家人甚多牵挂,便先许五日假期,好好休整。”太后询问告一段落,变了一张和颜悦色的脸孔,仿佛是对自家子侄的慈爱。

贺湛当然长揖谢恩,最后晃了一眼正襟危坐着不知在折磨什么的十一娘,拜礼告退。

而邵广入见,又是一番长篇大论,详细叙述了仁化县辖下几部土族水深火热的现状,慷慨激昂又义愤填膺,趁机上谏了不少利民利国的善政,一点没有察觉看似专心致志倾听的太后暗下展开计算,估摸着刘昙这些年到底贪墨了多少钱财,岭南等地既然并非贫荒,甚至还相当富饶,那么对国库究竟能产生多少贡献?

上回括察隐田虽然略缓财政危机,然而因为资助周厥联盟消耗不少,再兼还得准备与东北开战,她这一国太后的陵寝还停着工呢,国库存银必须先要满足仁宗帝的陵建,待仁宗风吹下葬,许多宫室也当开始修缮,这篷莱殿有多少年未曾翻修?许多陈设都不能满足临朝听制堂堂太后应当享受的富丽荣华了!

既然临朝,当然还要新建行宫,否则怎么能向天下万民显示尊荣?

还有泰山封禅,这可是多年心愿,必须要竭尽全力达成。

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如今赋税制度仿佛过于轻简了?虽然要关注民生,可国家财政不足,难不成要皇族节俭?

皇室可是天下至尊,怎能失于威严贵重?

那些个所谓忠臣,口口声声以民生为重,建议轻徭薄赋,岭南蛮荒之地,民众居然都如此富庶,关中与江南难道还会反而贫苦?一定是那些臣子危言耸听,说不定有如刘昙一般的人还不在少数!

这些贪墨国财者,简直该当千刀万剐!

但太后当然明白她这时虽然临朝听制,还无能做到乾坤独断,也万万不能给贺淇党借口,质疑她不顾民生而收买世族人心,眼下确然不是“改革”税制的时机,故而由得邵广长篇大论,一点没有显现出不耐烦来。

又示意徐修能:必须将邵广揭露刘昙之罪行一字不漏记录。

相比贺湛,太后对邵广更加显现了和颜悦色格外赏识的态度,甚至还没忘了关注韦缃——这孩子相当聚精会神,一忽颔首一忽握拳,两眼神采奕奕,显然十分欣赏邵广口才见解。

“博容果然忠耿正直,之于你今日谏言,莫不写成策论呈上。”太后趁着邵广换气的间歇,果断终止了他的口若悬河:“此番博容险些被贪奸陷害,受了牢狱之苦,实在委屈。”

邵广固然没有机心,当然还是存在应对一句“多亏太后明鉴”的意识,只不过十一娘看来,这话倒完全不像敷衍,邵九郎显然被太后的表面蒙蔽,真以为这位公正贤明,于是一声暗叹在肠子里弯弯绕绕,十分烦恼应当如何点醒这位书呆子。

十一娘欣赏邵广忠直耿率,有意与他结盟,争取到自己阵营,可总是难下决心对之坦诚布公,当然不是因为信不过邵广,而是担心他过于光明磊落,又完全不善心计,若知道得太多,也许反而有害无益。

但是经过岭南一案,太后显然也要利用邵广这根标杆为她收服人心,若邵广一直被太后蒙蔽,别说迟早有一日反而会将她看作“奸邪”,甚至不到那一日就会因为这耿直的性情导致太后忍无可忍而暗下杀手。

因为十一娘已经听太后与韦元平等商量,有意授邵广御史之职!

邵广一但成为言官,只怕不少机会弹劾重臣,总有违逆太后意愿的时候。

正烦恼着呢,突然便听太后一句有若五雷轰顶的话!

“博容已经及冠,未知可曾定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