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168章 归家

望族权后 第168章 归家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月不曾着家的十一娘,这日才回崇仁坊柳宅,还不等见着韦太夫人与萧氏,几乎立即就被闻讯而至做为姐妹们代表的柳小九拉往浮翠坞,一路上听着九娘念叨着姐妹们如何挂念,十一娘忍不住卷起唇角,也任由九娘紧紧拽着她的小手,间中也回应两句“如隔三秋”的甜言蜜语。

纵然她才获新生回到长安时,对萧氏与两位嫡姐抱定讨好奉承的心态,起初主动亲近不无功利,可四年过去,至少对萧氏与九娘,这时当真产生了几分血缘至亲的感情,无奈十一娘骨子里早过了天真娇憨的年岁,撒娇这样的事没法子成为习惯,多数时候,其实与九娘相处她倒更像是姐姐,只不过九娘也习以为常了十一妹的少年老成,半点没有在意。

“相思牵挂”的话说了一箩筐,十一娘这才问起之所以没能及时与亲长见面的缘故——柳婷而世父母这对不速之客。

“他们最近常来?”

“来什么呀来,自打旧年十月到了长安,一次不曾登门,为了婷姐姐婚事,阿母让寄信往义阳,才晓得柳主薄受长官提携,居然调任万年县主薄。”柳九娘轻轻哼一声。

这事十一娘是晓得的,原万年令于墉因办刘玄清一案不利,遭遇不轻不重的贬迁,太后当然不肯让这京县长官一职失去控制,可那新任万年令在职不久,天子便重掌政权,受他这一派臣属提醒,开始重视起两县县令职位,却没抓住县令奸失,两年前,好容易才盼到长安令任满,任用上薛谦举荐,又找了个借口把万年令升迁了,调申州别驾曹刚上任。

这曹刚却是婷而世父柳东野原来上官,想是对柳世父颇为赏识,想尽办法将老属下从义阳调了入京,虽然也是任职主薄,然而京县主薄当然不能与义阳主薄同日而语。

至于婷而婚事,要说还是四年前莹阳真人择徒造就的机缘,婷而虽未最终入选,却被当时应试者之一薛小娘子母亲喻氏看重,回家就急急忙忙找娘家嫂嫂商议,原来是喻氏有一侄儿喻四郎,比婷而长着三岁,当年正好十五,喻母已经忙着在给儿子择媳,听说柳氏有这样一位闺秀,便托小姑试探。

两家来往了几回,喻母虽听说婷而并非晋州柳嫡系,可颇为中意婷而才品,在双方家长默许下,喻四郎便成了柳府常客。

眼下联姻虽也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两家同处一地来往便利的情况下,定亲前让小儿女预先接触观察是否相和也是十分正常之事,盲婚哑嫁并不一定被当成礼矩刻守。

那喻四郎谦和上进,柳婷而又温婉聪慧,尤其两人逐渐熟悉起来后更显脾性相投爱好类同,看在长辈眼里自然是天作之合。

不过韦太夫人与萧氏不算婷而正经家长,婷而父母双亡,上头婚事还应由世父柳东野作主。

故而太夫人便寄书义阳,不久收到回信,柳东野在信上很是感谢了京兆柳一番,又假模假样自责一番,道不尽的难处,总归是说明自己并非不顾手足遗孤,最后才对婷而姻缘表示赞同,全权托付给太夫人作主。

太夫人已经基本与喻母达成了心领神会,只因为婷而年岁还小,没急着落定。

到今岁三月,眼看婷而及笄,喻母这才主动登门提亲,太夫人一边按惯例程序操办,一边又去信义阳,虽然柳东野已经赞同,可要正式进行六礼告成,怎么也得通知一声。

哪知这回信却没送到柳东野手里,太夫人一打听,才晓得柳东野已经调任长安。

这位当人世父的远在义阳也就罢了,调任长安还对婷而姐弟不闻不问,真不知让人怎么评价才好——已经不是凉薄二字就能概括了,连基本礼仪竟然都弃之不顾!

韦太夫人一气之下干脆也没搭理柳东野,横竖有那封信在,太夫人足有资格为婷而操持婚事,大不了嫁妆由自家出,看柳东野那态度,怕是也不愿为婷而操持。

因而十一娘今日听说柳主薄携妻前来拜访,这才觉得奇怪,以为太夫人到底还是消了气,主动与人联络上了呢,听柳九娘这口气,仿佛又不是这样。

相比九娘,十一娘无疑更加了解朝堂政局,别看四年间太后与天子表面仍旧和睦,然而韦元平、毛维却与薛谦以及任侍中一职的冯伯璋争锋相对,天子执政后朝堂几乎大换血,两帮人马为夺要职那叫一个寸土必争,曹刚属薛冯党,受其提携的柳东野自然不是韦毛帮,他调任长安却不与京兆柳来往,大约也有划清界限的这层原因。

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京兆柳必须是韦毛党,就算子侄柳彦娶了薛十娘,那也是欲盖弥章。

倘若只以联姻关系判断政治立场,只会让人感觉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就论京兆十望,仔细追究起来差不多互为姻亲,仅以一两桩姻缘为纽带,是不可能一荣俱荣同舟共济的,不过往往在婚嫁时,又不得不考虑政治因素,这种情况的确让人哭笑不得。

总之说来,十一娘想不明白柳东野怎么忽然就转变态度,心里有种不祥预感。

当到浮翠坞,十一娘就更没有闲睱揣摩柳东野这个不速之客有什么目的了,热情似火的姐妹们一拥而上,又是叙旧,又是请教画艺,十一娘只恨不能浑身长满嘴巴。

实在自从她师从莹阳真,简直就成了家门荣光,别说柳氏女学中这些闺秀,就连画师偶尔也会拿出作品来求请十一娘评鉴,小姑娘们若能得十一娘一句赞扬,甚至会开心得三晚上睡不着觉,十一娘眼下在柳府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早些年遭遇那些妒嫉质疑简直恍如隔世。

这时在柳氏内部,再也没人拿她庶出身份挑是生非了。

好容易才脱身,十一娘拉了九娘往一边,这才问起七娘:“今日怎么不见七姐,难道还与母亲闹别扭?”

柳七娘已近及笄,她与富阳韩家的姻缘已经过定,就等着及笄后请期,可七娘却与萧氏闹起了别扭,早在三月前,就已经称病罢课,竟然到这时还未服软,七娘可从来没有这般倔强过。

九娘叹了一声:“我真不明白七姐闹腾什么,年前韩六郎送聘,风度翩翩谦和有礼,实为良配,世父亲自考较六郎才华,也赞将来必登金榜,唯一不足,就是富阳远了一些,将来与家人见面不易,可若说七姐不舍家人,就更不该违逆大母与阿娘,她却偏偏……阿娘可是处处为七姐考虑,岺世母甚至直接允诺将来,过四十无子才容姐夫纳妾。”

这在大周可谓实不容易了,足见韩家诚意。

大周闺秀们深受开明风俗影响,论及婚嫁从来不会娇羞脸红,家长们也不会刻意回避姻缘这个话题,故而这时九娘虽是豆蔻年华,听长辈们提起多了,多少也通晓些事情,越说越是烦恼:“七姐年龄渐长,脾性倒越来越倔强,与阿娘顶撞不说,甚至暗下寄信往汉州,向阿耶求救,怎么也不肯嫁去韩家,她却没想两家既然已过纳征礼,阿耶定是也赞同这门婚事。”

十一娘却一早察觉七娘并非表面那般温婉平和,实则颇为要强,四年前上清观应试一事已经在她心里种下芥蒂,应会埋怨萧氏偏心,这回又遇家长坚持让她远嫁,而韩家虽为富阳大姓,终究不及柳家显望,七娘更会觉得委屈。

这些事她已经委婉提醒过萧氏,相信韦太夫人也早有察觉,不过萧氏仍然坚持让七娘远嫁,应当也有她自己考虑,十一娘明知柳七娘对她心怀疏远,她主动弥补,对方却固执己见,也没有更好办法。

“九姐若有机会,还是好好劝解七姐。”

九娘闷闷颔首,突然又转忧为喜:“不过十一妹,阿耶就快回京了呢,听说是为公务,不过任期也满了,汉州匪乱平息,灾情也早已过去,四年以来百姓安居乐业,阿耶这回定然能留任京都。”

谢饶平还在汉州,柳长史就能回京?十一娘微微蹙眉,原汉州刺史刘渡贪昧案悬而未决,政事堂几个国相仍在为这一桩对掐,柳均宜这回返京,怕是与此事不无关系。

一想到刘渡,十一娘只觉得好比咽下一把蚊蝇,那感觉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

此人自称是因裴郑逆案被人陷害,若果真是受冤也就罢了,可依十一娘看来……刘渡多半是用裴郑为挡盾,想借此脱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