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1359章 动手

望族权后 第1359章 动手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韦海池在得知仁宗断后为施延、江迂投药暗害时,因怒火中烧直接质问十一娘,这件事情便会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牵涉当今天子是否行为有违人伦之罪,就算必须由朝廷审鞫,实际也是暗审,且结果必定便是施延诽谤,十一娘可以名正言顺下令知情官员守口如瓶,这样一来倘若任知故等太后党徒散布谣言,即便触犯谤上逆乱之罪,大可将其公然论罪处刑,禁绝流言。

可韦太后已经掌握先机,将谣言散发,就算十一娘能够掌握源于任知故的凿据,可若不公审,便不能禁绝流言,又就算施延承认污谤,可仁宗帝确然因疾绝后,担任主审者决不会相信事情当真如此简单,除非十一娘悍然动用军事力量,以武力威胁,才可能以施延污谤的结果定案。

可这样一来,必定遗害无穷。

施延的污谤,是因酒后妄言,都难逃一死,更何况任知故以及传扩谣言者?任知故之死十一娘虽不在意,但被任知故牵连那些无辜百姓,却不应为了心中的怀疑几句自认为无关紧要的议论,便搭上性命,且就算将这些人全都处死,谣言也不会真正禁绝,而且皇后如此蛮横的手段,反而有做贼心虚的嫌疑。

太容易给予那些不满新法的豪贵口实,他们若联合起来发动变乱,这给予贺烨的执政无疑极大冲击。

另一个选择,便是十一娘妥协退让,与韦太后达成协议,利用宽敕谢饶平及韦元平,让他们官复原职为条件,让太后党徒证实贺烨清白,太后毕竟是仁宗帝生母,若连她都不信贺烨加害仁宗,舆论当然也会接受天子无辜,此乃奸歹毁谤的“事实”,那些心怀不满的豪贵没有口实,当然不敢孤注一掷起事,因为他们若失“正义”旗帜,谋逆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但这也只能换取暂时的风平浪静。

若由谢饶平与韦元平担任主审,只要牺牲其中任何一人,韦太后便可随时翻案,到时自然又会激发轩然大波,这根本便不能彻底剪除后患,反而会使毒瘤积大,一旦爆发,不堪设想。

再说待贺烨回京,也不会相信施延会毁谤江迂,到时得知深得他敬爱的兄长,是被江迂暗害绝后,这让贺烨情何以堪?十一娘不愿让贺烨处于两难的境地,她想尽力为江迂开脱。

她仿佛当真没有了其余选择。

所以莒世南便乔装入宫,十一娘在行事之前,需要与莒世南面谈。

“先生当真自愿认罪?”十一娘问。

莒世南毫不犹豫:“当初老朽受会首游说,以部卒、百姓万千无辜性命,换取逆乱旗号,此大罪孽,实让老朽追悔莫及,当今天子仁德智勇,大有希望复兴盛世,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老朽自然甘愿尽绵薄之力,亦算稍赎此生罪孽。”

“这可不是绵薄之力。”十一娘叹道:“先生若然认罪,我实在没有把握说服圣上,以吐蕃之功,宽赦弑君大罪。”

“老朽已经风烛残年,无儿无女,连老妻也已病故,此生已无挂碍,只要对社稷有利,纵然命丧刑场,也足以含笑九泉,可论罪孽,是乃会首,及老朽担当,这与郡王及十万义勇无干,郡王及十万义勇受奸歹陷害而死,老朽只望帝后能还忠勇公道,莫使英灵,永蒙冤屈。”

说着便是三拜。

十一娘见他意志如此坚决,又是一声长叹:“我答应你,且也相信圣上,一贯爱憎分明,虽必悲恨自幼敬爱之兄长,为先生及匪首弑害,却不会无视怀恩王及十万义士忠于社稷,罢止内乱抵御外敌之功,会还忠良以公允。”

“如此,老朽便再无遗憾,还望皇后嘱令,接下来当如何行事。”

——

杜渐知这日回府,又被袁夫人“杀来”书房,他以为夫人仍因那件姻缘之事,连连摆手道:“夫人就不用忧虑了,我已经谢绝冯公,称阿茄还小,咱们只有她一个孙女仍在膝下承欢,想着再等两年议婚。”

原来近来,冯继峥为了进一步笼络杜渐知,打算作媒,促成杜公小孙女嫁给妻侄潘松一桩姻缘,袁夫人大不乐意,杜渐知也对冯继峥的品行逐渐产生了怀疑,犹豫一番,还是决定回绝。

袁夫人却道:“夫主回绝了冯公?妾身也总算放心了,但今日急着禀知夫主之事,却并非因为阿茄。”

便将家中管事,出外采买时,耳闻那些传言告诉。

杜渐知也变了脸色:“圣上暗害仁宗帝断后?!这、这、这……市坊间怎么会生此流言?!”

“说是侍御医施延,在西市酒肆与下属曹安饮谈,半醉时当作夸口喊出,那间酒肆之伙计,也的确曾经听闻施延夸口圣上能够即位,他乃功不可没。”

“施延?”杜渐知疑惑道:“此人我尚有印象,他可是个实诚人,在尚药局供职,一直也算兢兢业业,对了,医术也很了得,过去罪人珅有一姬妾病重,仿佛就是这位施御医妙手回春。”

杜渐知确然对施延有所印象,可关于施延治愈贺珅姬妾这一段,却是最近才听旁人闲聊时提起的,这当然是十一娘散布的消息,造成贺珅与施延一早便有来往的假象。

尚药局的医官,历来也会负责王公重臣的诊治,出诊时当然不会如同奉御为帝、后诊脉一样,次次都详细记录,再者贺珅谋逆,已被韦太后处死,家人及党徒,除了小韦氏与贺淘之外,都被连坐处决,这时已经不可能追察,贺珅与施延是否早有来往了。

让杜渐知疑惑的是,像施延这么一个老实人,怎么会毁谤天子谋害皇兄?难道……竟真有其事?!

这可就大事不妙了!

正不知如何是好,陶葆仪竟也登门拜访,原来这位也是听家人禀知此件惊人的传言,赶忙来与杜渐知商议。

“传言若为事实,岂不证明圣上早存夺位之心?”杜渐知蹙着眉头:“圣上过去对于仁宗帝之敬重,岂不皆为伪装?”

“现在这些可不是首重!”陶葆仪叹道:“圣上亲征突厥,长安竟会滋生此等流言,我担心居心叵测者,会以此为旗号,造生动乱,可大不利于战事,大周便又有亡国之忧了!”

“可圣上若真暗害仁宗帝,不顾人伦之情,并恩将仇报,无父无兄之辈,又有什么资格为九五之尊,复兴社稷?”杜渐知眉头蹙得更紧。

“只凭传言,可不能定论!”陶葆仪道:“谢、韦二相眼看便将罢免,皇后推行法制改革,动摇太后根基,在此关键时刻,便有流言滋生,大有可能是韦太后之计策,中伤圣上,意图夺权,那曹安,与太后党徒任知故,可是亲谊!”

“事涉两代君帝,可不能武断轻率,陶公,咱们应当谏请皇后彻察此案,先不论真相如何,总之再不能坐视传言扩张,导致朝堂内外,长安城中人心惶惶。”

“我也是这想法。”陶葆仪道:“只此案事涉君帝,不能交由三司审议,主审之人,杜公可有想法?”

“总不能是贺侍郎吧,王公兼任太子太师,亦当避嫌,宰执只余宇文公,然宇文公亦为近臣……”所以杜渐知的意见仍是:“冯公担任主审,才能保证不偏不倚。”

“我就怕杜公犯糊涂。”陶葆仪道:“若这事真是太后阴谋,哪能担保冯侍郎会不偏不倚?冯侍郎可是恨不能将贺侍郎置之死地,公可担保他不是因为太后指使?”

冷哼一声:“我宁愿相信王公及宇文公,甚至相信贺侍郎,皇后虽说信重贺侍郎,但有一句话说得极对,大周能保眼下太平,挽回亡国之难,贺侍郎功不可没,以上三位任一担当主审,至少不会造成祸乱四起。”

杜渐知满面涨红,但竟也不再为冯继峥争辩,叹道:“那么关于主审之事,我便不再举荐冯公,但我仍然认为,诸多近臣审决,恐怕会有失公允,仁宗帝当年,执政虽有谬误,却不失宽厚仁德,若真被人暗害,可不能放过凶手。”

陶葆仪历来便坚持正统,可并不愚忠帝王,在他看来,仁宗与穆宗都算不上明主,唯有当今天子,才真正有望复兴盛世,他根本不信贺烨会暗害仁宗,因为当年,就算仁宗无后,韦太后也决不会认同立晋王为储,仁宗如此懦弱,必定妥协于太后。

倘若晋王当年就有夺位之心,又何至于坐视仁宗驾崩之前,立下遗诏由穆宗即位、太后辅政?

又若非当今天子,确然对仁宗历来敬重,韦太后只怕早就“病故”深宫,难不成天子对杀母之仇,还会当真产生“孺慕之情”,明知韦太后野心不死,尚还不忍斩草除根!

当今天子若连仁宗都敢毒害,韦太后哪还能活到此时,并三番五次兴风作浪。

故而陶葆仪认为,近臣担当主审没有问题,因为关键所在就是平息谣言,不要让居心叵测之徒借机生乱,使大周州县再生叛逆,战火四起,最终受苦者还是无辜百姓。

但陶葆仪万万没有想到,还未等宣政殿朝会,皇后便又紧急召开殿议,针对市坊间传言之祸,下令逮捕施延,并经贺湛等人举荐,决议任陶葆仪为主审,冯继峥及三法司长官辅审,务必彻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