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1272章 尹绅回京

望族权后 第1272章 尹绅回京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月,尹绅出使吐蕃,终于功成回京。

吐蕃赞普不仅答应与大周议和,甚至还接受了纳贡出兵,自西向围剿突厥留守部所的条件,为示诚意,特意派遣四王子次仁尼玛奉国书,随大周鸿胪寺少卿尹绅出使长安,代表吐蕃赞普与大周天子签定休战议和的协约。

而尹绅此回告捷,虽说源于两国交战,吐蕃惨败这一前提,不过吐蕃王室贵族中,以大王子为首的派系,仍然野心不死,并不愿意答应大周开列的议和条件,彻底与突厥决裂,然而,又有那么一部分人,其中代表就是四王子次玛,起初时就不赞成与突厥联盟,进犯大周。赞普索朗平措权衡良久,眼看突厥气势如虹,方才决定听纳大王子派系所谏。

又虽说赤岭一役,吐蕃损兵折将连失鄯州松州,可大王子派系为防担当谬谏之过,就储位竞争一役落于下风,仍然力主与大周誓不两立,维持之前联盟,配合已经将主要兵力集中在胜州的突厥军队,再度攻击赤岭,一雪兵败的耻辱。

尹绅出使吐蕃,虽说受到了索朗平措的允予通行以及接见,但若吐蕃赞普最终听信反周派的谏言,莫说大有可能铩羽而归,甚至可能被扣为人质,他当然不会让吐蕃得逞,用自己威胁天子,答应不利于君国社稷的条件,他已经作好准备以身殉国。

不过因为莒世南先期入潜吐蕃,已经收获不少贵族的信任,有他通风报讯以及牵线搭桥,尹绅当然也了解到了不少吐蕃人事内情。

比如吐蕃王储之间的竞争虽说不如当年北辽那样激烈,但储位空悬,几个王子身后的派系也当然不会相互谦让——王后嫡出乃三王子,奈何幼年时一场大病导致聋哑,不再具备争储资格,后虽说又诞有第九、十二两个王子,一个天生愚钝,一个年岁尚幼,都不被索朗平措看好,大王子生母乃王后姻亲之族,类似于大周的陪媵,是以王后无奈之余,自然希望先将大王子推上储位。

二王子与四王子乃一母同胞,外家为吐蕃显贵,其外王父、舅父深获索朗平措器重,虽说索朗平措更加喜爱的是四王子次玛,但次玛与胞兄手足和睦,一直支持二王子争储。

尹绅还了解到,次玛固然是因为与大王子派系争权,方才反对其联合突厥共犯周国的政见,另有一层原因,次玛的确敬慕中华文化,一直并不认为越过赤岭扩张领土能使吐蕃富强壮大,成为天下霸主,反而与突厥联盟,才无异于与虎谋皮,会使吐蕃遭受灭国之忧。

尹绅以次玛为突破口,几经斡旋,终于说服索朗平措弃突厥而和大周,而次玛这回出使周国,除了签定盟约以外,为了显示吐蕃议和的诚意,堂堂四王子,大有可能成为将来王储胞弟的这位吐蕃王嗣,甚至自愿留在长安,如诸多遣周使之一,却又多了一层作为人质的含义。

次玛甫一入京,便代表吐蕃赞普也就是他的父王,再次向周国表达了单增阿旺等等吐蕃将士,曾经凌辱滥杀大周臣民的罪愧,又呈交罪供,向贺烨证实吐蕃将士行使暴行的背后,竟然是东瀛使栗田马养的挑拨怂恿。

关于这位曾经极受韦太后信重的东瀛贵族,并没有与柴取等人一同处死,但当然也不会再将他看作使臣对待,他已经深陷囹圄,贺烨已向东瀛问罪,需得等待东瀛作出回应,才将确定如何处决。

不过贺烨当然也不会为粟田马养隐瞒罪行,他公告天下——东瀛使臣居心险恶,乃造成蛮夷兵士残害无辜的关键帮凶,暂时没有将其处死,并非大周畏惧东瀛,而是因为这决非粟田马养自作主张的个人行为,容其苟活,乃是为了质罪东瀛,屠城凌辱等等暴行,东瀛必须承担罪责。

而对于君国与吐蕃之间达成和解,在众多世族、士人的带动下,舆论自然也会倾向包容——战争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百姓往往便会首当其冲,吐蕃既然降周议和,愿意出兵共讨首恶突厥,甚至连吐蕃王嗣也面向大周臣民诚示歉罪,虽说那些遭受凌辱的女子,以及惨死屠刀之下的百姓,既不能彻底平复创痛又不能死而复生,但施暴的凶徒已经以命抵偿,连吐蕃王室也低头承认罪行,也算讨回公道,民众们没有再为难愿意与大周结盟修好的吐蕃王子次玛,他们寄望的是在帝国带领下,如突厥,如铁勒,如东瀛,这些始作俑者,有朝一日都将为暴行付出代价。

然而历来不涉权势术斗的百姓之中,渐渐滋生议论,有人意识到始作俑者并非只有异族人,导致祸难的罪魁还有韦太后及其党徒,可是这些人,既没有身陷囹圄又没有承认罪行,他们仍然坐享荣华风光赫赫,甚至保不定还想暗害帝后,再度掌权。

又就算新政颁行以来,韦、谢、元等太后亲信不敢公然违抗,甚至主动交还这些年来霸占的土地,强纳的佃户,百姓对此几大门第可没有宽容,如韦元平及谢饶平,甚至都遭遇了拦路斥骂甚至臭鸡蛋烂菜叶的“袭击”——元得志虽得幸免,是因他已被贬黜,两年以来夹起尾巴做人,甚至闭门谢客不敢出行。

与韦、谢二相待遇相反的是尹绅,做为促成吐蕃降周的功臣之一,自回京当日,百姓们便自发夹道相迎,听闻尹少卿因功擢升为散骑常侍,百姓们更是额手相庆,敬称其为尹公,这些时日以来,导致尹公邸中家人于市内采购果蔬粮粟等需用,商贩们竟然拒收钱帛,那些家中女眷惨遭凌辱的百姓,不乏主动将积存的鸡卵蚕蛹等食用,择选优良登门赠予,阮夫人婉拒数回,百姓们不肯罢休,反倒像做贼一般悄悄放在门外,转身急走。

公主府邸建有高楼。

晨蔼初聚,同安便在高楼之上,遥望入朝谒见的官员,一一骑行这条必经之途,距离虽远,但她总能在人群之中,准确定位尹绅的身影,她看着他身着紫袍,意气风发地前往丹凤门,她想,原来这就是你之所以舍弃我,真正的原因么?

有时她也会到紫宸殿外的游苑,留连于位置稍高的亭台,在更近的距离,看着面圣议政后的尹绅,那身乌纱紫袍,在花叶的间隙一晃而过,他像是根本不曾觉察她在这里观望,但同安笃信他是知道的。

但他终究是选择了漠视,正如她不敢当真固执己见,抛弃一切焚舟破釜与他并肩。

有时候同安也极其怨恨自己不够坚决。

不能坚决的向前,也无法坚决的转身。

所以她日复一日的愁郁,看着他笔直的前进,躲在一旁煎熬。

她明明贵为一国公主,但她想要的一切,上苍都吝啬得不肯给予哪怕半件。因为她是公主,所以必须和亲;因为她是公主,所以爱慕着的人,不得不舍弃她;因为她是公主,她甚至不能承认,她与良人相逢恨晚。

她为什么生于皇室,为什么要做为这一无所有的金枝玉叶?

同安有时亦有冲动,她想再度冲入紫宸殿,恳求她的叔父,告诉叔父,她反悔了,她不想成全任何人,她只想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这个人世,原本就没有人当真关心她,她又何需在意旁人的嘲笑呢?

可这样的冲动,还没有凝聚成勇决,便如此季草叶上的一滴朝露,一遇晴照熏风,便破灭无痕。

明明一无所有,但偏偏还有太多在意的人与事,这都是无形的枷锁,捆绑着她让她寸步难行。

有时候彻夜难眠,就算从此不再长住宫廷,但同安也无法真正恣意快活。

尹绅于她而言,像极一个魔咒,越是决心要漠视,便越是成长为藤葛,甚至生长出锐刺来,缠绕攀附体内,寸寸扎痛。

同安越来越喜欢听那些闲人,交口谈论尹少卿的逸事,仿佛只要坐在一旁聆听,这个人就不会如现实一般,与她陌如商参。

尤其是尹绅如何促成吐蕃称降的“丰功伟绩”,对她更加吸引。

同安答应了天子,不再纠缠,此时她也再不愿意与阮钰虚以委蛇,所以她不能再去尹宅,更加不可能主动邀谈尹绅。

好在还有人能够满足她的好奇心。

便是吐蕃王子次玛。

故而,次玛便成为公主府的常客,这事原本也并没有引起闲人关注,甚至贺烨听闻,也只不过置之一笑而已。

因为皇帝陛下对次玛印象尚好。

这个吐蕃王嗣,不仅骑射了得,对于诗词歌赋也多有涉猎,换上一件白袍,手摇折扇,虽肤色面廓仍与周人有所差别,但翩翩气度,更甚于谈吐修养,远胜多少纨绔——就连薛绚之,也对次玛的学识,尤其是琴韵之技啧啧称叹,最关键的是,次玛尚未娶妻,而且也多次表示,愿意长驻大周,以身作则,显示两国永修盟好。

虽有人质的含义,不过贺烨为显大国风范,对次玛当然也会示以礼遇,并不会将他当作人质看待。

皇帝陛下正为同安公主的终生大事犯愁,听说同安青睐次玛,次玛显然也有联姻之诚,他倒认为,如果两人能够情投意合,不失为两全其美一桩妙事。

但贺烨并没有急于促成这事,原因一来是并不确定同安是否真正动情,再者对于吐蕃的诚意,当然也需要看其实际行动加以证实。

如果索朗平措并没有按约出兵,甚至吐蕃王储最终择定为大王子,那么两国之间,便不可能真正修好,贺烨当然不愿意同安牵涉其中,侄女已是命运多舛,再也经不得任何创痛了。

贺烨这边仍持观望的态度,甚至没有多此一举先行告诉十一娘,因为同安的婚事,也只能由他这皇帝来决断,才不会导致矛盾加深愈演愈烈。

可是!

偏有那么些居心叵测者从中作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