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1231章 功臣回国

望族权后 第1231章 功臣回国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往往政权移交,必定引起人事变动,更何况贺烨与韦太后这两个新旧执政人之间,政见从根本上就是南辕北辙争锋相对,官制的改革已经拉开序幕,紧跟着必然会有一帮官员陆续淘汰,不少寒门出身的士子会迎来入仕之机,对于许多高门大族而言,也有望争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在这个时候,旧秩序便会被打乱,各派党系之间会产生新的利害纠葛,那些各怀目的欲望之人,都会权衡得失,不大可能团结一致抵制税法改革,因为他们都会担心天子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头上,谁也不甘做为被淘汰取代的一拨人。

又兼新政的推行,在晋朔、燕赵等地已经大告功成,对于社稷民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一目了然,这就使得如京兆萧、袁等过去的中立派,没有借口质疑新政不足,而晋朔之地的世族大户,他们已经因税法改革获得政治利益,天然已经站定了阵营,他们当然会支持朝廷的改革,否则当初的牺牲,岂不成了付之东流?

又比如冯继峥这样的正统派,不管有多少其实是沽名钓誉之辈,但他们比萧、袁、李等显望更加注重气骨声誉却是不争的事实,于国于民有利的政令,他们至少在表面上不会公然驳阻。

当然,表面的赞同不等于实际的服从,贺烨在这时宣告改革税法,的确甚有把握获得殿议通过,让这一政令顺利颁行,但真要想达成目的,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就相当于以天子为首的少数人,要与巨大利益团体博弈,决心与部署稍有差错,很有可能导致变法的彻底失败。

贺烨这一步棋,很险,但又确占时机。

因为如果等到朝堂人事重新稳定,利益团体划定阵营,虽说君权得以稳固,但新的秩序已经奠定,那时再行变法无疑更加艰难。

而且很有可能演变为,支持变法的后族,与利益团体之间的直接对抗,让天子利于天下匡复盛世的善政,被舆论扭曲为宠幸外戚排除异己的谬失。

当贺湛恍悟之后,陆离也很快判断清楚了利害,出于对社稷有利的大局,改革税法势在必行,另外一旦变法,韦太后为首的党徒当然会抓紧时机作乱,以图东山再起,那么贺烨为了让新政顺利施行,就必定要铲除太后党,杀一儆百,这对于为重审裴郑逆案,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时机。

想到这里,陆离飞快地看了一眼贺湛,见他轻轻颔首,显然也意识到了其中关键。

故而陆离也表达了附议,誓称竭尽全力支持。

贺烨见左膀右臂再无异议,才将目光看向十一娘。

却见她蹙着眉头垂着眼睑,一脸深思的模样。

“皇后仍有顾虑?”贺烨问道。

十一娘如梦初醒,却瞬间松开了眉头:“我已在考虑,变法令一旦颁行,应当从何开始。”

这就表示并无异议了。

贺烨见皇后如此积极,一扫数日以来的忧心忡忡,仿佛回到了潜邸之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状态,他忽然感觉心中的郁沉也稍稍松减,他有些庆幸这一步果然没有白废心机,十一娘不是普通女子,他原本也没想过限制她的才能,将她局限在后宫,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却因为急于让她调养身体,再为他诞育更多子女而忽视了她的意愿,也让十一娘对他心存误解。

好在是这样的误解没有越积越深,只要他再努力一些,坚持向她靠近,终有一日,会彻底打消十一娘心中的顾忌,获得她的信赖,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与猜疑。

“改革税法,必定会引起朝野震动,朕虽坚定不移,但也明白此事难以一蹴而就,的确需要计划部署、步步为营,不过皇后眼下可没这空闲拟定规划,你得随朕前往麟德殿。”却对贺湛、陆离说道:“二位爱卿可留在此处,先行商议变法各项需要注重之处,待朕与皇后归来,再与两位商洽细则。”

说完起身便往内堂,却有意放慢脚步等十一娘跟随。

而江怀此时,却获嘱令,带着七、八名宫女,将皇后一套礼服以及钗冠送来了紫宸殿,帝后二人分别更衣穿戴,上车时皇帝却向十一娘伸手,这是示意邀请皇后与他同乘玉辇了。

如此明晃晃的在宫中大秀恩爱,让十一娘颇有些面颊发烫,但看着皇帝那只固执的手,她当然更不好在众目睽睽之下拒绝,也只能厚着脸皮登上了龙辇。

“皇后可猜到了往麟德殿是因何事?”贺烨故作神秘。

十一娘见他着装,虽仍是窄袖圆领袍衫,却换成了赤黄底饰绣的飞龙纹,比日常略显隆重,毕竟这样一套常服,乃是天子专用,而且还另外嘱令了蓬莱殿送来一套礼服让她装扮,去处又是麟德殿,答案可谓呼之欲出。

“圣上是要接见使臣?”

皇后能够一猜即中,当然不会出乎贺烨意料,但这并不妨碍他用甜言蜜语奉承讨好:“皇后果然聪慧,但未知能否猜中是哪国使臣远道而来?”

十一娘想起刚到紫宸殿时,贺烨说了一句将要接见之人与她莫大干系,此刻既然确定是他国使臣,自己涉及外交无非两国而已,不大可能是吐蕃,因为眼下还未听说捷报传回,吐蕃使臣不可能不战而降立即便遣使求和,便笃断道:“应是北辽萧所遣,看来是想迎回耶律齐了。”

“皇后可真是料事如神。”贺烨毫不犹豫继续讨好。

“难道萧从力已经战胜耶律高,诛灭萧伯仁?”十一娘惊喜道。

“萧从力的确节节获胜,势头威猛,但那萧伯仁也并不容易对付,然而时运到底还是偏向萧从力,萧伯仁拥立那位耶律高竟然一病呜呼,上京又生诸子夺位之乱,萧从力趁乱而攻,萧伯仁无力阻挡,只好带着他私立之新君弃上京远逃,如今萧从力已经占据上京,虽未斩草除根,但迎回耶律齐奉为北辽正统已是势在必行。”贺烨也是满面喜色。

十一娘思量一番,颔首道:“萧伯仁未被剿灭,纵然耶律齐回国,内患未平,便更无余力再犯辽东,于大周而言,确为益幸。”

“萧伯仁有如丧家之犬,大约只能投奔突厥,耶律齐别无选择,只能与我大周结盟,方能抵抗突厥、叛臣攻扰,而免于四面受敌。”贺烨赞同道。

与北辽化干戈为玉帛是他早就制定的策略,贺烨虽有雄心,还没有狂妄到大兴战伐诛灭诸夷的地步,他更加重视的振兴内政,使国民获得真正的富强,征伐扩域虽能奠定帝王功业,但却会造成战士伤亡以及百姓承担重赋,这就是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而经多年努力,辽东以北终于能够罢止干戈,这对于贺烨匡复盛世的雄图当然是件幸益之事。

说话间,龙辇已抵麟德殿,但因今日皇帝并非正式接见使臣,故而也没在正殿大设宴庆,新上任的鸿胪寺少卿尹绅,负责在结邻楼里款待北辽来使,而陪随使臣前来的除了北辽官员之外,还有两人,却让十一娘惊喜不已。

正是林昔、匡兴。

耶律齐仍未获释,萧从力却先将林昔、匡兴两个“人质”送回,这当然也是显示北辽的确诚意满满与大周结盟修好。

但关于结盟修好的细则,皇帝陛下这时当然不会与使臣详细交谈,他与皇后只是走了个过场,便另寻一处清静地方,单独诏见林昔与匡兴二位。

此二人,一个为收复幽州的功臣,一个为解救同安的功臣,原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如今能够平安回国,当然不尽感慨。

但匡兴的安置不难,林昔却被太后定罪为贺淇同党,处流徒之刑,此时身为“已死之人”,倘若想要让他入仕,授职为官,那么首先要做的事便是为他平反,洗清他身上背负的“附逆”之罪。

林昔当初自请为间客,并不是为了再图仕贵,他也知道拿不出证据洗刷身上的冤屈,也根本不想为难天子,恳求道:“只要能让草民与母亲团聚,得薄田竹舍谋生,纵然隐姓埋名于田园山野,此生已无遗憾。”

这事十一娘当然不会越俎代庖,替贺烨决断,只安抚道:“令堂如今在上清观,与莹阳真人相伴,虽难免挂念林君,得知林君安然无事,并无忧疾,数月之前中秋佳节,真人还提起令堂,称身体尚好。”

又对匡兴说道:“令郎如今亦在长安,与舍弟一处,家父空闲时亦会指导令郎经史诗赋,中秋节时我才考较了令郎课业,进展甚大,将来必定能为社稷之臣,至于画筱,如今正在宫中,督促皇长子课业。”

听说家人平安,甚至还得到了皇后亲友的照顾,尤其是匡兴,激动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贺烨看出他们急于与家人相见,也不多耽搁,嘱令下去送二位出宫,妥善安排住地。

只在回紫宸殿的途中,又与十一娘商议:“我从前以为,林昔虽有气骨才华,但与邵博容类似,锥锋太过,遇事易犯急躁,但他竟能圆满完成间客任务,为收复辽东立下大功,的确有些出乎我意料,看来经此劫难,他已经消磨急进之气,既有才干,堪当大任,隐姓埋名岂不可惜?只是要为他翻案,没有真凭实据,又极为不易,皇后意下如何?”

十一娘心中一动:“我以为,既是清白之人,便不能背负冤屈,更何况林昔立有功勋,圣上若为贤明之君,更不能让忠臣功士,冤屈不得申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