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1182章 得逞

望族权后 第1182章 得逞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韦太后当然有异议!

虽说皇后册封庆典,历来定于宣政殿,普天同庆、大赦天下亦为顺应礼法,甚至于帝后大婚,皇后凤驾理所当然应由丹凤门经御道入宫,不过贺烨与十一娘早在十年前便已成婚,依制,应当卜得吉日后,先以王妃仪仗接十一娘入宫,当然便不能经御道入宫城正门,更不说贺烨以皇帝之尊,亲自往兴礼门迎候,册封典礼之后,还要前往丹凤门接受臣民拜贺,大周自建国以来,便从无哪一个皇后能够享此殊荣!

又何况穆宗帝丧仪虽止,一年丧期之内,连皇室王公以及百官家中都必须禁止婚嫁宴庆,册后之典自然理当从简,贺烨却如此铺张,岂合礼法?

更让韦太后心惊的是贺烨的用意,他既然早便准备好要让十一娘母仪天下,并不惜违制逾礼,向天下宣示帝后情深,给予十一娘无上荣光,这哪里像是对十一娘心怀忌备,哪里像是属意秦氏为后?

但他为何故布迷障,有意使后位空悬数月,引得朝野疑惑,议论纷纷?

难道就是为了逼迫自己妥协,配合他此番逾礼逾制之行?

不,这太不符合情理。

瞬息之间,韦太后脑子里晃过千万个念头,万千种疑惑,她当然不会相信贺烨目的其实相当单纯,仅为一个丈夫,自作主张想要给予妻子惊喜以及荣耀,他们历尽险难,好不容易才实现志向,为了不枉十载以来同舟共济,为了不枉漫漫一路携手并肩,他可不愿因为穆宗的驾崩,就让一生只有一次,如此重要的册后之典如此简慢。

他的皇后原本就与众不同,所谓礼法,亦当不成约束,他就是想要让史书典籍,记载下这一不同常规的盛典,但如果没有韦太后的赞同,如果谢饶平、韦元平等太后党竭力谏阻,纵然已经是九五至尊,贺烨这一愿望仍然难以达成,难道册后之典,还得拖延到他将谢饶平、韦元平一一收拾,并且完全可以乾坤独断的那天?他可等不及。

于是贺烨又再逼进一步:“朕也知道,这并不合旧礼陈规,只太后执政期间,不是也发生过更加不合礼法之事?比如……太后亲自主持华山封禅,又比如择福地,单建陵寝……朕以为,皇后先有惠济百姓之德,更建收复国都之功,虽不能比同太后曾经执政之威,然而论德行声誉,确也远超普通后宫女子,表彰皇后美德,亦乃昭告天下功臣该当论功行赏,于社稷治世有利,又何必拘于礼法?又说如今虽仍处国丧之期,不过这数十载以来,辽东战乱西疆纷争,甚至蛮狄之军一度攻陷京畿,国祚面临危亡,所幸先祖列君神灵庇护,保得社稷不曾倾覆,大难既平,理当安抚天下,册封皇后乃朕登位之后第一大典,借此昭告万民匡复之兴,以示险难均已渡过,从此黎民不受战乱之祸,百姓有望丰衣足食,号召臣民同心协力再创盛世,使我大周福祚延长,更为益事。”

这番话不乏对太后的讥讽,但贺烨此时显然并不在意激怒这位:“不过太后若然执意反对,朕也不能一意孤行,少不得告诉皇后,太后重礼法,并非朕有意待以简薄。”

韦太后有若醍醐灌顶!

这才是贺烨的用意!他明明知道立秦氏为后诸多阻碍,而他才登大宝,权位并不牢固,当然还需要京兆柳的支持,立十一娘为后方乃明智,他故布迷障,应当是想迷惑自己,误解十一娘已经背叛,而主动提出立秦霁为后,贺烨一计不成,却仍有后着,倘若自己反对十一娘享此殊荣,贺烨便会挑拨离间,彻底收服十一娘为他所用。

她不能再中计,后位既然已经归属十一娘无疑,又何必计较典礼逾制这一琐细?

韦太后自以为想通其中关节,微微笑道:“圣上既如此看重十一娘,帝后之间恩爱和谐,当为君国之幸,我心安慰,又怎会阻拦?”

贺烨终于达到目的,喜形于表:“如此,谢公与韦公那处……”

韦太后果断应允:“我会知晓两位相国。”

一旁高玉祥,眼见着母子二人这番交锋竟然以握手言和告终,倒是百思不得其解,待贺烨告辞,他斟词酌句表达疑惑:“奴婢猜疑着,圣上似乎并无立秦孺人为后之打算,怎么……太后反倒成全了圣上意图。”

“我若反对,虽说大典逾制必然会引政事堂两位宰相谏阻,难道还能阻止他立十一娘为后不成?他如此抬举十一娘,当然是想笼络功臣,也是向群臣显明,他这帝王重情重义,将来赏功罚过御下公正,我若反对,于他丝毫无伤,反而会让十一娘心存芥蒂……不过贺烨既然打算用此荣耀,争取十一娘彻底臣服,与他夫妻同心,反而说明他们夫妻之间,未必不存嫌隙,于我而言,便仍有机会。”

所谓机会当然是指离间,太后其实并不确断十一娘是否背叛,但时势显然——后位乃十一娘与秦氏之争,秦氏若为皇后,当然不可能与太后同心,太后只能押宝于十一娘身上,而十一娘封后乃名正言顺,倘若贺烨原本有意于她,大可不必故布迷障多此一举,所以,贺烨才提出逾制行典,目的便是笼络十一娘与他同心,为他稳定后宫,杜绝隐患,彻底将太后禁绝于深宫。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贺烨其实并不确定十一娘会否心向太后,毕竟,十一娘曾经也为太后耳目。

所以太后更加偏向十一娘并没有彻底背叛她,她也没有错料十一娘,虽说经过十载,与贺烨已生夫妻之情,并且还为贺烨诞下嫡长子,曾经恳求她宽饶贺烨不死,但十一娘应当没有察觉贺烨早就心怀二意,并在多年之前便与燕国公、薛陆离、贺湛等人暗通款渠。

太后有此想法其实也不算荒唐,因为十一娘毕竟是九岁稚龄便侍奉左右,贺衍驾崩之时,十一娘甚至刚到豆蔻之龄,太后怎能相信十一娘那时便已深怀城府,在她面前虚以委蛇丝毫不露破绽?而薛陆离与贺湛,他们却可能为裴郑旧案投效贺烨,这两人看似与十一娘亲近,然而薛陆离原本乃裴氏之婿,就连贺湛,相比十一娘,与曾经的裴皇后裴渥丹,无疑更加亲近,保不定其间还有莹阳授意,豫王系显然也早怀二心。

她太过低估了这两人,与裴氏一门的情谊。

太后怀疑十一娘也是被他们利用,更不说晋阳王府,还有江迂、阿禄等为贺烨掩示,她在贺烨身边安插下多少耳目?任氏、谢氏、元氏、灵药,等等等等这么多人,居然均被瞒在鼓中毫无察觉,十一娘虽然更具智计,到底分心于治政,而贺烨也绝不容易对付,十一娘被其瞒骗并非不可能。

人往往就是如此,难免心怀饶幸,总会为更加有利自己的可能旁征博引,似乎说服自己便能赢得胜算,正如眼下,韦太后信任与否对十一娘并不十分重要,但能否争取利用十一娘对韦太后却至关重要,贺烨深谙人性,更加深谙韦太后颇为自大,其实有十足把握能达到目的,继续糊弄太后,虽说作用不大,倒也能够省却不少麻烦,至少能让十一娘接管后宫人事更加顺利,另外别看贺烨已经当了皇帝,他未必不存睚眦必报的念头,他曾经大受韦太后压制,吃了不少苦头,与太后还有杀母之仇,可太后之尊,乃贺烨嫡母,大周以孝治国,一国帝王万万不能行弑母之恶,否则莫说留污史笔,必定也会引发物议纷纷、千夫所指,贺烨的帝位哪里还能稳当?他不能为生母报仇血恨,如今能够继续愚弄这个对手,也算小出一口恶气。

其实不仅韦太后不愿相信十一娘乃陆离、贺湛背后之主,就连贺烨,其实也以为主导者乃京兆柳,十一娘不过是因为太夫人嘱令,小小年纪便承担重任,至于陆离以及贺湛为何与京兆柳结盟,贺烨并没有深度剖析,这其实也大无必要,京兆薛与京兆柳本乃姻亲,守望互助理所当然,他也接受贺湛、王宁致两人关于蒋渡余“灾星之卜”的说法,这就好比贺洱占据正统之位时,不是也有世族追随?别看韦太后曾经大权在握,党徒众多,普天之下,反对后宫弄权者大有人在,更不说当她屡行谬政,险些使君国亡于夷族战火,如王淮准等重臣显望,不是也忍无可忍另投明主?

所以,韦太后当日一口咬定陆离、贺湛二人意图为裴郑翻案之事,贺烨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倒是隐隐觉得韦太后这时提起此桩旧案,应当大怀居心,于是这晚,当立后之事终于水到渠成,他再度小胜一局,在紫宸殿,把江迂召来询问:“当年我还年幼,因你提醒,甚至并不信任阿兄,终日惶惶于自保,只依稀记得裴郑案发,阿兄甚是愁闷,甚至还有臣子谏请废后,后来裴皇后被叶昭媛毒杀,阿兄因此悲痛不已,以至郁郁数载,终成症候,我以为,裴郑若为蒙冤,阿兄理当不会听信谗言,对此一案,你当年可曾听说过蹊跷?”

江迂蹙着眉头:“奴婢那时殚精竭虑,皆在如何保全圣上,裴郑一案乃外朝之事,奴婢便是有心关注,实在也没有途径,只隐隐听闻,满朝文武,除了韦相、谢相以及毛维之流,多数不信裴郑谋逆之说,圣上可还记得,当初柳贵妃,不是察明害死裴后者另有其人?依奴婢推测,此案大有可能乃太后策划。”

“裴皇后……”贺烨沉吟一阵,也微蹙了眉头:“我只记得她当年分明已经察觉我在隐忍,却并未告知太后,只作视而不见,又暗暗提醒我与其寡言,莫若张狂,后来我体会得阿兄与我虽非一母同胞,但对我诸多维护,以为裴皇后当年作为,确然是出自阿兄授意,她既能如此,应当不至于附逆,而她被毒杀,虽说真凶乃太后,却也未必说明裴郑一案存在冤情,毕竟凭太后心性,理当不容罪臣之女占据后位,更何况裴后还足以左右阿兄意志。”

江迂笑道:“这是陈年旧事了,圣上又何至于枉废思量,如今重要之事,还是如何筹备册后之典,待皇后接掌后宫,也能早日将大皇子迎回,奴婢好些日子不见大皇子,可真是牵肠挂肚。”

贺烨横了一眼江迂,脸上却难掩笑容:“迟儿是我长子,我还巴不得他能在邙山多学几分本事呢,你这老奴,有什么好牵肠挂肚?”还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倒是他心里煎熬得很,真恨不能立即便迎十一娘入宫,明明近在咫尺,恩爱夫妻却又有半载未能见面,这才叫牵肠挂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