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1169章 又闻山梭崩

望族权后 第1169章 又闻山梭崩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一娘人虽“惊醒”,疲乏尚未褪去,突然又被贺烨压在身子底下,隐隐透入轻纱帐的灯光,只让她看得清那双近在咫尺的眼,像一片幽森的夜空里烧起两簇星火,烫得她心尖一颤,她怀疑自己的身体一定渗出了汗迹,偏偏压着她那具身体,虽说体肤散发着温暖,却仍干爽。

她突觉莫名地窘迫,将手指抵挡在两张嘴唇之间,语气里便带着几分嗔怪:“不是要说正事,殿下还是正经些才好。”

贺烨听她声嗓里更多几分柔懒,只觉胸腔之内被软羽轻拂,涣起酥痒一片,但他强忍着,挑着眉梢和唇角,调侃道:“想要让我正经,王妃便别用这么不正经之目光引诱。”

这简直就是倒打一耙,她何时不正经了?十一娘愤愤不平,竟一时忘记了专注正事,当真垂下眼睑来:“殿下既赐欲加之罪,我遵令便是。”

贺烨看她虽说藏避了秋波里的风情,却无法藏避一场欢爱之后,两靥涣生那霞色,甚至蔓延到了胸前丰盈之处,披散的乌发映衬得肌肤如雪,如雪的肌肤又映衬得那两粒朱樱越发娇艳,她的体内也一定还残余了悸动,她也一定因为他的攻伐而情动,否则锁骨轻陷处,为何因尚且紊乱的呼吸起伏,正如再是天生丽质的芳朵,不经春风丽日滋润,又哪能涣发那美艳无双?

“已经晚了。”

话音未落,便轻衔了她欲迎还拒的指尖,贺烨闭着眼,像一个强忍饥饿的人慢慢品尝美味佳肴,这回他一点没有表现得急切,十分克意的温柔,他的唇舌勾勒游走,细致得一寸半分都不肯放过,又不在任何一处曼妙长久滞留,直到听见女子终于忍不住地呻吟出声,他才终于勾起一抹诡计得逞的得意,满足这因他而生的迫切。

当两人真正能够言归正传时,案上红烛已经只余不够三寸了。

不知何时下起小雨,瓦上密密一片淅沥。

十一娘再不肯承担“欲加之罪”,系好诃子,穿着里衣,才肯回到帐子里来。

但她不知道的是,衣襟里脖子两侧,仍然透着粉樱的肤色。

贺烨强忍着不去探究——天都要亮了,正事还只字未提呢!

他把胳膊枕在脑后,眼睛瞪着帐顶。

“我令姜导守玉门关,燕国公守甘州,这是防范突厥再度东进,另外王横始必须先返云州,燕国公世子镇守居庸关,辽东叛乱平定,榆关暂时不用置重兵,然营州仍需驻兵,防范北辽异动,故,这回前往金陵,三郎与我同行,无郁会留在长安镇守。”

听贺烨这么说,十一娘立即意识到不会有太多人马跟随他南下,当然会担心:“姚潜虽不顶事,但韦太后掌控禁军毕竟多达数十万!”

“夺回长安之前,我在途中已经有了部署。”贺烨却甚是轻松:“据探人通报,贺洱已经驾崩,韦太后这时还未至金陵,而滞留于庐州。”

“贺洱驾崩?”十一娘“腾”地坐起,吃惊道:“贺洱怎会突然驾崩?!”

“因为韦太后一行至庐州,竟得知金陵不少士宦及世族联名请愿,质疑迁都之议,上谏朝廷不应弃长安东撤,又有诸多百姓,拒绝响应朝廷征召,出钱出力营建宫城,韦太后只能在庐州滞留,偏偏禁军又生哄变,有将士应合金陵臣民请愿,提出应由贺洱亲政,西征收复京畿,韦太后进退两难,当然明白将士已经知闻长安失守,担忧家人亲朋安危,对迁都之议心存抵触,她若是以谋逆之名治罪将士,只能激化哄变,所以……贺洱也就只能驾崩了。”

“金陵臣民与禁军哄变,皆乃殿下煽动?”十一娘猜测道。

“我在禁军中虽有安插暗线,不过均非统领要害之职,要是韦太后不曾尽失军心,这哄变也难以煽动,不过禁军多为京畿、河南、晋朔之籍,原就不甘抛家舍业随朝廷南迁,再者听闻金陵民怨沸腾,抵触韦太后政令,他们当然会担忧无法立足,人心生变,诸多统领忧虑倾家荡产,更不提荣华富贵,再经游说,于是便不难激发哄乱了,至于金陵臣民,却要多亏崔公以及源平郡公等等门生同僚煽动,王七郎在江渐为官,暗中也贡献不少力气,又至于贺洱之死,其实也在我预料之中。”贺烨承认了他便是始作俑者。

贺洱是仁宗帝崩逝前承认的继位人,虽说仁宗帝并没来得及向百官宣诏,但继位诏书乃陆离所写,贺烨不可能否定贺洱乃合法继位,但此人不死,他取而代之便是谋逆篡位,正统派当然会心存异议,贺烨又不想激生内乱,届时只能选择迎回贺洱,逼得贺洱授令由他辅政,贺洱又岂是甘于傀儡之人?内乱迟早都会爆发,所以对于贺烨的上策,便是逼得韦太后不得不对贺洱下手,造成天子驾崩,这样一来禁军将士便没有了旗号,韦太后多少还有苟延残喘的机会。

贺洱无嗣,一旦驾崩,韦太后务必会再立宗室之后为帝,虽说韦元平及姚潜等太后党会鼎力支持,然而王淮准等重臣当然会提出异议,贺烨是要趁此时机南下,宣告已经驱逐突厥的消息,王淮准等人便有理由推举贺烨继位,而那些曾经力主太后交权的将士,当然会倾向晋王——已经得罪了韦太后,要是韦太后仍然执政,谁敢保证不会秋后算帐?

所以贺烨才胸有成竹,既有成算不动干戈登极九五,那么便没有必要率领重军南下。

奇桑虽败,失了关中,可损毁五部联盟慑服蛮狄之事还未及实施,要是大周发生内乱,吐蕃当然又会摇摆不定,说不定连天竺、大食等国也不甘功败垂成,贺烨必须留下兵力镇守西、北关防,免得外敌再度侵入中华,他虽然眼看距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不是没有可能变天堑。

这一风险,他必须担当。

十一娘真心钦佩贺烨在大是大非之上的取舍,他诸多部署虽然也有阴谋诡计,不过与韦太后的根本区别是,贺烨并没有因为权位放弃底限,而他所坚持的底限,从始至终都是先平外患,以社稷江山为重。

只不过她还不及表达这钦佩,贺烨却话锋一转:“你不用担心我,我若没有把握,也不至于以身涉险,有几件事……我往庐州去后,秦氏等等会先被送回长安,她们暂时安置在晋王府,但王妃却会被‘软禁’于崇仁坊,除亲信之外,如秦氏等有心之人,都会认为我先行胁迫王妃来洛阳,王妃在我逼令下,游说李辰翁等官员投效,绚之因王妃之故,不得不答应潜入长安与澄台、宇文盛以及李由在接洽,配合我之部署收复失地。”

这就是说,贺烨要完全抹杀十一娘在这场战役中的主导作用!

他又继续说道:“你心里得有准备,我猜韦太后见大势失趋,不会与我硬拼,将来你便要用这套说辞应付韦太后,暂时一段时间,还需要与她虚以委蛇……另有一件,这回崔公在长安,之于煽动江渐臣民请愿之事,只能依靠陆师持崔公凭信联络门生故旧,当时陆师并未推脱,有意隐瞒已经抱疾之实,他往金陵一路急赶,虽不负使命,却在金陵病逝,陆师虽携长子同行,家眷却多在洛阳,不日亦将归来长安,为陆师治丧之事我虽交待了无郁,他那妻子韦氏一贯不怎么细致,暗中还需王妃操持琐务。”

又长叹道:“当年阿兄为我请了不少老师,但为防韦太后,我只能以顽劣不思进取伪装,只有陆师虽恨我暴戾不堪教导,却不肯违令,我在那鼾声如雷,他尚还照本宣科,正因他如此,我才熟谙不少经史道义,后我与陆师开诚布公,他更加不吝指教,叹惜我终无能报答这师生之情,牵连得恩师病逝异乡,治丧之事我无法分心主持,只能托付王妃暗中尽力了。”

十一娘强忍住突然败坏的心情,坚定贯彻不计忌备的伪装,颔首道:“关于为陆公治丧之事,我会与秦无郁商量,亦会请托十四兄等尽力筹办……另有一件,殿下虽笃断韦太后尽失人心、只能妥协,也万万不能大意,十四兄在多年之前,已经安插了两人在窦辅安旗下,如今已经授职亲卫,殿下或能一用。”

她在这个时候选择将两个极其重要的暗线交给贺烨,当然是为了示诚——如果不能从韦太后手中夺回军政大权,对于她的最终愿望当然毫无益处,于情于理,都必须力助贺烨的计划顺利达成。

贺烨知道再得两员内应,当然喜出望外,几乎没忍住又要“以身相许”,十一娘这时却完全没有了情绪与他云雨恩爱,怕自己露出破绽,只能连称疲倦,两人这才趁着天未大亮的时光,闭目养神一阵,却是谁也没有当真睡着。

晋王殿下有“内功护体”,稍经调息后便精神涣发,十一娘却难掩倦乏,但仍坚持亲自侍奉殿下洗漱更衣,又陪随着向韦太夫人问安,回到浮翠坞,还往小厨房张罗了早膳,调制了大合殿下胃口的汤食。

哪知几多“贤惠”,偏偏却在惜别之时,一着不慎竟然激怒了晋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