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1076章 舍身取义

望族权后 第1076章 舍身取义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西妩仍在长安,三十岁的年龄,她已经不能在作为韦瑞的宠姬了,不过靠着风韵犹存,慧心巧口,竟争取得韦郎君作为背后倚靠,在平康坊自立门户,西妩家既有才思敏捷的周文君,又有色艺双绝的小蔡姬,更不提背后东家韦瑞造势,近五载以来,已经算是北里名气最大的妓家之一,与叩玉家齐头并进。

关于岭南事变,正是西妩告知璇玑,那时急公会匪首朱祥隆才刚刚殒命,彻底掌控义军大权的朱子玉自然不会急于求成,他务必要达成韦太后受降,方能保证旗下士勇的性命,而想要做成此事,一来需要宇文盛的帮助,同时,亦不能让宇文盛暴露早便暗助急公会的事实。

璇玑得知事故,忧愤不已,对于朱子玉忽然改变心意自断臂膀降服于韦太后的决断无法理解,三言两语向宇文盛说明,忍不住抱怨连连:“义军虽丢了衡州,可郎君已经如愿谋得京兆尹一职,眼下姚潜领五十万禁军离京,长安警卫空虚,倘若郎君起事,胜算总有五成,岭南王究竟何故与朱会首自相残杀,并向韦太后降服,自先会首以来,数十载苦心经营,岂不毁于一旦?”

关于璇玑的疑问宇文盛无法解答,他只能先去见岭南派遣的暗使,那是岭南王的心腹要员,原本便与宇文盛相识,故而对于岭南王的诸多想法毫无隐瞒。

回家之后,宇文盛连连慨叹:“万万不料朱祥隆竟然急于求成而致丧心病狂,他违背急公会教义,为权欲残害无辜,以至于让子玉万万不能容忍,而今突厥五部大军逼近,幽燕、云州也将再起战事,子玉为保华夏不沦亡于蛮夷铁骑,亦为十万正义之师,誓死维护急公会教义,青史丹书之上,不被评为乱臣贼子,方才作此决断,若非如此,子玉也非我从前所识磊落君子,誓死效忠之人。”

“难道就这么便宜韦太后?”璇玑不甘,咬紧牙面色铁青,她不明白为什么忠正的君子总会为了德义二字粉身粹骨,而像韦太后这样的无耻之徒往往会因为他人的高风亮节荣华富贵,她的父祖家人正是因为忠义而死,难道又要眼看着丈夫与朱子玉重蹈覆辄?

“长安城之警卫虽不如从前,然则十万宫卫仍被窦辅安掌握,我纵然起事,仅靠京都卫士亦不能立即攻破宫门,双方一旦陷入僵持,姚潜闻讯,怎不回军救援?长安大乱,甘州军心不稳,这便是给予蛮夷破城机会,祸起萧墙,蛮夷得利,这不是子玉初衷,亦非我之初衷,璇玑,国难当前,如今不是计较私仇之时。”

“夫郎,妾身可以不计私仇,但妾身怎能不计夫郎安危?岭南王若然屈降入京,曾与夫郎交好之事便再也隐瞒不住,韦氏那奸诈毒妇,纵然受降,暂时宽赦岭南王,今后也必定会反面无情,届时夫郎岂能不被连坐?”璇玑紧紧抓住宇文盛的手臂,泪眼看去,男人那已然让她铭心刻骨的眉目面貌,长年忧劳不知何时已经夹杂银丝的发鬓,都让她痛心不已,这朝夕相处的十余载,裴六娘成为璇玑,这个男人是她唯一的依靠与救赎,她可以带着遗憾去死,但她希望她的夫君能够平安的活着,这一刻她甚至希望宇文盛从未卷进她的仇怨中,虽然如果不是因为复仇与志向,他们两人不可能认识不可能厮守,但璇玑此刻就是这么希望着,为这人世间,她唯一深爱在意的人,如果你能平安,我何惧身陷炼狱。

“这是子玉之抉择,亦为我之抉择,纵然因而丧生,亦为我之宿命。”宇文盛用另一只手,轻轻安抚璇玑:“好在大郎早已被我借口求学游历送出长安,璇玑,你与阿万……”

“我要与夫郎共生死。”璇玑毫不犹豫。

宇文盛似乎想要劝阻,但看着女子坚决的眉眼,终是一叹:“也罢,此时亦还并未到绝境,子玉遣暗使入长安,也正是为我安全考虑,若小心应对,我并不至于暴露,再者眼下情势,岭南义军告降,纵然是太后党亦会力主受降平息内乱一致对外,突厥未败,子玉应当安全,那我便更不会面临祸难。”

便告诉璇玑朱子玉的计划——

多年之前,朱子玉前来长安,在宇文盛的长安县衙住过一段时日,并在宇文盛引荐下,甚至与陆离手谈论交,后来像模像样经营商事,与不少贵族纨绔打过交道,甚至谢饶平、毛维等过寿时举宴,他虽没有得到邀约,也曾主动奉上财礼,不过那时朱子玉只是长安城中毫不起眼的商贾,谁也没料到有朝一日他竟然揭竿起义,而结交权贵甚至士人本就是商贾的常见行为,朱子玉从来没引起过内察卫的留心。

直到义军攻陷衡州,朱子玉的名姓才广为人知,那些曾与他觥筹交错甚至称兄道弟的纨绔,心里隐隐不安,然而因为衡州王鲜少以真容示人,故而纨绔们也不能笃断商贾朱子玉便是逆首衡州王,谁也没有多此一举仅因两人同名同姓便去“出首”,故而朝廷竟然不知朱子玉早在多年前便在长安活动。

宇文盛就更没有受到怀疑,他才能在韦元平的保举下,顺利谋得京兆尹的职位,意图时机合适时,配合义军起事。

不过眼下朱子玉来降长安,真面貌当然再也隐瞒不住,虽说宇文盛只是为他引荐了陆离,而陆离无论如何都不会检举宇文盛,不过却也难保没有其余人留意过朱子玉与宇文盛的交情,为了稳妥起见,当然要早作安排。

于是岭南前来的暗使,便开始联络曾经与朱子玉相交的纨绔,因他们都是贵族子弟,相隔多年,此时多数已然授了实职,甚至其中好几个,被徐修能、柴取笼络,也算是深得太后寄望的“才俊”之流,暗使便以串通匪类的罪名相要胁,这些人为了自保,只好答应从中促成受降之事,徐修能便是被这些党徒糊里糊涂拖下了水,因他想来,朱子玉自愿投降,岭南战乱平息,齐俊便可投身安北战场,对突厥就更有胜算,却不曾料,宇文盛竟然主动坦诚早年曾与朱子玉结识,却压根没把他这么个文质彬彬的商贾与逆首联想,直到岭南暗使以此作为要胁逼他促成此事,宇文盛才知自己当年便已通匪。

不过宇文盛固然“出首”,却也主张朝廷受降,因为不动干戈便能平息内乱的确利于社稷。

徐修能起了疑心,逼问众党从,这才知道他们也都“通匪”,甚至还错过了出首的最佳时机,徐修能为了自保,毫不留情将党徒交待出来,提醒太后:“朱子玉多年前便已开始结交朝臣贵族,足见机心城府,那么这回降服之动机便大大可疑,太后千万莫信其是受急公会匪首挑拨之言,匪首已是死无对证,怎能确断他为主使?故,就算为大局故,不得不暂时安抚朱子玉,收编叛军,亦当扣朱子玉滞留京都为质,以防其另有居心。”

其实不用徐修能提醒,太后哪里相信朱子玉那套被人挑拨的说辞?莫说太后,朱子玉及宇文盛心里也明白,韦太后不会如此轻易便将叛逆之罪一笔勾消,朱子玉一入长安,那就是自投罗网。

但朱子玉此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要做的,就是让衡州、岭南追随义军的百姓免于治罪,还有旗下十万士勇,只要他们能为先锋斩杀蛮夷,助朝廷禁军大胜安北一役,不说因功论赏,至少可以将功抵罪,朝廷下令赦免谋逆之罪,韦太后再怎么不放心,杀他一人也就能够斩绝后患,若是对立有军功的战士举起屠刀,怎能平息悠悠众口言出无信的质疑?

毁损声誉,那是别无选择时的无奈之计,朱子玉相信义军已经不成威胁的情况下,韦太后不会自伤声誉。

要胁诸贵族子弟促成受降,其实是朱子玉为了掩护宇文盛的计划,他何尝不知如此一来,韦太后就更不会放过他这个怀恩王,已被皇室承认的废太子铭遗孤?

他已经下定决心杀身成仁,至于天下苍生的将来,贺周社稷的兴亡,那已经不是他有能力担当的重任了,好在还有晋王妃,已经成为怀恩王的贺珝,再度通过西妩,将密信转交宇文盛——

从此再无急公会,愿君力助晋王妃!

“晋王妃?”璇玑蹙起尖尖的眉头,无法把她印象中那个虽说沉稳大度、平易近人的贵女,与“斩除奸后、匡复治世”八字联系,她的心里对怀恩王这句有若遗言的交待格外不解:“晋王妃固然能将太原治理得繁荣昌盛,可她毕竟是效忠于韦海池,甚至没有韦海池对她一直以来鼎力支持,小小妇人,有什么能耐推行新政?晋王妃怎么会背叛韦海池,怀恩王又是为何坚信晋王妃能够完成急公会未尽之业?”

宇文盛没有办法给璇玑答案。

因为知道贺珝曾经与晋王妃当面谈判的那些卫士,全都已被秘密\/处决,这些人中,虽说多数亦为朱祥隆心腹,可他们罪不该死,然而贺珝为了保护晋王妃,不得不在铲除朱祥隆之前,将那些卫士斩草除根,这是他有生之年,行为最最亏心之事,可他没有另外的选择。

而贺珝其余心腹,虽说知道主公曾往太原,因未同行,并不知主公与晋王妃面见,他们甚至不知萧渐入曾与晋王妃有旧,他们知道的“事实”是,会首朱祥隆与突厥细作串通,途中伏击怀恩王,莒先生、萧旗令不幸战死,诸卫士因被朱祥隆瞒在鼓里,拼死护怀恩王逃脱,可得知怀恩王饶幸生还,朱祥隆又再授意卫士暗杀怀恩王,这次被怀恩王识破,故而才及时通知他们,围剿叛逆,设计剿杀朱祥隆及其党羽。

所以就连被怀恩王嘱咐重任的宇文盛,其实也不知晋王妃在受降事件中的作用,他现在也不需要考虑这些,他需要筹划的是,如何竭尽全力保住怀恩王的性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