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望族权后 > 第1023章 以死间定案

望族权后 第1023章 以死间定案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5 23:17: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800♂小÷说→网 .】,精彩无弹窗免费阅读!

突厥国内父子间的嫌隙,乃至与吐蕃之间的矛盾,韦太后并非不知,此时她更加清楚的是佗斤这个可汗威势远远不如其子奇桑,吐蕃索郎平措虽说一直堤防着奇桑,然而未必便有与突厥撕毁同盟的决心,韦太后眼中真正的敌患始终是潘博与朱子玉,内乱未息,她只能暂时容忍异族的挑衅,她坚信的是只要把潘博、朱子玉两股叛军一一荡平,如突厥等异族便不敢再耀武扬威,这时远远没有必要为已经平息的疫情,广阳罹难的上万军民,冒险逼迫突厥五部再生兵犯大周的意图。

所以她根本听不入耳追究违约的建言,她已经决定要息事宁人,但她不能自己开口,不能让世人“误解”她是慑于异族之威,难于左支右绌,她更不愿担当向异族屈服的指责,所以她需要党徒们先提主张,在这等“小事”上,她只需要“惇信明义,垂拱而治”。

所以待谢饶平一番剖析后,韦太后仍然不置可否,再度将目光看向元得志:“元卿以为如何?”

韦太后手下这一帮党徒,论说察颜观色可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元得志哪能看不出来太后心中所想?终于是说道一番“明善”的言论——

“臣以为,晋王妃虽说捕获一名东瀛敌间,招供出同党,察明广阳疠疫确乃人为,然则东瀛细作是否为突厥指使,并无罪证确凿,难保不是潘逆使诈,利用死间,挑拨大周与突厥五部绝裂,如此一来,潘博便得喘息机会。”

这样的说法简直就是无稽之谈,然而韦、谢二相,眼看着太后凝重的神情,皆知此时再不能固执己见,是以佯作不察元相言辞间的纰漏,缄默而已。

反倒是韦太后提了一句:“若真为潘博死间之计,为何刘洪元毫无防备,致使大败,溃不成军?”

元得志竟能自圆其说:“潘博起初并不能预见广阳部主力会直取幽州,方令刘洪元出保定迎击,为防武威侯退守苇泽关,安东军出击而无获,先行计策,利用敌间散播疫毒扰乱广阳部军心,以便刘洪元破关而入,可潘博怎能预见幽州竟先失守,安东军断绝粮草供给?固然为周密之故,预备死间计划,因无知会将帅必要,为保机密,故而隐瞒。”

太后颔首:“将帅出征,军中虽也有斥候细作,然则职能并不与直属朝廷细作机构相同,各司其职,往往机密并不会彼此知报,确也不算奇异。”

元得志听了这话,自然大受鼓舞,又再说道:“潘博行计,乃可能之一,诸如北辽、吐蕃等等均有可能,总归是,单凭一敌间空口之说,便追究突厥储君之罪岂不草率?眼下幽州收复,正该一鼓作气攻伐营州,荡清潘、朱二逆,实在不宜多生枝节。”

“我以为,元卿之言有理,实不能仅凭区区细作一方之辞,便轻率向突厥问责,再引动乱暴生,岂利社稷?”太后扫了一眼韦、元二相:“两位可还有异议?”

谢饶平实乃今日并无王相国等“闲杂”在场,才会直抒己见,如今见太后主意已定,怎会顽固不化?又说韦元平,其实昨日召部属商议时,贺湛与徐修能的意见本就相左,两人当场争执起来,却是谁也不能说服谁,韦元平一贯信任者虽是贺湛,他倒也明白太后暂时并不打算与突厥彻底翻脸,原本也对贺湛的坚持有些不以为然,只私下再一细说,贺湛那番话却让韦元平大是心惊!

“阿史那佗斤虽无霸望,储君奇桑却显明不愿止步于甘州之外,否则何至于勾结东瀛敌间,致使苇泽关失陷于潘逆之手?足证奇桑霸望,在于灭周而雄主天下,太后一再屈服于突厥五部,虽说是为先平内乱,再震蛮族,用离间之计引发吐蕃突厥绝裂,避免正面冲突,可奇桑又岂会坐视?如今东瀛、铁勒诸多贵族已被奇桑收服,更不提突厥内部,假以时日,就算奇桑不会行为弑父夺位,只怕佗斤可汉也会被长子生生架空了!下官断言,到那时,阿史那奇桑必定会起兵征周,吐蕃虽与突厥有隙,可会与大周共存亡?倘若相公这时建言息事宁人,不究奇桑,可愿承担千夫所指之责?故而下官方才建议相公力谏究问,能说服太后更好,若不能,日后也能免却史笔之斥!”

贺湛紧跟着又断言:“谢相必定也会建言究问突厥违约,相公倘若与之对立,如今不少臣公,可都谙知相公与谢相不和,届时怒斥滔滔,尽皆针对相公为义气之争,置君国不顾,相公为太后兄长,若背此罪名,太后岂能置身事外?”

韦元平被贺湛的话惊得目瞪口呆,他实难想象泱泱大国,竟然会亡于蛮夷之手,然而先不说前有五胡之乱,只看现下,安北境域实际已被突厥占领,甘州之危更胜潘逆之祸,亡国的确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虽看锦绣江山,大有可能转眼倾覆。

但韦元平依然还在迟疑:“澄台所言有理,然而太后忧愁,实乃一旦与五部绝裂,祸乱立时便会暴发,情势恶化,那可就一发不能收拾了,故而太后才坚持安抚蛮外、先平内乱之政,究问突厥确乃违逆太后主张,我若也唱反调,太后岂不恼火?”

“相公乃太后兄长,倘若一如元相国般唯唯诺诺,尚不如谢相忠直敢谏,于太后何益?太后不会因此怪罪相公,因明日之商,乃是私议,并非公讨。”贺湛进一步点明:“既是私议,无论太后有何决断,相公理当秉诚直谏,而不应察颜观色,将来,若被下官不幸言中……至少太后不会埋怨相公人云亦云,尚且不如谢相明智,而只会懊悔未纳忠言。”

而今日谢饶平及元得志言行,果然一如贺湛所料,故而韦元平虽然被太后打断了发言,落得难堪,心情非但没有郁沉,反而有几分庆幸。

韦太后不会因为私议时,他这几句逆耳之说便震怒斥责,他也算为君国,为太后尽心尽力了,将来万一突厥五部再有兵犯之行,民愤滔滔指斥朝廷懦弱,太后即便要迁怒,也是迁怒元得志,反而会感念他这兄长“直言敢谏”的忠诚。

至于大周是否面临亡国之祸,韦元平并不多么忧虑,在他看来,大周就算亡国,相比普通平民百姓,手里还掌握着不少金银如他一般贵族,总有更多的逃生机会,似眼下般荣华富贵当然不能够了,却至少饱暖不愁。

当然,韦元平并不希望大周江山倾覆,可时势已然如此,一切皆看运数了,韦大相国以为,大周社稷,此时已非人力能够挽回,就算太后究问突厥,奇桑挑发战争,战火说不定立即便能波及长安。

凭心而论,韦元平实在也不希望再与突厥开战,他之所以采纳贺湛的建议,不过为了将来置身事外,免受千夫所指罢了。

故而这日私议结束,韦元平往职署,见贺湛眼巴巴迎了出来,居然大笑着拍了拍贺湛的肩头:“澄台真乃神机妙算也。”

又虽是,贺湛并不寄望韦元平这个窝囊废能够说服太后究问突厥,闻言后也难免心底发冷。

突厥挑衅已到此地步,忍让怎能避免战乱?吐蕃等部见周室如此懦弱,又岂会放过这块诱人的肥肉?韦太后自负智计高明,意图凭借诡谲手段让恶犬相争,却不想一再示弱,只会诱引那些恶兽垂涎三尺,哪里还会给韦太后挑拨离间的时机。

贺湛微笑着任由韦元平“啪啪”击肩,眼底却忍不住涣生丧气。

裴五姐,十四已然无计可施,只能寄望于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