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诸天精神文明导师 > 第9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诸天精神文明导师 第9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作者:未名北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1:13: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葛瞻闻言道:“与大将军费祎不同,大将军虽然忠心,但是可以说是权臣,但是董允不同,此人乃是直臣。

他曾多次劝谏陛下要处死黄皓,而且本人并不结党,很多人说他应该是接任尚书台的人,但是我看他却并不适合,他这个人虽然聪慧正直,但是认死理。

如果他认为你是能臣,那么他会不惜一切帮你,但是如果他认为你是奸臣,他也会不惜一切来打倒你。

非黑即白,非白即黑,以至于对于身边人过于苛责,很少有人主动亲近他。”

“懂了,一个聪明且有学识的老实人。”

陈道点了点头,道:

“另一位呢?”

诸葛瞻闻言道:“陈祗和董允是两个极端,董允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人,但是陈祗是一位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我时常看不透他究竟是忠,还是奸臣,虽然我感觉他大体上是一个大汉忠诚,但是他某些做法,我简直不能容忍。”

“他时常为了能够通过某些政令,甚至不惜答应黄皓的一些条件,甚至办事的时候,如果需要助力,不惜用一些奸邪的小人来做事,有时候还会帮这些奸邪小人来隐藏不法之事。”

“一个有着灵活底线的政客吗?”

陈道点了点头,道:“明白了,他们俩关系如何?”

诸葛瞻回道:“两人的关系倒是还不错。”

“那他们俩与大将军费祎的关系如何?”陈道继续问道。

“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诸葛瞻道。

“我明白了。”

陈道点了点头,脑海之中已经有了面对这两位的思路。

很快,车驾行驶到了尚书台,陈道随即和诸葛瞻一起进入了尚书台,这蜀国最高政务管理机构。

看上去远没有陈道想象的大气,反而是有些局促。

院子里有人拿着各种文书来回踱步,这些应该就是董允和陈祗的幕僚。

而在两人进入内堂之后,一道声音响起。

“武乡侯,你来了,陛下昨日降旨,我等二人就在等你了,不想今日才来。”

随即一个国字脸的身着红袍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诸葛瞻见到此人之后,拱手道:

“董尚书,我来晚了。”

“不晚,只要来了那么就不晚。”中年男子笑着道。

陈道随即明白来的人正是董允,蜀汉后期费祎遇刺身亡之后的第四位蜀汉丞相,也是蜀汉最后的丞相。

蜀汉前几位丞相全部都是权臣,但是他不是,然后他就成了最后一位。

或许他最终也没有弄懂,一个国力弱小的国家,更加需要只有一个声音才能够保卫这个国家。

不过董允这辈子也不用弄明白了,因为他来了。

而在董允走过来之后,另一边,一道比董允看起来更加年长的中年人也似乎听到了声音走了过来。

诸葛瞻看到这位年长的中年人之后,道:“见过陈内侍。”

陈道随即明白这位就是历史上那位有名的陈祗,史书上写他与黄皓私交很不错。

但是却一直压制着黄皓的官职让他止步黄门丞。

在参考诸葛瞻对陈祗的描述,这个人应该算是一个半忠半奸的人。

而此时,诸葛瞻为陈道介绍道:“这位就是尚书台的录尚书事董允,而那一位则是陈祗。”

“这位是?”董允看向了陈道,询问道。

“这位是散骑侍中,陈道,陈神通,我的好友。”诸葛瞻随即道。

“听过,今早陛下下了旨意,让我们最近半个月配合散骑侍中的一切动作,更让我诧异的是,大将军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竟然没有任何异议,看来这位散骑侍中很不简单。”

董允打量着陈道,似乎想要知道这个年轻人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让陛下下令整个尚书台配合他的动作。

甚至连一向被称为权臣的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费祎,也默许了这次陛下的命令。

而陈道也感受到了董允的疑惑,看向董允道:“董尚书似乎对我有很大的好奇。”

“没办法不好奇,你这个年纪,陛下竟然将一国政事交给你来做,我在你这个年纪,还在读书,你究竟是怎么说服陛下的。”

“很简单。”

陈道看向了董允,敲了敲自己的脑袋,道:“我昨晚给陛下说,满朝文武都是酒囊饭袋,要让陛下看看有才能的人怎么治国的,半个月内,如果不能让大汉富强,那么就取下我这颗头颅。”

董允闻言沉默了片刻,道:“现在我在怀疑你是疯子。”

“那就让你看看你眼中的疯子,是怎么办公的。”

陈道看向董允,道:“我要尚书台所有灾荒的上书。”

“好,那我就看看。”

董允看了一眼陈道之后,转身让手下的人将所有关于灾荒的上书全部拿了过来。

陈道随即打开这些上书,快速翻阅了起来,在连续翻阅了十多本折子之后,陈道问道:

“蜀地灾荒,为什么不批?那些修缮水利设施的折子为什么不批?”

董允摇头道:“不是我等不给,蜀地粮食已经不足,还要供给驻守在剑阁等地的士卒,已然不够了,朝廷已经没有余力给这些地方治理灾荒的粮食。”

陈道闻言道:“这就是你们和我的差距,思远,拿笔过来批阅,这里的所有折子上报的灾荒,全部按照三倍批,其中粮食从成都粮仓出。”

“好。”

“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董允面色阴沉下来对陈道,道。

而诸葛瞻已经看向了陈祗,道:“陈尚书,给我一支笔,墨我用你们的就好。”

看着诸葛瞻似乎真的想要开始批红,董允连忙拉住他,道:

“思远,他疯了,你也跟着他疯了吗?成都粮仓的粮食根本不够这些地方救灾的,这里的粮食需要给成都和剑阁驻守的士卒用,一旦这两个地方闹饥荒,那才是真正的出了大事。”

“你以为我跟你们一样无能吗?”

陈道看向董允,道:“昨日我已经去检查了成都的粮仓,并填满了成都粮仓。”

“你在跟我开玩笑吗?”董允闻言看向陈道,道。

而此时,诸葛瞻开口道:“是真的。”

董允瞬间难以相信地看向了诸葛瞻,诸葛瞻继续道:“神通之才,犹胜家父,如果真的有人可以兴复大汉,那么就是神通了,董尚书,你今日或许不理解我,但是你早晚会理解我的。”

随即诸葛瞻拨开了董允抓住他的手臂,看向陈祗,道:“笔,我来批。”

陈祗看了看董允,又看了看诸葛瞻,最终递给了诸葛瞻一只批红的笔。

诸葛瞻接过批红的笔开始批阅起来那些灾荒的奏折。

而董允却依旧难以相信,道:“填满成都粮仓?怎么可能?蜀地粮食总计就那么多,他还能够凭空变出来不成?”

而陈道则是完全无视了这位董允,道:“你如果不信,可以带着思远手书去成都粮仓看看,别在这里打扰我办公,思远,给他写一封手书。”

“好。”

诸葛瞻闻言应下,开始写手书。

而陈道则是看向了陈祗,道:“陈尚书,再将各地徭役的折子拿出来,全部。”

“好。”

陈祗闻言点了点头,随即让手下看管文书的小吏去取文书。

而此时,诸葛瞻已经写完了手书,用印之后给了陈道,陈道转身将其放在了董允身前,道:

“董尚书,我就不多做解释了,你去看一眼就明白了。”

说完,陈道随即转身看向了陈祗,拍了拍那些已经被小吏抬上来的徭役文书,道:

“陈尚书,蜀地一年最普通的农民,种地的收成是多少?”

陈祗虽然不知道陈道问这些做什么,但是还是回答道:

“按照去年来看,一户五口之家,一年平均下来,约40石左右,如果是普通的农民,低一点的,五口之家大约不到二十石。”

“好。”

陈道点了点头,随即道:“思远,写折子,拟个章程,大汉去年所有参与了徭役的人,每人发60石,让当地治理官员五日之内派人来成都取。”

这次连陈祗都露出了诧异的神色,大汉究竟具体有多少人参与徭役,陈祗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数字。

但是只是知道一个大概数字,他也能够估算出来这发放的

“好。”

看到诸葛瞻应下,陈道再次看向了陈祗,道:

“陈尚书,麻烦你计算一下这其中的徭役,算算总计需要多少,数目可以多,但是绝对不可以少。”

董允才拿起那诸葛瞻的手书,就已经听到了陈道的这句话,立马开口道:

“即便是你将成都粮仓填满了,但是你这样做,即便是有三个成都粮仓也绝对不够,我绝对不能容许你这么做。”

“董尚书,以为你懂的道理,大将军和陛下不懂吗?”

陈道再次看向董允,道:

“我再说一遍,如果你有异议的话,可以去成都粮仓算,看看那里的粮食究竟够不够,而不是在这里和我胡搅蛮缠。”

“好,我就亲自去看看。”

董允深深吸了口气,随即拿起手书摔门而去。

而陈道却对董允的离去没有丝毫反应,看向了陈祗,道:

“那么陈尚书,我记得南方那些山民似乎并不听话,最近还时常发生动乱,对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