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离守夜人 > 第41章 伴君如伴虎

大离守夜人 第41章 伴君如伴虎

作者:忍者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13: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史斌不再主动开口,尽力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只要眼光盯着对方鼻尖的位置,即使你现在正在神游太虚,在对方看来仍然会觉得你很专注。

虽然史斌大学本科读的是法律专业,但这并不妨碍他知道这是那些做销售的人必备的素质,这招在太子面前也一样适用。

“……守夜人既然是为了对抗世家豪族而设,那就必须只能遴选普通人家的子弟充任。但这些人,表面上喊着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不畏强权,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痛恨权力,嫉妒权力!有时他们处事,根本就不是为了公平,纯粹就是为了发泄!”

太子说到这,不说了。

那么这个场景,为了不冷场,史斌就必须得主动发问了:“请太子举例说明。”

太子身居高位,嘴上再怎么宣扬着心中那些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提到这些社会底层人的时候,脸上还是不自觉地浮现出不屑的神情:

“富人和穷人产生纠纷,守夜人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推断富人错!把富人的财富断给穷人!守夜人这么做根本就不是为了公道!他们穷困一生,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仇富,仇官!想要通过摧残有钱有势的人,往死里发泄他们心中的怨恨!史先生,凭心而论,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史斌这回给了他肯定答复:“不对。富人不应该欺压穷人,穷人也不应该觊觎富人的财富。这两种极端都是要不得的。最理想的状态是,两个群体互不干涉,互不打扰。”

“史先生之论,就是高明!”太子这回夸赞史斌的时候,再怎么刻意摆出礼敬贤人的态度,但还是在不经意间显露出了居高临下的态势。

上次他再怎么夸赞,手只与桌子持平。

这次他竖起大拇指的时候,手高高伸起,与史斌的脑袋平齐。

看来,他自己不可能感受到自己的失礼。

史斌没空,也无意计较这些琐碎细节,问道:“这样刻意打压富人的守夜人,多吗?后来有没有受到惩罚?”

太子怨恨地说:“极少,而且被其它守夜人合力剿杀了!但这种败类,只要有一个,就足以证明守夜人这个组织,有巨大缺陷,不应该存在!哼,这还只是其中一个败类,更有甚者,竟然敢杀皇族子弟!”

他们讨论的至少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太子说起这事,仍然义愤填膺。

看来他万分忌讳这个事。

而折可存和武松,以及万千民众对这事万分赞赏。

“那么,太子认为,那个皇族子弟该杀吗?”这个问题,史斌必须得问。他得深入了解下太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真正的样子。

而不是装扮成吕先生的样子。

太子不忿道:“即使他犯罪该杀,皇族子弟也有免死的特权!岂不闻‘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守夜人明着是要维护公道,私下里,只不过是为了博取直名而已!”

史斌意识到,今天这场会面很重要。

他会决定自己接下来的很多选择。

折可存把守夜人说成神,太子把守夜人说成垃圾。

根据法理学大师约翰·奥斯汀博士的形式逻辑三段论推理,结论存在非此即彼的明确性。

两个如此尖锐对立的矛盾观点,无法同时存在。

真相是:折可存和太子的结论,只有一个是对的。

他又问了一个问题:“殿下认为世家大族,有哪些利弊?”

太子不傻,艰涩难懂,佶屈聱牙的《资治通鉴》,洋洋三百万字,老百姓绝对读不下去的书,太子已经废寝忘食地啃过三遍了。

世家的弊端,就如同史斌刚才心中所想的那样,太子全说出来了。

他心里明镜一样。

但他装着不懂。

或是说,他故意装作看不见。

接下来,他说了很多世家的好处:“……虽然世家作乱夺位之事,不绝于史。书册俱在,事实难诬……但它们的利处,是远远大于弊端的……”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老百姓家的孩子全是蠢驴笨牛,即使身居高位,也会结党营私。穷日子过惯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们定会往死里贪。

而且穷人难免眼界窄,小家子气。

反观世家子弟,有见识,有能力,高瞻远瞩,是国之栋梁。

史斌在大学时代,是图书馆的常客,读了一些洞察人性的书。又工作了几年,不敢说阅人无数,经事无数,但这些社会阅历,足以让他对人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太子这号人,史斌读书时遇到过。

卢梭,大思想家,法学界震惊中外的人才。他经常把爱世人挂在嘴边,但他只爱抽象的人,不爱具体的人。

他的情人给他生了五个孩子,他全给扔到福利院去了。理由是:你们这么吵,会影响到老子思考怎么解救全人类!

太子可能是真想把江山治理好,也可能是真想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但他的高贵出身,使得他根本不识民生艰辛。

他可以做出节俭的架势,但囿于出身的认知,他此生的成就,已经达到了天花板。

他是贵族,他就只信任贵族。他是皇室,他就只信任世家。

世家有一万个缺点,只要有一个优点就行。

守夜人一万个优点,只要有一个缺点就不行。

他嘴里说的再好听,骨子里还是蔑视底层民众。如此认知脱节,使得吕氏父子的治国之道与原本的理想初衷背道而驰。

很遗憾,他这样的人,可能到死都不会醒悟。

如果死后再重生,可能会醒悟吧。

但那是不可能的事。

二人第一次见面,双方交谈甚欢。

第二次见面,太子极力做出效仿周公下士之风范,但还是端足了架子。

而史斌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虽然他此刻还未继位。

皇权是个容易上瘾的东西,它会让人自我迷醉,做出无数错误判断仍然自我感觉良好。

普通资质的君主,没人敢做他的诤臣,即使一开始有人敢做,后来也会越来越少。原因无它,做诤臣的人,触怒龙颜,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被排挤。

忠言逆耳利于行,这话是人是狗都会说,真能做到的,没有几个。

所以历代皇帝之中,汉武帝、唐太宗是极少数。

昏君庸主是绝大多数,这是皇权最大的弊病。

汉武帝穷兵黩武,但他悟性极高,能悟出自己的过失,晚年痛下罪己诏,主动匡正自己的过错,于是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

唐太宗一代英主,能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精深的道理,他能成为帝王中排名第一的人物,不足为奇。

很遗憾,太子吕光,达不到他们的境界。

远远达不到。

他绝对没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能力。

上次是畅谈,大慰平生,宾主俱欢。

这次是太子自嗨,味同嚼蜡。

见史斌长时间不说话,太子主动打破了沉寂:“先生可知,孤对先生一见如故,却为何不敢引荐先生为官?”

“还请太子示下。”

太子站起身,从窗外看那如血的残阳。

史斌也不催,一幅你爱说我就听,不说拉倒的态势。

过了一会,太子回过神来,脸现凝重之神色:“孤上边有四个哥哥,俱是英年早逝,朝中奸臣妄加猜测,说是孤派人害死的。此时所有皇子之中,惟孤年长。皇上虽然立孤为太子,却听信谗言,怒责于孤。”

这种话没法接,史斌只能不接。

于是太子继续说:“上次听史先生一番高论,说皇权制度有巨大缺陷,必须改革。孤醍醐灌顶,回到东宫后,循着先生的思路,又翻了一遍韩非的传世名篇,读到君臣上下,一日百战,交相攻讦,孤什么都想明白了。朝堂之上,每天上演的是鲜血中的权谋,杀伐异己。史先生这般大才,流落民间,尚能为百姓做些益事。如果进入朝堂,不出三个月,没准就会挡谁的路,后果不堪设想……”

史斌迅速从他这番关切之言中,敏锐地捕捉到了隐秘在他心底的最核心信息:

你在野,就随时是我吕光这一方的人。

你在朝,没准就会投靠更有势力的人,抛弃我。

毕竟太子这把椅子最难坐,一天不登皇位,一天就利刃悬颈。

前面四个皇子死了,吕光成了太子,但是别忘了,他后面还有皇子眼巴巴地张望着皇位呢。

太子这把着火的天梯,搭还是不搭呢?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在这乱世,必须得结识各类大佬,才能活下去。

但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贸然扎进朝堂。

那等同于送死。

以前上班时,有些刚毕业的同事幼稚,以为在某次酒会上要到了某位身价过亿老板的名片,就等于人家是他朋友了。

史斌没这么幼稚。

和太子认识了,太子也很赏识他,但仍然不能证明太子是他朋友。

当他是吕先生的时候,他们可以聊的很开心。

现在他让你知道他是太子了。

皇权重家族轻,不可启守夜人。

皇权轻家族重,守夜人可启用。

治世重文,乱世重武。君强文守夜,君弱武守夜。

君威治安民乐,守夜在朝。

君暗治乱民苦,守夜在野。

旭日明月,灯火不举。

蔽日遮月,笼炬指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