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江户旅人 > 第739章 重新着力于农村

江户旅人 第739章 重新着力于农村

作者:秽多非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1:12:06 来源:小说旗

就算德川家定的脑子转的慢,可是开内帑这话,在座的谁不知道,谁不清楚?德川家定虽然面色没有什么变化,可是他的眼皮显然在不断地颤动着。

“……”左右的老中们不开口了。

话题比较敏感,忠右卫门和德川家定是兄弟两个,有些话他们能说,别人不能说。就算是松平齐民,也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端起茶杯来,假装自己没听见。

忠右卫门很清楚的,德川家庆时代,幕府的财政就出现了严重的亏空。但是幕府亏空,并不意味着将军様亏空。满清朝廷的国库亏空,内务府难道会缺银子使吗?

川陕豫晋饿死上千万人,妨碍慈溪太后修颐和园吗?横竖都是一个道理,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都一个批样。

作为将军,开销很大,收入也绝对够多。虽然几千万是肯定没有的,可是小几百万应该问题不大。历史上德川家定去世之后,德川家茂上位,光是为了家茂同和宫的婚礼,就花费了不下百万两黄金。

这钱总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吧,而且事情办得这么急,肯定是有现钱,才能立刻应付。刮地三尺你也得花时间去刮啊,哪有事到临头了,才想起来去刮地皮的道理。

所以眼前德川家定的私房钱,虽然不会很多,却也绝对不少。之前笃姬夫人还帮他把大奥给腾空了,每年节省了数十万的宫廷开销,这钱肯定也都存在内藏之中。笃姬夫人本身也不是什么喜好奢华的人,大奥的花费连前代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施行助贷法,无息借贷给百姓金钱,分五至十年还贷,救百姓于豪农豪商之手。”忠右卫门直接照搬二宫尊德的想法了。

在幕府干了这么多年,忠右卫门很清楚,幕府实际上在五代将军德川纲吉之后,财政上面就很依赖工商业。而应该为天下根本,幕府基石的农业,却逐渐破败衰落下去,成了不太受重视的那一部分。

为什么呢?因为商业来钱快啊!

只要把垄断权授予豪商们,后面幕府就等着收钱便是。而且没有钱的时候,还可以要求豪商们奉献孝敬。甚至可以和豪商们借钱,奈良茂的老子不就是收了一个茶碗,就借给德川家齐四万两黄金嘛。

再者说了,商业上都是活钱,谁家做生意,不留点活动资金啊。幕府和将军一开口,这钱就能哗啦啦的送来,简单轻易。

反倒是农业,靠天吃饭,一场大灾下来,整个关东直接绝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且年贡大多都是实物,需要将大米折现,这对于封建政府而言,实际上是很不方便的。

就比如说张居正改革变法,就将明朝的税收大部分改为了货币征收。当然啦,该派的实物到明朝灭亡前,照样在派。征收现金货币的好处多多,除了苦一苦农民外,基本上整条线上的所有人都能受益。

但日本的国情不一样,在幕府建立之初,各地的发展水平不同,通行的货币不同,领地的产出不同。只有大米,是全国通行的一般等价物。所以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石高制。

而到了历史上的明治新政府,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没几年就抛弃了实物征收,改用货币。就和张居正改革一样,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已经充足,能够流通了。

可现在,幕府还是在收大米!

且年贡米占到每年幕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强,幕府一边享受着天领征收上来的年贡米,一边又极大地漠视着农村的发展。仅仅因为大米不能快速的变现,不能轻易的花销出去。

再不能花销,那也是幕府财政收入的大项。忠右卫门认为必须要把这个大项给维护好,给稳固住,进而增加这一项的收入,扩大幕府的税收基础。

现在第一步,令农民不至于借贷而破产。二宫尊德显然很清楚封建官僚都是什么尿性,他以前实验的时候,就要求无息借贷,令此中没有任何的利润可言,避免部分恶心烂事的发生。

办这样的“善政”,那只能依靠幕府这样的中央政府,其他人是办不成的。而幕府能不能办成,就看眼前德川家定愿不愿意掏钱了。

“除此之外呢?”德川家定没有答应,也没有否决,只是让忠右卫门继续说。

“开放天领内一切山林沼泽,只要开发出新田,田地便属于开发农民!”

这一条也是二宫尊德的想法,之前的农民为什么不愿意开荒呢?道理很简答的,天下的土地都属于将军和诸侯,你开出来了也未必属于你。而且以前开发新田,可不管你有多大的苦,有多大的难,开出来就是六成的年贡。

你这个新田开发,根本无利可图。单个老百姓力有不逮,有力的豪商豪农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裳,最后的结果就是如此。

但咱们不妨还是以日本为例子,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从中国东北、朝鲜、台湾、桦太等地遣返回国的日本平民足有数百万。这么多人怎么安置?

当时日本政府的想法就是在原有的国有土地上面开荒,只要你开出来田地,这田地就完全属于你,且一开始免税,不收你的钱,让你有安居下来的盈余。

恰好当时五星天皇麦克阿瑟主持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要求日本政府扶助自耕农,这个政策便被很好的推广了下去。

日本农民随后爆发出了多么大的热情呢?热情大到1952年时,日本的农业生产水平,就超越了所有有记载的历史水平。1956年时,日本所生产的大米,不仅仅说是令日本人全国吃饱浪费了,甚至因为大米产量太多,米价开始出现波动。

彼时日本可是有八千万人!

到底是什么人谣传的日本人连大米都不能自给自足!

后面为啥大米产量又暴跌了,那是因为日本农协通过日本政府,强行推动“减畈”。将农民的土地全部抛荒,禁止农民种植大米。甚至有农民因为种植大米而坐牢,这才导致了后续的那些谣言产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