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江户旅人 > 第59章 吃着烧烤遇推销

江户旅人 第59章 吃着烧烤遇推销

作者:秽多非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1:12:06 来源:小说旗

贵为十万石格大名的松平齐宣,和二千四百石旗本的忠右卫门,那自然是不需要时时刻刻盯着招募现场,还提笔登记的。这些事情都交由属下的幕府书办小吏去做就成,忠右卫门能每天把书卷过目一遍,那就算是非常勤政啦。

看着拥堵在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忠右卫门闲着也是闲着,索性便出门逛逛。八王子町和隔壁大陆上的内陆小镇是一样,只有町中间的一条甲州街道,小镇的建筑基本上也是沿着这条“省道”两侧布置。

町民人家和店铺什么的,错落其间,但是这会子都没什么人,整个八王子的人,夸张一点的说,一半在征兵处排队登记,一半在赶来征兵处的路上。从忠右卫门把血缘标准放宽以后,这八王子,哪个男人不想来试试啊。

因为人群糜集,还聚集了几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以及町内本身的店家。都在征兵处外边搭棚摆摊,又正好逢上十五的集市,山里的老百姓需要下山来采买盐巴这种生活必需品,以及类似于针头线脑的零碎。

所谓的交易,也基本没有什么现金的说法。大规模的现金流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各藩的城下町,普通老百姓买卖的一般等价物是大米。只要没有天崩地裂,世界灭亡,在日本这个国家,大米永远不会不值钱。

一升米可以换多少东西,随行就市,荒年或许能多换两个,如今是平年,就没有什么大波动咯。小贩和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你要说农民没有念过书,可是他们在算这些东西上面,格外的有天赋。

有个大娘牵了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小女孩怀里抱个蔺草袋,里面显然装的是大米。大娘正在和一个货郎讨价还价,大约是觉得那个货郎捧米时多捧着一些。大娘不依不饶,瞧见货郎的扁担上缠着一圈红头绳,硬是扯了一段,也不多长,两个合掌的样子。

那小贩刚准备喊不能再扯了,红头绳在大娘口边一咬一扯,恰到好处。朝着货郎轻哼一声,给自家小姑娘系上,惹得小姑娘一阵欢笑。

“吃烤米团吗?”忠右卫门看到一个摊贩正在烤东西,便问松平齐宣。

“我没带钱!”

小霸王到是实在的很,我一点儿也不爱钱,我这辈子没有摸过钱,真的!

“我有。”忠右卫门在自己袖子里面掏了掏,掏出好几个钱来,足够两个人吃了。

那个蹲在方形火炉边烤串的男人见到忠右卫门两人过来,只当是前来招人的江户武士,赶忙放下手里的串,上前低头行礼。松平齐宣摆摆手,让他赶紧烤串完事。

眼前的这个方形火炉烤串的模式,到了一百五十年后,又被起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叫做“炉端烧”,日本人真特么的会包装,还能给他编出几百年的身世,最后瞎搞上什么米其林轮胎榜,搞呢。

至于现在嘛,小贩蹲在火炉旁,忠右卫门和松平齐宣则端着一个酱油碟子,像是要饭的一样,靠在墙边等吃。

所谓的烤米团,就是把刚蒸出来的糯米用力抓起,攥在手里,使劲的挤压,最后在木棍上形成一个纺锤型的米团即可。一般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光米团,烤好了表面焦香,内里松软,蘸酱油吃。还有一种刷上信州味噌,说白了就是大豆酱吃,各有滋味。

不过嘛,日本人花里胡哨的,最爱搞得就是无菜单点菜,厨子做啥你吃啥,今天有啥厨子就做啥,爱来不来,有的是人要来。

店家小贩也是这样的,但是好歹忠右卫门两个乃是高高在上的江户武士,他还算是懂事,烤之前知道要问一句,您二位吃不吃呀。

很好,忠右卫门两个人都不是挑食的人,没有什么太多的忌口。小贩第一个烤的是香菇,所谓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那个菌子。

香菇在江户是昂贵的时鲜,在八王子这种群山环抱的沟沟里,那就身价暴跌十倍以上咯。木棍上烤了两个切半的香菇,烘烤过后,确实有一股诱人的香气,小贩将香菇举了过来,忠右卫门先夹下来吃了一口,约莫过了一分钟,屁事没有,松平齐宣于是夹起另外一半蘸酱油吃了起来。

嗐,出门在外没办法带十个试毒员,就算是看着店家烤的,松平齐宣也守着这个规矩!

“不错,倒也有几分乡土美味!”稍微晾凉的烤香菇,得到了松平齐宣的夸奖。

“乡下自然有乡下的好处。”忠右卫门点了点头。

“二位大人,这是茄子,小心烫。”

小贩又递过来一串,茄子这玩意儿,吃过烧烤的应该都懂,表面看着人畜无害,中间的茄子肉却是非常烫的存在。若是大口直接咬,保准烫嘴。

果不其然,小霸王就被烫着了。咱们小霸王吃的惯来都是验过毒以后半热的食物,难得吃烫口的,差点没含住。

忠右卫门赶紧给他拿过茶杯来,里面有冰凉的泉水。还是那町方送来的,从哪取来的就不知道了,反正挺好喝。

两人正开心的吃着,一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子靠了上来,忠右卫门以为他是要讨个饭或者什么的,没想到他竟然从身后的背篓里面取出来一卷东西,展开一瞧。

绢!

“两位老爷瞧瞧,这是上好甲州丝织的绢,比别处的都好哩。”好家伙,原来是个推销员。

“恩,是还可以,就比京绢差一些。”松平齐宣穿了二十几年的丝绸绢帛,是不是好东西,甚至都不需要上手,一眼就能瞧出来好坏。

说白了就是所谓的“眼光”,有些鉴宝专家,号称什么“某半张”,只要看半张画就能鉴别真伪的。就是因为看的多了,看了成千上万件,有丰富的经验,一眼就能把一件东西瞧一个大概。普通人就没这么多的见识,差上一截。

这农民到是个聪明人,知道忠右卫门和松平齐宣有这个消费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