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我的老婆是工程师 > 第四百八十四章 要地

我的老婆是工程师 第四百八十四章 要地

作者:重生的杨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21:50: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家都去吃乱七八糟的,这期间有没有出过什么问题?比如吃坏肚子。∮,..毕竟我可不相信所有的小商贩他们贩卖的食物都是健康的。”杨桃问道。

王市长摇摇头,因为确实出现过食物中毒的事。“这种事很难管的,咱们不可能一纸禁令让所有的商贩回家歇着。只要不出大问题就这么凑合着,我知道如此决定也确实不对。”突然,市长眼神一亮,这个丫头非常聪明,她会不会有什么法子?“杨桃,我问你,假设你是一名市长,面对这种事你有什么决定?”

“我?”杨桃小手指着自己。

王静听了半天赶紧打岔。“市长先生,我女儿还是个孩子,她哪里想得到那些。”

“不不不,我觉得杨桃和杨明志,这两个孩子不一般有大智慧,你们的公司就是个小社会。所以你们能治理好公司,恐怕也能给我一些智慧。”

他真是看中自己这个孩子!杨桃闭着眼睛想了一下,未来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害人的地沟油,全年食用油消耗竟然有一成是这个。它毒害的是人民,至于人民是如何吃掉这些垃圾的,基本上就来自跑的比城管小车都快的商贩。

后来有些城市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无非是萝卜加大棒。杨桃便说:“我毕竟是孩子就当童言无忌吧。我的办法是,给流动商贩注册,到制定的地点规定时间出摊。让他们每月交一笔必要的管理费颁发一个许可证。至于其他不交钱,不在制定地点的,那就查封好了。我们更要鼓励流动商贩变成租住门面房的实体饭店,这样就更便于管理了。”

市长觉得有些道理,就拿出纸笔记录一下。小丫头很有点子,给流动商贩确立一个市场变成固定式,却也不是完全固定的。他们是城市的候鸟,傍晚进城,晚上出摊,夜里回家。因为是小本生意根本没钱去租门面房,或许等他们攒够了原始资本应该会考虑进一步发展。

“这个建议很有趣,我了解了。”市长挠挠头,说了这么一堆话题都不知跑到哪里。“我们还是说批地的事吧。”

大明将一份计划书交到市长手上。

市长翻了翻,“原来你们早就计划好了,打算在丁庄那个位置建厂?”

“怎么,是不是我们的要求太无礼了?”大明问道。

在丁庄选址,这是霍星宇的计划。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村子距离正在扩张的市区很近,那里更是市区扩展的方向,它还依靠着国道,未来的发展肯定嗷嗷叫。再者一般城市的规划,工业企业通常建立在城市的东南角,桃花路就在那边。

杨桃知道未来小城的发展趋势,基本就是西进运动,商业街都在城西,城东则是工业聚集区。

王市长把计划上交给其他的工作人员,这里就有一个负责国土资源的。

他说:“现在不是以前,你们可以动用一下老爷子的关系就批地的时代已经不行了,现在这么做就是我们的**。自从税改之后土地就允许我们地方政府自由的买卖,所谓买卖便是市政收回土地使用权,再卖给你们。这中间的费用也不是少的,就怕你们会有所顾忌。”

丁庄所在的区域里有很多工厂,在工厂高墙外就是大量的农田。现在冬小麦种子刚刚播下就通知他们要征地了,那肯定是闹的人心惶惶。

“基本上批地的事我们几个人同意就没有问题了,唯独你们也要照顾好丁庄老百姓的情绪。”

大明知道他们在暗示什么,不就是钱么。

他一板一眼的说:“如果这件事可以用钱完成,这就完全没有问题。”

按照霍星宇的计划,这次征地起码得有九公顷吧,这可真是一块巨大的土地。原因无他,要继续扩大产能就必须对现在的管理模式进行精进。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庞杂,为了量化管理,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块化管理模式,各个车间必须相对独立起来,甚至有必要的话,干脆就像细胞分裂那般,各个部门真正独立。

电炉车间设独立分厂,风扇车间、小型车床、重型特种车床和农用机械的这些主力车间都独立设分厂,简直就是成立一个工业园。配套的还有职工宿舍,洗澡堂,餐厅,甚至建设器材。

霍星宇补充一句:“或许九公顷也是不够用的,我们公司的发展情况,说不定以后需要一平方公里的面积。”

“对,就是工业园。”杨桃举手说道。“我们的小城如果一直依赖种地没什么前途,如果要发展只有工业化,以后更是工业化的农业。我不希望以后的小城成为房地产的天下,到时候市政欠银行一屁股债,最后成为坏账也不行。”

小姑娘思维太跳,包括大明都一时间没有明白过来。

大明小声嘀咕:“桃花,工业园这个野心是不是太大了。咱们应该稳抓稳打。”

承然建立工业园需要雄厚资金基础,德新公司确实掌握了巨量的财富,但在战略决策层面也不敢赌上一切。工业园简直是建立一座城市,或许再过个几年公司就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个计划。现在还是老老实实的就买上九公顷。

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就是钱,公司给出的价码是一亩地十万。

这个大明是微笑的说的,惊得市政人员大张着嘴。市长拍手称快:“好啊,你杨明志一直都是敢想敢干,从当年你领着几百人找我的麻烦,我就看出那个十岁的小孩子不一般。现在你一亩地用十万元买,你这胆子真大。”

对于这个大明也解释一番,农民依赖的就是土地。时代在发现,现在他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就处在土地兼并时代的初期,所谓十万元买一亩地已经非常便宜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深厚,有地就能活下去,就是有产的小农经济。把土地使用权买回来那就是买断了农民的未来,农民现在看起来是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可谁又知道未来呢?

这一点杨明志是见得多了,就像俄罗斯,卢布贬值厉害,从最初三卢布兑换一美元,这解体才九年,已经变成二十六卢布对一美元了。损失惨重的是老百姓,物价飞腾的时代,他们还有前苏联发的一点土地,自己动手种土豆才避免的毁灭性的******。

现在的中国,十万块钱给普通人的感觉就是十年奋斗,如果一百万更是被认为一辈子的奋斗。

“我杨明志发誓,十万元买一亩土地作为工业用地,我们不是奸商,这些钱会完好的归到农民手上。”

市长点点头让他坐下。“既然你们的意见如此坚决,恐怕告知丁庄人们后,他们一定是欣然接受,毕竟农民是太穷了。”

他说了一句“农民太穷”,这竟令杨桃马上联想起来,一年后,有一位人大代表写文章,说农业税太严重,老百姓一年五成的收入竟被财政捉襟见肘的县政府收税,甚至一些村民穷的无力满足子女教育的诸多费用。那时候国家才开始意识到三农问题需要再次改革一下。

杨桃顺势说道:“农民穷不是因为农民不努力,仅仅是因为他们被剪刀差剥削的太厉害,这是我们资本家的问题,也是一种无奈。所以等到新工厂建立肯定要更多的工人。我们当然是要对口的专业工人,最好是技校生和大学生。至于失去土地的农民,或许咱们市的代工工厂的工人又要增多了。”

市长自然不可能想到这么多,人呐当然是树挪死人挪活,有手有脚的人肯定饿不死。

他算了算,一亩地十万元,一公顷十五亩就是一百五十万,九公顷就是一千零五十万。这些是给农民实际到手的钱,但市政也要收税和手续费。

所以王市长说在这个问题上市政必须收税,加在一起要超过两千万。“我粗粗估算一下,起码得两千三百万吧,这笔钱自然是你们出。”

“我的天,抢钱啊!”大明下意识的惊呼。

杨桃立刻使劲拉他胳膊,让人冷静下来。她看了看,包括养母和霍星宇也是惊讶不已。

“我就知道你们肯定会嫌钱太多,可是你们想想,按照你们的要求一亩地给十万,我加上收税的各种系数估算确实是这个。”

大明一想也是,两千三百万就这样子吧,反正换成美元是四百万。想想自己在秋明州的那堆油井群,一天出油十万桶,现在的油价一天就是二百多万美元的收入。

到这儿基本上批地的事口头上没有异议,大明便说明王静的想法。

工业用地里有一小片作为小型农场,王静亲自和市长说明。

市长道:“等土地批下来,你们其实可以自由选择用途,除了搞规定之外的比如房地产。如果是给孤儿院的孩子弄一个小农场,这样也是没问题的。农场的规模不能大,除非等真正报备的时候写明范围大小,到时候我们也会派人去测绘。”

王静非常满意,有个几亩地就足够了。市长清楚这个王静也是个名人,妇联里口碑很好,终归是给孤儿院的孩子谋福利。

所以后续的工作大明全权交给霍星宇,以后的诸多事宜都是他负责。

问题基本圆满解决,两千三百万买下三百乘三百的土地,现在看似赔钱,实际后来这地皮的价格暴涨,归根结底还是赚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