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老太太的别样生活 > 第113章 标题难取

老太太的别样生活 第113章 标题难取

作者:紫莜dxm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21:21: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书铺直到戌时快完才结束营业,这会已经没有客人,只有贾赦贾政贾敬贾珍,在书铺待了一整天,林海和田高杰对书铺倒是持欣赏态度,这样安静的环境,又能与人讨论学业,对学子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qiuyelou

在门口目送两个姑爷离开,贾政转身关上书铺的大门,掌柜田二已经把账目和银钱摆在桌子上,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今日赚了多少银钱。

今日总共有十多个学子‘慕名’而来,都买了一些书籍和纸张、毛笔,但是每个人买的东西不超过二两银子,或者更少,这一天的营业额只有十八两多一点,刨除成本,也就只有不到三两的利润。

三两银子?贾赦露出嫌弃的嘴脸,还不够以前他出去与朋友吃一顿的饭钱,但是他现在改邪归正了。

“二弟,算一下,当初买归元书楼时花费一万多两,后面装修,定书柜、桌子椅子等等,又花费了不下五千两,前前后后算一万七千两,按照每日三两的利润来算,这的多少日子才能回本?”贾赦抹了一把脸,愤愤然,“我发现我以前太浪费,人生若是能重来,特么的老子要让那群吃我的喝我的,还嫌弃老子不够大方的人把吃了我的都吐出来!”

贾敬和贾政嘴角抽了抽,贾珍已经像死狗一样摊在桌子上,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忙活了几个月,第一天开张只赚了不到三两银子,还真是不够年前他与朋友出去吃一顿的花销。

“赦叔,政叔,我算了下,基本上要十五年才能回本。”这种算账贾珍还是会的,他拿着算盘打了半天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顿时让大家心塞不已。

贾赦伸手就敲了贾珍的头一下,“肯定会越来越好的,难不成以后书铺名气出去了,还只能挣三两?你小子竟说丧气话!”

贾珍不服,明明是赦叔提出来的,叔侄俩顿时就闹着一团。

贾政只是沉思了一会,便让书铺掌柜田二收好账本和银钱,今日是营业第一日,大家不免好奇,这个数字其实在贾政的预料之中,却并未让他觉得难以接受。

贾敬想了想说道:“等书楼有了名声,学子慕名而来,归元书铺的生意就会好起来。”天下出身寒门的学子很多,学子对书籍的追捧是极为狂热的,书楼里的好些书籍是外面买不到的,这足以吸引莘莘学子而来。

四个人坐一辆马车回府,马车先在宁府大门口停下,放下贾敬和贾珍,而后继续前行一段距离来到荣府大门口。

第一次与儿子一起合做一件事情,贾敬和贾珍都觉得这是一个新奇的体验。父子俩从侧门进,就见到前厅徐氏还等着他们。

“老爷,珍儿,你们可吃了晚饭?”

贾珍看着贾敬,贾敬移开视线,说道:“已经吃过晚饭,不过还是麻烦太太吩咐厨房做两碗汤面,这会却是有些饿了。”

做事的人总是饿得快,就算今日其实并未做什么,但是精神紧张下,也容易引起饥饿感。

贾珍愉快地缠着母亲提条件,加葱、加辣椒等等,丛绿堂那边来的小厮让老爷和世子去见老太爷。

徐氏笑言:“老太爷可是惦记着老爷和珍儿,去吧,陪老太爷说会话再回来吃汤面。”

贾代化是估算着儿子和孙子会在外面忙一整天,是以白天便睡足了觉,让下人在亥时左右唤醒他,他好与儿子孙子说话。

林海升官那事,贾代化与儿子分析过,让儿子耐心等待,九月份考核之后,一切都会有结果的。

贾代化心里叹口气,他年轻的时候拼死拼活,好不容易保住了爵位,但是却面临着年老家中无继承人的窘境,早知道当初就该停下来多教导教导儿子和孙子。

贾敬父子俩每日都会看一次父亲(祖父),夜晚光线有些暗,不知怎么回事,他们觉得父亲(祖父)这会看双眼格外的明亮,好像会发光似的。

贾敬询问照顾父亲的老仆,今日老太爷怎么样?贾珍就与贾代化说起话来,贾代化示意贾珍讲今日的事情,贾珍本人与贾赦有些相似,都善于与人打交道,油嘴滑舌说的就是他们这种人。说过今日在书铺的事情,又撇嘴说起晚上清点账目发现只赚了三两银子,嫌弃之后又是挠头,一脸无奈,原来他珍大爷出马也只赚这么点钱,都不够塞牙缝。

贾代化满是笑意,伸着枯瘦的手,抚着孙子的头,心中却满是感慨,起码孙子知道民生艰难,有了畏惧想来就不会像京中其他人家的子弟那样无法无天。qiuyelou

荣府那边,管家也是给两位老爷留了门,听到马蹄声就开了侧门亲自迎接了两位老爷进来,兄弟俩先一同进了荣禧堂。

红叶还就在等着他们两人,见两人不复早上出门那样意气风发,想来被今日书铺的生意震慑到了。其实白日她也有放出神识观察,上午没有客人(余秋的同窗不算),也就是下午未时过后才陆陆续续到了十几个客人。

“母亲。”贾赦和贾政进了屋,低垂头向母亲请安。

红叶摆了摆手:“行了,坐吧。看你们这样子莫非是被打击到了?说说今日的情况。”

贾赦杵着下巴靠在椅子上,“二弟的事情,他自个说。”

贾政脸上带着几分羞愧的表情,一五一十地讲了今日书铺的情况,前前后后花费了一刻钟事情,红叶也没有打断他。

贾赦眯着眼就像是睡着了一样,他这会已经在考虑怎么样才能让书铺的生意好起来,只有书铺的生意好了起来,母亲的心思才不会过多的放在老二身上。

待贾政说完,红叶颔首给予了肯定,“这段时间你的努力和辛苦母亲都看在眼里,努力、付出不一定有最大的收获,但是一定有收获,别被一时的困难给吓住了,有了难题多动动脑子总能想出办法解决它,若是自己想不到还可以求助别人。还有出孝之后你就要参加秋试,所以书铺的生意要兼顾,学习也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丢西瓜捡芝麻的事情可不能做。”

贾政点了点头,想着才刚开始,他的书铺和书楼有明显的优势,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等过一段时间再说。

贾赦睁开眼,把头凑近母亲面前,笑眯眯地道:“母亲,那我呢?我以后要干什么?”

红叶微笑着摇头,伸出五指把面前的脑袋戳走,“你嘛,这还剩下两年的时间,先把大凤律例考及格再说。”

红叶也不知贾赦该做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贾赦出身于公侯之家,又是荣国府的继承人,就算不考科举也会有爵位在身,不比一品大官差多少,而他自己本事不大,除了喜欢收集点古董,别无其他爱好。

不过红叶还要等,等出孝之后,看皇帝对是否贾赦有安排。

贾赦瞪大眼:“真要考两年?”

贾政默默地移开视线,不忍直视大哥这错愕的表情。

红叶点了点头:“自然,赦儿也不想让母亲失望吧?”

哪能让母亲失望,贾赦自然是千般万般地应承了下来,等离开荣禧堂后,那表情就垮了下来。

翌日,辰时不到,田掌柜和几位小二就已经打开门,先简单地做了一下清洁,等待两位老爷的到来。昨日发的广告单起了效果,贾政他们还未到,书铺已经来了两位客人,都是‘慕名’而来买便宜纸张和笔墨的。

夕阳西下,日头不那么毒,街面上走动的人多了起来,走过这条街的人才发现这里多了一家书铺,在书铺里打头逛了一圈,发现装饰让人耳目一新,而且特别安静,衬着周围安静的环境,不管是客人还是掌柜的、小二说话声音都较小,这才是书铺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书铺开张,贾赦从未想过给他以前的狐朋狗友发邀请,而这边又是那些人不会经过的地方,是以碰不到那些人。

只是整日游手好闲的祁王爷就不在其列,他带着自己两位未婚的儿子远远地走过来,本来快走过了,才发现这里新开了一家书铺,不免起了好奇心,便进了书铺逛一逛。

凤瑜耷拉着脑袋,实在不知他父王拉着他一起逛街到底是什么意思,父王不是一直忙着他大婚的一应事情吗?

看到贾赦是个意外的惊喜,“这家书铺是你开的啊!早说啊,我以后都光顾你的生意。”

贾赦立即把贾政拉了过来,“三爷,小三爷。”至于那位不认识的年轻人他就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呢,“书铺是我二弟开的,我不学无术,可开不了书铺。”

“三爷,小三爷,小公子,书铺开张第二天,铺子里的东西一律八折优惠。”贾政张口就来,说完才反应过来,有些尴尬的闭了嘴。

凤瑜好奇地左顾右盼,祁王含笑道:“说得挺顺溜的嘛,像个生意人。”

面对祁王,贾赦和贾政束手束脚,满是不自在,祁王在书铺转悠了一圈,说道:“一目了然,甚好甚好,以后我买书就来你这了。”

正要离开,书铺又进来几个人,全都是清一色的老爷子,打头的便是张老太爷。

张老太爷的目光落在匾额上,眼里满是满意的目光,女婿为了这匾额可是足足向他赔了不少小心,看在孝顺女婿的份上,他才‘勉为其难’地提笔。

“祁王爷。”看到祁王,张老太爷有片刻的惊讶,其他老爷子也都看到了,这些老爷子官位不及张老太爷,并未见过祁王,张老太爷邀请的这些老朋友们,都是好风雅之物,在书法或者绘画等等领域有不同的作为,就是当官不行。

祁王赶紧拱手笑道:“张太傅,能遇上你可真是巧。”他的目光看向其他几位老爷子,含笑一一点问候,还真的是在不同领域有过极好名望的老人家。

这一出可把贾赦和贾政吓了一跳,祁王爷?两人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祁王爷在兄弟当中确实是排第三,先皇在时,祁王可是三皇子,那么五爷呢?

贾赦伸手戳弟弟,贾政瞄了一眼大哥,无声地道:“淡定!”母亲说做人一定要淡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张老太爷捋着胡须笑道:“王爷,能遇上你也是真巧。”他倒是不惧与祁王爷打交道,他看得出来祁王爷这人很有自知之明,明知皇上稳坐龙椅,自然不会再搞三搞四,而且也不见他对哪位皇子特别看重。

那几位老人家已经在铺子里转悠了起来,看过书铺里对外售卖的书籍,张老太爷就让贾赦带他到后面书楼。

祁王这才知道书铺后面还有玄机,跟随着走进去一瞧,顿时有些惊讶,归元书楼,名字倒是简单易懂。进了一楼,打眼望去,一列又一列的书柜陈列着,几个年轻的书生正安静地在一旁看书。

贾赦和贾政跟随其后听凭吩咐,让贾珍在书铺与掌柜一起迎客。

进了书楼张老太爷和祁王并未一起,祁王走马观花似的看过就跑到二楼去了,张老太爷和老友们看得可就仔细许多。

直到半个时辰之后,太阳只留下天边的一丝红霞,这两方人才离开。

贾赦和贾政松了口气,贾珍这家伙只在知道祁王的身份之后,更加乖觉之外,便没别的感受了,但是贾赦和贾政可不同,只是考虑到在外面,无论如何都要稳着,这才没有失态。

戌时过半,天色完全黑了下来,书铺没有一个客人逗留,自然该关门,再一次清点营业额,大约刨除成本,今日有五两银子的利润,可喜可贺!

回到荣府,贾赦和贾政才感觉自己头重脚轻,几乎飘着来到荣禧堂找母亲的,红叶看他们这样,还以为今日生意比昨日不好,受了更进一步的打击呢。

原来是发现了以前五爷的身份。

“行了,知情与否都没太大影响,顶多以后你们见到冒着五爷外壳的皇上时恭敬点,难不成你们还有什么值得皇上看中的?不是母亲打击你们,赦儿容母亲提醒你,你现在的身份也只是一个混吃混喝的纨绔子弟。政儿呢?你的身份也只是一名两年后参与科举的学子,你这样的学子在大凤可是有万万,别期望皇上认识你就能重用你,没有真才实学,皇上就算想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想用你,那也是不可能的!”

贾赦一阵羞恼:“母亲说得是!”尽管他自认为他现在改进了,但是还是抹不掉他一事无成的事实。

贾政点了点头,确实如此,皇上虽然没有建立太/祖那样丰功伟绩,但是他不失为一个知人善任的皇帝,而他还远远达不到让皇上‘知人’的水平,所以别做不切实际的梦,还是老老实实地读书,顾好书铺的生意。

红叶给了兄弟俩会心一击,贾赦回到东院向张氏抱怨起来,张氏听了前因后果,就给他分析,他既然不能从科举出身,就只能老老实实等袭爵之后再做打算,既然母亲要考大凤律例,那就好好看这本书。

贾政回到西院时,儿子贾珠早已入睡,也就王氏还在屋子里等着他,见他回来立即把小厨房里温着的粥端了上来,让他吃过之后夫妻俩再就寝。

自从守孝之后,荣府的媳妇儿可是一步都没有离开过荣府,以前王氏给自己定的规矩也大,但是总能隔一个月或者两三个月回一次娘家,荣府管理规则改变之后,分到她手上的事务没有多少,她每天都过得很没趣,幸好守孝期间,贾政也不歇在两个姨娘那里,他性格虽然没多大改变,但是性情可是大有不同,王氏可是深有体会。

“你的三字经背熟了吗?”王氏唠唠叨叨一席话,贾政也听出来了,她就是每天被关在府里,被关得坐不住了。

王氏立即闭嘴,半响才嘟囔道:“认识三字经全部的字,还没有背熟。”

“这段时间回来得晚,没检查你写的字,你之前可是放了大话,会好好练字,会写出自己的风骨。”贾政闭着眼睛说道。

王氏有些郁闷,伸出右手拽成小拳头,狠狠地击在贾政胸口处,竟说扫兴话!

贾政胸口一震,叹口气道:“你每天呆在府里,确实会烦闷。看书看累了,练字练累了,就找大嫂和母亲说话解闷。我知道你对大嫂有偏见,但是你介意的事情是事实,放下你那点莫名的自尊心,多与母亲和大嫂交流,你才不会整日疑神疑鬼。”

王氏忍不住抬起头,上半身压在贾政身上,颇为气愤道:“你才整日疑神疑鬼!”停顿了下,王氏说道:“你是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

贾政忍不住睁开眼,惊讶地道:“不错,学会用成语了。”黑暗中看不清楚,但是他还是看得到王氏那双充满神采的眼睛。

好么,王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翌日,书铺照旧实行开业三天八折优惠的活动,今日相比昨日却有进步,至少有回头客,尽管那些学子是被书楼吸引而来的。

快到中午时,凤瑜带着一群人过来打了个转,然后便扬长而去,贾赦和贾政也搞不懂他这样做的意义。

这一上午,贾政统计了一下,来来回回不少人,比前两日加起来的人数都多,而且大多数都买过东西,买不起书籍的,总也买了纸张。

下午,贾瑚的写生课不上了,缠着先生一起来书铺这边,自然少不了贾珠。

余秋去后面书楼找同窗,贾瑚牵着弟弟的手呆在书铺里,安安分分地坐在收钱处的小凳子上。

直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他在门口怯怯地看了许久,就是不敢进来,贾瑚拉着弟弟的手走出来,小大人似的模样。

“你要买东西吗?”

那小孩咬着嘴唇点头:“我想买一叠纸。”

贾瑚闻言说道:“进来呀,这里有纸的,你要什么样的纸张?”听着掌柜和小二给客人解说纸张的种类,贾瑚可是记住了。

贾赦和贾政也没管这贾瑚贾珠,让他们与那小客人交流,贾珠一直叽里呱啦地插嘴,然后贾瑚把自己算糊涂,这才求助旁边田掌柜。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小男孩一样的钱买到比平时多很多的纸张,非常高兴地离开了。虽然掌柜提醒他,这只是开张才这么便宜,明日就恢复正常价格,但是他还是决定以后有时间到这里来买笔墨纸砚。

因为怕顾不上孩子,贾赦把贾瑚贾珠放到后面去,让他们去书楼顽儿,只是别打搅叔叔们看书。

夕阳落幕,余秋带着贾瑚和贾珠回了荣府,他也从书楼淘到一本好书,因他与贾政的交情,可以拿回来看完了再还回去,他打算尽快抄写完然后还回书楼。

贾瑚和贾珠回府就向祖母和母亲邀功,说他们下午做成一笔生意,两个孩子叽叽呱呱的,十分热闹。

其后,书铺当中买东西的客人相对较少,但是来书楼看书和抄书的书生却相对多了起来,上午或者下午都有那么十几个人。

而让人觉得发笑的是,有生意头脑的人实在不少,书铺不提供午饭,中午时没有带干粮的书生就只能走出一里远吃过午饭再返回来,这四日下来,卖混沌的卖面条卖饼子卖馍馍等的小摊贩做生意就做到这条街来了,方便了这些从早到晚驻扎在书楼里的书生。

翌日是十日,皇帝离开皇宫前往行宫避暑,带走了京中诸多官员,那些官员的妻儿子女也跟着一起走了,京城仿佛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但是皇帝出行不关废寝忘食读书的书生们的事情,是以书铺这边的生意反而因为口口相传逐渐上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