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铁血林黛玉 > 第83章 黛钗初会

[红楼]铁血林黛玉 第83章 黛钗初会

作者:文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21:1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事情的流程是这个样子哒!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第二天,八月十六,黛玉跟娘娘坐在一起闲谈、画荷包花样的时候说:“嫂嫂,我想去舅舅家看看,见见外祖母,行不行。qiuyelou”

皇后微微皱眉:“怎么想起他们了?有谁在你面前说什么吗?”昨天奉圣宫中家宴,哼。

“啊?没有啊,只是我想起我娘说起她家在京城,我想去看看。”

皇后轻轻叹了口气:“你想家了?你如今是长公主,去荣国府算是屈尊降贵,召荣国夫人进宫来见你,如何?”

黛玉想了一下才倒明白荣国夫人是自己外祖母,她想了想,找出一个借口:“嫂嫂,我怕那样会有人说我恃宠而骄,不敬重长辈。哥哥现在正为了御史们烦恼着,我不能给他再添乱了。”

皇后想了想也是,毕竟不是血亲的长公主,那帮爱喷人的御史‘劝谏’皇帝的时候都不曾嘴下留情,对她就更不会客气了。况且,见一面也没什么要紧的,黛玉是个聪明人,不会轻易被他们笼络过去,大不了等皇上要收拾荣国府的时候,我点拨她一下,叫她不要给荣国府求情就得了。

想到这儿,她点点头:“行,但你别急,长公主出门用的銮驾和仪仗还没定下来,我下旨名荣国府准备恭候公主省亲,嗯,礼部还得拟定礼仪。”

黛玉微微一惊:“这样麻烦?我,哦。”

她想起母亲说过的话,不能悄悄去,悄悄去了没人认得她。况且卓先生的计划中也说要大张旗鼓、声势浩荡的去荣国府,好叫警幻来看。

皇后懒懒的闭目养神,黛玉就继续认真努力的拿着笔墨纸砚,细细的勾画绣花样子。

“这是给谁做的?”

“……”

皇后看她有些腼腆害羞,立刻就明白了,掩口而笑:“给你三郎哥哥的?”

黛玉脸上更红:“你怎么知道?”

一点都看不出来是给谁的呀。

皇后摸了摸她的头发:“除了我们这几个人,还有你师父,剩下还有谁配让你亲手做荷包?我问你,你又不肯答,还脸红,哈哈,当然是给你的好哥哥,才会如此。”

黛玉羞不可抑:“只是因果玄环的还礼罢了,没什么的。”

皇后笑的暧昧不明:“哦~!”这也算交换了定情信物呢。

黛玉羞的待不下去了,跳下地一甩手帕就要走:“我去看看师父新研制的点心好了没有。”

皇后大笑:“这有什么可害羞的,瞧你脸红的,我又没笑话你。”

黛玉只当没听见,溜溜的跑掉了。

之前答应给三郎哥哥做的荷包,到现在还没做好。

料子拿到了一大堆,各种颜色各种质地,却才开始画花样。

皇后自己笑了一阵子,吩咐在旁边的女史:“拟旨。”

女史道:“是。”她随时都背着笔墨纸砚,准备记录皇后娘娘的吩咐。

皇后闭目细思了一阵子,摆摆手:“不必了。”

她心中有了主意,吩咐:“备辇。”

黛玉想要省亲,这倒是个好事,恰好能遏制一下那些承宠之后立刻开始骄横无礼的妃子。

她素来喜读经史,为人温柔贤惠周到可爱,也不是不通谋略一味善意的蠢女人。当下定了主意,要对皇帝略加撩拨,让他在自己孕期即便去嫔妃宫中,也不喜欢她们。

黛玉知道师父在御膳房一溜长屋中有一间干净屋子,是她专门用来研制新品点心、或是休息的地方。进去一看,桌子上放着两个六寸的蛋糕,旁边有个侍卫正在卖力搅打一个盆中的液体,师父在旁边嗑着瓜子看着。

侍卫连忙停下手:“小人拜见玄真长公主。”

文四姐着急道:“哎你别停啊,打奶油的时候不能停。”

黛玉道:“免了,快继续干,别让我师父着急。”

她凑到文四姐身边:“师父,您新制的橙子果冻好了吗?”

文四姐掀开旁边扣着碗的盘子,里面又几块切成瓣的橙子,可是仔细一看,这橙子肉的颜色虽然对,却不像是橙子,更像是果冻。因为她忽然想起了穿越前看到的菜谱:把橙子切半掏肉,榨汁,加吉利丁片煮开,然后倒回橙皮碗中,冷藏至结冻,切开整形,就是超可爱的橘子果冻。

吉利丁又称明胶或鱼胶,它是从牛骨或鱼骨中提炼出来的胶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文四姐身为一个合格的好厨子,当然成功提炼了鱼胶,还做过软糖呢,虽然很费劲,但是吃起来有种家乡的口感。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京城提炼的这一批鱼胶片鱼腥味有点重,可能是提炼的时候过滤的次数不够,或是鱼骨上的肉没有刷洗的太干净,反正做出橙子果冻来,吃三瓣之后就能尝到淡淡的鱼腥味,虽说是若有似无,但还不够精炼。

“还不太满意。”

侍卫抱着盆出去了,他是男子,理应回避。

黛玉兴致勃勃:“我尝尝。”

拿起来一瓣,咬了一口:“这是软糖吗?”比软糖更软,还没有那么甜。

她一向不爱吃软糖,嫌其太甜腻,外面还要裹砂糖,这个吃起来味道不错。

她吃了两瓣,忽然停下手,微微皱眉:“有点腥气。拿点盐来。”

“要盐干什么?”文四姐有点被吓着了,她虽然试过荔枝蘸酱油,也觉得好好吃,但是……吃橙子撒盐?不是吃西瓜才撒盐吗?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黛玉笑道:“宋朝人都知道吃橙子要撒盐呢,试试嘛,说不定能遮掉腥味。”

文四姐想了想:“你说的很有道理,不愧是我徒弟,不会做饭也懂这么多。嗯,黛玉,吴盐是那儿的盐?”

黛玉果断科普之:“江淮一带所晒制的散末盐称吴盐。此盐色白而味淡,古人食水果如杨梅、橙子之类,多喜佐以吴盐,渍去果酸。唐宋诗词中每见之。”

文四姐站起身:“御膳房里有好多种盐,我去找找。你先别吃蛋糕,等一会奶油打好了给你尝个新鲜的~”这么多年了,我终于把淡奶油弄粗来了!

不到三分钟,她捧着托盘回来了。

托盘上有三个小碟子和一个没切的橙子果冻碗,一一介绍:“这是江淮一带的盐,但我尝了尝,不淡。这是诺邓井盐,不是很白,但是味道淡。”

黛玉只看着第三个小碟子:“师父,您拿辣椒面干什么?”

文四姐眨眨眼:“人生必须敢于尝试嘛~”

我还没试过橙子洒辣椒面呢~

师徒二人准备好六瓣橙子果冻,打算分别撒上吴盐、井盐、井盐和辣椒面。

文四姐想了想,又拿了点糖,旁边准备了纸笔,开始做测评。

“咸了!呸!”

“太咸了!呸!”

“撒点糖试试。”

“不行,咸。茶呢?”

“快漱漱口!”

“这个还好。qiuyelou”

“嗯,显得更甜了!”

“撒辣椒面简直是异端邪说,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嘻嘻,我这个不要辣椒面,沾点糖试试……也不好吃。”

打奶油的侍卫推开门:“文师父,到您说的筷子插里头不倒。”

文四姐一跃而起:“太好了。快给我!”

侍卫把盆端过来,随后低着头看着地:“文师父,您还有什么吩咐?”

文四姐道:“你等会。”

桌子上两个蛋糕都切好片了,文四姐拿着勺子和刀刷刷刷的抹平奶油,啪啪啪的摞出来一个厚实的奶油蛋糕,旁边有自制的油纸袋和找铁匠打的裱花头,除了人造色素和巧克力弄不粗来,剩下她什么都不缺。

本着一种反正这些人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标准奶油蛋糕的样子,她用奶油挤了一圈装饰,也是纯白的,就这样装在食盒里,命小太监送去奉圣宫和永福宫,特意叮嘱,必须当面呈上,如果当时太上皇、皇太后不在奉圣宫,皇后娘娘不在永福宫,就把蛋糕放在屋外。趁着雪还没化完,天气很冷,可以冰镇保存。

黛玉不开心:“师父,我的呢?”

那两个蛋糕是六寸的,文四姐从柜子里拿出来一个八寸的大蛋糕坯子,继续一顿涂涂抹抹,切成八块,拿了个盘子盛了一块,递给侍卫,颇为和蔼可亲:“今天辛苦你了,给你尝尝。”

侍卫手足无措:“这,不敢当,这都是我该做的。”

您,要是有长公主吃剩的,赏给我倒还罢了,怎么能一开始就给我。

“嘻,给你你就拿着,去吃了它。打发蛋白打发奶油有多费劲我知道。”

黛玉淡淡道:“赏你的,拿着吧,日后为我师父做事要用心。”

“是,谨遵长公主教诲。”侍卫头也不敢抬,端着盘子倒退着走到门口,一闪身出去了。

黛玉用勺子盛了一大块,先不吃,拿在手里细细的看着:“师父,你先给他,他不该要。”

“咦?”文四姐没明白:“咋啦?”

黛玉冷笑一声:“我在这里坐着,理应是我先尝尝,好与不好都该我吃剩了才给他,师父您却一做好就先给他拿了一块。我知道你的心思,是想打发他出去,咱们好聊体己话,可若叫别人看见了,还当是你厚此薄彼,不拿我当回事呢。”反正就是,宝宝不开心!

说完这番话,她才吃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吃!比单纯的蛋糕还好吃!

文四姐想了一会,一拍大腿:“哎呦我去!是我做错了,好黛玉,你别跟我生气。”

“呜呜?”黛玉舔舔嘴唇,吃到美味心情好了一些,笑道:“我不生气。只是过些天我去荣国府省亲,师父您要陪在我身边,到时候可别这样了。”

“你放心,我今儿是觉得他辛苦,又想叫他先离开,啥也不给怕他下次不认真干活,身上又没带银子才给他一块。等到了荣国府,我只把你当下凡来的观音娘娘,万事以你为尊。”

黛玉这才高兴,笑嘻嘻的说:“我可不敢当,还指望你板着脸吓唬人呢。”

文四姐吃着奶油蛋糕,开始思考让卓哥或是姚三郎去非洲找找可可树的成功率有多高,还有,用可可豆烘焙做成可可粉和可可脂然后再做成巧克力,然后再做成黑森林的蛋糕的成功率有多高?额,凭借多年前看过的几个巧克力纪录片来看,应该失败率非常非常高,听说能手工制作巧克力的都是有十多年经验的大师。

哎呀,要是有风月宝鉴在就好了,我还能重温一下头脑里的巧克力纪录片。

…………

养心殿中,皇帝正两眼枯干的批阅奏折,一脸的生无可恋:“请安折子、请安折子、请安折子、请安折子、表彰上官功绩、请安折子、请安折子、秋税折子、发水折子、蝗灾折子。唉!”

多宝见门口有个小太监招手,就轻轻的走过去听,回来道:“圣上,皇后娘娘的銮驾来了。”

皇帝立刻眼睛一亮,正好坐的浑身发木起来活动活动,就站起来,慢慢晃到门口,瞧见两对小太监拍着手轻轻吹着口哨走在前面,后面就是銮驾。

小太监们看见皇帝迎出来,也是压力山大,好悬没绊个跟头:“皇上万岁,万万岁。”

侍女挑开帘子的时候都有点紧张,也不知道应该先给皇帝行礼,还是先迎出娘娘来。

皇后见凤辇还没停稳,前面就拜了皇帝,不由得轻轻一笑,还当是平时皇帝待自己极好,原来怀孕了还能更好。

她伸出一只手来,皇帝拨开侍女的手,亲自扶她:“梓童,小心些。”

皇后笑道:“皇上亲自出迎,妾身感激不尽。”

皇帝嘿嘿一笑:“朕想亲手把你抱进去,苦于气力不济。”两人手拉手的进屋,亲亲热热的坐在一起。皇帝抱怨道:“唉,只有请安折子的时候朕觉得无聊,今儿事儿不少,我又开始怀念只有请安折子的时候了。”

皇后跟他笑谈了几句:“有一件事启奏圣上。”

“卿卿但讲无妨。”

她把黛玉想去荣国府看看亲戚的事说了:“若只让她回去,太显眼了,如今宫中有些嫔妃,她们也会思念亲人,依我之见,不若皇上恩准众妃回家省亲,以慰思念之苦。”

皇帝点点头,看向旁边的中书舍人:“拟旨。”

“是。”中书舍人提笔等着。

皇帝想了想,他对这事没什么感觉,就对中书舍人道:“你按皇后娘娘所言拟旨。”

“是。”中书舍人其实就是高级代笔,经常以皇帝的口吻洋洋洒洒写一大篇,皇帝哪有那个闲工夫写长篇大论的旨意,通常都是给他一句话,叫他自己扩充内容。

皇后心中愉快非常,暗暗赞叹自己真是妙计!嘻嘻,一箭双雕之计!

皇帝从身后摸出一个盒子:“梓童,你看看这故事,朕还有些奏折,批完就跟你一起回去。”

过不多时,小太监又从永福宫跑来,把蛋糕送到皇上案前。帝后二人分食了一些,觉得新奇独特,问过小太监了,知道太上皇有,但是姚真人没有,连忙取了一块送给姚真人,又恩赏给中书舍人一块。倒不是忘了黛玉,只是他们知道,短了谁的吃食,而已少不了她的。

…………

八月十七。

早见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那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

贾赦回来之后,满面喜气:“原来是为了外甥女事儿!”

贾母忙问:“什么事?”先前皇后娘娘不许我去见她,如今能有什么喜事?

贾赦道:“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省略二百余字)…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外,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林姑爷的女儿,我那外甥女儿现如今是玄真长公主,也在省亲之列。”

贾母大喜:“甚好!我多年未见你大妹妹,若能见到外孙女儿,和见到女儿是一样的。”

贾宝玉可开心了,有些得意忘形:“早听说薛姨妈家的宝姐姐要来,现在又有一位林妹妹要来咱们家,家里头姐姐妹妹们多了,可真好。”

贾政把脸一拉,就要捶他。

贾母连忙护着宝玉:“政儿别闹,宝玉是小孩子,你别动不动就打他,吓得他见了你如同耗子见了猫!有什么话,你不能好好的教给他,除了打就是打,你老子但年是这么教你的?”

贾政这叫一个气,他自认为年轻时没有宝玉这样混账,只是板着脸数落道:“你到了长公主驾前,不许混叫什么姐姐妹妹的话,那是大大的违礼!

如今能称她一声妹妹的,只有当今和皇后,你算什么东西!

若敢再胡说,触怒了长公主传到当今耳中,我只拿你在午门外打死了账!”

贾母又骂儿子:“你算什么东西!子不教父之过,宝玉有哪里不好,尽是你的过错!”

贾赦只是再旁边懒懒的看着,没什么可说。

贾政心里这叫一个气,又只好道:“母亲说的是。”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八月二十日,薛夫人带着宝钗、薛蟠,来到了贾府。王夫人忙带了女媳人等,接出大厅,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姊妹们暮年相会,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合家俱厮见过,忙又治席接风。

宝玉这些天都被父亲拎着戒尺逼着读礼记,好好记住该怎么在长公主面前奏对,不许给爹丢人。一见到宝姐姐,如同久旱逢甘霖,情不自禁的喜欢这位温柔可亲的大姐姐。

宝钗心里满含心事,只悄悄寻了无人的时机,勤于练武。

王夫人私下里对妹妹说:“你叫宝钗好生准备,过些日子我外甥女要回来省亲,宝钗既然是待选,现在能早早的见一面长公主,留个好印象,一切都好办。”

薛姨妈感激不尽,又心中庆幸,回去之后就对宝钗言道:“你瞧,多亏咱们提早上京来了,若等邻近待选之日才来,岂不是错过良机。

长公主去舅舅家省亲,一年能有几次机会,阿弥陀佛,这就叫咱们赶上了,岂不是老天保佑!”

宝钗淡淡道:“时也命也,运也。”且看吧。

她现在为难的是另一件事,自己居家上京,不知道师父知道不知道。我该亲去见她,好吧,现在虽然能翻墙离开,但……怕在路上遭遇不测,或是在京城中迷路,找不到师父的住所。应派人去告知她,也不知道派人去送信是否稳妥。

母亲前脚刚刚离开,后脚哥哥就来了。

薛蟠兴冲冲的说:“宝钗,我想了一日,既然我习文不成,还是去练武吧,日后花钱买个武官做,隔几年活动活动,逐步升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宝钗面露难色:“哥哥,你可要选定良师。”

总觉得我哥哥练武之后回去更加认真的吃喝嫖赌。

他原先文不成武不就,全仗着家产和家奴去惹是生非,一旦有了武功……

薛蟠误以为妹妹担心自己遇上不良的师父被人哄骗,便笑道:“你放心,我心中早有打算。”

“哥哥有什么打算。”

“昔年和老冯一起吃酒的时候,他说起过许多老镖师做到四五十岁,就请辞离开镖局,被富贵人家的子弟请去教习武功、或是操练家丁。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薛蟠兴致勃勃:“我觉得不错,镖师自身的本事一定过硬,不比那些徒有虚名的枪棒教头,没本事的镖师早就被砍死了。他们走南闯北,经多见广,各种坑蒙拐骗的手段都知道,可以帮我防备别人。”

宝钗惊讶道:“哥哥说的很是。”

薛潘大为得意:“我自去寻访良师,你好生准备待选,不必担心我。”

八月二十五,皇后娘娘降旨,三日后,八月二十八,玄真长公主省亲。

她特意派人去御膳房请文四姐过来,然后得知……文四姐今天没来。

八月二十六,文四姐去了御膳房,立刻被皇后召去,得到了一套女官的衣裳和新职业。

皇后道:“从今开始你就是长公主正式的老师和女官,二十八日黛玉会去荣国府,你陪她去,荣国府的人若有什么不敬,你要呵斥她们。”

文四姐模仿着哥哥的样子,露出一个和善的(毛骨悚然)的微笑:“娘娘放心,谁敢对黛玉不敬,我一嗓子就能吓死他。”

皇后本来挺放心的,听了这话才觉得不放心,赶紧让女官给她进行紧急培训——这话听着都可怕。

如果有人无礼,她应该说‘放肆!不得在公主驾前无礼!’,不能说‘麻痹小兔崽子找削!’

如果有女眷拉着黛玉不松手,她应该说‘请公主升座’,不能说‘你特么的给老娘撒手!’

如果有男眷冒进,虽然黛玉还是个小孩子,不用太在意男女大防,但她也得把距离控制住不能靠近她身前一丈处。端庄高冷的拦一下就行了,不要直接上脚踹。

如果有人说了黛玉无法做决定或是让黛玉为难的事,她应该说‘此事不应由长公主做主,需禀明圣上、娘娘才行’,不能说‘我屮艸芔茻,别特么瞎逼逼,滚犊子。’

文四姐本来颇为不爽,心说我没有辣么粗鲁,我会装相。

但还是认真的上完课,打算不管有用没用,先学会了再说,不能给黛玉丢脸。

然后,被皇后派来讲课的女史才讲道:“按礼说,长公主比荣国府的宅眷高贵许多,但按照血缘来说,她又不能受她们的大礼。所以,荣国府众人需在门口跪迎,待入内见礼时就不必再跪了,但还是需要对长公主行礼。长公主毕竟年幼,可能会控制不住情绪,要向外祖母行礼,到时候你得拦住她。文师父,你不说话也成,一旁自有昭容女官代为应答。”

文四姐点点头:“噢。”她心说,控制不住情绪?

呵呵,你们这些娇滴滴的小娘们太小瞧我徒弟了,前天她把法宝擦洗了一边,当着我面磨了半天宝剑,提到荣国府的时候只想着诱捕警幻。然后还被我哥哥哄住了,认为荣国府中有淫祀,还打算带着姚三郎去夜探呢。

上完课又被皇后抓去换衣服,试了一套银灰色的女官制服,嗯,显得人更黑了。

又试了一套深蓝是、一套墨绿的,到底是深蓝色更好一些。

皇后心说:长公主身边可不能有个看起来蠢笨的女人!粗胖可以,也得英姿飒爽,精明强干。

八月二十八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府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

街头巷口,俱系围帷挡严。正等的不耐烦,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长公主方去奉圣宫请安,说一会子话就蹬辇启程了。”

凤姐便先侍奉贾母和王夫人用饭,再去门口等。用罢早饭,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

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帷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

一对对龙旌凤旗,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

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长公主下舆。

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

黛玉微微一笑,在心里问:“三郎哥哥,有警幻的行踪吗?”

姚三郎回答道:“暂时还没有,不过你放心,碧卢师兄已经种下‘漫天罗网’,把荣国府全都包括在内,一旦有异样的波动,我们会立刻知道。”

断了连系之后,碧卢师兄盘膝坐在树上嗑瓜子:“你还真放心他们见面,你林妹妹还真和宝玉有一段情缘,唉。”

姚三郎咬牙切齿的笑:“我知道,无闷师兄算出姻缘之后,我就命□□去找卓先生商议。他收了我的好处,果然为我说话。”卓先生说荣国府阖家上下,盯上的都是公主之尊,黛玉听了这话,不寒而栗,绝不会对他们产生亲近之意。

这才从新登辇,到了贾母内室,再叙家礼——黛玉只刚弯了弯腰,文四姐和昭容女官来拦她,贾母等人连忙下跪。

黛玉见到外祖母并不觉得十分可亲,卓先生那番话叫她心里生寒,总怕被人当做踏板,却还是有些激动,微微红了眼圈,叫道:“外祖母。”猛然间想起母亲,想起自己好端端的被人算计,忍不住落下泪来。

贾母哭道:“长公主切莫悲伤,保重贵体。”

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

黛玉稍稍哭了十分钟就止住泪,又问贾母身体如何,说起自己上次见面时不认得她,急着去听经,有些失礼。

贾母哪敢让她承认自己失礼,连忙哄了一番,叫她转悲为喜。

凤姐连忙捧茶果,服侍左右。

王夫人为儿子和妹妹考量,有进言:“长公主,小儿宝玉,妹妹薛夫人、薛宝钗尚在外候旨,因外眷无职,未敢擅入。恳请公主召见。”

黛玉本就是为了见贾宝玉而来,要看看这是怎么样一个三头六臂的家伙,竟能令妖仙为了他的前程疲于奔命,只是稍一思量,就准许了。

见宝玉宝钗在薛姨妈身后并肩而来,姣花软玉一般,倒好像两个女孩儿。

那宝玉穿了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果有妖孽从中作祟!

那宝钗穿了蜜合色小袄,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玄真长公主看了宝钗的样貌,到不觉得如何,只是忽然看出宝钗的步伐铿锵有力,与旁边那娇弱绵软的小公子不同,好似练过武一样。黛玉仔细观察,才发现此女举手投足都与别人有些不同,似是略通拳脚,便有心试她一试。

长公主高踞宝座,两旁的女官端庄大方,有个黑胖的女官不怒自威。

三人欲行国礼,亦命免过。

宝钗抬头一看,便觉心惊胆颤,那端身立在长公主身边的,不是文四姐还是谁?

黛玉微微一笑,对宝钗道:“薛姑娘,你过来。”

薛宝钗走上前去:“公主有甚么吩咐。”

不料想宝玉也凑过去,虽然被父亲耳提面命了几句,不敢乱叫公主妹妹,却还是忍不住亲近之意,盯着黛玉目不转睛。

文四姐有心说她一句,又想起此时此刻是黛玉的主场,自己应当乖乖闭嘴。

黛玉拉起宝钗的手,仔细看她手上的薄茧,不是练字留下的,又暗暗扣住她的脉门,微笑道:“你今年几岁?”

不是我吹,黛玉如今已经练至返璞归真的境地,又端坐不动,宝钗真看不出她也会武功。

薛宝钗恭顺的回答:“回公主的话,小女年方九岁。”

黛玉点点头,轻声道:“合字。”(你也是道上的)

薛宝钗惊的手一抖,答道:“合字,攒儿亮。”(是,您真有本事。)

众人:啥?(⊙o⊙)!

黛玉惊讶的笑了:“太岁减着,半开眼罢了。尖斗使的好亮青子。”

(我年岁小,一知半解罢了。姑娘,你用的什么兵器?)

薛宝钗躬身,答道:“银青,磨头拉挂子。太岁海了不过是空子。”

(我用刀,师父是个镖师。我痴长几岁,却什么都不懂。)

文四姐直翻白眼,这俩货就这么光天化日的说唇典……算了,旁边这几个傻娘们听不懂。

但是,如果有人问你俩说的什么话,什么意思,你怎么解释啊我勒个去!

你们才学了几天唇典,怎么用的这么顺口?

贾母经的多见的广,很好的保持了一个——假装平静的状态。实际上惊呆中。

邢王二夫人、薛姨妈真正惊呆中,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宝玉嚷了出来:“宝姐姐,你和,和公主在说什么?我怎么一个字都听不懂。”

黛玉懒懒的瞥了他一眼:“江南土话罢了。”

宝钗赔笑道:“长公主说的很是。这原是古书中所记,现今已失传的古话,长公主真是博览群书。”

救命,我娘就在旁边坐着呢,她嫁去江南了!她知道这不是江南土话啊!

文四姐心里给她鼓掌:真能胡扯!她道:“尖斗响儿,磨头若知吾攻。”

(姑娘你真叫人佩服,你师父知道了肯定会恼恨,呵呵哒~)

宝玉心中起疑,自己看遍杂书怎么没听说过这种话?转念一想,自己也不算看遍杂书。

薛宝钗答道:“戗儿的戗,末升点。多早晚碰盘。”

(师爷,别说出去,过两天我就去见她们。)

黛玉心里头记着她的名姓,又奇怪她是哪位师姐的徒弟,回去问师父就知道了,不再多说什么。问宝玉:“你素日读什么书?”

宝玉当即红了脸,他不过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就有一大半忘了。

道:“只是家常的课业,《四书》《左传》《国策》《庄子》,罢了。”

黛玉瞧了瞧师父,当即笑了:“你才几岁,能学到这些已然不错。素日里信佛还是信道?”

这话是师丈要她问的,大人通常机敏狡诈,小心谨慎,不好问出实话来,只有小孩子才好下手,什么都看在眼里却不知道防备,兴许随便一问就能探听出大事。

宝玉果然说道:“我偶尔跟我娘拜拜佛,看佛经,也看道经。”

黛玉又从老庄入手,跟他闲谈几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