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小牧场 > 94|第94章

小牧场 94|第94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21:13: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牧场》/春溪笛晓

第九十四章

张副会长坐不住了,上前把笔拿了起来。qiuyelou他仔仔细细地把笔来回看,手有些颤抖。他的好友还那么年轻,长得俊,显小,看不出已经三十来岁。

好友向来是羞涩的,经不得夸,一被人夸就脸红。

很多时候好友总是在埋头做笔,不做笔时就写字或者画画。那么安静的一个人,谁都不会害,从不和别人争吵。他到那边时看见了好友在玉米杆上刻的画,画得还是那么好。可是那样的日子,没有笔、没有纸、没有光――没有未来,再没有什么把臂同游,再没有什么挑灯夜战,每个面孔都是陌生的,每个面孔都是狰狞的,连夜深人静到了梦里,也梦不到一丝丝光明美好。

会害怕的吧,哪怕是再坚强、再勇敢的人,面对那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无边磨难都会害怕的――更何况他的好友那么内向、那么安静,能坚持那么久已经很累了。

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想如果能再快一天――如果能再快一天的话他就能把好友带回来――再快一天见到的就是活生生的人。只差一天啊!就只差那么一天!他们曾经爱不释手的“吴溪笔”就这样从世间消失。

也许世上还有会制吴溪笔,但谁都不愿意去寻找,甚至会刻意避开它的消息。他们都怕,怕想起那些事,怕想起那些人,怕想起那些艰难而痛苦的岁月,更怕想起那些每一天都欢喜无忧的岁月。

往昔的欢乐不能再重来,往西的痛苦却始终隐痛在心。

于是回忆越是欢欣,痛楚就越是鲜明。

触物伤情!

张副会长敛起悲伤。不想去找,不等于到了眼前还能不管。袁宁这孩子他是知道的,若不是有事绝不会找上门来,会带着这样一支笔到他家显然不是单纯给他看看。张副会长说:“你从哪儿找到的?”

袁宁把遇上老人的事原原本本告诉张副会长,还特别说明老人家里的情况。

若是没有那样一个养子,老人如今的住处虽然狭窄了点,却也不是不能继续住下去。qiuyelou可老人招惹了那样一个渣滓,继续住在那儿可能还是免不了被骚-扰。这种人不是大奸大恶,对上外人就怂,典型的窝里横,抓又抓不久,赶又赶不走,愁!

张副会长明白了:“你别担心,我会想办法。”他想了想,已经有了主意,“年前协会得了笔项目经费,是用来扶持传统技艺的。今年省里经济不错,给的经费也大方。吴溪笔在市面上绝传已久,若那老先生果真是吴溪笔的传人,我可以替他做好材料申请立项。到时候经费和住房都会由协会解决。”

袁宁惊喜地说:“那就太好了!”

“小滑头!”张副会长揉了揉他脑袋,笑骂了一句,“你来找我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吧?”袁宁肯定是知道他对“吴溪笔”的牵念、知道他熟知协会的立项流程,才会特意带着笔来找他。真是人小鬼大,小小年纪活成精了!

袁宁笑眯眯。

了结了一桩心事,袁宁起身向张副会长道别,默不作声地把带来的那支笔留给了张副会长。

张副会长坐在沙发上,整个人仿佛都陷入了沙发里,一动也不动,像尊雕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伸手拿起那支吴溪笔,仔细地端详起来。

比起好友制的笔,眼前这支似乎大上一点点,主要是笔管稍大,笔头都是兰花式的,洁白如未曾盛开、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每一根毫毛都经过精挑细选,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使得笔头看起来圆挺丰满,可到了尖端之后,每根毫毛却跟有生命似的紧紧收拢起来,形成又尖又好看的笔尖。

好友安安静静制笔的模样,一下子又来到了眼前。他们用着好友制的笔,对制笔也有了点兴趣,不过看过一次之后他们都放弃了,根本连碰都不想碰!制笔这一行,太需要耐心,也太需要细致,好友开始制笔时往往一整天都不挪窝。

那时他们总笑着调侃:“不用等到几十年后,我们已经知道你老了以后会是什么模样了――肯定也是一天到晚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自顾自地忙活,谁喊都不听,谁找都不应,连吃饭睡觉都不记得。”

好友总说,他喜欢做笔,每次做笔的时候他感觉世界变得很小,没有那么多恩怨纠葛,没有那么多伤心事。他只要足够专注、足够认真,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好友还说,他是在长大之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是你付出了就可以有回报,也不是你努力了就能够把事情做好。

所以才更喜欢安安静静地做笔。

只是他不知道有时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有时是人在局中身不由己。

张副会长的手微微发抖。至少他把他带回来了,他把他从遥远的远方带回来了,不至于让他化为一缕孤魂在寂寞地异乡飘荡。

张副会长穿上大衣,对妻子说:“我出去一趟!”他必须立刻做点什么才行,否则会被心里插着的那把刀子逼得痛苦不堪。

张副会长拿着袁宁留下的地址,直奔老人和小女孩住着的狭窄平房。路上的时间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无限拉长,长得他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好友每一根头发丝的样子。他下了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巷子往里走,快走到目的地时,先看见的是不远处的一株老桂树。那是株四季桂,冬天也打着花,只是开得少,想起也淡,混杂在深巷凝滞的空气中并不明显。

有个老人背脊笔挺地坐在那儿,头发剪得很短,但还是没能掩住两鬓的花白。老人背对着张副会长,所以张副会长看不清老人的模样,只看见他脚边摆着个工具袋,双手则缓慢地忙碌着。

时间一下子停滞了,像是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好友也是这样的,随身背着个工具袋,走到能坐下的地方就能开始做笔,安安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把所有的欢喜与忧伤都倾注到那小小的笔尖上。

“爷爷!”孩童清脆的嗓音划破了小巷里的寂静。张副会长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小女孩跑向老人,焦急地抓住老人的手左看右看,“医生叔叔说你这几天不能动这只手!”

“我没动,没动。”被小女孩抓包,老人声音底气不是很足。

小女孩红着眼睛看着老人。

老人眼眶也红了,嗫嚅着说:“真没动,我就是看看刀子需不需要磨一下。”

张副会长深吸一口气,冰冷到快要让肺叶结冰的空气钻进肺部,令他从那梦境一样的回忆里回到现实。不在了,那个人真的不在了,在当初的笑谈中出现过的未来注定只能停留在笑谈中,再也不会到来。

张副会长走上前,说明自己的来意。老人念书不多,也不了解政策之类的东西,听张副会长说完后还一愣一愣的,不是很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副会长用尽量简明清晰的语言告诉老人:“只要您愿意配合协会的安排参加一些活动,比如代表协会参加文化馆开放日的展示、比如代表省里参加湖广那边三月十六日和九月十六日可能会展开的蒙恬会,至于要不要把制笔的方法整理出来申请专利、要不要找人将吴溪笔的技艺传承下去,全凭您自己的想法。当然,我很希望吴溪笔的制法不会失传。”他神色怅然,“不知你认不认识吴桐栖?他是我的朋友。”

老人愣了一下,摇摇头说:“不认识。打仗时我们吴家分了几支,我们这一支本来学不上本家的本领,后来要分散了,才从老一辈那把这制法学下来。”

面对无情的战火,谁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所以一直不让旁支窥学的技艺也像火种一样传承给了他们,为了就是在战乱之中留下足够多的种子――只要种子还能留下一颗,将来就能重新生根发芽。

张副会长听完老人的话,心里更加难受。当年留下的种子生了根、发了芽,正要茁壮长大时却被人连根拔起――没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人痛心了。张副会长语气微微发沉,叹着气说:“我希望您能好好考虑我的话,如果您愿意参加这个重点扶持项目,年后我就来接您到协会分下来的住房那边。”

老人看了看巴巴地望着自己的孙女,又看向张副会长诚挚的脸庞,干燥、微瘪的嘴巴颤抖了几下,终于还是点了头:“我愿意参加。”这样好的事从天上砸下来,让他有点无所适从。以前制笔的技艺是他们吃饭的本领,原来现在他们还能靠它吃饭吗?老人喃喃地重复了一遍,“我愿意参加的。”

新年很快到来。

袁宁在章家过的第三个年头,终于正式过去了。跟着章先生跑完亲戚,又去首都看了袁波的新家,袁宁才终于有空喘口气。

这时张副会长领着老人和小女孩登门来找袁宁道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