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 > 第019章 回归平淡

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 第019章 回归平淡

作者:混乱不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7:03:33 来源:小说旗

面对顾二的惊讶和疑问,徐章不予回答,仍旧自顾自的吃着刚刚泡好的春茶。

“吃茶!吃茶!”

还不忘招呼上顾二两句。

“这可是今年明前的新茶,是余大姑娘特意从云南送过来的,生于高山雪岭之下,以特殊的手法炒制揉捏而成,滋味和市面上其余的茶略有区别,仲怀好好尝尝。”

顾左右而言他,徐章虽然没有回答,可顾二却已经从他的态度之中看到了他的答案。

“好好好!吃茶,我吃茶!”

顾二无奈的摇了摇头,吃了两口茶,才又提醒道:“曹氏众人之中,以曹国仁为首,我虽和他接触的时间不多,却也能瞧出来,此人心思缜密,却心性坚韧,胸有沟壑,可不是什么善茬。”

“而且曹家乃是太后的娘家!”

尤其是最后一句,顾二重点强调。

徐章仍旧没有回答顾二的问题,而起拎起茶壶,将顾二面前的茶碗续满,笑着问道:“仲怀入朝这么久了,对于现如今的朝堂怎么看?”

顾二愣了一下,没有料到徐章的话题转的这么快,心里觉得他是在转移话题,可仔细一瞧,徐章神情凛然,又似乎是真的想说什么。

“怎么忽然问这个?”顾二疑惑的问。

徐章说道:“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顾二虽然觉得奇怪,却还是顺着徐章的话往下说:“现如今朝堂已然陆续趋于平稳,各有司衙门各司其职,上下一心,相信不日便可再现昔日先帝在位时的繁华。”

“哦?”徐章却怪笑着看着顾二:“仲怀当真这么想?”

顾二反问:“自然是真的。”

徐章端起茶杯,冲着顾二示意,二人又吃了一杯:“那先不说朝廷,就说军中,现如今禁军之中,各军各营的情况。”

只稍加琢磨,顾二就猜出了徐章这话的意思:“自年初开始,军中便已经依照你上表的《治军十疏》开始整顿。”

说道这儿,顾二忽然觉得有些嘲讽:“可除了捧日、天武、神卫、龙卫上四军之外,其余禁军,吃空饷,喝兵血,军中上下沆瀣一气,军士老弱两极比例尤为严重,各军都指挥使阳奉阴违,整顿之事,现如今已是举步维艰。”

徐章上表的《治军十疏》到底如何,顾二这个出身武勋世家的将门子弟,现如今神武军的都指挥使比谁都清楚。

或许还不尽完美,可若是当真将此法在军中彻底推行的话,定能一扫百余年来大宋禁军所积累之沉珂,不说让禁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却也有望将战力提升至开国之初的模样。

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各军统帅们不说阳奉阴违,可大多数也是处于消极怠工,阳奉阴违的情况。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朝廷的诏令颁布下去,却又不大刀阔斧的推行,又如何能够一扫百余年积累下来的沉珂。

而且现如今各军兵权,多数都是握在开国一脉的勋贵们手中,这些个延绵了百余年的勋贵世家,哪一个不是族人众多,而且他们在军中经营多年,提拔过的将领不知有多少,势力盘根错节,实力深厚。

军中百余年的沉珂,要说和这些勋贵们没有半点干系,莫说是徐章了,就是顾二自己也不信。

“魄力!”

“决心!”

徐章看着顾二,说道:“若想重新整顿禁军,便不亚于一次变革,若是没有足够的魄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没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莫说是我这《治军十疏》了,便是孙武在世,飞熊再生,怕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

顾二凛然,虽然他觉得徐章的话略有几分夸大的意思,可顾二却没法反驳,甚至在他心里,对徐章的话颇为认同。

“哎!”

顾二叹了口气:“你说的我何尝不知,可现在这个时候,确实不是大刀阔斧的好时机。”

“现在不是好时机,那什么时候才是好时机?”徐章却反问道:“等西夏缓过气来?还是等辽国挥师南下?”

“这······”

顾二不由得话音一滞。

“数年以来,在内天灾不断,人祸不绝,叛乱四起,在外又有西夏和吐蕃屡次犯边,挑起战端。”

“而今天下承平,谨言固然居功至伟,可军中其余将领,难道就没有功劳了?”

“西北一役,禁军折损近十万,参战禁军各级将领阵亡者更是高达数百人,而今西北初定,天下始安,这个时候推行变革之法,实在不是良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徐章悠然一叹:“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相伴相随的,这世上可没有什么天下掉馅饼的好事儿,想要得到,怎能没有付出。”

“有风险就代表有机会。”

顾二默然。

“归根结底,也不过是魄力和决心而已!”徐章摇头讥笑,端起桌前茶杯,一饮而尽。

顾二无奈叹息一声,徐章所言,他又何尝不知。

“咱们在这儿说的再多又有何用,吃茶!吃茶!”顾二道。

二人又吃了几杯,话题也跟着变了,说起了今年开春后西夏送来的牛羊,说起了吐蕃东部敬献上来的那些战马,说起了西北的苦寒,说起了去岁那场大战。

“现如今镇守盐州的是谁来着?”徐章好奇的问了一嘴。

盐州是顾二打下来的,后头交接的时候,顾二也在场,他自然知晓:“是刘子良将军,原是蒲老将军麾下,领军作战的话或许略有不足,可守城却颇为厉害。”

徐章微微颔首,“西军虽也略有糜烂,但大体却要胜过东京禁军不少,里头还是有人才的。”

西北之地,常年面对吐蕃和西夏,还有在边境之地肆略的马贼,压力不可谓不大,西军出身的将领,酒囊饭袋虽然也有,可能打仗能守城的也不在少数。

“你说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顾二忽然问道:“都把你调回东京这么久了,却还不找人接替你陕西经略的位置,难不成他们还想让你再去陕西?”

徐章摇摇头,说道:“应该不大可能吧!若是还打算让我去西北,那干嘛又把我弄到御史台来!”

顾二也颇为认同徐章的观点。

······

夏去秋至,秋风逐渐将酷暑吹散,带来凉爽。

淮河以南,已经逐渐到了秋收的季节,田间地头,日日都可看见躬身忙碌的人影。

明兰的肚子也一日日大了起来,身子日渐重了,精神头也远不如寻常时候,每日十分嗜睡,吃的也不少。

好在有杨大夫常驻府里,时刻关注着明兰的身体状况。

今年的新科进士们陆续进入官场,朝堂再度注入不少新鲜血液。

巡盐之事,已经逐渐接近尾声,曹国仁在江南大开杀戒,光是盐商就灭了十三家,其余涉事被捕入狱的不下五百人,顾二手底下那几百家盐庄里头,也被查封了三十多家,各个管事也都被下了狱。

江南诸路被索拿下狱的官员也不下数十,整个巡查团队几乎是昼夜不休,到处搜集证据,整理归纳。

青山商会方面,也被牵连,不少人被抓,替顾二提纯粗盐的生意也大受影响,收益锐减。

好在徐青山和洪氏没被牵连到,就是折了不少银子进去,把洪氏心疼的不行。

听说还有不少盐商似乎提前收到了消息,早早就带着一大家子人举家外逃,销声匿迹。

那十三家被灭了门的盐商自然也都被抄了家,但凡是做盐商的,哪一个家里头的银子不是堆山码海的。

想想白家,白老太爷白手起家,不过十几二十年,就挣下了几百万的家业,顾二的母亲嫁入宁远侯府的时候,光是充当嫁妆的银票就有一百万两,其他那些陪嫁的庄子铺子什么的还都没算在里头。

可想而知,那些个盐商家里头一个个都是什么条件。

十三家盐商,就算各家规模大小有差别,可查抄到的银子,那肯定也是海了去了。

······

东京倒是一切如常,除了一批新入朝的进士之外,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倒是许贞这家伙,这次又往上升了一级,现如今已经是吏部文选清吏司的郎中了,正五品的衔,俸禄也高了不少。

可惜就是许圭现在资历还浅,而且未免影响到许贞,一时之间调不回东京来。

明月作为许圭的妻子,自然也没法回东京来。

不过他们俩倒是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添了个女儿,洪氏和徐青山夫妻俩还过去探望他们,帮着照顾了好一阵子。

盛家那边,长枫的媳妇柳氏生了个女儿,过几日便是满月宴,盛家也没有大办的一丝,只象征性的往自家姻亲处各自送了份请柬。

不过一个庶子的长女,自然不会被重视,除了盛家几个女儿,和几家关系较近的姻亲之外,其余的亲戚,估摸着也就是派个人来送个礼,吃顿饭的事。

明兰已经过了头三个月,胎像已稳,倒是不影响活动,而且明兰和长枫的关系倒是不差。

夫妻二人已经商量好了,等满月宴那日,夫妻俩一起回一趟盛家,正好去看看已经回家快一个月的盛老太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