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始于1992 > 第七十章 立项

重生始于1992 第七十章 立项

作者:任鸟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20:54: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内地和香江,虽然是同根同种,但在电影方面的诧异却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目前阶段。

首先说风格。

现在内地的绝大多数导演都在一个固定的概念里,认为: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是文化,它要有深度。

而香江电影的创作方式跟内地距离较远,香江电影多是纯商业片,服务于观众,只要是观众喜欢看的,它就拍,不管他是无厘头,还是屎尿屁,跟观众贴得更近。

体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方面就是:剧本。

香江电影从确定开始拍到拍完,时间是很短的——快的七天就能拍完,在香江,这种现象叫七日鲜。

王京的父亲王天林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从星期四那天算起,制片马上找演员,找现成的剧本或通俗小说,找一个鬼才导演,找一班手脚快的工作人员,一天时间就可以办妥。大家在一起谈一谈,由导演说出一个大概的拍摄方式,星期六这部电影就可以开拍,一边拍一边写对白。有时候拿了一本小说就可以拍了,同时还要冲印和剪接。拍到星期一,拍摄部分全部完成,星期二做一天善后工作,连夜印拷贝,星期三正好是七天。一个拷贝拿去审查,其他的送到电影院准备放映。

七天完成一部电影,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整个环节丝丝入扣,设置紧密,没有浪费一点时间,你不得不佩服香江电影工业化的成熟。

而内地电影对于剧本、文学的把握要求非常高,再加上乱七八糟的审核、筹备,有些电影甚至几年都拍不出来。

如果仅仅是这些差别倒也罢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现在,内地电影就是内地电影,香江电影就是香江电影,两者泾渭分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香江电影无法到内地上映,内地电影在香江很难取得高票房。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此事上的例外就是——银都机构。

抗战结束后,内战随之而起,为了躲避战乱,大批电影人陆续从魔都赴香江定居,并在香江重新发展电影事业。

而在一众南下的影人中,亲佐与亲佑也在有意无意地分化为两大力量。

亲佐的电影人几经波折创建了“长城”、“凤凰”、“新联”三家电影公司,也就是常说的“长凤新”。

一九七九年,“长城”与“凤凰”首次合组中原电影制片公司;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长凤新”与“中原”合并,并将清水湾制片厂、南方影业等纳入体系,正式改组为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银都机构成立之后,一方面以成立卫星公司和“以院养制”等方式支持新锐导演拍片,另一方面继续支持李汉祥等老牌大导演在内地拍摄《西太后》、《敦煌夜谭》等片;同时,银都机构亦投资《最后的贵族》、《秋菊打官司》等内地影片,兼顾两岸的电影交流及市场口味。

由于银都机构的特殊性,它拍摄的电影不必经过国内有关部门审批剧本便可以直接开拍,当然,前题是你不到国内上映,如果拿到国内上映,照样得接受审查。

但不管怎么说,也只有银都机构的电影才具备同时在内地和香江上映的条件。

而且,李擎也没有别的选择了,不投靠银都机构,《驴得水》连项都立不了,就更别提拍摄了。

有人可能会说,老子有钱任性,老子就拍,然后越过国内的审查部门直接去参加国际电影节评比。

这个还真不行,除非你不想再回到中国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了。

举个例子:

上一世一九九七年的时候,刘砃主演过一部电影,名叫《冬日爱情》。

《冬日爱情》这部电影体现的是生于六十年代的年轻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那段历史在新中国历史上极其特别,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年代,青春期经历改革开放,成熟期又面临商品大潮,整体上他们是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一代人,他们在大峡谷中穿行,这种穿行赋予他们前所未有的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勇气和力量。

电影局认为原片名《城市爱情1997》语义含糊,建议改为《冬日爱情》。

听从了电影局的建议,导演阿年将电影改名为《冬日爱情》,并用一年时间拍了出来,上交审查。

很快,阿年就得到了《冬日爱情》审查不通过的通知,并要求其修改。

修改内容如下:

对那段特殊历史的反映,是修改的主要部分。

片中女主人公刘嘉英与大款的关系是令人嗤之以鼻的“包二奶”现象;而刘嘉英与男主角马洪又是一种同居关系。审查部门认为这两种现象会给青少年造成误导。

等等……

影片一改再改,迟迟未获通过。

一气之下,《冬日爱情》的导演阿年私自制作电影拷贝,在未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情况下,参加了第四十五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因此受到了电影局的严厉处罚,责令其收回拷贝,并暂停阿年导演资格,直到一九九九年因“青年电影工程”,阿年才恢复了拍片资格。

目前阶段,内地电影市场虽然可有可无,但李擎却不能等到一九九九年才回内地电影市场。

所以,但凡是有一丝可能,李擎都不会去怼审核部门,尤其是在自己还极为弱小的情况下,因为这么做很可能会断送自己回内地拍电影的希望。

李擎托了不少朋友才联系上了银都机构的一个高层,然后亲自飞去香江跟银都机构的那个高层见了一面,并用重礼跟他联系了一下感情。

随后,在银都机构的那个高层引荐之下,李擎见到了银都机构的董事长廖一源。

鉴于《驴得水》这个故事的确精彩和与众不同,以及李擎在香江和台弯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

最重要的是,《驴得水》的制作费全都是由李擎自己筹集。

廖一源没做太多考虑便同意了用银都机构的名义拍《驴得水》。

几经波折,《驴得水》终于立项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