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重生猫咪:你是我的铲屎官吗? > 第0429章 天下焉有四十年监国乎?

一年后。大明皇宫,御书房。朱无视坐在宝座之上不停地批示奏折,这件事他在护龙山庄做了二十年,如今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而已,很熟练。

不过他还是对各府、各部的奏折做出了统一要求:小事两百字,大事必须五百字以内,否则罚俸禄。

不然看不完,根本看不完。而这监国的一年时间内,他也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大规模培育土豆、番薯、玉米等外夷交易过来的高产作物。

这些东西其实明成祖下西洋的时候,就已经被带到大明,但因为带的不多,只能慢慢培育,选种。

之后成祖驾崩,人亡政息,便不了了之。但朱无视遍观古今典籍,早已经对这些作物的去处、习性了解于心。

当年,郑和率领三万余人、四十余只大船组成的船队,先后七次远航西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百万里之遥。

之后还留下一部重要的官方卷宗,叫《郑和出使水程》。这部卷宗包括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大量原始资料,如:郑和宝船的技术资料、还有船队所用的海图,各国的习俗习性。

明宪宗成化年间,当时皇上命兵部尚书项忠查郑和的旧档桉,结果查了三天,愣是没查到。

项忠就问:档桉呢?时任车驾郎中的刘大夏回答: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

旧档桉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总之就是两个字:没了。最后这事当然不了了之。

但朱无视清楚地知道,如今南海一带海运走私最大的几家中就有刘家。

他们这些家里虽然名声不显,但财富惊人,而且几乎掌控沿海一带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

甚至连当地的父母官都要仰他们鼻息。在他们眼里,换一个父母官做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若不是中途冒出个万三千横插一脚,他甚至不知道海运这回事。至于这些高产作物,那些家族知道吗?

当然知道,他们甚至清楚明白这些作物若是推广出去,能福泽万民,养活万万人。

岁大饥,人相食,这种事更是再也不会发生。可以说是功德万代。但他们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作物种在自家的花园里:偶尔带着一些好友炫耀欣赏一番:此乃西洋奇草,亩产甚丰,口味奇特。

至于放出去,让那些苦哈哈的下民百姓们种植,让他们吃饱?不可能!

若是人人都吃得饱,穿得暖,还有住的地方,那他们哪里能有现在的地位,权利?

他们家里那么多的田又给谁种?还怎么压迫那些苦哈哈的平民百姓穷尽一生的辛苦来为他们卖命?

只有让那些人越穷,越苦,日子过得越难,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大户人家才会过得越快活。

之前朱无视可以不管,但现在不同,他是监国亲王,四海八方,天下万民都是他的。

若是能推广这些作物,十年内,大明人口至少能翻倍,到时候史笔如铁,他难道不是明君?

第二件事:铲奸除恶!这种事其实很简单,箭射出头鸟,有护龙山庄的情报关系,哪一家牛逼,就打一家。

按照那小黄猫的说法,大明不允许有比他还牛逼的存在!当然做这件事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杀鸡儆猴,彰显权威,排除异己。

他当监国,自然有很多人不服。阳奉阴违还好,有的干脆直接作对,这种人还留着干吗?

这就是在阻挡大明前进的脚步,直接抓起来送去种地。只有百官听命,和他行动一致,如此一来,才能让他继续顺利执行自己的计划。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还是搞钱!大明承平数百年,那些大户人家一个个可以说富得滴油,仅仅一年时间,他也就抄了五个大户,十个中户,还有三个走私大家,就抄到价值数千万两白银的田地、商铺、珍宝。

大明的财政顿时一轻。有钱,才能办事,不然谁会为你卖命?他如此作为,整个官场自然是怨声载道,每天送到北疆的奏折和信件都能当柴火烧,不过他们要么找不到正德,要么辛辛苦苦找到了,都被一句话打回。

“是皇叔监国还是你监国?你闲得很啊,要不要来跟我打仗?走,咱们一起去草原打草谷!”至于某些大户干脆揭竿而起,想要造反?

问题不大。这一年以来,正德也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前半年横扫北疆,一个人带着曹正淳和一千黑骑,不眠不休,一路不停,横扫九边,哪个部落不服就打谁。

第二件事:后半年,他带着一千黑骑巡视全国边防,将百万大军裁撤到五十万,不服的就打。

当然,其中有不少本来就领的空饷。根据大学士王阳明计算下来,这裁撤一半大军,大明的战力不降反增。

真是离谱至极。

“王爷,文渊阁大学士,王阳明求见。”孙公公进来汇报。

“请。”王阳明不紧不慢进门:“拜见王爷。”

“免礼,王大学士,我交给你的任务办得如何了?”朱无视澹澹问道。不久前他才明白那正德将这王阳明火速提拔的原因,相识许久,他才知道此人武功、才学,竟然不在他之下。

王阳明作揖:“禀监国,三千名熟练使用新式记账法,以及新式数字的账房已经培养完毕,短时间内已经查清内库、国库、六部相关财物、银两等短缺。这是相关的缺损奏折。”让孙公公接过奏折,朱无视随便翻几页,长叹口气:“触目惊心。”可以说这六部上上下下,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就没有不捞的。

是啊,辛辛苦苦考上科举,不捞一把,对得起自己昼夜苦读的辛苦吗?

“监国,你准备怎么解决?”王阳明好奇问道。朱无视沉吟一会,也觉得无奈,这种事一个处理不好,可能整个大明就瘫痪。

“微臣觉得此事不宜牵扯太广,只诛首恶为宜。另外大明的俸禄根本不够那些官员们日常体面的生活,俸禄也应当提一提了……”王阳明直接给出意见。

龙场一行,他悟出真正的道理,夫心之学,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

即万事万物,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追究其根本。朱无视点点头:“理当如此。”王阳明继续拿出一份奏折:“在整理收拾大明近二十余年财政卷宗,以及对比历代王朝的史事资料。微臣还发现了可能导致我大明国运受损,同样脱不开历朝历代国祚不到三百年的问题。”

“哦?王大学士,您说。”朱无视来了兴趣。不得不承认,这个王阳明有时候说的话,做的事,真的让他大吃一惊。

“第一,最重要的,也是历朝历代都会碰到的问题:土地兼并。王爷,你想想,大明承平数百年,只要不打仗,没有大灾大害,那人口只会越来越多。但土地田地就那么些,而那些大家大户还一直在用各种办法吞并土地,以后会发生什么?”王阳明问道。

朱无视想了想:“自汉以来,民得以自买卖田土,自秦开阡陌之后,田地即为庶人平民所开扩。但是,最后这些田地基本都被富者、贵者得到。富者有资金可以买田,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耕田之夫,只能为富贵人家,权势之家出力,百姓和耕田的牛马没什么区别。最后,越来越多的百姓成为奴隶、仆人,只能成为那些大户人家的附庸,失去一切。”王阳明点点头:“的确,我称这大明所有土地的产出为总生产力,而大明的土地虽大,但终归是有限的,那么这生产力也是有限,能养活的人口也是有限。若大户拿去大部分的生产力,让那些千万黎民只能靠最基本地活着,那只要遇到大灾大害,万民倾覆只在旦夕之间。只是一次大灾还好,要是某些年大明一直遇到各种灾害,那只有一个结果,整个大明都会崩溃。”朱无视诧异:“怎么会这么巧合?”

“会!”王阳明坚定说道:“我总结了历朝历代的史事资料,大部分王朝的落寞其实并不是外患,很多都是内忧。那些人总说王朝末年,大灾大害不断是天人感应,皇帝无德。但有没有可能,我们生活所在的土地,就是每隔两三百年就天灾不断呢?而那时候,大户、朝廷本就将百姓万民压在一个极限,不断灾害下来,只有一个结果:官逼民反!也不得不反!因为他们都想活着。”朱无视陷入沉思:“你的意思是我大明过些年也会遇到连续不断的大灾大害,所以必须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王阳明颔首:“必须要做,未雨绸缪是必要的。这就是我今天汇报的第一件事:抑制土地兼并,各州囤积粮草粮食,最好能供应当地三到五年所用。”

“王大学士,这土地交易本就纯属自愿,那些大户高价买田,难道我还不让他们买?”朱无视无奈。

历代王朝不知道这个危害吗?华夏千年,不知道出过多少聪明人,但是他们没办法。

“王爷,我有一个妙计!我们可以在各地建立很多个皇家商会,他们的作用就是控制百姓生活基本所需的商品:粮食、盐、银两。不管是大灾还是大害,只要一直让粮食、盐保持在一个价格,谁还会去高价买田?”王阳明笑道。

朱无视若有所思。以前这皇商龌龊自然有许多,但只要王阳明那些账房培养出来,每隔一段时间清查账单,那这计划还真有实现的可能。

而且让朝廷控制粮食价格的基本前提,是朝廷有足够的粮食。以前自然不行,但只要土豆、番薯普及下去,推广种植,那还真有可能。

“兹事体大,我会上奏皇上,请他裁决。”朱无视缓缓道。稳了!王阳明点头,皇上那家伙现在沉迷打仗,只要是他们俩一起上的奏折,从来没反对过。

还记得他第一次和皇上见面的时候,他就递交了一份长长的三万字的治国方略。

当时皇上打开奏折的时候,他从正德的眼神中看到的是清澈见底的愚蠢。

等一会,皇上奏折随手往桌上一扔,就说了一句:“就按你的办。”自那以后,他就知道,这正德正是他所求的治世明君。

垂拱而治,千古一帝!

“王大学士,还有第二件事呢?”朱无视好奇问道。王阳明继续拿出一份奏折递过去。

“禀报监国,相比于历朝历代,我大明其实还有另一大害:藩王宗室。根据洪武二十八年诏,减‘诸王’岁给:亲王岁,禄万石;郡王岁禄二千石,承袭郡王照初封郡王,减半;镇国将军岁禄千石,而朝廷正一品俸禄才一千零四十四石;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但,洪武年间当时宗室也只有区区四十九人,如今正德年间,据微臣统计,总计有十万人之多,再过几年,甚至能达到二十万,三十万。而按照洪武年间的诏令,去岁我朝总收入一千八百五十万两,其中就有五百五十万两用于宗室俸禄的支出,整整占了三成之多。但这些宗室于我大明朝廷无半点益处,反而有不少人和当地官员沆瀣一气,迫害万民,扰乱法纪,损害我大明皇室威严。”朱无视眉头紧锁。

减少宗师俸禄这件事,其他皇帝肯定也考虑过,但他们怕的就是一件事:明成祖靖难。

当年明成祖起事的时候,三万对百万,谁也不认为他能赢,但他恰恰就赢了。

若是再出一个明成祖呢?沉思一会,朱无视突然想起一件事,他自己就是一个绝世高手啊。

若是那些藩王来京城找事,他打不过曹正淳还打不过那些废物?最关键的是,反正皇帝也不是他,靖难难道还靖到他身上不成?

问题不大!

“王大学士,你有何良策?”王阳明望着兴致勃勃的监国,陷入沉思。这就答应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