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重生猫咪:你是我的铲屎官吗? > 第0306章 于谦

峨眉山。

马皇后带着太子朱标千里迢迢赶来,一路奔波不停。

“标儿,觉得身体怎么样,好点了吗?”

“标儿,多穿点衣服,别冻着了。”

“标儿,来,我让侍女给你煮了点八宝粥,喝点,补一补身体。”

不用处理政务,更不用面对猜忌日重的父皇,每日和母亲游山玩山,读书写字,朱标从来没有一日觉得如此轻松。

看着那高耸入云,灵秀绝伦的峨眉山,朱标甚至心中暗暗希望那周真人也解决不了自己的病痛。

他有时候也希望像其他几个弟弟一样,在封地里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但片刻后,就暗自心愧。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自己既然当了这个太子,做事、说话,甚至活着就不能只为自己。要为中原万万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而活,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峨眉近前,依然还是静念看门,脸上的胎记竟然变成一朵盛开的淡红色莲花,在这佛门圣地,看着就让人望而生畏。

“静念师傅,这次又来叨扰。”马皇后上前道。

静念双手合十,微微弯腰:“阿弥陀佛,静念拜见皇后。

皇后之来意周师姐已经知晓,让我转告你,太子伤在灵魂所在之地,若是在峨眉安心调养倒是无碍,但还想像从前一样每日不歇处理公务已是不能。”

马皇后一愣:“就连周真人都束手无策?”

静念微笑:“有,太子要修行我《峨眉真经》和那《名字不能说炼体术》小成,洗练经脉和身体,方能解决问题。

但太子已经二十余岁,根骨经脉定型,就算有我峨眉秘药和高手帮你洗练经脉,也要十几年的功夫才能有所成就。”

马皇后皱眉,看向一旁愁眉不展的朱标。

朱标张张嘴,心中差点笑出声,现在可不是他不想干,而是身体不允许啊!不过在父皇手下多年,早已经学会掩藏内心的情绪。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喜欢拿着宝剑架脖子的,虽然他知道父皇不会真的砍自己,但吓人啊。

“标儿,伱就在这峨眉山下修养,反正你父皇现在精力足,前几天还给你生了个弟弟,正好让他多忙几年!”马皇后乾纲独断。

朱标一愣,他本来还准备三推三辞呢,不过,犹豫一息,想起圣贤之言,长者赐不可辞。

“遵母后命!”

马皇后点点头,没好气说道:“正好,我也有点想峨眉的斋饭,歇一歇,让重八一个人在应天忙去。”

世人都说她温良贤惠,大方得体,但只要是女人就不会喜欢丈夫晚上经常在其他女人那里睡觉,而且还一直生孩子。

“静念师傅,我和太子就在你们峨眉修养,具体的斋饭、住宅,你就按最高的标准来,咱们不差钱!”马秀英大气道。

静念眼前一亮:“阿弥陀佛,皇后,我佛门不谈钱,只谈缘,香火钱给多给少都是心意,心诚则灵。”

马皇后笑而不语。

三月后。

应天,皇城。

朱棣跟随内侍忐忑地去往奉天殿。

按理来说,那些鞑靼部落来告状,怎么也不会引起父皇的重视,毕竟大明和他们从来都尿不到一路。

而且大明的江山就是从鞑靼手上夺来的,他做的事应该会让父皇开心才对,怎么还让自己亲自回来申饬?

这不合理啊!

难道是因为自己手下的兵太多了?也没多少啊,还不到五万呢。

他也没办法,那些鞑靼部落一个个饭都没得吃,茫茫沙漠,草原就这么大,干脆就直接投降过来,进城成了他大明的子民。

连年战乱,西北本就缺人,而且他做实验,需要各种材料,一般的还能买,其他的只能用人去地下挖矿。

他真不是想造反!

“拜见父皇!”朱棣恭敬道。

朱元璋上下审视这个四儿子,许久。

之前让锦衣卫调出手下几个儿子和孙子的资料,他万万没想到这老四竟然还有这本事。

“燕王,太子脑中风,我也老了,日益繁重的政务已经没有精力去处理,我准备让你来监国,你觉得怎么样?”

朱棣一愣,随后大喜:“儿臣一定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朱元璋笑了笑,上前,轻轻拍打儿子的肩膀:“太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朱棣眼睛一红,父皇终于看到了他的努力,更看到了他的能力。

他发誓,此世此生一定不负父皇所望!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燕王朱棣监国,领帝皇仪仗,着龙袍,处置大明事宜。

科考新增天文、地理、术数、物理等学科,天下震动。

洪武三十年,倭寇犯边,大明号钢铁战舰下水,一日十岛,倭人直接被打服,称臣纳贡。

次年,在农科部长袁老主持下,杂交水稻等粮食产量大大增长,大明百姓有望彻底摆脱饥饿威胁。

洪武三十五年,大明商队行走天下,传播思想,行事教化,交易必需的物资。

同年,太子朱标身体恢复健康,于大朝会之上,慷慨陈词,自认不足,主动禅让太子之位。

朱元璋允。

同月,燕王世子朱高炽进峨眉山调养,朱棣拍着次子朱高煦的肩膀亲热说道:“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随后便派遣朱高煦负责海外教化、商业、外交事务,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和能力。

洪武六十年,铁路、飞机、无线电,卫星等机械化、工业化机器开始大规模列装。

洪武六十五年,大明人口达到六万万人,各族平等,在各草原民族的强烈自愿要求下,更是将元廷曾经所占领土回收。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禹曰:“天地之东西两万八千里,南北两万六千里;

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零六十四里,居地也;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言其五臧: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此天地之所分壤,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能者有余,拙者不足。树毂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

以上所言,则知,北至北极,西至盐海,南至群岛,东至袋鼠大岛,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曾经所拥有的土地,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倭国?现在叫小日县。

洪武八十年,大明航天员第一次进入星空。

朱棣面貌苍老,驻足大明图书馆。

最顶层的几排书籍,纸张泛黄,文字斑驳,但上面的知识依然还在指引着大明的科学界前行。

这些年他们似乎只是个牙牙学语的学生,一直追逐着哪位前驱者的脚步。

科学、知识就在那里,他们只是发现者,总结者。

但好些年了,哪一位前驱者都已经消失不见,难道和张真人一样,已经登天而去吗?

朱棣透过窗户,仰望太空。

人力有时尽,早晚有一天他会追上去的,到时候自己将会亲口告诉她。

周真人,我也来了!

洪武八十五年。

大明殿,后宫御花园。

已经一百一十五岁的朱元璋精神抖擞,正不顾形象趴在石桌上,大口吃着鸭血汤和刚出炉的烧饼。

看到马皇后过来,朱元璋连忙大喊:“妹子,快来,这汤太鲜了!尝两口。”

马皇后这些年养尊处优,时不时去峨眉疗养度假村休息一两个月,仪态端庄,闻言缓缓坐到朱元璋对面。

“行,我也来尝两口。”

“呼呼呼~”就像饿狗啃食一般,朱元璋吃完舒服地拍了拍肚子。

“哎呀,这吃惯山珍海味,偶尔尝一尝这些粗粮还真不错。”

马皇后失笑:“那现在心情好点了没?”

这些年虽说让朱棣监国,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生怕让大明的百姓再次吃苦。

结果那朱棣仿佛就像神灵附体一般,短短八十多年就将大明带到华夏千古都未有的盛世。未来应该也不会有了,因为地球就这么大。

这样一看,他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呆。

朱元璋点点头,叹气:“好多了!”

“妹子,还记得我大婚之时和你的承诺吗?”朱元璋突然问道。

马皇后定定地看着心上人:“当然,当时你说要为我盖一座朝天宫,住上人家最大的房子,过上人间最好的日子。

重八,你现在做到了。”

朱元璋点点头:“是啊,做到了,好啊!”

犹豫一会,他突然抬头:“妹子,明日我便准备正式宣布退位,让老四接任,你没什么意见吧。”

马皇后微笑:“我能有什么意见?老四做得那么好,如今百姓爱戴,人人敬仰,你没听宫外那些读书人怎么说的吗?

他现在可是万古一帝!”

“哼,老四是万古一帝,那我是什么?”朱元璋郁闷道。

“你啊,是万古一帝他爹!亲爹!”马皇后笑吟吟道。

“哈哈哈~”

“妹子,以后我们出去转转,让我看看现在大明的土地到底有多大,百姓过得有多么好。还有山川江河,沙漠大海,咱们都去看一看。”

“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哈哈哈~好!对了,标儿呢?要带着他吗?”

“他啊,现在当了文学老师,每天带着孩子们了解华夏文化,不知道多开心,不带他玩!”

“也行,这小子,那年直接在朝会上宣布禅让太子之位,给我吓一跳,还以为是老四逼的。”朱元璋气哼哼道。

“呵呵~”马皇后直接笑出声。

这些年里,除了峨眉的周真人,老四应该是少有几个让重八吃瘪的,结果现在没事就和汤和他们炫耀自己生了个这么厉害的儿子。

这有些人啊,全身都不硬了,嘴也要硬。

……

洪武八十六年,朱棣登基为帝,年号永乐。

永乐这个年号虽然曾被一个反贼小势力,方腊用过,但朱棣并没有在意,他喜欢就行。

史笔如铁,千年万年后的人们再看现在,他们不会在意永乐这个年号被人用过。

只会知道,也只会记得,他是第一个将地球人类文明带入大一统的男人,更是带领人类文明第一个踏上星空,迈入星海的大帝。

永乐大帝!

……

入秋,奉天殿。

史官和太孙朱瞻基两人一起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朱棣大刀金马坐在龙椅之上,注视这个自己最喜欢的太孙。

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他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父皇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上还刻着八个大字:“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大圭象征着权力,父皇将大圭赐给他,岂不是说明器重他,信任他?

而如今,梦成真了,果然就像道衍说的那样,这个孙子就是自己的第二福星。

“瞻基,说说,为什么要篡改历史,你是让我们的子孙笑话我朱棣不敢面对事实嘛?”朱棣笑着问道。

朱瞻基抬头,努力挤出笑容:“爷爷,您是万古一帝,您的历史不能,也不会有污点。”

朱棣笑了笑。

那一年,倭岛犯边,大明直接派战船打到他们本土,当时就投降臣服。

朱棣也懒得再管,一个小岛而已,就算有一些矿,他也可以买。发展研究,师法天地才是重要的事。

结果,过些时间锦衣卫发现那倭岛竟然派女人来大明求种、获取情报、战场资料等。被抓到后,那倭国人也很识时务,头领亲自来大明跪地道歉,任杀任剐。

朱棣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诚恳认错的吧,为体现大明大国之宽容,便放了他们一马。

结果之后,那倭岛,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道歉。

朱棣一怒之下直接派兵将进占倭岛,结果当时的领兵将军于谦直接下令,将其岛高层全部屠尽,妇孺送教坊司,高层以下全部拉去极东之地挖矿。

这也是算是他人生污点之一,要知道哪一役,牵连甚广。

当时的于谦是谁?他亲自点中的状元,才华横溢,颇受他赏识。而且这个读书人考科举,做官的的时候天天和他说要与民生息,杜绝战争,藏富于民。

自己便信了他,毕竟朝堂之上不止需要主战,也需要主和的。随后不久,更是让他当上兵部侍郎,甚至让其带兵去倭岛处理后事。

结果那家伙不知道在哪里碰到什么,还是发现什么,直接杀红了眼,一年下来,牵连诛杀坑埋三十万人之多。

消息传回来,天下哗然,群情激愤。

等自己将他抓回来,于谦还理直气壮。

“倭岛之人,有小礼而无大义,元廷一朝还有明初之时更是次次犯我华夏边境。今日更是威胁、利诱,甚至试图用慢性毒药卖予我大明,控制我大明高官,罪不容诛!”

把他关进大牢里,这家伙还吟了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时候朱棣哪里在好意思杀他,随后那些读书人就直接将锅扣在他身上。

毕竟在天下读书人眼里,于谦这种满腹经纶,慷慨仁义的读书人怎么会做那等事,又怎么会下了那样灭绝人性的命令?肯定是朱棣逼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怜于谦这样一个老老实实的读书人,如今不但要承受坑杀倭人的痛苦和不忍,如今回来还要接受牢狱之灾。

这朱棣,不当人皇!

朱棣:???

……

下一章一会发,让大佬们看个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