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舌尖上的神豪 > 第423章 大汉威武

舌尖上的神豪 第423章 大汉威武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07: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乌兰巴托,作为蒙古首都,建设程度跟国内三线城市有点像。在这里一切现代化都市该有的它都有,比如随处可见的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夜店酒吧等;比如堵车和污染这些城市化通病。

风吹草低见牛羊,乌兰巴托堵成狗,这是庄臣对乌兰巴托最深的印象之一。交通拥堵真的很严重,道路过窄,基本都是双车道,城市的主干道不过也才是双向四车道。

私家车保有量高,由于极低的关税,导致基本每个家庭都有车,甚至还不止一辆。听说这里买车价格大概是国内的一半,二手车更是只要2000美金起。

神奇的是允许进口二手汽车,导致左舵车右舵车并行,进一步加重交通压力。如今的乌兰巴托,已经是蒙古的标志、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一半人口集中于此。

贫富差别很明显,图拉河以南是富人区、小区会带国际学校的那种;中部和东部,是普通市民和白领居住的区域;西部是工业区和开发区;而北部,则是棚户区。

随着城市化进展,越来越多的牧民来到城市生活,但他们买不起房,只能搭建自己的帐篷蒙古包,久而久之城北特色的棚户区。

抬头看天,冬季的空气污染相当严重,除了山谷地形、人口密度大、车辆多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世界上最冷的首都,棚户区的居民冬天会烧煤火取暖。

虽然国家从今年开始对他们实施用电免费,但高额的电供暖系统让他们无法承担,只能继续烧煤。也许棚户区唯一的优点就是夏天比市区凉快。

下起了雪,雪中的棚户区片片白色里透着缤纷,看起来更漂亮。但是只有住在棚户区的人才知道,他们是多么不希望下雪。

超市里常常看到这种巨大的锅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这应该是蒙古家庭用来煮羊肉的大锅,豪放霸气。大街上有不少沿街卖奶制品的,像蒙古人最爱喝的马奶酒,城里的人已不再自酿,都是买这种街边摆摊牧民酿制。

乌兰巴托以前的名字叫大库伦,也就是大寺庙的意思。曾经这里只是一片河谷草原,后来,草原上建了座大庙——甘丹寺。

既然是个大庙,当然什么都是大的,比如它是蒙古最大的寺庙,是香火最旺盛的寺庙,里面有座最大的四臂观世音菩萨立像。这座像曾经是铸铁的,现在是水泥镀金。

依附苏联的那个时代,为了支持二战中的苏联,这个巨大的观音像被毁,熔铸成了子弹,用在苏军的战场上。所以苏联战胜德国是因为佛祖加持的子弹更有威力一点?

苏联时代结束后,蒙古人民捐出钱款、又去河边拉石子和泥,重铸这个观音像,只不过材质变成水泥内胎加镀金外表。

几百年的时光匆匆,直到现在,甘丹寺的香火依然旺盛。造访的那天下午,乌兰巴托刚刚降温,飘了点零星小雪,但甘丹寺的人依然熙熙攘攘,甚至还有来拍婚纱照的新人。

佛殿前的僧侣,专注安静,佛塔前磕头的信徒,眼神饱满动作坚定,但最美的时刻只是在佛寺一隅闲坐,看夕阳在云里来去悠游;路上几个喇嘛谈笑经过;檐角落下两只鸽子,自顾嬉戏不止;游客信众归去,香火自散,有几些人流连张望。

翟山后面还有一个大敖包。敖包并非蒙古包,而是和藏区玛尼堆有点类似,都是祭祀祈福的标志物。

关于敖包,还有一段古老的民族传说:草原上万物有灵。石头也不例外。石头喜欢爬到高的地方,山顶,就是这片大地上最高的地方了。石头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去,要花3000年。人们为了帮助石头实现这个愿望,就把脚下的石头捡起来堆到山顶,叫它敖包。

石头节省3000年的沧桑变化,心生欢喜。作为感谢,人们顺时针绕敖包一圈,往上堆一块小石头,可以交换一个想要实现的愿望。

从翟山下来,向北走几步就是乌兰巴托富人区的分界线——图拉河。

图拉河以南的博格达汗山,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因山势险峻,风景优美,现在成了乌兰巴托富人的集聚地。

感叹这里的贫富差距同样巨大,棚户区的贫民月收入不过千元人民币,而富人区的私立学校仅一学期的学费就高达4万美金。

成吉思汗广场原名苏赫巴托广场,它的布局和许多共产主义国家相类似,四周坐落着一些很重要的建筑,也有点像天安门广场。北边的建筑为政府大厦,是国家议会和总统、总理的办公地。门口有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的大型坐像。

广场的东边,是国家古典艺术剧院和文化宫,西边则是乌兰巴托市政府和中央邮局。南边是一条贯通乌兰巴托东西的主干道和平大道。

有个有趣的现象,国内的新人拍婚纱照,通常会选择自然风光很美的地方,而在乌兰巴托,寺庙、佛像、大广场这种“地标”,才是婚纱照的热门选择。

在乌兰巴托以东50多公里的草原上,矗立着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骑马造型的雕像,雕像刻画的是蒙古民族最负盛名的英雄人物、蒙古帝国的缔造者——成吉思汗。

跨在战马上,握拳叉腰,神情坚毅,凝视着东南方。当然,在他的右手里,紧紧握住那条金马鞭。有趣的是,这并不是关于金马鞭传说的全部,据说后来它呼应般的掉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而那里就是成吉思汗的最后归处。

走到面前,成吉思汗脸朝东方,落日余晖从背面逆光射来,在英雄的身上投下阴影,钢制的冷色,本就带着寒意的空气,眼前情景萧索,似乎象征着即使是横跨欧亚、辉煌百余年的蒙古帝国,终究还是要走入历史的故纸堆里。

对萨满教的介绍与复原,是最有趣的一部分。虽然蒙古现在主要是信仰藏传佛教,但拜天拜火的萨满教是蒙古民族的最原始信仰,前面说的索永布符号,就是萨满教精神的体现。萨满教现在也一样流传在蒙古社会中,特别是传统的老年人,相信的很多。

分为很多部族,比如占大多数的喀尔喀部族、西部的卫拉特部族、北部的布里亚特部族等等,不同部族虽然都信仰萨满,但是构造方式、膜拜仪式等有一点区别,十三世纪公园里的萨满部落部分,就详细的区分介绍各种小分支的萨满。

站在在山坡上,看向远方。河水冲出鄂尔浑峡谷蜿蜒流向苏木,河岸边有几个人安静的垂钓,也有几头牛羊走来走去,自如的吃草,头顶偶有暗鸦盘旋飞过。

这个景象总会想起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的诗句: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

这个国家对于对成吉思汗时代的自豪感是无以复加的,各种以成吉思汗命名的地方比比皆是。最近的一个著名的,就是2016年欧亚峰会的举办地之一、位于乌兰巴托西南郊山谷里的成吉思汗营地。

所谓营地,其实就是草原上的宾馆,相比城市里的宾馆,算是条件简陋,一个个房间就是一个个蒙古包,取暖靠手动生火,没有独立的洗浴卫生设施,仅有公共卫生间和洗澡间。

但真正的草原牧民蒙古包,晚上可能断水断电,卫生条件也不尽人意,相比那种,营地还是要好太多。至少公共餐厅、公共洗浴和卫生间齐全,只是档次的差异。

所以庄臣住过的营地中最大的、条件最好的、也最接近城市宾馆的,就是这个成吉思汗营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