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舌尖上的神豪 > 第403章 水上人家

舌尖上的神豪 第403章 水上人家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07: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可以直接挂在墙上、搭在沙发上做装饰布,或者镶到画框里挂在墙上。一幅约1米大小的刺绣作品价格才1500元左右,还可以砍价,毕竟是件纯手工艺作品,也许还是件独一无二的作品。

第二天来到乌本桥,横跨东塔曼湖,长达1200米,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桥体全部由缅甸盛产的珍贵柚木为原料建造而成,整座桥相接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榫,历经一百五十年的岁月洗礼,迄今不朽。

很多旅游杂志或各大旅游门户网站上看到有关缅甸的描述,大都偏爱用乌本桥日落作为封面形象做宣传,似乎成为一张国家名片,而来缅甸旅行似乎也大都是奔着乌本桥的日落去的。

然而亲临其境的感受乌本桥后庄臣想说,乌本桥的日出与日落同样壮美,还有桥上桥下充满生活气息的味道。

长长的木桥在河中投下一串长长的倒影,太阳升起预示着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金色光芒照着桥上的人来人往,渔船驶入湖中,渔民们开始一天的打捞。

湖面上一棵枯树点缀,肆意伸展展的枯枝指向苍穹,颇为有型,成为构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上的7点至9点,也许是最好的捕捞时间,捕鱼人把渔船停在湖中,忙碌着。

之后船夫陆续回到湖岸避暑。

木桥至今依然是当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桥上的人来人往,有过桥上学的学生,有往来的生意人,还有在附近上佛学院的僧侣,又有闲来无事的钓鱼人……这一切赋予了乌本桥鲜活的气息。

被施舍的奶奶也会施舍那些鸟儿,每隔一段就会在桥上放一些吃的,似乎是长久以往的事情了,鸟儿们纷纷飞来吃食,似乎也并不畏惧来往的人们。

岸上不过瘾,包船下水,船夫会带去看纺织、打铁、银饰、雪茄、木雕、造船等传统工艺制作流程,这里几乎遍布家庭式作坊。一开始觉得商业化,不过后来想想,其实这也只不过是当地人谋生的一种,况且发展旅游业自然免不了商业化。好在当地没有强买强卖,所以可以尽情看尽情拍照,喜欢的就买下,不喜欢的就当多了解一样新鲜事物。

当地人认为用脚划船速度快,而且一个人船上作业时能腾出手来撒网捕鱼,很神奇的是水上不像陆上有路标指示,但船夫们总能分辨方向。

房屋在高脚木桩的撑托下建在湖畔或岛边的浅水中,形成一个个水上村落。跟船老板说要看当地人市集,想看看当地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船老板便吩咐船夫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名叫thaleoo的水上村庄。这里有一条长木桥通向村口,下船后沿着船夫指示的方向一直走,不久就看到rket的指示牌。

看着船慢慢靠近,桥上的人们会笑着跟我们打招呼。生活在湖边每家每户都有一叶扁舟,一出家门就以船代步。那里的渔民、菜农、上学的儿童都是驾船来往于湖上,就连和尚出门化缘亦是如此。人们乐于布施,而僧人对化缘得来的食物不能挑,人们布施什么便进食什么,并且坚持过午不食的教律。

像当地人一样坐下来,点一份油炸饼,里面裹着的像是甜甜的黄豆馅。油炸饼上桌前会被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味道还行。

集市里什么都有,服饰、工艺品、药物、传统糕点、粮食谷物、水果、鲜花、蔬菜肉类等等,人们往来络绎不绝。

摊贩用的还是传统的天平秤,左右两边各吊着一个盘子,一边放商品一边放砝码,而砝码形状各异让人心生好奇。

卖槟榔的小摊随处可见,摊贩通常在蒌叶上抹上白石灰,放上切成小块的槟榔果,外加其他名目繁多的香料包起来。4-6个装到小塑料袋里,一包包售卖。

参观银饰制作工艺的流程,小作坊里坐着四五个人,每个人负责打造的工艺步骤、饰品种类、款式都不一样。例如有的负责做手链、有的负责做挂饰,或者有的负责打磨、有的负责拼接。

如果不是问了作坊里的解说员,任谁也想不到这种从树上摘下来的小果子的用途竟然是洗银。说着说着,解说员给我们演示起来。她拿起沾了水的刷子在果子上摩擦,竟然神奇地起泡泡。

来到长颈族的纺织工坊,长颈族的女性从小便在脖子上套上铜环,随着年龄的增大,铜环数量也不断增多。这里特有的莲花丝织。女工从莲梗中提取丝线纤维,纺织成布料衣物。虽说茵莱湖的莲花种类多,但据说只有这种红莲才能用来纺纱。女工把莲梗折断,抽拉出丝放在面前的木几上,再用手掌把丝揉搓成线。

突然发现这里的雪茄很平民,没有添加任何化学品,味道很醇,价格也不贵。雪茄外层是一种特有的树叶,树叶的纹理和翠绿的色泽被保留下来。雪茄制作在这里是手工活,女工们熟练地卷烟、糊接口、制滤嘴。

站在船头,湖很大,大的像片海。湖面波澜不惊的时候,成群的白色湖鸥便总是安静地歇息,偶尔驶来船只,它们就肆意地在往来的船只上盘旋。

不知从何时起,湖水颜色起了变化,从清澈碧绿到浊如黄汤。长尾船就一直向前驶,所到之处也没有特定的分界线,湖水颜色就自然而然有变化。

经过西南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这里最大的一处遗迹是瑞茵汀佛寺。寺内有一条1000多米的长廊,长廊两边是一连排着的工艺品摊位。沿着长廊向山上走一会儿,便可以看到一整片的佛塔废墟。

码头有座小桥,桥旁边开个小画室,庄臣被悬挂在屋外栏上的手绘明信片吸引过去的。走近一看,一对父子正专注于自己的画笔,阳光恰是好,连空气都散发出丝丝惬意。

陆游的不如茅屋底,父子事耕桑,大概描述的就是此场此景了吧!

船一靠岸,迎接众人的就是这只在阳光下自顾酣睡的小猫咪。猫跳寺位于湖泊西侧,以这里跳跃的猫而闻名。寺里有很多猫咪,这些猫咪被训练成会跳圈表演,可惜去的时间不对,没有看到。

开阔的木制禅室,错开有序地排布着一根根木头柱子。喜欢这里,像是把外面的世界隔开来,安静到可以和猫咪坐一个下午。不管到哪里,这只猫都是这个坐姿,完全不为任何事所动,堪称高冷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