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舌尖上的神豪 > 第344章 你还敢装逼?

舌尖上的神豪 第344章 你还敢装逼?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07: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市区转转,或许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条道路:嘈杂、凌乱、拥挤,它往往是城市改造的首选;也折射着城市最真实生动的性格。

就像一根剪不断的脐带,连结着一方特有的烟火蒸腾,温热着一脉真实的岁月轮转,叫人慢慢沉淀出生命本身的重量。

脚下的百年黄岛路东西向,斜坡状,全长四百多米,自20世纪初建成至今,一直是经营海鲜禽蛋、肉类蔬果及铁、木、陶瓷器等日用杂货的自由市场。几度被取缔又几度重生,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句话代表曾经是几代当地人心目中美好生活的象征。曾是一种时髦,那是大人对孩子的一种奖励。

两边建筑很有特色,逊清官吏修建的欧式小楼、标志性民居老建筑里院,以及一步半台阶。青石板铺设,每级台阶很矮,仅4厘米左右,可宽度则比一般台阶宽,一步上小了,两步又大了,所以被称为一步半。

两边各种小摊,各种各样的打火机,五毛钱到一块钱不等,很多上面还写真某某酒、某某烟的广告。

沧桑木门上贴着居民委员会的通知,往里一个昏暗的胡同,带着好奇便走入。进入大院,有些吃惊,横挂的绳索上凉满刚洗的衣服,四层楼上一间挨一间的小屋,公用的水龙头等等,实在想不出里面是这样的景象。

房屋很小,每个楼层中间都有一个水龙头,岁月的印记印在这些一间间房屋。刚洗好的衣服通过绳索滚动到楼宇空间地带,密密麻麻,如蜘蛛网。

杂乱的电线,横拉的凉衣绳,紧凑的房屋,老屋还在,故事还在继续,只是有些故事已经久远的没了影子,只剩下时代的印记。

从弄堂里面出来,旁边写有茶叶店铺的这座老楼也是当时著名的风尘遗址,只是物是人非,现代的故事在继续。

很多小吃,如果要评选山东人最讨厌的十句话,榜首位置一定是:你们是不是天天都吃煎饼卷大葱?

跟京城豆汁,津港煎饼果子一样,足迹好像遍布全国各地。但正宗的味道,对于外地人还是很陌生。

面对面才明白,刚出鏊子的煎饼是甜的、脆的,能尝到谷物的香气,可以直接空口吃。放久了的煎饼可以卷带汤汁的食物,菜汁浸过的煎饼分分钟变软和菜合二为一

按照老板的话说,按辈份来讲,煎饼果子不喊煎饼祖宗,也至少要喊爸爸。中华上下五千年,煎饼也活了5000多岁,您吃的不是煎饼,是历史的沉淀!

明朝万历年被发扬光大,山就连分家契约中,都记要写上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能被当做财产分家,可见煎饼的重要地位。

放到旧社会,山东姑娘不会女红不要紧,烙不好煎饼肯定会沦为剩女。

一张标准煎饼,需要提前一晚浸泡原料,再用石磨细细碾磨,想要图快,得到的颗粒也会过大,影响口感,磨好的煎饼糊子再进行摊制。

刚下来的新麦子不好摊,陈的小米会发苦。另外纯麦子的煎饼要将麦子烫一遍;有些地方在磨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这样磨出来的糊子容易摊制。

鏊子必须是专用工具,跟摊煎饼果子的平整铁盘不同,中心稍凸,底下烧火,上面摊煎饼,最好用玉米棒等燃烧均匀的材料做生火原料。

烧鏊子是个技术活,火太旺煎饼容易焦糊,烧凉了煎饼会发白易碎,湿润粘牙,煎饼的整个摊制过程只有二三十秒,火力非常重要。一般都是家里摊煎饼最德高望重的煎饼达人来操作,最能拿捏火候。

然后是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自制油擦子,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用油,摊煎饼之前先用来擦鏊子,按照庄臣的话说,这叫包浆。

煎饼摊好还要进行美容整形,必须揭两次,最初是放在盖顶上直接摞起来,第一揭要把脆的地方和湿润的地方交错放,把边边角角翘起来的地方放到中间,使口感更均匀。

第二揭更考验手法,揭开后要将煎饼叠成长方形,方便存放,吃煎饼的时候还能体会到从薄到厚两种口感,不愧是探索5000年的最佳造型。

老板的煎饼在磨好糊后,要经过一段时间发酵,摊出来的饼更薄,又创新的加了糖,煎饼摇身一变成小清新,成功挤入精致小吃行列。

再包入豆腐末、粉条、韭菜、虾皮……

庄臣感觉这里老建筑的保护算是比较好的,在老城区散步,既有欧洲风格的街道和建筑,又有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独特魅力就在于起起伏不定的地势。各种红房子,鳞次栉比,排列在眼前。

充满人文气息,老舍、巴金、沈从文、梁实秋皆在此小住或长居。不经意间一栋别墅便可能是某某名人故居。

听说这里有四大怪,一是汽车没有走路快,二是泳衣穿在外,三是啤酒装进袋,四是小嫚嫁老外。

在路上看见很多人手里拿着一个透明大袋子,里面全是淡黄色液体……

后来才知道是生啤,直接从啤酒桶里倒出来,保存期很短,但绝对新鲜,塑料袋装着可以一次性喝个够。

有的带回家去喝,有的直接几个人围在桌子前,坐着马扎喝啤酒,买三五斤,就着小龙虾,多么的爽。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来到啤酒二厂,远远看见一排排发酵罐高耸林立,很是壮观。一辆辆拉啤酒的卡车鱼贯从厂门口进出,虽然已经初秋,但还是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近水楼台先得月,靠近酒厂好喝酒,当地人最大的福利就是,每天可以喝到最新鲜的啤酒。天刚黑,门口几家饭店已经爆满,有的还需要拿号排队等候,

进包间,老板热情的开始推销,什么一厂的酒喝起来更柔和,更纯正,更香点,喝多不会头疼。

大桶扎啤必须是5厂的,苦味少,更甜点。2厂在李村,相比较于1厂,喝多会头疼,容易上头,没有一厂的香。

3厂在平度,4厂在永平路上,3厂和4厂比较一般,强烈推荐一厂。

庄臣很无语,你丫的一个工业流水线出来的玩意,弄的比精酿都细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